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环境_第1页
管理系统环境_第2页
管理系统环境_第3页
管理系统环境_第4页
管理系统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章 管理系统环境本章要点 不确定性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不确定性管理的四种基本方法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加强循环经济观念的意义及基本措施 机遇与风险的概念及其特点 机遇链与风险链的双链互动 2022/8/121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 技术变革和经济发展正使周围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今,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在这样一个“十倍速”的时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懂得如何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迅速制定新的战略,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2022/8/122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2、 不确定性管理 企业要适应多变的环境,掌握思考方法,注意从决策的具体业务知识上升到决策分析的方法论,对于企业经理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具体问题层出不穷,千变万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决策的水平。2022/8/123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一、基本概念 所谓的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完全不可知的情形。更确切地,是指没有概率分布能与所考察的事件的结果相联系的情形。 不确定性理论最早源于物理科学家对世界和宇宙的探讨。1927年春天,25岁的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 不久,不确定性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领域。从20世纪

3、70年代初开始,物理学家就推测“暗能量”可能在宇宙大爆炸中起了关键作用。 1997年,研究遥远的超新星的天文学家发现了“暗能量”存在的第一个证据。它的作用和引力相反,似乎正在使宇宙越来越快地扩张;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力量是凭空出现的,是不确定性原理的产物。 2022/8/124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一、基本概念 与此同时不确定性也被引入管理学领域,被用做探讨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思路。不确定性从平面看可分为: 外生不确定性(与系统无关的因素,如羽绒服厂家考虑的气候因素、一般厂家考虑的国家政策因素等) 内生不确定性(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不确定性)两大类。 在一般的情形下,内生和外生不确定

4、性是相互作用的,如一座桥梁由于建筑者的偷工减料(内生)和意外严重的暴风雨(外生)的联合作用而倒塌。 2022/8/125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一、基本概念 不确定性从程度和纵向上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环境前景清晰明显; 环境前景有几种可能; 环境前景有一定范围 ;环境前景不明确。由此可见,不确定性本身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确定性。 2022/8/126 休考特尼(Hugh Courtney)博士是麦肯锡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的管理顾问,他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战略开发以及博弈论的应用。 他认为面对这种不确定性的环境,一定要避免一种非白即黑的态度: 要么低估环境的不确定性,轻易

5、对企业规划或资本预算作出预测;要么因高估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摒弃所有分析,单凭直觉行事。 他认为前景清晰明显时,要运用全套传统战略手段的分析方法; 当有几种可能的前景时,要运用选项评估模型、博弈论等分析方法; 当前景有一定变化范围时,要运用潜在需求调查、技术预测、未来情境规划等分析方法: 当前景不明确时,要运用类比和类型确认、非线性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 他还提出面对不确定性环境的三种基本的行动类型:大赌一把、多方下注和稳妥举措。2022/8/127这四种层次的不确定性可以参阅图41。 第一层次:前景清晰明显(点) 第二层次:有几种可能的前景(线) 图4-1 不确定性四层次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6、不确定性管理一、基本概念1232022/8/128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一、基本概念第四层次:前景不明确(体) 第三层次:前景有一定变化范围(面) 图4-1 不确定性四层次2022/8/129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管理策略。 系统地进行战略决策,避免使用非黑即白的观点,即在高估环境的不确定性或低估环境的不确定性,单凭企业自身状况或感觉行事。 哲学家怀特海指出:“19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发明方法的发明。” 环境分析具有一些基本的工具,关键问题是要有一个新思想。 在不确定性管理中,通过预测环境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变化

7、范围,确定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层次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2022/8/1210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一)点的分析方法 在第一层次,不确定性与进行战略决策是无关的。虽然企业环境是不确定的,但预测可以精确到单一战略方向,经理人员可以进行单一性前景预测并精确到足以进行战略开发的程度。 点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对第一层次的未来前景进行精确、有效的预测,管理者可以运用常用的全套传统分析手段,如 市场调查、竞争对手的成本和产量分析、价值链分析、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种力量模型等。 点的分析方法的要点在于,必须具备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标准,各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清

8、晰。 2022/8/1211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种力量模型2022/8/1212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一)点的分析方法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两类, 一类是静态平衡点的选择,如CVP(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分析的平衡点; 另一类属于动态最优点的选择,如在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下,市场价格是上下波动的。 这两类方法都是在环境相对确定的情况下的决策方法。 下面以CVP分析的平衡点为例简要说明。 2022/8/1213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一)点的分析方法 CVP分析,又称盈亏分析或量本利分

