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1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2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3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4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四十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两者的主张()A.塑造了共同价值观念B.目的是重构社会秩序C.体现了民本政治追求D.构建了完整学术体系【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孟子和墨子认为统治者只有选贤任能才能支持国君维护其统治秩序,实现国家富强,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秩序混乱,二者希望统治者通过选贤任能重建国家统治秩序,故选B;孟子和墨子属于不同派别,价值观不同,排除A;民本政治主要体现在统治者爱惜民力,注

2、重恢复社会生产,与材料不符,排除C;构建学术体系是由多个学派和政府支持共同完成的,排除D。2.唐代怀素以“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来书写草书,以“澄明静彻”的心境来诠释书法的本义。影响其书法风格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书法技术进步 C.佛教思想传播D.理学思想提出【解析】选C。据材料“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澄明静彻”与佛教所提倡的“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唯心主义思想相一致,故选C;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经济发展水平无直接关联,排除A;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个人书法艺术的书写境界,排除B;理学出现在宋代,排除D。3.据史学家考证,唐代来华传播“大秦景教”者屈指可数。元代来华的传教士人数

3、较唐代虽有增加,但远不能与1552-1800年相比,这两个半世纪来华的著名的欧洲耶稣会士就达920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事实是()A.我国古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传教士是西方国家侵华的先锋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D.古代中国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解析】选C。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来华的传教士,不同于近代的侵略者,故B错误;由材料“但远不能与1552-1800年相比,这两个半世纪来华的著名的欧洲耶稣会士就达920人”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来华传教士而非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故D错误。4.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4、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A.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 B.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C.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 D.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宋代知识教育逐渐普及化,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促进科举制度的发展,故选D;宋代程朱理学获得了官方地位,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日益巩固,排除A;耕读理念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宋代官员的知识素养,排除B;耕读理念的主要内容依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对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无直接影响,排除C。5.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论

5、述了火药出现以后所引起的社会变化,肯定地指出,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对这一论述的认识正确的是()A.火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西征的蒙古军队把火药传到了欧洲C.火药推动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D.火药推动了欧洲的工业革命【解析】选C。据材料“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可知,恩格斯认为火药推动了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故选C;材料讨论的是火药对西方的作用,排除A;材料主要涉及火药使用的社会推动作用,不涉及火药的传播途径,排除B;工业革命指的是使用大机器进行生产,其生产动

6、力是蒸汽机的使用,与火药无关,排除D。6.如果说,身体的DNA 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人种的传宗接代的话,那么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他保证了我们中华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材料主要强调()A.DNA的重要性B.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D.中华文化的连续性【解析】选D。据材料“保证了我们中华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可知,中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其如身体中的DNA一样不断延续与传承,具有连续性,故选D;材料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不是单纯生物学科的DNA,排除A;民族精神是非物质文化遗

7、产的一部分,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子,以“DNA”为比拟,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其中的范例,排除C。7.某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见下图),由此可见()A.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B.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C.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D.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解析】选D。根据材料“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说

8、明东西方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所启发,故选D。8.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态势 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界的共识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 D.马列主义思想方法广泛传播【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可知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即认识到先进性,也认识到其存在一定的弊端,故选C;知识分子强调中西调和,并不是

9、融合,排除A;救亡图存早在鸦片战争后就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排除B;马列主义只是西方文明的一种思想,并不能促进中西调和主张的形成,排除D。9.宋代,朱熹撰写了许多富于应用性的礼学著作,如他的家礼就对日常生活中体现“三纲五常”的礼仪做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朱熹的这一做法()A.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理念 B.有助于儒家伦理的世俗化C.印证了“理”在生活中的道理 D.旨在重塑儒家的伦理规范【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朱熹将儒家三纲五常的礼仪做出详细、全面的规定,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读懂且接受,有助于儒家伦理的世俗化,故选B;格物致知强调的是通过观察和实践求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

10、“三纲五常”的世俗化,并未印证“理”在生活中的道理,排除C;儒家伦理道德已然形成,并不需要重塑,排除D。10.明朝人聂豹(14871563)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于身心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吾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 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理论 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解析】选C。聂豹认为格物致知于身心无所得,主张精察内心,以发现天理,实现致良知,说明其一定程度上认可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故选C;聂豹反对格物致知,批判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排除A;聂豹批判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而不是儒家思

