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校际公开课)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校际公开课)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目标:1.从字音、节奏、重音着手读好诗歌;2.从诗的文化原型着手解读诗歌;3.从诗的哲理着手解读诗歌的意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人特别喜欢登高望远,登则必有诗作。大致说来,古人登高望远,有这样一些缘由:伤春悲秋,写尽心事。感怀历史,凭高吊古。怀人思乡,满目愁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登高佳作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二、朗读诗歌,读出气势1.结合注释自读诗歌,注意字音,疏通文意2.了解诗歌样式,明确节奏 陈子昂的这篇诗作深受楚辞,特别是期中远游篇的影响。句式采用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即上两句每句五个字,三个停顿。后两句每句六个字,

2、四个停顿。本诗的节奏划分应是: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音节比较急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音节比较舒徐流畅)3.疏通文意重点字词: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下:流泪。诗歌大意:往前见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 向后也看不到重视人才的明主。登楼远眺,想到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我独自感伤,流下眼泪!4.结合诗歌大意,找出重读前两句中“不见”突出了贤君良臣不遇,诗人生不逢时的惆怅,需要重读。后两句中“悠悠”通过叠词的手法,写出了天地空间的辽远,需要重读。 “独”字写出了诗人的孤单渺小,也需要重读。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

3、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齐读诗歌,读出气势。 小结:通过划分节奏、寻找重音,我们初步了解了诗中所表达出的诗人的内心情感。看来,古人登高这一行为绝不是孤立的,而有其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因此,我们还要通过“知人论世”来深入学习这首登高诗。三、品读诗歌,读懂诗人 1.借助背景材料,探究诗人写作意图参考资料一: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他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其诗风骨铮铮、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参考资料二:本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其年,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时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军事失利,陈子昂屡

4、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参考资料三: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的并序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译文:丁酉这一年,我从行北征契丹。从蓟门出去,遍览燕国的旧都城,它的城池、霸业已经荒废了。于是感慨而仰天叹息,回忆起当年乐毅、邹衍众位贤士在燕国的游从可称很盛了。于是登上蓟丘,作了七首诗来表达这种感想,寄给终南山的卢藏用居士。这里也有黄帝的遗迹存在。2.明确:陈子昂登上的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修建的幽州台,他在此感叹身世,进而联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短暂,其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之情、极度苦闷忧愤之情深蕴其中。 四、悟读诗歌,激发共鸣 正如之前所言:“登高诗”往往不是无缘故的,而是借登高抒发心中郁结,借登高一吐胸中志向。陈子昂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一定会激励我们在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