9、析。它是根据企业的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进行CVP分析,关键是确定盈亏平衡点。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使企业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的一点,在此点上利润为零,既无盈利也无亏损。这一点可以是生产量、销售量,也可以是其他收支平衡点。这一点是盈利与亏损的转折点,高于此点为盈利,低于此点则亏损,掌握这一分界点,对管理决策时十分重要的。2022/8/1214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一)点的分析方法 最基本的确定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收入=总成本 单价产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量 若P为单价

10、,Q为盈亏平衡点的产量(销量),V为单位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则上式可以写成: PQ= F+VQ移项、整理后可得: Q=FP-V2022/8/1215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一)点的分析方法 根据确定盈亏平衡点的思路,可绘出相应的盈亏平衡图(见图4-2)。图4-2 CVP分析费用收入产量亏 损 区盈 利 区总成本销售收入00可变成本固定成本2022/8/1216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二)线的分析方法 在第二层次,前景可描述成一些可能的结果或离散的情境。线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确定结果出现的概率,但不能确定一定会出现何种结果。 这就如同投掷

11、硬币,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都是50,但每一次投掷却无法事先肯定哪种结果会出现。 针对该层次的不确定性,管理人员必须依据对重要剩余不确定性因素如何逐渐减弱的理解,设计一组离散的未来情境,而不能用围绕单一基线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评价。 比较典型的线的分析方法有趋势分析法和决策树法,前者用最小二乘法的思路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后者在确定每一个可能结果的评价模型及其概率后,用典型决策分析框架来评价候选方案固有的风险和收益。 2022/8/1217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三)面的分析方法(三)面的分析方法 在第三层次,人们可以确定未来可能发生变化的范围。这个范围是由

12、一些有限的变量确定的,实际结果可能是存在于此范围中的点,不存在离散的情境,因此又被称为“面”的分析。 第三层次中的情境分析与第二层次中的情境分析在程序上十分相似。 二者都要确定一组描述可能出现结果的未来情境,集中关注那些据显示能向某未来情境发展的事件。 由于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未来结果的大概范围,即变动范围区间的两个端点,却不可能确定所有未来情境和相关概率,所以也就无法计算不同战略的期望值。 2022/8/1218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三)面的分析方法面的分析对未来结果的确定更是一种技巧。 首先,要设计有限的未来情境,因为未来情境的复杂性(往往是4个或5个以上)会影

13、响决策。 其次,要避免设计对战略决策没有独特意义的多余未来情境;确保每一个未来情境都能够反映行业结构、行为和特性的一个独特情况。 最后,设计一组未来情境只需说明未来结果的大概变动范围,而不是全部的变化范围。 面分析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有SWOT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有求解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区等。 2022/8/1219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三)面的分析方法 为了综合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达到内外环境的协调和最佳配合,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方案,企业通常采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即SWOT分析。 SWOT分析的内容 SWOT分析

14、评价的步骤 SWOT分析的框架 2022/8/1220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三)面的分析方法优势 (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SO策略:是利用企业内部优势去抓取外部机会的战略。WO策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的战略。ST策略:是利用企业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的战略。WT战略:是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2022/8/1221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三)面的分析方法 企业还能根据对内外部条件的分析进行管理定位,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易胜之地

15、,避免处于易败之地(见图4-4)。企业实力优势劣势威胁机遇外部环境易胜之地易败之地图4-4 SWOT战略2022/8/1222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四)体的分析方法 在第四层次,影响因素是多维关系,其内在联系错综复杂,另外它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基本思路就是降维法,即通过分析,抓住关键因素,以求纲举目张。其基本步骤如下: 1企业管理者应先进行整体分析,明确工作的目标,建立整体的思维框架,通常确定一组变量,这些变量将决定市场随时间的推移而如何发展。同时,确定这些变量的有利或不利指标,通过这些指标了解市场的发展,获取最新的信息,及时进行战略调

