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音乐欣赏备课笔记总论 中国音乐(上篇) 第一章 远古至明清音乐历史简介 第二章 中国戏曲音乐第三章 中国汉民族民歌第四章 中国民族器乐第五章 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歌曲艺术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器乐艺术 第一章 远古至明清音乐历史简介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音乐文化可考历史可上溯新石器时代从出土的河南舞阳16支骨笛(图片)、浙江余姚河姆读骨哨,一音孔古埙(图片)等映证了我国古音乐文化历史。1985年,考占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村东一片新石器时代旱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当采用碳14测定它们的年代时,人们惊奇地发现:骨笛已经在这里躺卧了8000余年。吃惊的不单是
2、考古学家,1987年末,当音乐学家采用闪光频谱恻音仪,选择其中一支完好无损的七音孔笛,再次把嘴唇对准那曾表露过8000年前先民心声的吹口,对它进行测音时,骨笛竟然吐出了一串与我们今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天所熟悉的、在历史演进中恒定有常的中国传统音阶大致相同的音列。陕西临潼姜寨大陶埙(高6.6cm).jpg舞阳骨笛.tif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昔朱襄氏之治于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潜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E)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相传为黄帝
3、时作。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前11世纪前221年)欣赏埙曲哀郢:古埙曲哀郢楚辞九章 哀郢(片段)皇天之不纯命兮 , 何百姓之震愆 ? 民离散而相失兮, 方仲春而东迁 。秦军进攻楚国之时屈原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抒写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古埙曲哀郢1983年,赵良山在湖北省歌舞团的编钟乐舞中用古埙演奏了古曲哀郢,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那哀怨、凄凉的独特音质,在国内的音乐界造成轰动。1、西周时期出现了专业音乐文化。如专业乐师、大司乐音乐机构最高长官、音乐礼仪制度王八行64人、侯六行36人,礼不下庶人等。2、歌唱在
4、各阶层流行。春秋的诗经:风15国民歌,雅贵族音乐,颂宗教音乐。楚辞楚国南部祭祀唱套曲。3、周代已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为材料的乐器70余种。其中出土的湖北曾侯乙编钟(65枚图片)最有名。4、诸子百家重视音乐问题,音乐哲学、音乐美学得到发展如乐记律制出现12律的使用和三分损益律湖北曾侯乙编钟(65枚图片) 1997年5月,湖北省随县城郊擂鼓墩曾侯乙大墓揭棺。一套坚毅地挺立了2400余年的钟架和上面悬挂的总重量达5000余斤的64件编钟,以青铜时代凝重森严的风格和钟磬之乐庞大奢华的气魄,赫然托出春秋战国时朗诸侯国宫廷中音乐活动的场面该套编钟钟架共分3层,高3米,由6个青铜佩剑武士
5、,以头和双臂承顶横梁。全套编钟共64件(其中钮钟19件、甬钟45件,另有傅钟1件),分列八组,呈一图形排开。另一面则是分列四组的32件编磬。最大的甬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公斤。最值得注目的是,每件甬钟都可在隧部、鼓部敲出相距三度的两个乐音,并在相应的部位镌刻着所发音高的音级名。一钟双音是先秦乐人、工匠的杰出创造。它的奥秘在于钟体的横截面是合瓦形,两端锐角部分利于声音衰减、且在振动中形成两条音响节线走向,敲击一个发音点,一条节线走向共鸣,另一基频便受到抑制,反之亦然。体理了古代音乐家和工匠的卓越才华。 曾侯乙墓还出土了一批配套的竹木丝弦乐器,计有:十弦琴(l件)、五弦琴(l件),二十五弦
6、瑟(12件)、鼓(4件),笏(2件)、排箫(2件)、笙(5件)。人们因此称它为“地下音乐宝库”、“古代音乐文化光辉创造的历史见证”,这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人还以此创作了乐曲楚商。编钟曲楚商1997年5月,湖北省随县城郊擂鼓墩曾侯乙大墓揭棺。2400余年的钟架和上面悬挂的总重量达5000余斤的64件编钟,该套编钟钟架共分3层,高3米,由6个青铜佩剑武士,以头和双臂承顶横梁。全套编钟共64件编钟曲楚商楚商:是参加曽侯乙墓挖掘整理人员根据楚商调的特点,采用和声、复调和转调等手法,为这套编钟改编的一首曲子。全曲的风格较好的体现了“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乐曲结束时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大乐与天地
7、同和的”的感觉古琴曲流水(补充)很久以前楚国有一出名的音乐大师叫俞伯牙。一日坐船来到川江峡口处,突遇狂风暴雨。暴雨停后,伯牙见这高山之间的川江有别样的风韵,不禁犯了琴瘾。他弹到兴处,突然琴弦断了一根,猛抬头一看,见有个樵夫立在那里注目聆听! 伯牙问到:“你既然听琴,可知老夫适才弹的是什么曲子?”樵夫说到:方才大人所弹,乃是您见到山中川江在雨后的感慨。大人的琴音是那般昂扬雄伟,这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一样啊!”有的琴音是那样浩浩荡荡,就像滔滔流水一样呀!琴声太美妙了,琴声里我还听到了山间江水流动的声音,有平缓,有激流,有曲折,有流畅。伯牙又说到;我与子期弟知音一回,就把刚才弹一曲起名叫高山流水吧!约定
