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当代文学复习_第1页
2022年中国当代文学复习_第2页
2022年中国当代文学复习_第3页
2022年中国当代文学复习_第4页
2022年中国当代文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预先,一版)填空题大多为作品(人物 、情节等)和作家,一些文学史内容一、名词说明1、 伤痕文学:产生于70 岁月末至80 岁月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呈现“ 文革” 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 伤;作品中布满了往昔的苦难,其基调是愤懑不平的宣泄,情感过于剧烈,说教意味浓 烈;在新时期文学中起到了引领潮流、冲破束缚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作有周克 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2、 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产生后显现的文学现象,超越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引入思 考、理性分析的成分;其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

2、较大思想容量,揭露社会历史悲剧并 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同时以启蒙式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与传统封建思想造成人的深刻 异化,赞扬不屈不挠的人性力气和学问分子的执着信仰;但也削减了伤痕文学的忏悔和 失望,肯定程度上回避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性质;代表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 事(1979,开端标志) ,王蒙布礼 、蝴蝶,古华芙蓉镇等;1981 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3、 改革文学:兴起于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以追求国家现代化为灾难重 建的途径;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繁重的翅膀 、路遥人生等;4、 “ 三个崛起”:新时期有关模糊诗

3、争论中显现的三篇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这些文章提倡的“ 新的 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就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美学原就的崛起” 为“ 模糊诗” 供应了理论支持;5、 芙蓉镇:古华所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 书记黎满庚支持下,摆米豆腐摊子致富盖楼;“ 四清” 运动时,被“ 政治闯将” 李国 香和“ 运动根子” 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 新富农” ,丈夫自杀; “ 文革” 期间, 胡玉音更饱受屈辱, 但得到“ 右派” 秦书田的怜悯并相爱,两人均收到惩处;三中全会后,其冤案平反,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表现了 1963-1979 年 中国南

4、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从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反思中国民主 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存在的悖谬和悲剧现象,在反思文学中占有重要作用;6、 繁重的翅膀 :张洁所作长篇小说,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小说表达重工业部副部长 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田守诚为巩固 自己的位置,暗中也与郑子云绽开较量,呈现了改革进程和纠葛纷纭的冲突,表现了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所经受的复杂而艰难的斗 争;该小说对改革的紧迫性与艰难性以及所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冲突进行了深化描画,对改革大潮之下的种种人情世态有着全方位透视,笔墨饱满,谈论精辟,

5、独具风格;7、 古船:张炜所作长篇小说,表达了胶东半岛洼狸镇隋、赵、李家族在四十年间社会 历史事变中的浮沉纠葛,绽开了作家对当代历史、政治、文化、人性的反思,塑造了赵 炳、隋抱朴、隋见素等有深度的人物形象;8、 寻根文学: 80 岁月中期形成的一股创作潮流,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长透视本 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从根本上转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 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扩大了当代小 说艺术表现的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代表作有韩少功爸

6、爸 爸、阿城棋王 、王安忆小鲍庄等;9、 先锋小说:在 20 世纪 80 岁月后期显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出现出剧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生存状态上都进行了变革,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点;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格非的迷舟等;10、模糊诗: 兴起于 20 世纪 70 岁月末到 80 岁月初,是相伴着文学全面复苏而显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诗作内容 以现实意识摸索人的本质,确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意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示意、 通感等手法, 具有不透亮性和多义性,增强了诗歌的

7、想象空间;它以“ 叛逆” 的精神,打 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就一统诗坛的局面; 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11、红高粱:是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抗日战争及 20 世纪 30、40 岁月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勇敢搏杀,布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愤慨的时代气息;这部作品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岁月,呈现了坚强生命力和布满血性的民族精神;13、小鲍庄:王安忆创作的短篇小说,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

8、在小鲍庄这个村镇中各色人群的生活状态,主要刻画了捞渣作为“ 仁义的象征”的形象在成长中不断地贡献自我以成全他人, 最终在洪水中因救鲍五爷而去世;作品中表现出对仁义内核的探讨,并且透露出最高道德对个体生命本身的损害这一思想倾向;14、新写实小说:20 世纪 80 岁月后期小说创作中显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旧是以写实为主要特点,但特殊注意现实生活原生态的仍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懂得与熟悉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懂得上, 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表达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表达态度与表达方式,实行民间的叙事

9、立场,中立化的表达方式;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苦恼人生 、方方的风景 、刘震云的单位等;15、新历史小说: 1987 年前后,对 历史题材 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奇的表达视角与手法而区分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其创作的最大特点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 的工具, 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剧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熟悉历史的新观念;代表作有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红高粱等;16、苦恼人生:池莉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通过轧钢厂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受,十分详尽地呈现了当代一般工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不尽的苦恼;

