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2篇-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_第1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2篇-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_第2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2篇-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_第3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2篇-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_第4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2篇-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2篇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一)二、中考热点1、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 2、分析论据及其作用3、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4、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层次5、理解文中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6、依据要求补充相关内容(论据)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三、知识点梳理:(一)、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其目的在于通过以理服人,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见解、主张。(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证明什么)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论点的特点:从内

2、容方上讲:一是正确,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鲜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三是新颖,就是表达的见解非常独特,“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之未发”,令人耳目一新。从形式上讲:语言简练,多用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2.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提出论点的几种方法: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3.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

3、述,归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温馨提醒: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理解中心论点的总领和总收的作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表述中提到的“论点”一般指中心论点。论据(用什么证明)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在文章中起支持、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论据的特点:一是真实性。就是在议论中所用的人和事、景和物以及经典名言等,都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虚假,因为只有这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才有论证力度。二是典型性。就是所用的论据一定要有代表

4、性,要具有以少胜多,以一驭十的特点,要能代表某个方面的主流,体现出时代精神。(学科、国别、古今等)。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方法。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法):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事实论据记叙道理论证(引证法):用理论论据(引用名言、原理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道理论据议论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比喻论证: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证明深奥难懂的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5、道理论证充实内容,增加说理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对比论证使论证更为深刻更为有力,使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比喻论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3)四种论证方法作用分析如下: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了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很好地证明了的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道理论证:作者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深刻、透彻,更有说服力。(4)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修辞方法名称对照: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方法举例论证举例子对比论证作比较对比比喻论证打比方比喻道理论证引资料引用(

6、5)分析论证过程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论点与论据之间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三、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形式:提出问题(引论)是什么分析问题(本论)为什么解决问题(结论)怎样类型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递进式。有关结构题温馨提示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段之间、分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或层进的关系。如:设问句表示开启下文,展开下一层的论述;“无独有偶”表示引出相关的材料;

7、“诚然”表示转入相反的内容;“再说”表示推进一层;“总之”表示由分到总或作出结论四、议论文的语言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有关语言题温馨提示结合语境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品味: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严密。 2、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五、驳论文的阅读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一、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

8、平)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9、,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

10、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新课标第一网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

11、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1. 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茅屋”象征;中心论点是。(6分)2. 第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2分)3. 第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4. 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4分)5. 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5分)二、和谐明善(1) 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

12、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2) 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3) 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及至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

13、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4) 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5) 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现,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和气生和睦,和气“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14、。(6) 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7) 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

15、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要多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却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8) 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6、从(1)(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2分)7、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8、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3分)9、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2分)10、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2分)1、(6分)那

16、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2分)清贫的物质生活(2分)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2分) 2、(2分)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1分)斯宾诺莎因为在乎科学的良心。(1分)3、(4分)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2分)使论证更加严密。(1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4、(4分)道理论证(或者讲道理、引用论证2分)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2分要求:必须是道理论据) 5.(5分)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6、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只有明善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二者相辅相成。7、道理论据大量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