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_第1页
2022年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_第2页
2022年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_第3页
2022年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_第4页
2022年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大全【篇一】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 一、揭题 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 代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二、初读 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老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1. 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 .(忆)环绕“ 忆” 字,你能提问,启示大家摸索吗 板书).(依据同学质疑,(简洁的疑问依据诗题释疑,重点为:“ 九月九日” :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 山东” :指华山

2、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日常说的山东不 同;)(评同学:你好学、善问、爱动脑子,信任你会越学越聪慧的;)对未能解决的疑问让我们在诗中查找答案;2. 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默读古诗,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懂得,并说说句 意;四人一组摸索、争论黑板上的问题;3. 检查一、二行的学习情形:“ 忆” 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 忆的意思 .题目的意思就是(板书:思)(点黑板)怎样思念亲人呢.(“ 倍思亲” ;“ 倍” :加倍)什么时候“ 倍思亲”.(“ 每逢佳节” ,“ 逢” :遇到;)可见诗人平常怎样 .(出示:诗人平常,每逢佳节就;)诗人为什么会平常思亲,“ 每逢

3、佳节倍思亲” 呢 .生答:由于“ 独在异乡为异客” ;(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句意让同学说;)导:“ 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生疏的,观察的全部的面孔也是生疏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孤寂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孤寂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这是一种多么真实的感情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 ,它已成为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过渡:(填空:由于诗人,所以诗人平常每逢佳节就:看到长 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 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圆,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4. 指导学习第三、

4、四行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懂得的字词 .(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悠闲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肯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5. 自由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指名说);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朗读指导,并背诵;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无华,这是我们在写作文时 应当好好学习的;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5、四、比较,明中心 1. 学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另一首诗杂诗;要求:自学,说说诗意,再比较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相同 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杂诗 君自家乡来,应知家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来日,动身前来时;绮窗,雕着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2. 沟通;相同之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语言淳朴无华;不同之处: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思念兄弟登高来写 思念亲人之情;杂诗写问伴侣寒梅开花没有表达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五、作业 1. 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你假如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 写写你对他的思念吗 .2. 假如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

6、妹妹,想想 你重阳登高了,怎样用一段话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试写一段话,也可以试着写诗,不要怕,试试看;【篇二】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3、懂得“ 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含义,体会游 子的思乡思亲之情;4、培育同学阅读古诗的爱好和才能;教学内容:1、标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七言律诗体裁:诗格律:2、写作背景: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

7、仕进的年轻 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究竟是举目无亲的“ 异乡” ;而且越是繁华喧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3、作者简介:王维( 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 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日 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忆山东兄弟” ;写这 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善于绘画、书法,熟知 音乐,被誉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思想感情: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讲授法(1)第一通过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文章中的事物以及 大事进行系统地描述

8、,描画概述的讲授、(2)其次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手段讲授学问 内容,以揭示整篇文章的思想、(3)说明式讲解:说明全文结构式说明翻译性说明附加说明,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2、讲读(1)表达有关、懂得课文必需具有的学问,利用同学已有的经验和学问进行谈话、(2)全文阅读与讲解、先让同学默读全文,及诠释、明白全文 所表达的思想、(3)在懂得的基础上,再次反复阅读课文、教学难点难点:在懂得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 摸索这首诗说

9、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小组争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 二、解题;.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第一请同学们想一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课题的意思.(同学摸索争论)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 .(生:老人节)2、忆:思念,思念;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 .(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 今日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三、初读 课文,明白诗的大意;(自由读)三、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诗意:我独自一

10、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逢:遇到;倍:特别;加倍、更加; 佳节 指的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 么这一天王维 倍思亲 .(由于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 目无亲,感到孤寂;)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为什么要登高 .(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 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茱萸( zh y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 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爱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 以避邪、消灾;诗意:我在遥远

11、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肯定都登上了高 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 一个人;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深懂得全诗的意思;懂得诗句的意思;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 . 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 念亲人;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师:今日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摸索: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 1、

12、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由于他独 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孤寂、孤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表达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 给同学听;(诗人王维由于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 辞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经常想起家乡的 . 伴侣和亲人;一 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肯定在插满 茱萸的高山上希望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间;)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仍学过哪些思

13、念家乡、怀念亲人 的古诗 .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 静夜思” )作业:1、今日,我们学习了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2、这首诗中你最喜爱哪一句诗 这句诗吗 .能谈谈看法吗 .能有感情地吟出3、感情朗诵(我们今日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同学观赏汉语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同学的阅读懂得才能,积存美丽的词句,在适当时仍应勉励同学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 用;)【篇三】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 花酒等习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3 个生字;2、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 的景象,激发学

14、习古诗的爱好;3、体会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养成积存的习惯;教学预备:老师:一就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 件;同学: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1、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相思).谁会背 .(鸟鸣涧画2、王维简介:唐代诗人,少年聪慧,9 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 东兄弟;3、揭题、质疑、解题;二、同学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17 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1、同学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诗歌;要求读通句子;3、点名读,让其他同学留意倾听,看朗读者

15、是否达到了以上要 求;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三、沟通感悟,体会意境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沟通自己的阅读感受;2、全班沟通;(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同学对哪句有 所得就说哪句,次序不限;老师仍要重视多方互动与沟通的作用,勉励同学融入自己的阅读 感受,综合懂得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 ,独自一人;“ 异乡” ,他乡;“ 异客” ,生疏的客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 ,遇到;“ 倍” ,更加;“ 佳节” ,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 遇到节日

16、,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 ,远;“ 兄弟” ,哥哥和弟弟;“ 登高” ,民间风俗,重阳登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 地方,想到兄弟们肯定都登上了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 ,全都;“ 茱萸” ,一种含有浓香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据说可 以防灾;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们头上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 地方,只缺少我一个人;(2)质疑,沟通;疑问主要由同学提出,答案就由沟通得出结 论;点名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收成,弄懂了些什么;(浓浓的思乡之 情,好玩的 民间风俗,对比的写作手法,简练的语言风格等)(3)有感情地朗读;先让同学自己悟读,再点名读并评议,接着集体读,最终男、女 生竞赛读;(4)背诵诗歌;自己试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四、拓展延长,迁移练笔1、人间最美是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