10、小说直面生活, 对庸常的人生进行平实的叙写,但又不是对琐屑人生的妥协,而是表现诞生活于底层的人民照旧怀揣着一种自我劝慰和坚守信念的积极心态;在艺术上采纳生活流的叙事结构,并运用通俗化的语言风格来呈现生活的原生态面貌;这部作品开启了新写实小说的写作潮流;17、活着: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 三反五反,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终全部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 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会、人性之间的摸索, 以大量显现的死亡来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的坚强力气;作品表现出作者对死亡与社 从而呈现出底层人民生命18

11、、风景:方方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画了在河南棚子里一户人家在时代不断的变迁的大背景下的生存状态;作品采纳幽灵叙事的方法,用已经死去的老八的视角来仍原整个家庭中每一个人人物的人生轨迹,实际上是改革后社会全景式的缩影,呈现出不同类型的人在转变命运过程中显现的机遇和挑战;这部作品也开拓出了一种写作的新空间,即处于社会底层的都市民间的生存世界,拉开了新写实主义的序幕;19、白鹿原: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表达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20、九月寓言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岁月长21、第三代诗: 80 岁月

12、后期以反叛模糊诗的姿势显现的一种新的诗歌写作倾向和审美思潮;在诗学上提倡非文化、 非崇高、 非意象,主见诗就是诗本身, 是由语感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主要的文学社团有“ 他们文学社”、“ 海上诗群” 等,代表诗人有韩东、于坚等;22、现实主义冲击波: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23、随想录24、文化苦旅25、秦腔:以两条线绽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夫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 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化着近三十年的历史;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 但白家却出了一个闻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家族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

13、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布满了对抗和斗争;三十年里, 清风街以白、 夏两大户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猛烈冲击和变化,加上农夫与土地之间的难舍情怀,土地的流失,清风镇上人们的勾心斗角,给农夫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二、问答题 1、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特点(1)从话语系统上看,是“ 五四” 新文学传统的复苏,其现实战役精神表现为紧急 地批判社会弊病、 针砭现实、 热忱地干预当代生活;卢新华伤痕、郑义枫;(2)叙事的观念化和心情化;作家个人情感宣泄和表达的愿望剧烈,揭露学问分子 对自身经受的沉迷;从维熙“ 大墙文学”;(3)情节的巧合大于

14、规律; 在小河那边(4)人情人性的深度刻画;张洁爱是不能遗忘的2、 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的区分(见上名词说明 + 叙事形式)3、 改革文学的特点与阶段特点(1)特点:A、重复 50 岁月国家政权益用文学创作来验证一项尚未在社会实践中充分绽开其结局 的政策的做法,但也表现出作家们对政治生活的剧烈参加精神;B、并非根据文学自身的规律,而是依仗强大的时代共名产生,不自觉地充当了社会或 民众普遍心情的代言人,提出尖锐的政治、伦理或者现实主题,引起轰动效应;(2)阶段:A 1979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为标志,是发轫期,并制造一批“ 开拓者家族”;此时大多揭露旧的经济体制、极左政治路线影响改革家的改革事业,

15、并且预言了一个 “ 只 要改革生产就能搞上去” 的神话;同时也有对历史因袭和现实抱负问题而造成的种种社会弊病予以揭露和批判,呼吁新的社会秩序;(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而高晓声就专注于对一般农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变动与滞后进行观看;B 1981 张洁繁重的翅膀 ,进入其次阶段,包括路遥人生和李国文花园街5号;剖示了改革进程的繁难与艰辛,投射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社会整体结构 的变化,特殊是思想、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变化;C 1985 年后,改革精神存在于一般劳动者的自觉要求和日常生活中,作品趋于生活化 和多视角,内容多交错着各色冲突和斗争,富有悲剧性;4、芙蓉镇思想艺术成就(1)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

16、色的风俗民情,如赶圩、互赠吃食、精神会餐、忠字舞、黑鬼 舞;(2)塑造了复杂性与时代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如胡玉音这样思想和精神上都有着新旧交织的人物, 秦书田这种佯狂中不乏正直、荒诞中又不乏怜悯的人物,李满庚在政治高压下性格扭曲,李国香自私、虚伪、投机的政治掮客但也交代了可以令人怜悯的缘由;(3)语言特色上,富于地方性、口语化、笔调有情感;(4)思想意义上在于引导人们摸索破坏正常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力气来源,同时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反思;5、路遥人生中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1)高加林是一个自尊、敏锐的学问分子的形象,在农村女子刘巧珍和城市女子黄亚萍之 间的纠葛摇摆不仅表

