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县2022年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辽阳县2022年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辽阳县2022年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辽阳县2022年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辽阳县2022年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对于密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某种物质的密度跟其质量m成正比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反比C某种物质的密度跟其体积V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2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

2、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A倒立缩小B倒立等大C倒立放大D正立放大4大气压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而产生的。如果地球的表面约为51014m2,那么,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地球周围的空气质量约为(标准大气压取1.0105Pa,g=10N/kg)()A51012kgB51018kg

3、C11018kgD11012kg5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6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7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

4、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8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要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A熔化、液化、凝华B液化、汽化、升华C升华、汽化、熔化D凝固、液化、凝华9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经秦风蒹葭中有一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以下正确的是()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B霜是由露水凝华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C霜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5、“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10如图所示,四个选项中电路图与实物图对应的是()ABCD11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图片,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片,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B用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利用了光的折射C用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所成的像是虚像D扫描仪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12下列图中描述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仲夏,在景区草坪上喷雾降温C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消失D隆冬,泼向空中的热水瞬间成冰13在直跑道上,甲、乙两辆遥控小车在同一起点向同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图象如图

6、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内甲车的速度B在内乙车的速度是C时两车的速度相等D时乙车超过甲车14分别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三个实心体a、b、c,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a的密度最大B物质b的密度是1.0103g/cm3C物质c的密度是a物质的四倍D物质a、b、c的密度都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1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B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C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D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16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支2B

7、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B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30mm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3m/s1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18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狗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发声频率范围比人听觉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9光从空气进入圆球状小水滴,再从水滴射入空气。如图,其可能的光路是()AACDEBACDFCBCDEDBCDF20

8、两个航天员在空间站外一同工作时,需要借助通讯设备交谈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航天员之间距离太远B空间站外噪声太大C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2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本质上就是水蒸气22如图所示,表示的是甲乙两物体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可知,两物体速度大小( )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23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 )A冰的

9、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24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甲电流表的示数为0.5A,乙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通过灯L1的电流为0.5AB通过灯L2的电流为0.7AC通过灯L1的电流为0.3AD通过灯L2的电流为0.3A25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中,20架直升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如图所示。我们说其中一架直升机是静止的,此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70”字样中其它的飞机B天安门城楼C蓝天上的白云D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红旗26如图所

10、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都正确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冠状病毒的传播是扩散现象B即使煤炭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也不会改变C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它吸收了热量D内燃机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8对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增大时,密度也增大B体积增大时,密度减小C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D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正比29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

11、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在发声时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30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用酒精棉花擦洗B放入温水中泡C放入沸水中煮D在酒精灯上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英国物理学家_用玻璃三棱镜将白色的太阳光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从此解开了颜色之谜,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彩色电视机的屏幕画面是由_、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32如图(a)所示,指尖陀螺玩具的中间有一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这是利于滚动来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用力拨动陀螺,陀螺高速转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如图(b)所示,力作用在撬棒末

12、端比作用在撬棒中间更容易提起石头,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33光与镜面成30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1)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_,i的大小为_。(2)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r_,r的大小为_。34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是_(选填“甲”或“乙”),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35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_(填“空气”或“透明物质”);反射角等于_36如图是一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光路,

13、MN和PQ为界面或法线,1=4=6=30,则图中_为法线;入射光线是_,反射角大小为_,折射角大小为_。37在运动会上,摄影师给台上颁奖的同学拍完全身照如图所示,还需要拍半身照,摄影师应该将照相机_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将镜头_(选填“前伸”或“后缩”)。38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则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之比为_,密度之比为_39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6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cm,估计值是_cm。40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100g,则容器质量为 g

14、;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g/cm1(水=1.0101kg/m1)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琪同学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她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时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她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她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分别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1)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

15、一个难题,现有如图甲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她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_(选填“A”、“B”或“C”)装置。(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淡盐冰对应曲线、浓盐冰对应曲线)。(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2) 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3) 淡盐水冰的熔点是,浓盐水冰的熔点是_。(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4) 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_(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拓展)她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5) 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_(选填“快”或“慢”)。(6) 她想

16、起一件事,她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的原因是什么?_(只要讲出一点即可)42常见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的规律制成的,小明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图_是错误的,他的错误是_。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求:(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44小明对着山崖喊了一声,3秒钟后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山崖多少米?(声音在当时空气中的速度为343m/s)参考答案一、选

17、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D【详解】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该公式表达的意义是:对于同种物质而言,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跟着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总是成正比的,所以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所以选项ABC错误、D正确2、D【详解】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介质不均匀时,光线会弯曲,不能说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故A错误;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是因为此时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不能说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18、不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故C错误;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D正确。故选D。3、C【详解】由图象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即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D错误,C正确,故应选C4、B【详解】大气压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而产生的,故大气对地球的压力大小等于大气重力大小,即G=F;而压力与压强的关系为F=pS;所以G=F=pS=1.0105Pa51014m2=51019N而故选B。5、C【分析】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根据题干中描述分析属于哪一种即可【详解】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

19、,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重点6、D【分析】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响度由物体振幅决定的,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详解】A. 心脏的振幅是不变的,故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响度,故A错误;B. 心脏的频率是不变的,频率影响声音的音调,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频率,不能改变心脏的音调,故B错误;C. 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音色,故C错误;D. 声音在传播

