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远浦帆归》《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课件分析_第1页
《寿阳曲·远浦帆归》《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课件分析_第2页
《寿阳曲·远浦帆归》《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课件分析_第3页
《寿阳曲·远浦帆归》《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课件分析_第4页
《寿阳曲·远浦帆归》《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课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元曲二首第1页,共30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戏曲和戏曲两种。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散曲又分套曲与小令两种,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元曲与宋词不同,很多元曲可以根据需要加衬词,甚至加句子。所以没有谱子时拿着不同作者的同一名称的小令便会发现字数参差不齐,句子多少不一。 第2页,共30页。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

2、省务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任官期间,周游各地。因此动了“终焉计”,晚年看破尘世,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第3页,共30页。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关、郑、白、马“元曲四大家”;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经流传的民

3、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作品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第4页,共30页。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这个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汉明妃”的形象可以说是在马致远笔下基本定型的。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曲辞苍凉幽邈,能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心情。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鹤子、满庭芳等曲子,尤为历来曲家所称赏。第5页,共30页。马致远

4、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作品内容主要有三类:叹世;咏景;恋情。在“叹世”之作中,他的世界观的矛盾表现得很明显,既有那种“老了栋梁才”、“恨无上天梯”的感慨;又有“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的隐逸思想。他是“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闲愁得白头”,一生忧愤徘徊。尤其是他的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表现了对人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人生若梦的感叹,以及对“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污浊现实的愤慨。这支套曲在艺术技巧上很精湛,有人认为此曲“无一字不妥”,誉之为“万中无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第6页,共30页。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是咏景名篇

5、,它以凝炼的笔法,赋予秋天的景色以萧瑟苍凉的情调,构成诗意的图景,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凄凉心情。此外如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山市晴岚等曲,在描绘景物,点染气氛上也都有独到之处。他的恋情之作的特点在于较清新动人而少脂粉俗气。 第7页,共30页。总的来说,马致远的散曲,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并且善于捕捉形象以熔铸诗的境界。他吸取了诗、词以及民间歌曲的养分,开辟了与诗、词不同的曲的真率醇厚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他的套曲般涉调耍孩儿借马还打破了散曲言情咏景的程式,另辟一条叙事讽物的蹊径,这些都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 第8页,共30页。寿阳曲远浦归帆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

6、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第9页,共30页。写作背景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景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第10页,共3

7、0页。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 “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第11页,共30页。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 怎样的情景? 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

8、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 第12页,共30页。 有了美的景,情又怎样呢? 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第13页,共30页。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

9、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写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马致远的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第14页,共30页。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15页,共30页。这首小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并说他

10、“到官四月,忧劳以死”。就他的作品和有关史料看,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疾苦相当关心。他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山坡羊,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第16页,共30页。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

11、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第17页,共30页。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第18页,共30页。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

12、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第19页,共30页。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作者从东方走来,纵目四望,看到了潼关的形胜。 “峰峦如聚” 第一句写山,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那许多峰峦,仿佛为了同一目的,从不同的方向奔来,拱卫潼关。 第20页,共30页。 “波涛如怒” 第二句写河,一个“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它为什么发“怒”呢?这就给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山河表里潼关路”

13、总括山、河,归到“潼关”。一“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的景象,都是他亲眼看见的,因而都涂上了他的感情色彩。他在“潼关路”上行进,其目的地,就是用潼关作东方屏障的“西都”。因此,在看清了眼前的潼关形胜之后,自然要遥望“西都”了,“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为向“望西都”过渡架好了桥梁。第21页,共30页。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望西都” 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历代的兴亡了。关中,曾经有西

14、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0个王朝在那里建都,历时达千年之久。那些都城,可以统称“西都”。当他“望西都”之时,由于想到了那许多王朝的兴亡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心情很沉重第22页,共30页。 “意踌蹰” 踌蹰,本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在前面加一“意”字,形象地表现了心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意踌蹰”一顿,下面所写,就是“意踌蹰”的原因和内容。 “伤心秦汉经行处” 上承“望西都”,下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所谓“处”,指的正是“西都”。 第23页,共30页。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

15、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第24页,共30页。 “亡,百姓苦”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兴”,怎么也“百姓苦”呢? 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第25页,共30页。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从“望西都”所激起的情感波涛中理出了这样的思路,并循着这样的思路,倾吐出惊心动魄的诗句:“兴,百姓苦;亡

16、,百姓苦!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26页,共30页。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第27页,共30页。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中吕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第28页,共30页。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