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课件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课件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课件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课件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多民族(多元一体)各族群的多元一体各区域地理及生态上的多元一体1.远古时代: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西戎集团、三苗集团、南蛮集团等的磨合2.公元前20世纪至前3世纪中期:夏族、商族、周族、北狄、东夷、南蛮与西戎等族群的融合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匈奴、氐、羌、羯、鲜卑的新融合;唐宋元明清时期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新的组合,中国统一多民族格局已经稳定确立统一农耕文明区、山林渔猎农牧文明区、游牧文明区政治统一经济统一思想文化统一社会统一中央集权:选官制和郡县制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思想文化基础:以人为本社会基础:基层的自我治理(家庭、家族、乡

2、绅)秦汉隋唐宋辽夏金魏晋南北朝元明清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发展轴资阳人头盖骨化石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问题一:阅读教材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完成下表: 时间古人类/文化遗存生产力水平生产生活状况社会组织及特点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长江)距今约70至2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1万年1万多处距今约7千至5千年仰韶文化(黄河) 大汶口文化(黄河)河姆渡文化 (长江)距今约5千年左右龙山文化(陶寺)(黄河)红山文化(

3、牛梁河)(辽河)良渚文化(长江)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渔猎、采集、用火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彩陶、种粟种水稻、养蚕缫丝“蛋壳陶”、玉器、宫殿、天文建筑与大墓玉器、祭坛、积石冢玉器、古城墙等母系氏族社会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原始人群问题二: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从南到北,行东到西,分布广泛,多元趋势;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问题三:结合图片与材料,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材料1: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 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 展不是一条

4、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自成一系;分布广泛;开放交融;多元一体;具有连续性;(二)三皇五帝的传说:“万邦”时代材料2: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luG)蜯(bSng)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

5、非子五蠹问题:关于三皇五帝和上述材料中的传说文献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说明:这些传说文献尽管不可信,但也反映中国早期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存状态。如三皇五帝的传说反映了“万邦”时代的争战情况,也部分地为考古资料所证明;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传说反映了原始人类为生存而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对历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阶级产生早期奴隶主早期奴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国家产生(三)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夏商西周1.夏:材料3: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

6、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1)建立:(2)统治:王位继承:中央:地方:(3)灭亡:(4)文化遗存:问题一:关于启的继父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这说明了什么?材料4: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 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原因:可靠的史料不足;记录者的立场、能力和时代环境等。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并非一帆风顺;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记载,要质疑辩证2.商:(1)文化:甲骨文;材料5:A壬寅卜,(qu)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翦基方。” B壬寅卜,贞:“自今至于甲

7、辰,子商弗其翦基方。”殷墟文字丙编第302号拓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问题二:这反映了早期国家政治具有哪一特点?青铜器;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政治:国家机构更完善;实行内外服制;材料6: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是完全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诸侯问题三: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尚未完全打破,统治者无法实现对外服的直接控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西周:(1

8、)分封制:对象:目的:问题四: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权利义务诸侯周天子管辖镇守朝觐人民疆土纳贡征战权利义务诸侯周天子管辖镇守朝觐人民疆土纳贡征战材料7: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i)。左传桓公二年问题五:结合材料,分析分封制的作用使周的文化具有稳定性、延续性;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众星拱月、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分封制的作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于严密(2)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家国一体权力的分配权力分配的原则家族血缘国家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特点A.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严格大宗与小宗体系,小宗必

9、须服从大宗;C.依照血缘关系划分等级;D.结合了族权和政权,即家国同构。A.积极: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关系,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B.消极:重男轻女、等级观念严重;宗族派别严重,任人唯亲等。作用(3)礼乐制:礼乐制分封制宗法制维护互为表里家国一体权力的分配权力分配的原则(4)经济:A.土地制度:B.生产工具:农业:井田制,实质就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手工业:四种制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血缘纽带(里)政治表现(表)维护维护经济 基础上层 建筑决定影响神权色彩浓厚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集权趋势总结:早期国家的特征我们常说“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根据下列关于文明和国家的定义以及教材中的有关图文信息予以说明。文明:社会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其出现的标志有:聚落中心的形成、阶级、等级制度的出现、世袭权力的产生、大型公共工程的兴建等。 国家: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