20、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损失,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减少了声音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故选D.7、D【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详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8、D【详解】A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B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图C不符合题

21、意;D凝固是液态变固态,放出热量,液化是气态变液态,放出热量,凝华是气态直接变固态,放出热量,故D符合题意。9、D【详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的冰粒,发生的是凝华现象,所以“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D【详解】由实物图知道,两灯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开关S2在L2的支路上,即S2与L2先串联,再与L1并联,故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11、B【详解】A条形码黑白相间的条纹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故条形码的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A错误;BC扫

22、描仪相当于照相机,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形成倒立的实像,通过软件识别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故B正确、C错误;D条形码黑白相间的条纹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二维码本身不发光,故D错误。故选B。12、D【解析】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仲夏,在景区草坪上喷雾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达到目的的,故B错误白气是小水滴,小水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即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消失要吸热,故C错误隆冬,泼向空中的热水瞬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13、B【详解】A

23、由图知,在内甲车的速度故A错误;B由图知,乙车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内的速度等于010s内的速度,为故B正确;C由图知,时,甲车静止,乙车速度仍为1m/s,故C错误;D由图知,时,两车相遇,故D错误。故选B。14、C【详解】ABC由图象可知,当时,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所以,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四倍,故AB错误,C正确;D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错误。15、C【详解】A水面上方气压增大,输的沸点越高,故A错误;B冰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但冰熔吸热使内能增大 ,熔化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故B错误

24、;C镜面变模糊,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造成的,故C正确;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16、C【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详解】A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为6g,一支2B铅笔的质量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g左右,故A项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6cm160mm左右,故B项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项符合题意;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

25、7、C【详解】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是错误的,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8、B【详解】A由图可知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0120000Hz的声音,故A错误;B由图可知人能听到频率为2020000Hz的声音,狗发出的声音在这个范围内,故B正确;C由图可知人发声频率范围比人听觉频率范围要小,故C错误;D15Hz的声音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即使振幅足够大,人耳也不能听到,故D错误。故选B。19、D【解析

26、】由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入射光线BC的折射光线为CD,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CD的折射光线为DF,所以可能的光路是BCDF。故选:D。20、C【详解】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C21、C【详解】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霜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故C正确;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

27、水珠,故D错误。故选C。22、A【详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时,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故v甲 v乙 ,所以A符合题意,B、 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23、C【解析】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由于猪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固态的霜附着在猪肉表面,凝华时放热过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C【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L2支路的电流,则干路电流I0.5A,通过L2的电流I20.2A,故BD错误;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L1的电流

28、:I1II20.5A0.2A0.3A,故A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L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L1的电流25、A【详解】A为了保持队形不变,一架直升机相对于其它直升机的位置不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直升机在空中飞行时,相对于天安门城楼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直升机在空中飞行时,相对于蓝天上的白云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直升机在空中飞行时,相对于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红旗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6、D【详解】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29、,说明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1)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A受到向右的拉力F,则A必然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故正确;(2)以B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也为F,故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B【详解】A冠状病毒属于微生物,它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不是扩散现象,故A不正确;B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是否燃烧无关,故B正确;C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它吸

30、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功,故C不正确;D内燃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正确。故选B。28、C【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密度的大小其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详解】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的大小等于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故选C。29、B【详解】乐音有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本事有关,而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又和物体的松紧程度、材料、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因此本题选择B答案30、A【分析】体温计的量程在35C42C,超过它的量程容易损坏体温计

31、,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酒精棉球既不会胀破温度计,又起到消毒的作用,故A可行;B放入温水中泡,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故B不可行;C体温计的量程是35C42C,沸水的温度超过42C,体温计会胀破,故C不可行;D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超过42C,体温计会胀破,故D错。故选A。【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和对体温计的消毒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牛顿 红 【详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这一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2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中的各种画面都是由

32、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32、减小 运动状态 作用点 【详解】1指尖陀螺玩具的中间有一轴承,轴承中有滚珠,这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2用力拨动陀螺,力改变了陀螺的运动状态,陀螺高速转动起来;3由乙图可知,手握在撬棒的末端比握在撬的中部要省力些,两处的位置不同,力的作用点不同,手握在撬棒的末端要省力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3、 60 60 【详解】(1)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是i,如下图所示2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2)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就是

33、反射角r,如下图所示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34、甲 凹 【详解】1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35、空气 40 【详解】由图可知,上面的两条线在同一种介质内,故应该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是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故入射角为9050=40;下面的那条线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折射角为9070=2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下方为透明物质,上方为空气36、PQ AO 60 30 【详解】1由图1=4可知,2=3,根据

34、光的反射定律可知,MN为界面,PQ为法线。2因为CO和BO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3已知1=4=30,则反射角为3=9030=604折射角6等于30。37、靠近 前伸 【详解】12拍完全身照,还需要拍半身照,也就是使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应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摄影师应该将照相机靠近同学来减小物距,同时将镜头前伸来增大像距。38、4:3 5:3 4:3 【详解】由可得,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则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为 、,剩余部分的质量之比为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和质量无关,所以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它们的密度不变,则它们的密度之比 39、1mm 29.5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