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_第1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_第2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_第3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_第4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0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 故国:古战场B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C.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有功业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桅杆和摇船的工具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苏轼生活在党争酷烈的北宋中后叶,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讦遭祸,动辄得咎,进退失据,其生存环境之凶险,实非常人所能想象。对于自己历尽坎坷之由,苏轼曾有过冷静的反思。 。 。 。

2、。 。 。苏轼深爱陶渊明饮酒一诗,称“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于是,“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苏轼的最终选择所谓“不谋而合”者,即世人皆与世推移,而自身与世俗并不谐合因此,不愿违背自己心愿的苏轼,“吾驾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转正是这种勇气与品格,给苏轼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苏轼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觉而无可更改ABCD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是他的另一面。这一面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

3、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更深刻更沉重。,苏轼诗文中所表达的“退隐”心绪,已对政治的退避,种对社会的退避。A/才因此然而不只是而且是B恰好也因此所以不是而是C/也但是因此不是而是D恰好才但是因为不只是而且是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衬托了周瑜的

4、在战场上的英气勃发。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

5、觉。7对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虽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却早已长出白头发了。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

6、、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9.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情调不合,你的看法如何?(6分)答案“多情”是古代诗词中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

7、并不矛盾。10.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显示苏轼词作的豪放风格的?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满 庭 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摐摐:拟声词。釭:灯。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

8、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词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不舍。1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