8、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叙衷肠。时间飞逝转眼到了约定日期,俞伯牙又驾舟来到长江口,却不见钟子期来与他会面。一打听才知道,子期已于年前病世!俞伯牙跪在琴前,热泪盈眶泣洒在琴上。仰天叫道:子期呀,且听伯牙再为你弹一曲吧! 俞伯牙泣不成声弹完此曲,泪流满面地说:“从此知音绝矣!”说完,他拿起琴,对着钟子期墓前的石头用力一摔,只听啪嚓一声,琴身粉碎,从此俞伯牙终生不再弹琴,却给后人留下一曲高山流水和摔琴谢知音的佳话给我们。 古琴曲流水吕氏春秋.孝行览中: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9、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者。古琴曲流水原名高山流水,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传谱五十余种,古琴曲流水是由现代古琴家管平湖(18971967)根据 1876年川派琴家张孔山天闻阁琴谱的传谱打谱演奏。古琴曲流水此曲分九段,起部(1-3)表现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承部(4-5)富于歌唱,滴泉细流。转部(6-7)大幅度滑音,如瀑布飞流,汇入江海。合部回旋,令人回味。三.秦汉时期(前221220)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将“六国之乐”集中于咸阳宫中,大力提倡百戏与传统巫乐,设立专门机构“乐府”,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灿烂的汉文化以乐府为代表的汉代音乐就孕育成长在这个时代。在乐府里,既有浪漫、神
10、奇的传统巫乐郊祀乐、房中乐;又有洋溢着现实情志,来自各地的相和歌、鼓吹、百戏和西南、西北各地、各族民间音乐,它们得到广泛交流与提高,并在相和歌基础上产生了艺术性很高的大型乐曲相和大曲与但曲。1、从刘邦对民间音乐的偏爱出现了改编采集民间音乐的机构乐府。 2、出现了多种民间艺术的百戏乐舞。百戏,又名散乐。它是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新的音乐技艺的总称。3、相和歌相和歌的名称,最早见于宋书乐志。它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继承了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的传统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歌唱者自击一个叫“节”或“节鼓”的击乐器,与其他伴奏的管弦乐器相互应和,即为相和歌。代表作大风歌 4、
11、但曲、大曲: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舞蹈、器乐演奏相结合,产生了“大曲”或称“相和大曲”。后来它又脱离歌舞,成为纯器乐合奏曲,称作“但曲”。大曲或但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大风歌大风歌:公元前一九六年,刘邦镇压了异姓诸侯王黥布的判乱后,路过家乡沛(今江苏沛县),约请父老、子弟一同饮酒,畅叙旧情。刘邦在宴会上抚今忆昔,想到天下既定,大业已成,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于是亲自击筑,用家乡的曲调,引吭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歌只有三句,但气势磅礴,表达了刘邦平定天下以后,急切希望有更多的将士辅佐和保卫这一封建一统国家的心情。刘邦死后,这首歌在郊庙祭祀时,曾由一百二十人的
12、歌队演唱,可见其规模之大。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我国音乐迎来新的春天大概在东汉后期至三国魏晋之际。原来西汉乐府中的民间音乐相和歌、鼓吹等等有了新的发展,琴的演奏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著名乐曲。1民族音乐大融合佛曲、曲项琵琶从印度传入。2音乐思想、乐律纯律得到发展。3 欣赏酒狂:此曲相传为阮籍所作,见于神奇密谱等。20世纪50年代上海古琴家姚丙炎挖掘成功,结构4乐句变奏曲式。通过大跳 ,改变重心等表现了酒狂形象。这充分体现了文人寄情山水、借景抒情的一种音乐美的追求。五.隋、唐、五代时期(581960)隋代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连续三百余年的
13、混乱局面。它虽然历年短促,但也使全国人民得到暂时的安宁,社会一度呈现空前的繁荣。南北音乐得到广泛交流的机会。隋炀帝执政后到处游乐,挥霍社会财富,并三次攻打高丽,连年征发繁重的捐税与摇役,因此几年内就被隋末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唐代统治者在政治上有充分的自信心。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宗教、文化、艺术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对于外域东西方各国的音乐文化和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都加以广泛的吸收和发扬。国内各地和中外各国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作为唐代国都的长安,则成为音乐变化交流的集中地。另外,唐代最高统治者如唐玄宗等,本人对音乐非常爱好和大力提倡,必然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对音乐的重视
