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支护及监测技术54毕业论文_第1页
复杂地质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支护及监测技术54毕业论文_第2页
复杂地质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支护及监测技术54毕业论文_第3页
复杂地质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支护及监测技术54毕业论文_第4页
复杂地质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支护及监测技术54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设计(论文)报告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学生姓名: xx填写 学号: xx填写 专业: xx填写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所在单位指导时间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xx填写 学号: xx填写 专业: xx填写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农村宅基地测量技术研究 评阅意见:

2、(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评阅时间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农村宅基地测量技术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

3、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xx填写日期:xx填写年月日题目:复杂地质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支护及监测技术摘? 要:云屯堡隧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出现多处大变形,基于此本文以云屯堡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变形过大问题,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做好变形监测工作,确保变形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以此保障施工安全,同时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支护;变形监测0引言西南地区地

4、形具有切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活动活跃、地震作用显著等特点,岩性条件极为软弱破碎1,易形成高应力、高地震烈度等地质灾害风险。由于地区环境复杂,在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中,极易发生大变形,因此对工程进展带来较大的困难。本文结合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5#横洞工区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变形特点,进行变形监测以及变形控制,保证隧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1工程概况云屯堡隧道位于四川省境内,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出现了典型的“四极三高”特征。该隧道线路上的岩体大多是软弱破碎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等,由于该地区岩层构造比较复杂,地质活跃,很容易出现挤压变形、揉皱变形,岩性较差

5、,因此其为级高风险隧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多处大变形现象,且各处变形类型不相同。2软弱围岩变形段施工技术2.1变形原因云屯堡隧道位于龙门山断裂褶皱带与甘孜松潘褶皱带的复合部位,所处地形比较特殊3,软硬互层状地层岩体极为破碎,具有“三高、四极、五复杂”的特征。在施工中受到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因为受到挤压而出现较大变形。2.2施工方案对于隧道变形的处理方案,施工中坚持“控制变形”为前提,“优化轮廓、分步预留、锚撑结合、快速封闭、动态调整”为基本原则4。(1)对于微型、中型变形,主要采取优化洞形,强化措施,保护围岩的原则进行控制。(2)对于大变形地段,应该采取多层支护,分层施作的原

6、则进行控制。在支护施工中,锚杆的选择可以使用长短结合的方式,待混凝土喷射完成,要及时制作锚杆,并进行施工操作;另外,采取分步預留的方式对变形量进行预留。(3)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仰拱先行的原则,注意仰拱的填充不能与仰拱混凝土同时灌注,不能留设纵向施工缝。待基底清理干净才可以进行仰拱及底板的施工。3大变形处理原则3.1预留变形量隧道内轮廓不变,开挖轮廓线边墙曲率加大,设计预留2025cm变形量。根据现场实际围岩变形情况,5#横洞工区的大小里程调整预留变形量为30cm。3.2开挖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施工,分上、下两台阶及仰拱开挖,及时封闭成环状,如图1所示。上台阶开挖至仰拱初支封闭成环不应该

7、超过12d。级围岩,上台阶每循环开挖进尺1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进尺2钢架间距(严禁左、右侧对称开挖),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3m,仰拱开挖且封闭距离掌子面35m。二次衬砌应及时施工,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于70m。开挖台阶上台阶高度:(1)级复合加强4.5m;(2)锚段4.54.95m;下台阶高度:(1)中部4.42m;(2)两侧开挖至钢架C单元底部5.42m;仰拱高度2.53m。3.3初期支护3.3.1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拱部施作42超前小导管,间距0.4m3.0m(环向纵向),每根长4.5m,注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3.3.2 H175型钢钢架支护(

8、1)钢架架设时可利用系统锚杆作为定位锚杆,纵向间距60cm/榀。相邻钢架之间采用呈“Z”形布置的22钢筋纵向连接,设于钢架内侧(靠二次衬砌侧)。为了提高稳定性,要求钢筋错头搭接。另外,台阶底部钢架纵向垫设槽钢,以此保证钢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采用洞内组装,安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单元长度,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接头位置。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得将钢架接头设置在拱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钢架焊接及螺栓连接。每榀钢架之间使用螺栓进行连接,拱脚、边墙脚设置垫槽钢。(3)型钢钢架与初喷混凝土之间接触紧密无空隙。如有空隙,应该采用混凝土垫块进行楔紧,每一榀钢架按照15处设置,每一处放置一块1号垫与两块2号垫块

