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血证课件_第1页
《中医内科学》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血证课件_第2页
《中医内科学》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血证课件_第3页
《中医内科学》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血证课件_第4页
《中医内科学》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血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症第二节 血证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第1页,共24页。一.血证的定义 凡有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蒸或气虚不摄,使致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第2页,共24页。二.历代沿革内经-对血的生理和病理有比较深入 的认识;有关于血溢、血泄、 衄血、咳血、呕血、溲血和便 血等病证的记载;金GUI要略-记载了关于吐血和便血 的方剂(泻心汤、柏叶汤和黄 土汤);第3页,共24页。诸病源候论-首先将该病证称为“血病”; 在病因病机方面有了较详 细的论述;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济生方-诸多因素中以“热”居多;素问玄机原病式支持了由热导致

2、出血的病 机;医学正传-首先提出了“血证”的病名;第4页,共24页。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治吐血三要法-行血、补肝和降气。景岳全书-“火盛”和“气伤”血证论-提出治血四法 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对目前临床仍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第5页,共24页。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溲血便血火热火盛+气伤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病证病因病机现代临床规范第6页,共24页。三.证候特征出血部位-口鼻、尿道、肛门、肌肤 等;出血的常见证候-火热亢盛、阴虚火 旺和正气亏虚; 掌握了以上三种证候的特征对血证的辨证有着重要的意义。第7页,共24页。三种证候的特征 证候名称 起病 病程 主症 伴随症状 舌苔脉象热盛迫

3、血 急 初期 出血 发热、烦躁 舌红 苔黄少津 口渴、便秘尿黄 脉眩数或滑数 阴虚火旺 缓 稍长 反复出血 口干咽燥、颧红 舌红 苔少 盗汗、头晕、耳鸣 脉细数 腰膝酸软、潮热气虚不摄 缓 长 久治不愈 神情倦怠、心悸 舌淡 气短懒言、头晕 脉弱 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第8页,共24页。四.病因病机感受外邪情志过极嗜食醇酒厚味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之后直接受热或化热导致血液不循常道-出血各种原因损伤正气,气虚不能摄血-血溢于脉外第9页,共24页。五.诊断和鉴别诊断鼻衄-与外伤的鉴别(有外伤的病史、很 少有全身症状); -经行衄血(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 的关系);齿衄-与舌衄的鉴别(出血的部位不同)咳血

4、-与吐血的鉴别(从出血的部位、伴 随症状、血色) -与肺痈的鉴别多伴脓血、气味腥臭 -与口腔出血鉴别(多伴唾液)第10页,共24页。吐血-与咳血的鉴别(如前述); -除外口腔、鼻咽部出血;便血-与痢疾鉴别(有发热恶寒、脓血相 间腹痛、里急后重等);尿血-与血淋鉴别(痛与不痛); -与石淋鉴别(尿中夹杂沙石、腰痛)第11页,共24页。紫斑-与出疹鉴别(高出皮肤、压之褪色 摸之碍手) -温病发斑鉴别(发病急、伴有高热 烦躁、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四肢 抽搐、病情凶险) -与丹毒鉴别(红斑局部常伴有红肿 热痛)第12页,共24页。六.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病证的不同: 2.辨脏腑病变的不同:同一病

5、证可 由不同的脏腑引起; 3.辨证候寒热虚实;火(虚实)第13页,共24页。治疗原则: 治疗血证,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和损伤的脏腑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 1.治火-清热泻火、滋阴降火 2.治气-清气降气、补气益气 3.治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活血止血第14页,共24页。分证论治: 鼻衄:1.热邪犯肺-清热泻肺,凉血止血 -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 -归脾汤第15页,共24页。 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六

6、味地黄丸合茜根散第16页,共24页。 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汤 第17页,共24页。 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归脾汤第18页,共24页。 便血:1.肠道湿热-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地榆散或槐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 -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黄土汤第19页,共24页。 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 -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无比山药丸第20页,共24页。 紫斑:也叫“肌衄”或“葡萄疫”。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十灰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茜根散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 -归脾汤第21页,共24页。七.转归与预后预后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 1.引起血证的原因;外感易治,内伤难求 新病易治,久病难治 2.出血量:量少者病轻,量多者病重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