14、、学习和钻研。当时以汉族音乐“清乐”为主的各族音乐,吸收了外来音乐的有益成分,有了新的发展。1、燕乐燕乐:宴饮之乐。初见于周礼春官。隋、唐指宫廷俗乐的总称。(7部乐、9部乐、10部乐、立部伎、坐部伎)如7部乐: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立部伎:堂下立奏。坐部伎:堂上坐奏。2、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乐唐代宫廷燕乐乐舞。唐代是一个艺术文化的高峰,乐舞与唐诗并列,此曲又名破阵乐,早在贞观七年,李世民亲自设计“破阵舞图”,120名乐工,持干戈而舞,并加入歌舞伴唱,表现了秦王李世民征伐之中勇往直前、大破敌阵的英雄气概。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击败叛将刘武周,使得刚建立不久的唐朝政府
15、脱险,人们将隋军中流传的一首破阵乐填词,在凯旋时演唱。本曲的音调是在汉族清乐的基础上,加入部分龟兹乐的成分组合而成。现在是何昌林根据唐代乐工石大娘于大历八年传下的五弦琵琶谱中第二十六首秦王破阵乐译解的曲子,并与唐代流传的破阵乐歌词相结合而成。附加知识秦王破阵乐据唐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音乐志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三等记载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解唐之危河东(山西永济)士庶歌舞於道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於世後编入乐府。贞观初(627)唐太宗诏魏徵等增撰歌词7首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左圆右方先偏後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
16、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舞凡3变每变为4阵计12阵与歌节相应。令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一说128)人披甲持戟执纛演习定名为“七德之舞”。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於玄武门外奏之。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後用马军2000人引队入场尤为壮观(通典卷一百四十六唐会要卷三十二等)。 附加知识秦王破阵乐3、出现了民间音乐曲子(民歌)、变文(宗教说唱音乐)、散乐或百戏(杂技、武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歌舞戏)六、宋、元时期(9601368年)北宋的疆域与武功远远比不上汉唐,但是北宋的统治者吸取了前代的教训,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所以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手工业与商业随着农业的繁荣而有空前的发展,大大超过了汉唐两代的水平。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产生了汴梁、成都等国内贸易中心与杭州、明州、广州、泉州等国际贸易城市。在这些城市里,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人民群众创造的曲子、唱赚、诸宫调、杂剧以及器乐独奏与合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市民音乐活动中心瓦子(瓦肆)、勾栏兴起。-2、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3、宋代曲子产生了大量优秀曲牌涌现了200余人的知名词家。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潜水及水下救捞装备项目建议书
- 2025版清晰易懂的房屋租赁合同
- 2025年抗艾滋病用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大直径硅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人工智能AI芯片项目建议书
- 线路桩施工方案
- 工序承包条款解读3篇
- 度假村安全监管合同3篇
- 工期延误导致的合同违约处理3篇
- 会计账目清晰承诺书加强财务监督3篇
- 2025年导游从业资格知识点合辑
- (三诊)成都市2022级高中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物理试卷(含答案)
- VSM(价值流图中文)课件
-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课件
- 人工气道的护理刘亚课件
- 专业技术人员
- 拌和场安全检查表
- 节日主题班会 《感恩母亲节》教学课件
- 新加坡sm214th面经44绯的同学
-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跳圆舞曲的小猫
- 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