16、整。 2022/8/1223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四)体的分析方法 2对有关因素的多维关系进行分门别类归纳,以简化复杂的因素关系,进一步明确分析思路的重点。一般来讲,对目标产生有规律性的影响的因素是重点因素。如对市场需求量的分析,商品价格P与需求量Q成反比,所以价格是重点因素。 3分析重点因素与非重点因素变化的规律性。这需要尽量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以提高思考管理决策理论的水平。下面以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函数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需求函数是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多维关系的数学描述,需求量与影响它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2022/8/1224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

17、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四)体的分析方法 Qd=f(P;P,I,E,)式中:Qd需求量,指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P该产品价格。通常情况下,需求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相反。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 P相关产品价格。相关产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呈同向变化 。如照明用的白炽灯和日光灯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反向变化,如相机和胶卷必须配套使用。 I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水平。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呈同向变化。 E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如消费者的习惯、偏好、对未来产品

18、价格期望等,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2022/8/1225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四)体的分析方法 其他影响产品需求量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广告费用、法律政策、时间和地点等。 运用体的分析思维框架可以将需求函数简化为: Qd=f(P;P,I,E,) 运动参数 位移参数 2022/8/1226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四)体的分析方法 利用需求函数这个数学模型,进一步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脉搏,有助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随时正确地调整航向,进而提高理性思考、理性决策的水平。 (1)确定目标是任何工作的首要步骤,市场导向的量化,

19、集中表现为对市场需求量的估计。 (2)需求函数提示我们有很多因素影响需求量,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两类。 (3)要确定重点因素与非重点因素与目标产生影响的具体运作机制,即重点因素是沿线运动,非重点因素是位移运动。 (4)实施操作,即提炼反映运动规律的具体函数式,并依此进行管理决策。2022/8/1227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1节 不确定性管理二、基本方法 (四)体的分析方法图46 需求函数分析思路 Qd=f( P; P,I,E,)目标因素分类(对目标影响的规律性)重点因素运行规律实施操作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路非重点因素(具体分析)位移运动【需求曲线Qd=f(P)】沿线运动求方程

20、:Q=a+bP求新方程:Q =a+bP2022/8/1228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是指存在于系统以外的事物的总和。 也可以说系统的所有外部事物就是环境。 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环境的变化影响和制约着系统功能的发挥。 同时系统功能的和结构的完善对于环境也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2022/8/1229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 在早期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项线性开放式经济。 生产过程末端治理的模式,这种方式注意到环境问题。采取“先生产后治理”的方式。 21世纪的管理系统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

21、类福利的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国家都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未来的经济方式加以推广。 2022/8/1230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 对我国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态安全日益严峻,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最大瓶颈制约。2022/8/1231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 世界银行2000年底公布的数据看,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比重惊人:1985年至2000年,是中国经济

22、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后,这其间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6。这意味着,过去15年中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 环境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的研究表明:“如果去除环境补偿成本,我国GDP的增长很可能是一个负数。” 2022/8/1232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 2002年10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上强调指出: 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可以说,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无法回避的两大

23、发展趋势。 2022/8/1233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思想最早萌芽于环境保护运动崛起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E博尔丁提出了用“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即“航天员经济”)取代“牛仔经济”(“牧童经济”) 它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应该从服从以线性为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遵循以反馈为特征的生态学规律。 2022/8/1234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

24、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库进行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它表现为追求高生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高消费量(商品转化为污染物)。“牧童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环境和资源,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2022/8/1235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在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球里,盛着清水、绿色的水藻、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空气,有几只金黄色的小虾在水中游弋。这个直径为10厘米的玻璃球已全封闭,既不能输入氧气,也无法放进食饵。然而,与世隔绝的小虾仍然像生活在江河中那样游来游去,并不感到缺氧和食物的威胁。有的小虾已在玻

25、璃球中生活了4年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囚禁在玻璃球里的小虾与水、空气、水藻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加上外界的阳光,形成了一个微妙的生态系统。人们把这种玻璃球称为生态球。它是由美国宇航局实验室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目前,生态球不仅成了一种热门的室内装饰品,而且还是学校里新的教具。2022/8/1236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所谓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或recycle economy),就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 cycle)经济的简称,即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

26、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的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2022/8/1237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从物质流动的形式看,工业化运动以来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线性经济。 在线性经济中,资源输入经济系统,变成产品,经消费后又输出,变成废弃物,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 这一过程是单通道的,因此表现为线性。

