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汝城县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郴州汝城县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郴州汝城县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郴州汝城县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郴州汝城县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郴州汝城县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后有色素沉积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A错误;细胞衰老的特点之一就是色素沉积,B正确;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C错误;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2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盐主要是

2、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 答案:D解析: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的,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盐主要是为了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以及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项错误。加料酒主要为了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也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B项错误。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项

3、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不宜直接食用,D项正确。 3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观察,操作过程应该为解离根尖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一观察,故错误。 4在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甲试管中加入2滴新鲜动物肝脏匀浆,向乙试管中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试管比乙试管

4、产生气泡的速率快B.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慢C.甲试管不产生气泡,乙试管产生气泡D.甲试管产生气泡,乙试管不产生气泡 答案:A解析:知识点:酶的高效性。溶液与新鲜动物肝脏匀浆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氧气,产生气泡,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所以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因此答案选A。 5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

5、次分裂后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故选D。 6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C.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答案:A解析:7下图中,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和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

6、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A.B.C.D. 答案:B解析:胚芽鞘均无尖端,自身均不能产生生长素,且的顶端放的是普通琼脂块,不含生长素,故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和的尖端都被去掉,且顶端放置的琼脂块中都含有生长素,顶端的琼脂块与整个胚芽鞘横切面接触,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匀传递到下部,故直立生长;中的琼脂块只与胚芽鞘的一侧接触,导致生长素在胚芽鞘的下部分布不均匀,故向左弯曲生长。 8在开展调查某市常见传染病的活动时,下列哪一项不是开始调查就能完成的( ) A.确定调查目标B.制订调查方案C.得出调查结论D.选取调查对象 答案:C解析:得出调查结论是需要调查活动结束后充分分析调查

7、情况和数据后才能完成的环节。 9为防止粮食腐败变质,应采取的保存方法是( )。高温 低温 保持干燥 保持湿润 暴露空气中 隔绝空气 A.B.C. D. 答案:B解析:粮食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因此粮食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保存方法有低温、保持干燥、隔绝空气,而高温、保持湿润、暴露空气中细菌真菌的繁殖会加快,加速食物变质,因此答案选B。 10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泡沫板等制作细胞核模型,该模型属于()。 A概念模型B数学模型C物理模型D化学模型 答案:C解析: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结构

8、或三维结构,这类实物或图画即为物理模型。本题选C。 11下列生理活动中,发生ATP转化成ADP的是()。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光合作用中碳的还原C呼吸作用中丙酮酸的分解D叶肉细胞吸收CO2 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协同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碳的还原过程,需要光反应形成的ATP供能。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呼吸作用中丙酮酸的分解过程产生ATP而不是消耗ATP。叶肉细胞吸收CO2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故本题选择B选项。 12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A保持相等B逐渐减少C逐渐增多D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

9、中种群的数量变化。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13教师在进行“生殖与发育”一节的教学时,展示几幅图片:盛开的花朵、一个有鸟卵的鸟巢等,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人的方式是()。 A复习导入B设疑导入C直观导入D故事导入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直观导入方法的辨别。 1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答案:B解析:

10、细胞在分裂问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不进行DNA的复制,但可以进行蛋白质(如与纺锤丝形成相关的蛋白质)的少量合成;凋亡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增加,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促使细胞死亡;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15用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答案:D解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适宜的浓度能够促进生长,高浓度反而会抑制生长。不同植物的最适浓度不同,用生长素除去水稻种的杂草,就是利用高浓

11、度的生长素能够抑制杂草生长的原理。与此有相同原理的是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生长素从顶芽向下运输在基部积累,浓度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故D项符合。A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B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的原理。C项,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也说明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故选D。 16生态学家研究了一个人工森林,栽培后的十多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则( )。A.森林动物对能量流动作用显著B.木材砍伐是主要能量输出C.微生物分解能量流动最大D.未被利用的能量指未伐树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森林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图后结合选项,分解作用的能流为为最多,C选项正确。A项:图中并未体现动物对能量流动的作用,A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树木被砍伐后,其下一营养级不能从其获得能量,故树木砍伐不涉及能量流动,B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被利用的能量指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传递过程中的失散,D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17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界定,下列行为动词用于表述技能目标的是()。 A运用B说出C排列D简述 答案:A解析:运用属于技能目标动词,独立操作水平。说出、排列、简述是知识目标动词。 18细胞内含C、H、0、N、P五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

13、.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C.催化某一特定的化学反应D.参与光合作用 答案:A解析:由C、H、O、N、P五种元素的化合物应该是核酸一类,故可以是B选项,即tRNA;可以是C选项,有一类酶是RNA;可以是D选项,如还原型辅酶;而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属于蛋白质,不含P,故本题选A。 1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20下列有关倒平板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B.将已灭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C

14、.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 答案:A解析:倒平板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倒平板时不能把培养皿盖完全打开放到桌面上这样可能会污染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只有A项说法不正确。 21教师在“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讨论分析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如下图)。该曲线属于( )。A.生物模型B.物理模型C.概念模型D.数学模型 答案:D解析:知识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用来表达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称为数学模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属于数学模型。故选D项。A项:高中阶段常见的三种生物模型即物理模型、概

