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18-2022成都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1页
文言文阅读-2018-2022成都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2页
文言文阅读-2018-2022成都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3页
文言文阅读-2018-2022成都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4页
文言文阅读-2018-2022成都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2018-2022成都八下语文期末汇编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以下各题。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2、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陶后鲜有闻 鲜:少C不以千里称也 称:称呼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吃(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有千里之能B骈死于槽枥之间 于我如浮云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钱不湿D策之不以其道 以残年余力(3) 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A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跑一千里呢?B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3、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C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跑一千里呢?(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中的“说”,都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B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C乙文通过写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D两篇文章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

4、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乙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或谓韩公仲曰:“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夸公国,其利害之相似。正如孪子之相似也。得以其道为之,则主尊而身安;不得其道,则主卑而身危。” “今秦、魏之和成,而非公适束之,则韩必谋矣。若韩随魏以善秦,是为魏从也,则韩轻矣,主卑矣。秦已善韩,必将欲置其所爱信者,令用事于韩以完之,是公危矣。令公与安成君为秦、魏之和。成固为福,不成亦为福。秦、魏之和成,而公适束之,是韩为秦、魏之门户也,是韩重而主尊矣。安成君东重于魏,而西贵于秦,操右契而为公责德于秦、魏之主,裂地而为诸

5、侯,公之事也。” “若夫安韩、魏而终身相,公之下服,此主尊而身安矣。秦、魏不终相听者也。秦怒于不得魏,必欲善韩以塞魏;魏不听秦,必务善韩以备秦,是公择布而割也。秦、魏和,则两国德公;不和,则两国争事公。所谓成为福,不成亦为福者也。愿公之无疑也。” (战国策) 【注】孪子:指双生子。右契:右券,古代刻木为契,分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信。左半叫左券,右半叫右券。裂地:划分土地。(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谓韩公仲 或:有人B韩随魏以善秦 善:讨好C则韩轻矣 轻:轻视D善韩以备秦 备:防备(2)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i 今秦、魏之和成,而非公适束之,则韩必谋矣。ii 若

6、夫安韩、魏而终身相,公之下服,此主尊而身安矣。(3) 韩、秦、魏三国有 4 种合作方式,每种合作方式都会给公仲的利益带来不同的结果。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回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7、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穷:贫穷B悉如外人 悉:全,都C具答之 具:详细D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2)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渔人甚异之 美池、桑竹之属B及郡下

8、及鲁肃过寻阳C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D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竞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B(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无论是魏还是晋了。C(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D(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4) 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桃花林处于溪流两旁,长达几十步,林中落花纷纷,地上花草新鲜美好,令人神往。B渔人误入桃花源后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人人幸福,没有外界的纷争与

9、祸乱。C作者虚构了南阳刘子骥这一人物,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人们幻想中的美好世界。D文中不少成语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

10、,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冀、雍:古代两个州名。曩(nng):以往,过去,从前。(1)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翁之妻子去乡 妻子:男子的配偶B二人对酌 酌:饮酒C二瓮偕往 偕:一起D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 且:将近(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i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ii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3) 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

1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B学学半 学:学习C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并列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渔人甚异之B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

12、境过清C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鹏之徙于南冥也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A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B唉!不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吧?或许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啊!C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理解千里马啊!D唉!不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吧?而是他们真的不理解千里马啊!(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有明确的观点。甲文的观点是“教学相长”,乙文的观点是“识别人才、重用人才非常重要”。B两文都采用了形象说理的手法。甲文用“嘉肴,弗食,不知其旨”比喻“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13、;乙文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C两文都运用了排比来增强表达效果。甲文用“弗食”、“弗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乙文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突出食马者的愚蠢。D两文都说理严密,思路清晰。甲文先指出不学的弊端,再论述学习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乙文先提出观点,再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并发出强烈感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苦斋记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苦

