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上期末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1)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2)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3)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4) 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5)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6) 雁门太守行借用典故表现将士们以死报国的诗句是 , 。(7) 富贵不能淫一文表达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 ,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仲(zhng)裁 翘(qio)首 惨绝人寰 震聋发聩B诘(ji)责 劳碌(l) 杳无消息 正襟危坐C颓(tu)唐 虬(qi)枝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D洨(jio)河 斟(zhn)酌 因地制宜

2、 络绎不绝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在黑暗中藏匿,二是在太阳底下躺着。”可这样的情况岂能当真,人在黑暗中藏匿能几时?人在太阳底下躺着又有何意思?于是影子便有了(永远 永恒)的存在。可终究说来,影子的存在会使人产生后怕。常言“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很好的反证。然而,也正是影子的存在,才使人有了立体感。使人的存在有了面上的延仲,点上的深化,时间上的跨度。 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例如有的人为人处事(瞻前顾后 思前想后),生怕被影子尾追;有的人生怕露出真面目,而做出欲盖弥彰的种种举动。可以说,自作聪明者有之,自圆其说者有之,苦心经营者有之,

3、不惜代价者有之。其实,掩藏过去,掩饰现在,遮掩未来,都是不坦诚、不真实、不全面的表现。 做一个人,虽然要让人看到正面,还要让人看到背面和横截面。这样,才会让人感觉到更多的亲切和自然,使人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依赖。所以,做人要坦诚、真实、全面,要有立体感。(1) 根据文意,为、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 修改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处。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考往往隐藏于字里行间。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

4、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通常其中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D简爱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登广告,工作是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简爱所教的学生是阿黛勒,她是罗切斯特的亲生女儿。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罗切斯特的爱。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各题。【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

6、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从事:一般属官。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仇雠(chu)(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B故/天将降人任于是人也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方其还矢/先王(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i 空乏其身 ii 衡于虑 iii 负而前驱 iv 乱者四应 (3)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何苦而不平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C及凯旋而纳之 及仇雠已灭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ii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5

7、) 甲乙两文阐述的道理有何相似之处?两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雰,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 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对整首词而言有何作用?(2) 下阕哪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答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有一些物质,当和空气相混合,立即便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

8、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萤的灯就是氧化的结果。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氧化作用所需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 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也就是说,它可以随意地将自己身上的光放大一些,或者是调暗一些,或者是干脆熄灭它。 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萤不高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 刺激能够影响到气管。这精致的灯,萤的身后最后一节的小点,只要有少许刺激

9、,立刻就会熄灭。当我想要捕捉幼小的,清凊楚楚地看见它在草丛里发光,并且飞旋着,但只要我的脚步稍微有一点儿不经意,发出一点儿声响,或者是不小心触动了旁边的一些枝条,那个光亮立刻就会消失掉。 然而,雌萤的光带,即便是受到了极大的惊扰,也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比如,把一个雌萤放在一个铁笼子里,我们在铁笼子旁边放上一枪。面对这样暴烈的声音,它的光亮依然如故。我再把冷水洒到它们身上。但是,没有一盏灯会熄灭,顶多是把光亮稍微停一下我又拿了我的一个烟斗,往铁笼子里吹进一阵烟去。这一吹,那光亮停止的时间长久了一些。还有一些竟然停熄掉了。但即刻之间便又点着了。等到烟雾全部散去,那光亮便又像刚才一样明亮了。假如把

10、它们拿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一捏。只要你捏得不是特别的重,它们的光亮并不会减少很多。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全体熄灭光亮。(1) 阅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萤火虫”的发光原理。(不超过 50 字)(2)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谈谈“科学性”和“文学性”是如何“完美结合”的。(3) 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结合整本书谈谈他具有怎样的可贵品质和情怀?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文,完成各题。中国石拱桥节选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到 1192 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

11、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6 米。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 13 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

12、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1) 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谈抓住了卢沟桥的哪些特征?(2) 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几乎与河面平行”的“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完成各题。明月出天山梁衡 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胱、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

13、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夜光,边声惯听唱伊凉。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

15、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 世纪 80 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 20 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 世纪 90 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选文有改动)【注】卢纶:唐代

16、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凄慨。伊凉:古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馕(n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1) 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2) 联系上下文,说出第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3) 请从语言的角度,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词语和句子。i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赏析加点的词语)ii 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4)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作文题目:最美的姿态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

17、于 600 字;(2)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答案1. 【答案】(1) 岂不罹凝寒(2) 牧人驱犊返(3) 折戟沉沙铁未销(4) 浑欲不胜簪(5) 老骥伏枥(6)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析】(1) 注意“罹”的书写。(2) 注意“犊”的书写。(4) 注意“簪”的书写。(6) 注意“携”的书写。2. 【答案】C【解析】A有误,“震聋发聩”的“震”应为“振”;B有误,“诘责”的“诘”应读“ji”;C正确;D有误,“洨河”的“洨”应读“xio”。故选:C。3. 【答案】(1) 永恒;瞻前顾后(2) 将“虽然”改为“不仅”或“不但”。

18、【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永远”表示时间长久,长期不间断地。“永恒”指永远不变。其实“永恒”比“永远”更深一步。根据语境分析,处应填写“永恒”。“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思前想后”指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根据语境分析。处应填写“瞻前顾后”。(2)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第段划线句“虽然还要”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根据句意,应将“虽然”改为“不仅”或“不但”。4. 【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阿黛勒应该是罗切斯特的养女。故