27、在线性经济中,经济系统越做越大,GDP总量变大的时候,外面的生态系统则越变越小。 2022/8/1238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这种经济模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I=PATl 在公式中,I表示经济对环境的影响;P表示人口;A表示消费水平,可以用GDP表示;T1表示线性经济的技术,即靠大量资源投入取得GDP 的粗放式增长。大体上说,传统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特征是开采性的、线性的(开采一加工一废料)、化石燃料驱动的、注意力放在劳动生产率上的(每个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被滥用和浪费的。 这样一种经济显然是破坏性的、贪婪的、消耗性的、不可持续的。 2022/8/12394章

28、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循环经济考虑的则是如何在既定资源存量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数量。 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由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带来的经济增长) 变为需要大幅提高自然资源生产率(单位自然资本带来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方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I=(PA)T2 在公式中,T2表示循环经济的技术。在此经济模式中,经济系统追求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规模,在提高人类生存价值的同时使得对环境的影响变小。 当代生态革命的技术经济特征是可再生的,而不是开采性的;是循环的(从摇篮到摇篮)而不是线性的;是太阳能驱动的,而不是化石燃料驱动的;注意力放在资源生

29、产率上,而不是劳动生产率上。它们对生物圈的影响是良性的,而不是恶性的。2022/8/1240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图47 传统经济系统模式图资源开采产品制造消费废物污染自然界2022/8/12414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2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图48循环经济系统模式图资源开采者资源转换制造商销售过程消费者消费过程回收商2022/8/1242(二)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崭新的经济形态。它有几个要求: 一是不可再生资源投入最小化,即尽量少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使用再生的或可再生的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做到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的最小化;

30、 二是污染物排出最小化,即企业生产加工尽量少排放或不排放污染物,符合条件的要回收利用; 三是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不能盲目地使用现有各种自然资源; 四是自然环境的改变尽可能少,能够恢复的应该恢复。 2022/8/1243(二)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物尽其用”的经济,循环经济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循环经济一般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行为准则,简称3R原则。 1Reduce,即减量化原则,又称减少物质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

31、化。此外,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铺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2022/8/1244(二)循环经济的原则 2Reuse,即再利用原则,要求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以及服务的时间强度,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复使用。通过再次利用,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抵制一次性用品的泛滥。这是针对全球一次性用品的泛滥而提出的。 3Recycle,即资源化原则,目的是尽可能多地重复利用资源。它要求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目前的资源化方式有两种: 第一,是原级资源化,这是最理想的资源化方式,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产品相同的新产品; 第二,次级资源化

32、,即将废弃物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减少2090的原生物质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能够减少的原生物质的使用量最多只有25。2022/8/1245【例41】 日本循环经济3R原则的实践 1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 2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3构建循环经济的三维产业体系。 第一,企业内部的循环体系。第二,不同企业生产活动间的循环体系。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园区,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第三,在社会整体循环的维度上,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4大力发展分解产业。 2022/8/1246

33、【例41】 日本循环经济3R原则的实践5注重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从“能源耗竭型”经济向“能源再生型”经济的转型。6构建“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循环模式以对环境无害的技术作为操作平台。这些技术包括: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为建立一个“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循环经济社会,日本已基本建成了包括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制造、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循环型技术体系。 2022/8/1247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 循环经济的提出实质上是人们对于社会系统边界推广化的结果。 不再仅仅将社会系统看做是人们生产活动和物质财富生产系统,而更

34、多的是一种与自然界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 这是由一种线性的开放的系统观到一种非线性的反馈式系统观的进化。所以,需要从新的视角来对循环经济的结构进行分析。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就是面向全局、实现整体最优。循环经济的推广就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在环境维、经济维和人本维上的三维全赢。如图49所示。 2022/8/1248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图49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环境经济人本优化2022/8/1249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经济上要创造更多价值,这被认为是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价格可以作为主要的政策手段); 在环境上要减少负面影响,这被认为是生态的最佳规模问题(稳态可以作为主要的政

