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2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_第1页
2022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2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_第2页
2022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2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_第3页
2022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2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_第4页
2022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2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 一、单项题2 第 2 课-中国军民保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1.“ 大将筹边尚未仍 ,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首诗歌颂的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曾纪泽收回伊犁 C.刘永福抗日割台 D.义和团抗击联军2.“ 它的经济基础始终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里 ,所以它是一个无组织的原始的农夫之反帝国主义暴动 徒有其冲动的抵抗热忱 , 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 ,不明白科学的革命方法 ,所以失败;” “ 它” 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3.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

2、有利条件 ,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 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肯定成效B.列强“ 以华制华” 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保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趋于缓和4.庚子诗鉴中记载 :拳民搜寻教堂 ,“ 见蜡人不能辨 ,以为人腊”,“ 遇粤之荔枝干 ,又以为人眼 ,相与痛詈西人 ,暴其残酷” ;以上材料深人反映出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B.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会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D.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5.近代诗人黄遵宪有诗云 :“ 城头逢逢雷大鼓 ,苍天苍天泪如雨 ,倭人竟割台湾去; 成败利钝非所睹 ,人人效死誓死拒 ,万众 心谁敢侮 . ” 该诗句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3、 A.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迎击日军B.徐骧、丘逢甲领导义军斗争C.康有为领导维新变法运动D.三元里人民反击英军入侵6.甲午中日战争时 ,“ 全部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 ,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 ,点卯应粮 ,而海军经费就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 ” 据此 ,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缘由是 A. 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放松7.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 假如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动 ,那是绝无疑义的 ;但如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 ,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 作者认为 ,三元里抗英斗争 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入侵斗争B.在客观

4、上呈现了爱国主义精神C.繁重打击了列强的入侵D.自觉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8.义和团领导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中写道 :如辈洋人 ,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 ,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 ,尚以鸦片毒害我们 ,以淫邪污辱我们;这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近代 A.民想法识 B.民族意识 C.公平意识 D.法制意识9.下面“ 打鬼烧书图” 是 19 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的宣扬画;以下对此解读正确选项 A.图中的“ 鬼” 指的是八国联军B.烧的“ 书” 都是西方科学著作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D.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10.“ 至于中国全部好战精神 ,尚未完全丢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

5、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 ,至少当有十万人数 ,加人此项运动;” 材料所反映的“ 运动” 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三元里抗英11.1887 年,晚清闻名诗人黄遵宪花了多年的时间最终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如干年后 ,大臣袁昶痛心地说道 :“ 此书早布 ,可省银二万万两;” 依此推断,这仍可以防止什么状况发生 A.反割台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12.乙未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 四月“ 日本兵舰大集 ,先攻基隆 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 ,夺日兵官首级以归 ,遂报大捷 ,吏民皆贺” ;与上述材料直接相关的历史大事是 A.鸦片战

6、争爆发 B.筹建北洋水师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13.“ 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被击沉 ,扬威、广甲自毁 ,另有六艘受创 ,死伤管带以下官兵一千余人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及赤城、吉野、比睿、西京丸受重创 , 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白“ 余人” ;以下关于近代中国的这次重要战争的表达正确选项 A.该战争终止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是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争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该战争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14.连环画是一种传统艺术 ,以连续的图画表达故事、刻画人物,寓教于乐 ,传承历史文化和体会教训;从以下连环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 A.近代中国人民群众自发抵制列强

7、入侵B.近代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民主的历程C.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行分割D.近代中国人民具有剧烈的反封建精神15.光绪十年 1884 年,清廷发布上谕 :“ 前经左宗棠创议改立行省 ,分设郡县 ,业据刘锦棠详晰陈奏 ,由部奏准; 著照所议 ,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 此上谕的意义在于 A.驱赶了阿古柏的入侵势力B.使清政府在对俄谈判中处于主动位置C.是新疆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D.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掌握16.“ 论者谓粤寇未平 ,无以制捻 ;捻寇未殄 ,无以制西陲叛回;其次序宜然;文襄尽瘁驰驱,白首临边 ,不易初志 ,功成名立 ,与日月争光矣;” 材料评判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位英勇

8、抗击外国入侵、收复国土的民族英雄;这里的“ 文襄” 指的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曾纪泽17.19 世纪后半期 ,中国新疆地区的危机主要来自 A.英国和日本 B.美国和法国 C.俄国和德国 D.俄国和英国18.正月十八一大早 ,三元里村民集合在村头 ,将从三元古庙内取出的抗英运动令旗三星旗高举起来 ,绕村飘扬 ,引导着狮子队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进行表演;这是由于三星旗象征着中国人民 A.勤劳英勇、喜爱和平的精神B.不畏强暴、抵挡外侮的精神C.敬天法祖、注意伦理的精神D.勇于学习、锐意改革的精神二、材料题19.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 富强” 一词用法的演化历史时期内涵与用法,

9、 时有贬义;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大 , 或指使富强而强大;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就相冲突明末清初在明末经世思潮中显现正面使用“ 富强” 的例子;19 世纪4060 年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 开头获得正面意义;代19 世纪 6080 年代19 世纪 90岁月20 世纪初很多人主见以“ 富强” 为中国的目标;“ 富强” 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 的内容;使用次数显现高峰, 开头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 如工商、政治、训练等方面的改革;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 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 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富强” 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 多具批判性;如“ 原来士绅阶级不但不愿1