17、现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带有隐喻性地表现出了在改革岁月 由于城乡差距的显现,社会阶层进行分化,其恋爱心理和文化上的不对等实际上给了这类情 形显现一个趋于必定性的理由;(2)代表了新时期农村青年的生存困境与人生志向,也代表了青年人出走和创业的追求;农夫的身份束缚其进行现代化的追求;(3)表达了抱负主义精神;其主动地舍弃农村、挑选城市, 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种觉醒又是需要付出代价的;6、刘心武班主任中谢惠敏的形象分析(1)从极左的角度上看,谢惠敏是个“ 好青年”:不看黄书牛虻和青春之歌;开会狠批同学; 决不能让贫下中农缺失一粒麦子;她是一个受极左思潮严峻毒害的形象;积极过组织生

18、活; 不穿裙子等; 但是,实际上,(2)谢惠敏在对待每一件事情上言辞的猛烈与大方,实际上都是以一种反讽的形式来表现出她对于党组织的言听计从而缺乏自我意识和独立摸索的才能,执行力的代表;仅仅成为一种强大而盲目的(3)以谢惠敏这个形象,揭露出文化大革命对于青少年精神的伤害之深,从而提出了这个 社会性问题并引起了广泛摸索;7、古船中隋抱朴人物形象分析(1)繁重的苦难意识,饱经沧桑(2)隐忍、坚守以保全自我的儒家精神(3)忏悔者、內醒者,并且具有极大的时空涵量,但却在生活和爱情上退避 8、古船中的象征意象 小镇粉丝产业的依靠;与外界的联系;追求和憧憬的热忱;生命力(1)古船(2)老磨屋 传统文化、精神

19、寄托 9、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形象分析(1)丙崽是一个只会说“ 爸爸” 和“X 妈妈” 两句话的白痴形象,永久长不大也死不了;他生活在愚昧、龌龊的环境中,长相丑陋、思维纷乱、言语不清、行为猥琐;(2)一方面, 他是原始野蛮文化的象征,是在这个封闭的湘楚地域中民族文化的“ 劣根性”所滋养出来的人物;他永生不灭, 在最终全部人都服毒自尽仍独自存留象征着这种由于长期 积淀形成的以藏污纳垢为特点的腐朽文化的难以根除性;(3)另一方面,他在后期被神化,被村里的人民当做神供奉,实际上又表达出丙崽是具有 新陈代谢的人的本质力气,他所说的两句口头禅揭示的是这个世界得以运行的最基础的生殖 繁殖; 虽然他愚昧落后、

20、 腐朽衰败, 但他的永生性又可以看做是对人类力气的确定和对将来的期望;10、棋王王一生的形象分析(1)王一生是一个专心其棋艺而对其他世俗大事不甚关怀的棋呆子的形象,其中包含着矛 盾的两方面,即呆子和智者两重身份的叠加;(2)王一生身上这种两层性也通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表达;在吃的方面,王一生在物质贫困的岁月对匮乏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享受人生的态度;的追求;在精神方面, 他就是执着于对棋艺(3)这个形象有着道家思想的颜色,在乱世之中崇尚淡泊,在世俗中不耻世俗却又能超越世俗和痛楚; 这实际上透露出在特殊的岁月供应了另一种视角,精神来超越世俗,以心灵自由来内化消解时代性的痛楚和无奈;11、 80 岁月

21、文学特点即从传统文化中查找抱负的(1)“ 文学自觉” 之下照旧满含着时事关怀和责任担当,有关“ 历史” 的清算和记忆的书写 大量存在,不仅表达在“ 题材” 上,仍表现为视域和精神意向上;如繁重、紧急是普遍的基调,同时作品中充斥着许多问题、观念,有过多的意象、比如、象征和寓言,表现出剧烈的干预现实和兴奋的心情;(2)探究、创新的剧烈意识;挖掘“ 禁区” 或未曾涉猎的题材;制造难以用正面反面定性 的、在道德判定上暧昧不明的人物;尝试不同的美学风格,如反讽、零度情感等;运用各色的艺术方法,如意识流、开放型结构、荒诞性描述、多种表达人称、纪实与虚构互渗等;偏移当代文学正统的历史表达,以“ 欲望” 取代