35、策手段); 在社会人本上要解决人口就业,这被认为是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税收可以作为主要的政策手段)。 传统经济增长和传统环境保护是传统工业化运动“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它们在解决经济、社会、环境的问题时是分裂的而不是整合的。 2022/8/1250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就惟GDP是求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而言, 一方面,它通过消耗和耗散自然资本来获得增长,导致经济与环境的矛盾; 另一方面,它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工作岗位,导致经济与社会的矛盾。就末端治理的传统环境保护模式而言,我们也看到了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之间的尖锐冲突。 循环经济则是可持续发展的“三赢”经济,它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36、社会人本统一起来,要求从三维分裂的发展走向三维整合的发展。 2022/8/1251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 (一)循环经济的环境维度从开环的末端性治理到闭环的全过程控制 从环境角度看,循环经济要求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消费和再利用的全过程控制环境问题,而不仅仅在经济过程的末端进行污染控制。 循环经济在环境上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系统地节约资源和避免、减少废物。 2022/8/1252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二)循环经济的经济维度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到质量型的服务增长1从关注产品的数量到关注物品的功能。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表现在它要求改变目前靠大量生产低价格、一次性、低质量产品增加GDP

37、的生产方式,转向生产高价格、耐用型与高质量的产品来创造GDP的生产方式。 如果把经济增长简单地表示为下列关系,即经济增长等于生产和服务的数量乘上价格:GDP=P(价格)N(数量)。2022/8/1253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二)循环经济的经济维度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到质量型的服务增长 那么传统线性经济是通过大批量的生产、产品的低质量和低价格获得数量型的经济增长; 而循环经济则是要通过低数量、高质量、高价格获得经济增长。 传统的环境学者常常盲目反对GDP的增长, 循环经济则指出GDP的增长包含两个部分:物质性的数量增长与价值性的质量增长,循环经济需要发展价值性的质量增长。 2022/8/1254

38、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二)循环经济的经济维度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到质量型的服务增长 2实现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的转变。 传统线性经济除了资源输入的高开采和污染排放的高输出之外,经济上的重要特征是一切为了生产和销售新的产品以及与不断生产和销售必然相关的产品使用的短效性(即低使用)。 由于循环经济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优化物品的耐用性和功能性,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生产、最大规模地销售以及推销寿命很短的产品。 把中心概念建立在交换价值之上的线性经济叫做生产经济, 把中心概念建立在使用价值之上的循环经济叫做职能经济。 2022/8/1255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三)循环经济的人本维度从就业减少型的社会到就业增

39、加型的社会 人本理念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要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理解人、关心人和信任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要代表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强调人本,首先强调人民群众充分就业,工作安定,生活富裕。 循环经济在人本的角度就是从单纯发展经济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统筹兼顾。 1循环经济可以创造大量劳动岗位。 2022/8/1256二、循环经济的三维结构(三)循环经济的人本维度从就业减少型的社会到就业增加型的社会 2循环经济在就业方面的特点。 总之,循环经济在就业方面的特点有:(1)在产业类型上,线性经济强调制造就业(第二产业),而循环经济扩展服务就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的

40、第三产业化);(2)在市场变化上,线性经济依赖市场变化,而循环经济具有稳定特点;(3)在就业空间上,线性经济是异地的就业(与全球化相联系),而循环经济是在当地的就业(与本地化相联系)。 2022/8/1257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措施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启动和推广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和公众等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参与,而且需要资金、技术以及法规、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 2022/8/1258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措施(一)政府立法,加强宏观调控指导 政府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主体。为解决市场缺陷,

41、政府应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财政等手段,规范循环经济,保障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 1科学制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动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各类经济计划、国土计划、城市规划以及城乡建设的各个层面。 2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从国家到企业都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 宜昌力争2008年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确保2008年如期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任务。2022/8/1259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措施(一)政府立法,加强宏观调控指导3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健全激励机制。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

42、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制定详细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方面的鼓励措施,使循环经济型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4健全循环经济发展制度。 建立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财政信贷鼓励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标志制度、佣金制度等,从生产到消费各个领域倡导新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2022/8/1260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措施(一)政府立法,加强宏观调控指导5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已经颁布并已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6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探索成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滚动发展,专款专用。改变政府作为污染防治主体的地位,实施“谁污染、谁

43、治理”政策,推动企业自觉进行污染防治的技术改造。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股票债券融资、招商引资、金融信贷、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筹融资体系,为循环经济型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2022/8/1261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措施(一)政府立法,加强宏观调控指导 中国国务院日前发布国务院工作规则。对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工作,进行了规定。规则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国务院工作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制定,并于2008年3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工作规则指出,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

44、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国务院工作规则强调,国务院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国务院工作规则要求,国务院要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22/8/1262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措施(一)政府立法,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国务院将健全信息发布制度 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中国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新一届国务院工作进行了