11、想的神圣地位,排除B;“清静无为”是道家观点,而聂豹是儒家思想,排除D。11.冯道是五代时有名的大臣,一生经历四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做过六位皇帝的宰相,当时人对此津津乐道,但是从宋代开始,人们对冯道的这种几易其主行为不耻。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宋代()A.儒学的复兴B.国力的下降 C.诗词的教化D.风气的保守【解析】选A。冯道先后追随多个朝代和君主,违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纲常伦理,随着宋代儒学的复兴,人们不齿其几易其主的行为,故选A;宋朝与四朝比,国力强大,排除B;宋以前也有诗,诗词的教化与材料无关,排除C;人们对冯道态度的变化源于思想的变化,受宋代理学纲常的影响,与风气的保守无关,

12、排除D。12.在历史上,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一批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慷慨赴国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闻鸡起舞”的祖逖、“不辱君命持节牧羊”的苏武等均为其中的典范。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是()A.建功立业B.知常达变 C.精忠报国D.孝悌忠信【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仁人志士为国家舍生取义,故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忠报国的思想内涵,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13.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

13、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材料二孟子倡导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反对以暴力为手段的兼并战争。他的“仁政”思想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仁政”思想还带有民本主义倾向。因为“政在得民”,所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特别强调礼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用礼治来约束。君主集权和统一是荀子理想社会的重要标

14、志,他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义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材料一中代表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哪一学派?(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10分)【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法家提倡与时俱进和改革,因此是法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提倡民本,因此是儒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符合道家思想,因此是道家。第(2)题据材料“孟子倡导实行仁政”“荀子特别强调礼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可知,孟子强调“仁政”,荀子强调礼治;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15、轻”“君主集权和统一是荀子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强调君主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得出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据材料得出两者都体现了民本思想;据材料“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君主集权和统一是荀子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得出他们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答案:(1)法家;儒家;道家(2)异:孟子强调“仁政”,荀子强调礼治;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强调君主的重要性。同: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都体现了民本思想;他们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制

16、度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

17、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处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材料三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

18、现,并分析其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分)答案:(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史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传统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原因: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

19、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3)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备选习题】1.高丽史中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958年)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材料表明()A.科举制度促进了朝鲜社会发展 B.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 D.中华文明对朝鲜影响较大【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高丽太祖和光宗都曾仿照中国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可见中华文明对朝鲜影响之大,故选D;科举制度有利于促进朝鲜

20、社会发展,但是材料未就科举制对朝鲜的具体影响详细说明,排除A;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主要用于选拔官吏,排除B;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文明相对领先于世界,排除C。2.尚书记载,尧以仁政治理国家,以道德教化百姓,在此基础上“协和万邦”;禹通过治理洪水赢得民心,开创了“九州同牧”的社会景象。这反映了()A.以民为本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 B.大一统思想具有悠久历史传统C.儒家仁政思想已经渐入人心 D.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解析】选B。据材料“协和万邦”“九州同牧”可知,在尧舜禹时期,国家统一的理念已经存在,故选B;以民为本体现在统治者爱惜民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秩序,排除A;仁政的思想是战国时期

21、孟子提出来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秦始皇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3.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这反映了当时()A.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兼容并包C.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D.各家学派各执己见,适应集权需要【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化多样,体现了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选B;地理位置并不是文化形成的决定

22、因素,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原文化的发展,未涉及外来文化,排除C;不是所有学派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D。4.公元1704年,罗马教皇克莱芒十一世向中国的教会与信徒发布了七条禁约,内容包括禁止教堂悬挂带有“敬天”字样的匾额,禁止基督徒祀孔、祭祖,禁止教徒家中供奉牌位等。这些禁约()A.传播了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 B.折射出中西文化冲突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阻断了东西方的交流【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敬天”匾额,祭祖、祀孔等都是儒家文化的体现,教皇的七条禁约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冲突,故选B;七条禁约的内容并非是宗教改革的成果,排除A;儒家思想从未因西方教皇的禁约而动摇,排除C;七条

23、禁约的颁布不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但“阻断”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5.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中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陈独秀主张()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以西方文化改造国民心灵C.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发展 D.以渐进改革实现国家富强【解析】选B。陈独秀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即“吾人最后之觉悟”可见,要用西方文化改造国民心灵,故选B;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就已经结束,排除A;新文化运动的后期,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排除C;陈独秀强调的是思想解放,不是渐进的改革,排除D。6.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有着独特的样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材料二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