15、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不够具体。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结构模型,演示细胞分裂的橡皮泥模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题干不符,排除。 22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5中的甲、乙。在相同自然条件下,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B.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C.一昼夜中装置乙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D.14点时,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C3化

16、合物含量相对较高 答案:C解析:因装置甲是密闭的,所以ab段下降是因为C02浓度下降,暗反应速率下降;cd段下降是因为太阳下山,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速率下降,A错误。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C02浓度下降,光合作用下降但并未停止,B错误。丙和丁图曲线与x=0所围的面积(x0部分须要减去x0部分面积的绝对值)就是一昼夜氧气的净释放总量,显然装置乙一昼夜氧气净释放总量较大,积累的有机物较多C正确。14点时甲中C02不足,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浓度高,C02的固定减少,但还原反应仍可进行,所以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D错误。 23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让纯合的红

17、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现让F2中的红果番茄与红果番茄自由交配,其后代中杂合子占多少 ( ) 答案:B解析:24教师在“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中,常常用到下表,其作用是( )。 A逻辑推理B比较异同C拓展延伸D前后呼应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异同属于类比教学法。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和比较。 25下图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1次分裂中发生的行为的示意图,该行为的结果是( )。A.基因突变B.等位基因互换C.基因分离和重组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B解析:知识点:对减数分裂的理解。由图可知该行为是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18、,结果是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互换。 26图2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的是( )。A.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B.可能发生了染色体互换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C解析:图示细胞中上、下两条染色体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而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它们所含的基因应该完全相同,但图中出现8和b基因,因此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B和b基因的出现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形成的,B正确:图示细胞的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均等分裂,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是不均等分裂,C错误;图示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

19、D正确。 27图7为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I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过程进行基因重组C.过程发生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有性生殖有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B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项正确。过程是受精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项错误。过程是长成新个体阶段,发生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项正确。有性生殖有利于生物进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D项正确。 28在进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了图4中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课程理念中的(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全体学生C.倡导

20、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答案:C解析: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题干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了探究活动,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29栖息地被破坏是很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变成小种

21、群时,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频率不会在世代间发生显著变化B.近亲繁殖将导致有害基因纯合的概率增加C.种内斗争会加剧并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D.基因多样性降低会导致适应环境的变异增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种群变小,近亲交配的机会增大,会导致有害基因纯合的概率增加。B项正确。A项种群变小,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使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速度加快,等位基因频率会在世代间发生显著的变化。错误。C项种群数量减少,种内斗争会减弱。错误。D项变异是不定向的,且种群变小,使种群基因库变小,基因多样性降低,会导致适应环境的变异减少。错误。二、问答题30材料下图是某教

22、师设计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的板书:问题:(1)材料中的板书属于哪种类型的板书 你还能列举其他类型的板书吗 (10分)(2)某教师打算从“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实质”这几个方面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比较,请设计合理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便于学生对比、分析和记忆。(10分) 解析:(1)概念图式的板书(或者图文式板书)。另外板书类型有:图表式、问答式、表格式、提纲式、综合式等。(2)根据题意,可以设计为表格式的板书,如下:3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光与光合作用”具体要求是: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某教材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

23、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掌握本节重点。依据上述,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如何突破重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 解析:(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2)教学活动环节:如何突破重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阶段:多媒体演示:类囊体上光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并阅读教材。教师引导

24、思考:a光反应的部位在何处 b光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c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哪两个方面的用途 d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的 e光反应中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 f总反应式中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放出的O2在光反应这个阶段中吗 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一一思考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带人光合作用即暗反应的学习中。暗反应阶段:多媒体展示:暗反应的动态过程。学生观看,并对照课本讨论相关知识。教师随后提问有关暗反应的相关知识:a暗反应的场所在何处 b暗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c是否一定不能有光 d反应物CO2发生了哪些变化 e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的 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学生讨论回答。提示部分要点:物

25、质变化:aCO2和C5反应:CO2+C52C3bC,化合物和还原氢和ATP反应:2C3+(CH2O)+C5能量变换:ATP和还原氢中活跃化学能一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在上述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因此,暗反应分为两个阶段:CO2的固定和CO2的还原。那么,为什么称为CO2的还原,而不能称为C3化合物的还原呢 学生思考,回答。(提示:因为暗反应是一个循环,只有二氧化碳参与了其中并且最终变成了有机物。C3生成后又消耗了,因此只相当于没有参与其中的中间物质。)进一步追问:那么光反应与暗反应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么 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提示: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光反应停止,暗反

26、应也随即终止。同时,如果暗反应受阻,光反应也会因产物积累而不能正常进行。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两人协作进行)。 三、简答题32下图是某两种典型的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吸下CO2收量的曲线示意图。据图回答:(1)表示阳生植物的曲线是_, 理由是_。(6分)(2)点表示的_和_的速率相等。(6分)(3)在c点前,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比阳生植物_。(3分) 答案:解析: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都高干阴生植物。b1和b2为光的补偿点,表示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的量是相等的。 四、教学设计题33“能量流动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某版本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如下。要求:(1)为突破重难点,设计一个具体示例用于讲解能量流动的过程。(2)为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设计2道备选项为四项的单选题和1道问答题,并给出答案。 解析:(1)创设情境:假如我们在一次自然灾难中被困在一个小山村中,食物只剩下一些玉米和几只饲养的鸡,面对这种情况,你将怎么利用这些食物以使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