19、选:D。5. 【答案】(1) C(2) i 使遭受贫困ii 通“横”,梗塞,不顺iii 背iv 作乱(3) C(4) i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ii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5) 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甲文议论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ABD正确。

20、C有误;句意为: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故断句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故选:C。(2) i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使他受贫困之苦。空乏:使遭受贫困。ii 句意为: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iii 句意为:背着它走在前面。负:背。iv 句意为: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乱:作乱。(3)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苦:使受苦/愁;B拂:违背/通“弼”,辅佐;C即:等到;D终:去世/终于。(4) i 本题考查重点句

21、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语有:“征”,显露;“发”,发出。句意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ii 句重点词语有:“忧劳”,忧愁而劳苦;“逸豫”,安逸享乐。句意为: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5)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中心,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实际,概括解答。甲文用摆事实,讲道理,以议论为

22、主的方式,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讲述“晋庄公不忘父亲遗恨灭仇敌得天下以及后来失天下”的事例,运用记叙的方式,告诉人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两文论证“盛衰之理”在于“人事”。译文:【甲】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

23、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乙】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我有三件事是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

24、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就专门宠爱歌舞戏子,沉醉于音乐女色无法自拔,朝廷的政治和事务等都被荒废(无法治理)。最终导致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不知回到哪里去。又是多么衰颓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6. 【答案】(1)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帆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解析】(1) 本题

25、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的语言表述。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词中景物的特点,并发挥合理的想象,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帆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

26、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2)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根据诗中内容,体会情感。北宋灭亡,李清照逃到南方之后,丈夫去世,自己无家可归,感到人生渺茫,这首词就是写于那个时候。“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表达了词人晚年在

27、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7. 【答案】(1) 萤能产生一种发光物质,它与连接着呼吸器官的细管里提供的空气发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光亮。(2)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比如“而那种和

28、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作者介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时,语言准确,具有科学性;“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等生动传神,亲切自然,富有情趣,具有文学性。所以说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3) 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如在草丛中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反复推敲实验,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认真钻研。如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怎么让萤的光亮停止和消失。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解析】(1) 本题考查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

29、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信息,然后准确表达。阅读第段,我们可以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可燃物”“氧化作用”的概念、“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等,然后整合,调整前后顺序使之变得简洁即可。(2)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注意结合名著的内容,表述清楚昆虫记科学性的具体表现,以及文学特色的表现即可。“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可燃物”“氧化作用”的概念、“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等,是从科学的角度“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

30、等,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亲切自然,富有情趣。(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寻找到相关句子,然后根据句子中内容所表达的主旨,进而分析人类应该具有的品质。如法布尔在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的部分,就反应出人物“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科学精神;如文章中多次出现“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可以看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这是源于对自然的热爱。8. 【答案】(1)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2) 摹状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柱头上狮子的形状。(3) 不能去掉。“几”乎表示程度,并不是完全平行,如果去掉,就

31、成了一定平行,与事实不相符。【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第一段,开头交代卢沟桥修建的时间,可见其历史悠久;“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突出桥的结构坚固;第一段最后一句关于石柱石栏上的石狮子,以及第二段,突出了它的形式优美。(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句话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狮子的形状,这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其中还有比喻句,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柱头狮子的形状。(3)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分析。为了说明得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

32、语。这句话中的“几乎”表示程度,并不是完全平行,如果去掉,就成了一定平行,与事实不相符。“几”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9. 【答案】(1) 一般人:温柔、朦胱、美丽的;李白:苍茫、雄浑、伤感的;我: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娇情;卢纶:悲壮、苍凉。(2) 我大学毕业被发配到西北,心情一度沉闷,对生活失去希望。李白的诗歌让我感受到了雄浑与苍茫,让我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坎坷,面对生活。(3) i “沐浴”一词形象地表现林则徐纪念馆在月光的映衬下,更加的醒目、耀眼;暗示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不屈精神给后人的启示;表达作者对他的敬佩与赞美。ii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中的农垦新城比作熟睡的少女;

33、表现了新城的朝气蓬勃,表达了作者对新开发的石河子的赞美。(4) 自古以来那些征战、流放西北的人们,那些开发大西北的拓荒者们,面对恶劣的自然与生活条件,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坚强与豪迈;他们守卫并开拓疆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是完美的、纯真的,引人注目的。【解析】(1)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筛选与概括。“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胱、美丽的”道出的是一般人对月的感受;“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可提取出李白对月的感受;“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娇情”则是“我”对月的印象与感受;“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

34、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一句道出的则是卢纶对月的感受。(2)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作者在写出这句话后,道出自己喜欢西北月的原因,“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而这句话的前一句交代了西北月打开“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原因是“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二者相联系,意思是说大学毕业被发配到西北时,心情一度沉闷,觉得未来没有了希望,而李白对西北月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苍茫、雄浑,明白了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所以这里的“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指的就是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生活。(3)

35、i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沐浴,本义指受润泽。结合句子意思,指的是林则徐纪念馆沉浸在苍凉、悲壮的月光之中,作者意在以月光的亮来陪衬林则徐被发坚强的人格。ii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时先准确判断修辞手法,再结合句意分析。这一句将“月光中的农垦新”比作是“熟睡的少女”,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了新城艳丽、耀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新城的喜爱与赞美。(4)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句的理解。这个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处,也正是点明文章的主旨句。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会发现前文作者重在写景,表达对西北月的喜爱与赞美。其中引用了相关的古诗句,它们的共同点是“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这些写作者身上都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圆(完美)”“纯(真实)”的表现。而作者在第四段中又写到“20 世纪 80 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 20 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