22、“ 阶级斗争” 成为历史动力;(3)连续的超越、创新的压力也给80 岁月文学带来了“ 潮流化” 的特点;表现为在创作上肯定阶段取材、主题、方法的趋近;即使是 80 岁月末显现的强调个体体会的“ 个人化” 写 作最终也成为一种新的潮流;12、寻根文学产生的缘由和特点 A、缘由:(1)1985 年前后,“ 文化寻根” 是文化热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将弘扬民族文化的国家意识形状和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奇妙结合,是“ 新启蒙”在政治改革受挫后的转向,这也意味着文化寻根不是向传统复归,而是为西方现代文化查找一个有利的接受场;(2)文学本身具有直接动机,作家群体普遍对当代文学的“ 贫乏” 感受焦虑,从而积

23、极推 动借鉴西方文学来加以改善;由此形成的共识:中国文学应当建立在对“ 文化岩层” 的广泛 深厚的“ 文化开凿” 之中,才能与世界文学对话;(3)1982 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拉美文学将文学制造植根于悠久深厚的民族土壤 之中带来深刻影响, 促使作家们以中国人的感受性来改造西方的观念和形式期望开拓新的审 美空间;B、特点:(1)思想上分为两种趋向,一种是对民族文化资料重新熟悉阐释,挖掘积极的文 化内核, 同时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会古代文化遗风,查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另 一种是为当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找到对应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从而进行持 续的批判;(2)对生活情形、细

24、节的真实描述与幻想、想象、寓言的因素糅合,制造一种特殊的艺术 情境;(3)以“ 现在时” 或“ 过去现在时” 的表达来处理历史,在表达者和故事人物、叙事时间 和故事时间上构成复杂关系,以此来强化小说的表达意识;(3)以现代意识来注视中国传统审美思维、表达方式,开发传统小说的艺术要素;如小说 整体情调、小说语言趋于平淡、节制和简洁、小说的章法、结构取法古代等;13、汪曾祺“ 诗化小说” 的艺术特色(1)民俗风情的诗情画意;不重视故事和典型形象,更具有地方性的特点;(2)日常生活中描写出人情、人性美;摒弃外在于人的社会符号;(3)淡泊平淡的审美意境;把握叙事的“ 度”(4)制造性地融合了古典艺术资

25、源;14、乡土小说、市井小说的叙事立场,不用情节去定义立场;(1)“ 五四” 新文学另一个传统的回来,即建构现代审美原就为宗旨的文学的启蒙;作家试 图从传统圈定的所谓学问分子的使命感游离,在民间的土地上查找抱负的寄托之所;(2)一种趋向是,作家在其作品中隐含着“ 深刻” 的价值判定,表达在用学问分子的文化 立场来清理民间的藏污纳垢性;(冯骥才三寸金莲 、邓友梅那五 )(3)另一种趋向就是,从真正的下层民间生活中挖掘出美的感受,并以此来衡量统治阶级强加于民间的道德意识,或者是学问分子新文化道德意识的合理性;民间的藏污纳垢性也表现为封建意识对民间弱者变本加厉的伤害,与追求;(汪曾祺)15、先锋文学

26、的特点而民间的真正文化价值就在于对生命自由的憧憬(1)明显地受到了20 世纪西方文学的指引和影响;后现代派文学和非理性主义哲学被横向移植进入中国,依凭体会世界的痕迹明显;(2)以荒诞、怪异、非理性的方式去书写人和人的存在;作品中的“ 假定性”、先验世界和超验主义明显;(3)注意梦境、幻觉、性、暴力、丑等与人的非理性相关的主题;(4)追求文学的审美自觉,不再执着于社会效应,破除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对立;16、莫言小说创作特色(1)莫言的小说形成了个人的神话世界与语象世界,并由于其感觉方式的特殊性而对现代 汉语进行引人注目的扭曲和违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个人文体;(2)叙事华丽, 信息量大而过剩; 以形

27、式和语词来表达, 生死疲惫 中“ 元叙事”的手法,将作家与叙事者剥离,同时后者占据主导位置;(3)幻觉现实的描写手法,真实与虚构交错;透亮的红萝卜中红萝卜的形象即是铁融解后有铁水的表现,同时仍以拟物、比如的方式将人动物化;生死疲惫中“ 单干户” 的形 象在当时的时代中是不存在的,但其进行文学制造却不违和,虚构中又透着真实的现实;(4)具有隐含的社会批判性;(5)将中国传统文学叙事资源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整合起来,形成特殊 的风格;17、新写实小说的特色(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建构人物和社会)(1)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追求生活的原生态,对庸常人生进行平实的叙写,但卑微琐

28、碎的生活中又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2)纯粹的语言状态,抛弃典型化,转向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让人物、大事、场景根据生活的原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呈现;既无骇人听闻的大事,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冲突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进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3)采纳“ 零度写作”,即表达者不在作品中表露情感态度,较少介入故事,力图防止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4)通俗化、世俗化的语言风格;(5)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以及带来的阐释多元化;18、简述贾平凹 80 岁月小说的艺术风格(1)剧烈地关注现实;(2)注意从乡土社会的历史、风物、地理、掌故中吸取创作的元素,厚重沉郁