45、规定。规则要求,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规则强调,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和国务院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规则要求,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国务院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2022/8/1263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措施 (二)科技支撑,应用最新科学技术 应用最新科学技术加强循环经济的推广,主要表现在循环经济的无害化三大处理技术上: 1. 污染治理技术。 2废物利

46、用技术。 3清洁生产技术。 2022/8/1264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措施 (三)企业负起责任,改变经营行为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实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需要调整其行为以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 首先,实现循环经济需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如防治污染、减少废弃物排放、开发对环境无害的产品等,都要依靠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开发的生力军,企业在开发技术之后可以立刻应用到生产经营中,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者,企业有责任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效益。 2022/8/1265三、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的

47、措施 (三)企业负起责任,改变经营行为1企业要转变经营目标与经营思想。 2企业要转向清洁生产方式。 3企业要创新环境管理体系。 加强循环经济的应用,除了强调政府主体、科技支撑和企业责任以外,还要强化公众意识。循环经济要求每个消费者将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清理、分类,以满足下一阶段生产活动对原料的需求。 改变消费观念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 在消费引导方面。政府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引导企业和民众进行“绿色采购和消费”。 “三菱精神”:这种精神态度反映在三条原则上:“企业对社会负有责任”、“诚实”和“以贸易促进国际间的沟通”,2022/8/1266第3节 机遇与风险分析 系统的复杂性往往是和系统的不确定

48、性相联系的。机遇与风险都是重要的无形资源,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机遇价值链就是要“增正”,获得最大的收益值;风险价值链就是“减负”,实现最小的损失率。 双链互动就是在寻机、乘机和创机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机遇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兼顾机遇和风险双重因素,实现快速增长。企业主动地对机遇和风险进行管理是系统通过能动的调整来主动适应外部世界、影响外部环境的一种表现。 2022/8/1267第3节 机遇与风险分析一、机遇管理(一)机遇的特征 机遇(Opportunity=a good chance)是指为实现某种目的提供的可能形势中,适于或有利于从事某一特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的结合。 也就是说,机遇就是

49、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客观形势在最集中的一段时间和空间内提供的各种有利因素、有利条件的总和。 这个定义的主体可以是政府、组织、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客体是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特点是在最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环境是客观形势。 2022/8/1268一、机遇管理(一)机遇的特征 机遇具有以下四大特征: 1普遍性 首先,机遇普遍存在于各种经营活动过程之中。其次,机遇“一视同仁”,对每一个经营者都提供了均等的认识和利用的可能性。 2偶然性 机遇的发现、利用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机遇在被发现的时候往往表现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所以机遇又被人们称为“偶然机遇”。机遇价值的大小,对于企业经营者也是不

50、确定的。常存在“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2022/8/1269一、机遇管理(一)机遇的特征3开发性 机遇多处于隐而不露、间接迂回、有待开发的状态之中。机遇蕴藏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尤其是突变阶段。把寻找机遇一抓住机遇一利用机遇作为一个前后连贯的有机整体加以统筹规划,有效利用,机遇总是处于潜伏状态,不易被发现,只有那些有准备而又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捕捉利用它。 4时效性 机遇只在一定时间内起作用。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效性要求企业必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善于抓住苗头,提前思考,做到快节奏、高效益机遇只与捷足先登者结缘。“先”是时间要求,“登”是具体行动,“捷”是方法技

51、巧,三者合一,才能取得成效。2022/8/1270一、机遇管理 (二)机遇价值链 在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环境动荡不安,随机无序,难以预测,美国发现 (Discover)月刊把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混乱现象称为混沌(chaos),列为当今十大科学难题之一。 按照企业寻求发展机遇的主动创新强度和外部环境混沌的强度两个指标,可以把企业寻机管理区分为: 寻机、乘机和创机三个层次,见图410所示。 2022/8/1271一、机遇管理 (二)机遇价值链图4-10机遇价值链外部环境混沌主动创新寻机乘机创机2022/8/1272一、机遇管理 (二)机遇价值链1寻机捕捉机遇 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孔茨(Harold K