14、楝之木,黄连、苦参之草,地黄、游冬之菜,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源沸沸汩汩,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履登崖,倚修木而啸。樵歌岀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15、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日苦斋,作苦斋记。(选自诚意伯文集,有删改)【注】槚茶:苦茶树。茶,“茶”的古字。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窊:低洼地。(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能已积热 已:治B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室:房舍C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D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去:距离(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i 间则蹑履登崖,倚修木而啸。ii 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3) 刘基为章溢先生书斋命名为“苦斋”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

16、析。答案1. 【答案】(1) C(2) C(3) B(4) D2. 【答案】(1) D(2) i 如果秦、魏两国联合成功,却不是您来促成的,那么韩国一定会遭到秦魏两国的谋算。ii 至于使韩魏相安无事,您终身能做相国,这是您次一等的功业,这都能使国君尊贵自身安稳。(3) 第一种合作方式:出如果秦、魏两国联合成功,不是由公仲促成的,那么韩国一定会遭到秦魏两国的谋算。 第二种合作方式:如果韩国跟随魏国去讨好秦国,韩国就成了魏国的附庸,必将受到轻视,君主的地位就降低了。 第三种合作方式:如果秦、魏两国联合成功,而且是由公仲来促成的,这样,韩国就成了秦、魏两国往来的通道,韩国的地位肯定会得到提高,君主也

17、会更受尊重。 第四种合作方式:如果秦魏两国不能联合,那么又都会争着讨好韩国。【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BC都是正确的。D句意为:亲近韩国以便遏制魏国。备:遏制。 故选:D。(2) (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文章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今秦、魏之和成,而非公适束之,则韩必谋矣。”可看出如果秦、魏两国联合成功,不是由公仲促成的,那么韩国一定会遭到秦魏两国的谋算。这是第一种方式。 从“若韩随魏以善秦,是为魏从也,则韩轻矣,主

18、卑矣。”可看出如果韩国跟随魏国去讨好秦国,韩国就成了魏国的附庸,必将受到轻视,君主的地位就降低了。这是第二种方式。 从“秦、魏之和成,而公适束之,是韩为秦、魏之门户也,是韩重而主尊矣。”可看出如果秦、魏两国联合成功,而且是由公仲来促成的,这样,韩国就成了秦、魏两国往来的通道,韩国的地位肯定会得到提高,君主也会更受尊重。这是第三种方式。 从“秦、魏不终相听者也。秦怒于不得魏,必欲善韩以塞魏;魏不听秦,必务善韩以备秦,是公择布而割也。”可看出如果秦魏两国不能联合,那么又都会争着讨好韩国。这是第四种方式。3. 【答案】(1) A(2) C(3) D(4) A4. 【答案】(1) A(2) i 那山我

19、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 ii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3)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有误,句意为: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妻子:妻子、子女。BCD.正确。 故选:A。 (2) (3)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概括。本文主要讲述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因为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由此可见,故事要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困难是可以战胜的。5. 【答案】(1) B(2) D(3

20、) A(4) C【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B 项错误,学学半: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学”同“敩”,教导。故选 B。(2)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A 项句意:(日行)千里的马/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翻译/代词,指见到的景象。B 项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按照/因为。C 项句意: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于:在/到。D 项句意: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而:表示转折。故选 D。(3)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

21、翻译能力。句意: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故选 A。(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 项错误,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故选 C。6. 【答案】(1) B(2) i 章溢先生闲时就踏着木屐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ii 夫差因为沉湎于酒而灭亡,勾践却因为尝胆而兴国,不也像是这样吗?(3) 因为快乐和痛苦是相互依存的,苦中自有其乐。不应沉溺于安逸享乐,而应在苦中求乐。【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思。“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意思是所以就选择那些低洼的地方,在这里筑

22、室定居。“室”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筑室定居。(2) i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要先逐字翻译,尤其要注意翻译出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句子顺序,补充省略的部分。“间”的意思是闲暇。在这句话中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闲暇的时候。“则”的意思是就。“倚”的意思是倚靠。“啸”的意思是高歌。翻译完后要注意补充上句子的主语“章溢先生”。ii “以”的意思是因为。“亦”的意思是也。“是”的意思是这,这样。(3) 方法一: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作者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文章末尾写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