29、,猎取浓郁 的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3)从古典文化中吸取养分,形成小说虚静、阴柔、和谐的美学风格;(4)综合运用古代笔记、杂说及西方现代派技巧,因而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19、王朔 90 岁月小说的特点(1)商业文化和市民文化的代表;文体的混杂性;(2)反文化和反价值倾向; “ 个人化” 历史表达的倾向显露,作品人物对作为主体中心的意识形状的抗拒倾向,故事在世俗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绽开;冲突性,对主流政治文化的颠覆、批判,与对批判的内在消解;对精英文化的嘲笑,与对这种文化身份的依恋;(3)语言的高度戏谑、调侃;放逐了承担,取消了生命的批判意识,以调侃的姿势来迎合大众的爱好噱头的心理;20、以红

30、高粱为例,论述历史小说的特点(1)新历史小说将目光从宫廷、议政、战事、暴动等巨型景观转向村落、家庭、血缘、人 伦、性这种微型社会组织及其冲突;新历史小说注意建构个人的历史话语,不愿以“ 再现”的手段去绘制与社会历史分毫不差的真实图景,而宁可通过想象和虚构来追求感觉的真实、情调的真实,用自己的眼光和话语去探寻秘密和重构历史;(2)红高粱典型地彰显了狂放的自然,如红高粱、酒等,狂野的性本能,剧烈的钱财欲和原始的抵抗;这使其在内容和价值倾向上与一般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大相径庭;(3)从叙事策略来看, 红高粱用“ 虚构叙事” 取代了“ 亲历在场”,以民间叙事颠覆了 官方正史;(4)从人物塑造上看,用人性

31、写真取代了政治写意,以“ 酒气财色” 颠覆了“ 英雄崇拜”;(5)从思想深度看,用理性反思取代了虚妄幻觉,以“ 灵魂救赎” 颠覆了“ 旧梦新知”;21、白鹿原思想艺术成就(1)历史反思;白鹿原没有准确的时间,但白鹿书院却有具体的岁月,一虚一实,呈现其 纷繁的历史容量;对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变迁,站在中立的角度上进行观看;(2)民族生存的文化反思;长期积淀的宗法观念构成稳固的社会心理结构,祖先崇拜与血 缘关系结合,连续生命(耕织、祭祖、认干爹、迁坟、丧葬、伐神取水);家族权势力气的 执着热衷;征兆语言带有神奇的文化内涵,常见于智者朱先生行为言语之中;(3)民族生存的生命反思;大量的生殖繁殖;两

32、个世界的对比;在历史变迁的夹缝中生存 的人民的生活状态;时代的进展与现代性的关系间的摸索;(4)冲突复杂的人物塑造;白嘉轩宗法大家长的形象,却又满怀仁义和责任担当;白孝文 的价值概念的解构;田小娥的复杂性 22、新生代小说的特点(1)欲望化,在对欲望的张扬与描述中突显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生活形状与人生观念;(2)个人化;以自身的生活与心态为模本,细致地描画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种种心理心态;(3)面对当下人生碎片的写实;(4)技术化;对于文学形式的关注与探究;(5)边缘化写作姿势;关注世俗生活的本色叙事方式;23、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陈染私人生活比较分析(1)两人都采纳了“ 私人体验” 叙事和“ 个人化

33、写作” 的方式,以女性的特殊性别视角对观看世界, 从女性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生命体会、的困境和特殊群体的探究;身体欲望着手, 延长到外在男权社会里存在(2)从内容和取材上有着惊人的相像性;私人生活的主人公倪拗拗和一个人的战争的主人公多米都是有着偏离集体的倾向,孤独而布满欲望,都有对同性的沉迷;故事都是以主人公内倾化的视角去呈现成长过程中的幽闭甚至病态的心理状态和创伤性心理体验,关注个体本身的价值;(3)有区分的地方在于,林白的小说更多地涵盖到社会的层面,有社会的温度和历史的深度;而陈染的小说就显得格局更小,上;24、余秋雨“ 文化散文” 的艺术特点更多地着力点照旧在于对自我的探究和病态心理的描摹(1)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2)在“ 文化苦旅” 中整合文明的碎片,重构现代人文学问分子的人格和人文主义精神(3)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洁套路,而是将游历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显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 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学问分子的人格构成;(4)在艺术技法上,其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理性摸索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 情的有机交融,表达出一种大散文的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