52、oontz)在其所著的管理学中明确地提出:“有效的管理总是一种随机制宜的,因情况而异的管理”; (1)寻机管理与常规业务管理和例行管理不同。寻机管理要求既要充分发挥现有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作用,又要树立动态发展的思想,随机制宜,不断创新。 (2)寻机管理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中,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例外管理、风险管理等理论。风险管理旨在通过克服经营上的不利因素,以保证企业顺利发展,侧重于“避害”。寻机管理旨在通过开发经营上的有利因素,促进企业更快地发展,侧重于“趋利”。 2022/8/1273一、机遇管理 (二)机遇价值链 2乘机利用机遇乘机就是指企业经营者根据所捕捉到

53、的机遇,结合本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制定新的经营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经营活动,以获取最大的经营业绩。具体内容包括: (1)机遇的利用要及时。 (2)机遇的利用要充分。 (3)机遇的利用要有效益。 2022/8/1274一、机遇管理 (二)机遇价值链 3创机创造机遇 创机是机遇价值链管理中最高级的形式。 德鲁克说的“成功的企业家不是坐等灵感的降临”,而要“有目的地和有组织地探索”机遇的变化,“系统地分析哪些是可能提供经济或创新的变化”,指的就是创机。2022/8/1275一、机遇管理 (二)机遇价值链3创机创造机遇德鲁克把机遇的来源系统化归纳为以下七种情况: (1)尚未意识到的产业与市场结构的变

54、化。 (2)人口变化 (3)观念转变 (4)意想不到的事情(包括意想不到的成功、失败或外部变化) (5)不协调的现象(包括客观与主观的不协调)。 (6)过程需要创新 (7)科学与非科学领域的新知识 德鲁克指出,在这七个机遇的来源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但它们又各具特长,就好像一栋建筑物的七个窗口,每个窗口看到的部分景色均可以从另一个窗口看到,但从每个窗口正中看到的景色却是截然不同的。 2022/8/1276第3节 机遇与风险分析二、风险管理 (一)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一般定义可以概括为:在某项事件的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某些结果将使事件主体产生损失。这种损失的可能性就称为风险。风

55、险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识别和评估。简言之,风险是指可以评估的事物发生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2022/8/1277第3节 机遇与风险分析二、风险管理风险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1突发性 风险的出现往往是偶然的,具有极大的随机性。突发性是指风险的实际发生时间很短,以至于人们尚未意识到风险就已处于风险状态之中。 2客观性 不管风险主体是否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这些风险因素都始终存在于一定的时空状态之中,一旦条件具备,它们就可能转变为现实的风险。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无形性 风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项无形要素。 我们在分析企业风险时,一般只能采取相对精确的估计办法,即用模糊

56、、弹性的概念来对它加以界定。2022/8/1278第3节 机遇与风险分析二、风险管理4多变性 风险的多变性是指风险本身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5损失与收益的对称性 和风险相伴随的,不仅有潜在的损失,而且有获益的可能。 风险是利益的代价,利益是风险的报酬。 风险损失与收益的对称性要求风险主体在建立利益机制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防范机制,使两者相互制约平衡。 2022/8/1279二、风险管理(二)风险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的。 所谓风险价值链就是在传统价值链的基础上,将风险影响注入其中,从风险角度考虑各项活动的价值创造和转移,探索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的整个过程。

57、由于风险价值链突出了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因而这一概念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一旦将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价、防范像链条一样联系起来加以系统思考和研究,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价值,见图411。2022/8/1280二、风险管理(二)风险价值链图411 风险价值链风险阶值风险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2022/8/1281二、风险管理(二)风险价值链1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有两项:找出风险点和判别风险类型。 风险点可能潜藏于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资源配置的任何方面, 但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企业风险主要涉及以下几类: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和人事风险。 风险识别的

58、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三阶段法、故障树法两种。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技术是美国贝尔电报公司的电话实验室于1962年开发的,它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地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它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2022/8/1282二、风险管理(二)风险价值链2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某类风险的预计、度量和估测工作。广义风险成本可由下式计算: 广义风险成本=预防费用+实际损失+处置费用 狭义的风险成本是指风险引发的实际损失。公式如下: 狭义风险成本=(风险)实际损失 狭义角度的风险成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它建立在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的基础上,以局部为着眼点。2022/8/1283二、风险管理(二)风险价值链2风险的评估 风险收益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比正常收益具有更高的数额。 风险收益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收益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广义风险收益=正常收益+风险溢价 狭义的风险收益就是指弥补风险的收益,即: 狭义风险收益=风险溢价 一般而言,风险越大,风险溢价就越高,反之则越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