10、919 年后革命 , 而且摧残革命 , 帮忙反动势力 ; 名说也要变法维新, 要谋富强 , 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依据材料的相关信息 ,拟定一个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阐述要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1.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中“ 大将” 说明是军事将领 ,“ 筹边” 指保护边疆安全 ,“ 湖湘子弟” 指左宗棠带领的湘军 ,“ 满天山” 指明地点在新疆 ,由这些关键信息可知 ,这首诗歌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 ,A 项正确;曾纪泽收回伊犁虽然和新疆有关 外交斗争 ,B 项错误 ;C、D 两项的地点与题中地点不符;2.答案: C ,但它不是军事行动 ,而是解析:

11、从材料中“ 封建的农业社会” “ 农夫之反帝国主义暴动” “ 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 “ 不明白科学的革命方法” 等信息可知 ,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故本题选 C 项;3.答案: A 解析:义和团运动繁重打击了外国入侵者 ,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方案 ,故 A 项正确 ;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 B 项错误 ;据材料“ 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 可知 ,列强在华利益并没有实现最大化 ,故 C 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 ,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 ,故 D 项错误;4.答案: B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拳民“ 见 以为人腊” 和“ 遇 以为人眼” 可知,义

12、和团拳民以古老中国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去臆想被他们痛恨的西方人,这表达的是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会; A 项不符合题意 ,C、D 两项只是对题干材料的一部分熟悉;应选 B 项;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 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而从“ 人人效死誓死拒” ,就可以得出诗句反映的是马关条约后的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选B项;6.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官兵携带家眷住在陆地、海军军费移修颐和园等信息反映出 ,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应选 B;A 项材料无法表达 ;C 项错误 ,材料明确说明是军费被挪用 ;D 项正确 ,但是不是主要的缘由;7.答案: 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

13、第一次” “ 大规模” 等信息,故 A 项错误;由材料中“ 假如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是绝无疑义的” 可知,它客观上呈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入侵,故B 项正确; C 项中“ 繁重” 说法错误;“ 但如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 大小前提” 说明作者并不认为三元里民众具有保护国家利益的 自觉性,故 D 项错误;8.答案: B 解析: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义和团运动批判了列强对我国领土与人民的入侵,表达的是 民族意识;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9.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由“19 世纪末” “ 山东” “ 反洋教斗争” 可知 ,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 ,据所学学问可知 A、B 两项

14、错误;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表达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但是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因此C 项解读错误 ,此题选 D;10.答案: B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拳民运动” “ 山东直隶” 等信息可知这次运动是义和团运动;11.答案: A 1887 年” “ 日本国志” “ 二万万两” 可知,袁昶认为黄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遵宪的这本书可以令国人觉醒,从而防止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据此推断 ,A 项符合题意;12.答案: C 解析:结合材料中“ 清光绪二十一年” 可知,“ 乙未年” 是 1895 年,再结合材料中“ 日本兵舰大集 ,先攻基隆” 等信息分析可知,材

15、料反映的是台湾人民抵抗日军入侵,因此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答案为 C;13.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北洋舰队” “ 致远、经远”“ 日本联合舰队” “ 吉野” 等可以判定 , 该战争是甲午战争期间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战争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A 项错误 ;B 项说法明显与题干材料无关 ;邓世昌壮烈殉国于黄海海战 ,C 项正确 ;该战争发生于返航途中 ,D 项错误;14.答案: A 解析:由三本连环画的标题可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人民群众自发抵制列强侵略的斗争, A 项正确;“ 不断追求民主” 与三次斗争的内容不符,B 项错误 ;C 项与反割台斗争相符,与

16、另两次斗争不符,C 项错误 ;“ 反封建精神” 与三次斗争不符,D 项错误;15.答案: D 解析:依据时间“1884 年” 和材料内容“ 改立行省 ,分设郡县”“ 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 等可知 ,此上谕表达的是 1884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行省 ,推行郡县制度的边疆政策;这大大有利于中心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 16.答案: A ,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 ,故此题选 D;解析: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 西陲叛回”“ 白首临边” “ 功成名立” 等可知,这里评价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 ,故 A 项正确;17.答案: D 解析: 19 世纪后半

17、期 ,掌握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 力,故此题选 D;18.答案: B ,都力图在新疆扩张入侵势解析:此题考査近代中国军民保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三元里”“ 三星旗” “ 抗英运动” 可知 ,这里涉及的大事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抗击外国入侵的斗争 外侮的爱国精神 ,故 B 项符合题意;,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挡19.答案: 示例一 : 主题 :外来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丰富了“ 富强” 一词的内涵;论证 :鸦片战争后 ,中国战败 ,一小部分的有识之士学问到英国等国的强大 ,开头开眼看世界 ,从而将“ 富强” 的适用范畴由国

18、内扩展到国外 ; 其次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的武器不如西方,掀 ,仍 ,反起了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的军事技术 ,“ 富强” 的含义从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中国人意识到除了学习西方的技术之外 应学习西方的制度 ,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给予“ 富强” 政治性的含义;总结 :综上所述 ,“ 富强” 内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延长到军事、政治领域映出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断加强 思想观念;示例二 :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最终影响了中国人的主题 :“ 富强” 一词使用的变化侧面反映了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路径;论证 :19 世纪 6080 岁月 ,“ 富强” 在工商和国防两方面的积极内涵反映出部分有识 之士学习西方的诉求 ,他们掀起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在器物层面对西方学习 ,开 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19 世纪 90 岁月,“ 富强” 含义开头拓展到政治领域,反映出国人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中 ,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局限,维新派遂掀起了维新变法,主见建立君主立宪制 ,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 ; 20 世纪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