9、,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其数量与位置。3.3.3 钢筋网拱墙采用8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3.3.4 边墙系统锚杆拱部施作长4.0m的22组合中空注浆锚杆,边墙施作的32自进式锚杆,间距1.2m1.0m(环向纵向),采用锚杆钻机钻孔。3.3.5 锁脚锚杆在钢架拱脚及墙脚位置,施作8根42锁脚锚管,每根长度为4.5m,注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施工过程中锁脚锚杆的设置角度和方向应结合岩层倾角及走向、节理发育方向等确定。一般情况下,当围岩压力以垂直压力为主时,建议增大角度;当围岩压力以水平压力为主时,建议减小角度。钢架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当不能利用时应另行设置22

10、定位筋,定位筋长1.0m,按环向间距2.0m布置。3.3.6 喷射混凝土采用C30喷射混凝土,拱墙喷射厚度为27cm,仰拱喷射厚度为25cm。4 监控量测4.1隧道围岩收敛变形通过全站仪监测隧道围岩收敛变形数值,监测围岩及支护系统的力学变化。监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4.1.1测点埋设测点由基座和反射膜片组成,基座由5cm5cm钢板和16mm的钢筋焊接而成。开挖完成后,将基座固定于初期支护上或锚固在岩壁上,并在基座上粘贴反射膜片。4.1.2 数据采集全站仪用于数据采集。首先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全站仪,使其能够看到测点,然后将测点中心调平,测量收敛水平线两端的相对坐标(XA、ya、ZA)和(XB、Yb、

11、ZB)。4.2隧道拱顶下沉监测通过对隧道拱顶下沉量的监测好额数据分析,可以看到隧道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力学变化,从而判断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2.1 测点埋设测点埋设方法与隧道围岩收敛变形中的埋设方法相同,其中基座换成5cm钢板及22mm的钢筋焊接而成。4.2.2 数据采集在测量埋设完成以后,将全站仪架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对中整平,然后开始进行测量任务,将后视基点命名为1,则可以测出与之对应的高程Z1,然后再前视,得到断面拱顶反射片,获得与之对应的会高程Z0,那么断面拱顶反射片中心的高程:H=H1+Z0-Z1。4.3量测断面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分别布置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变形量测点,布置见表1

12、。注:按每5m一个断面4.4监控量测频率围岩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变形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具体数据见表2)。在实际的施工中,量测频率要结合变形速度和开挖面距离来合理选择。大变形地段的监测频率应加大,必要时进行实时监测。4.5信息反馈根据变形监测结果,得出围岩量测的相关信息,接着进行隧道安全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工程施工方案。5结语云屯堡隧道通过实施大变形综合控制措施,以断面D6K234+380为例,通过压力盒检测围岩与初支接触面压力明显减小,拱顶总累计收敛569.4mm,上台阶总累计收敛766.9mm,下台阶总累计收敛428.9mm,收敛数值趋于稳定。通过断面仪检測,符合要求,因此隧道大变形得到

13、了有效的控制。(1)隧道极易发生大变形且难以准确预测,将云屯堡隧道大变形处理段纳入动态设计管理,加强超前地质预报。(2)鉴于隧道地应力复杂多变,应增加地应力测试及结构内力监测,并开展相关理论分析工作,为大变形段处理措施提供相关参数,优化设计。(3)根据设计方案系统开展大变形段的变形和受力监测工作,并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参考文献1徐飞,张伟,石少帅,等.强震区千枚岩隧道塌方预报、成因机制及关键治理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6(12):28-32.2姚欣鹏.大干溪号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机理及其处治技术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5.3郑昌明.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软岩大变形段的施工控制J.工程

14、技术研究,2018(08):146-147.4王浩.成兰铁路茂县段软岩大变形预测与支护措施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Yuntunpu tunnel has complex top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any large deformations i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yuntunpu tunnel project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large deformation, through taking a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scheme,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do a good job i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o ensure that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