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1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2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3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4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说 明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先修课程无总学时64总学分3.5(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地质学基础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模块课程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先行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地球的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作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地壳运动产生的构造变动的类型、地壳构造与演化的理论与过程;懂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培养

2、学生一定的读图、识图和绘图能力,认识地质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2. 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肉眼识别常见的矿物和岩石、认识典型的构造变动等地质现象的认知能力,能熟练绘制简单的地质素描图,了解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的机制和过程,通过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理解构造运动的特征、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等提供基础资料和感性认识。3. 通过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 地质学以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及其发展历史为核心内容,增添了地质学基本原理及其建立过程

3、、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等内容,突出了基础性和应用性,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基本知识和野外识别能力是应用地质学的基础。2. 该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必修课程,要着重加强基础理论的阐述和应用研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室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3. 理论教学中,要精讲基本内容,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4.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布置适量习题和思考题,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钻研、掌握知识,提高能力。5. 应用本大纲进行教学,既要保证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又要

4、有所侧重,地质学基础教材中以小号字处理的内容为选学内容,灵活掌握。因教学课时限制,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和教材中比较浅显的介绍性内容易采取少讲或者略讲的方式带过,以便将有限的讲授时间集中在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以讲授法教学为主,辅以讨论法、实验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自学法等。(四)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程实践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备注1绪论22地球的基本特征83矿物与岩石124构造运动和

5、构造变动265地壳演化简史126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4说明:部分实验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二、大 纲 内 容第一章 绪论1. 地质学概述2. 地质学发展简史说明和要求:本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地质科学,因此应当重点讲述地质学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特点、方法这两部分内容。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1. 地球概况2. 地球的圈层结构3. 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说明和要求:(1)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物理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能够熟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划分示意图。(2) 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能量来源。第三章 矿物与岩石1. 矿物和岩石的区别与联系,岩石的成因理论

6、。2. 矿物的基本特性和重要矿物的识别。3. 火成岩的特征。鲍文反应系列。4. 沉积岩的主要鉴别特征和分类。沉积岩形成的四个阶段。5.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变质作用的类型。说明和要求:(1) 本章内容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比较复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能够理解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上的物质总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新陈代谢之中。(2)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矿物的各种物理性质、元素组成(组合)、常见矿物的鉴定方法,识别一些常见矿物;掌握现代火山分布规律;掌握三大类岩石的主要鉴别特征;掌握沉

7、积岩的形成过程,学会根据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判断沉积环境;识别各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代表性岩石。(3)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鲍文反应系列反映的岩浆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关规律;三大类岩石的鉴别;变质作用的类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1.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证据2.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3. 褶皱构造的两种类型:背斜和向斜的特征和识别4. 断裂构造的分类和组合类型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地震的成因类型和描述地震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6.大地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说明和要求:(1) 本章内容繁多,教学重点和难点集中,地质学

8、的基本理论多而且比较抽象,需要着重讲解和讨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够认识因为地球内部的不断运动,产生了构造运动,形成了构造变形,理解和认识构造变形的表象和形成机制。(2)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证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形成过程;岩层的产状的测定;野外背斜和向斜的识别;节理和断层的区别和联系、断层的组合类型;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发展过程,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地层之间的三种接触关系形成过程;岩层的产状要素的测定;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对全球构造发生、发展和分布格局的解释。第五章 地壳演化简史1. 地质年代简表2.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9、: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3. 地壳构造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对世界古地理环境的影响。4.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中国海陆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矿产分布5. 第四纪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说明和要求:(1) 本章内容非常翔实丰富,但大多属于识记性内容,因课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讲解,尤其是整个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只能选择几个时代重点剖析。可选择元古代、中生代和第四纪的环境演化讲解。(2)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熟记地质年代表,包括对应的地质年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距今年龄、构造运动和生物阶段;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3)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各地质年代的海陆格局的演化特征、气候变化生物演化及其与主要矿产分布之间的联系。第六章 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1. 矿产资源 矿石与矿床的关系;矿床的成因类型2. 地下水资源的类型与储水构造3. 工程建设的地质问题4. 地质灾害与地球化学环境说明和要求:(1) 本章重点掌握矿石与矿床、地下水资源的类型与储水构造的关系。(2) 了解矿产资源的概念,掌握内生、外生、变质矿床成矿机理、基本特征;了解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分布,开采地下水资源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工程建设出现的地质问题以及常见的地质灾害。 三、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 宋春青,邱维理,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