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环卫)教案_第1页
《卫生学》(环卫)教案_第2页
《卫生学》(环卫)教案_第3页
《卫生学》(环卫)教案_第4页
《卫生学》(环卫)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卫生学章节(课题)绪论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2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卫生学的发展简史。掌握卫生学的定义、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三级预防策略。掌握学习卫生学的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卫生学的定义、三级预防策略。难点:三级预防策略。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督导式教学教具电脑幻灯片板书提纲绪论健康: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卫生学(Hygiene):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

2、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一人群、环境卫生学的研究任务一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卫生学的发展简史1萌牙时期认识:疾病与环境关系发明:养生除病之道特征:个体摄生2.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城市人口集中、环境恶化医学发展:基础医学:病原、病理特征:群体疾病防治3.20世纪工业、社会发展变化:*病原变化*疾病谱变化*健康观变化*医学模式变化特征:国际合作、全社会参与、综合的预防对策与措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三、我国卫生工作成就、战略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卫生工作战略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指疾

3、病前期(或称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第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四、卫生学的主要内容环境与健康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医学统计方法五、学习卫生学的必要性和目的1.加深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解和掌握;2学会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并能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医疗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3掌握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及控制有害环境因素预防疾病、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了解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中有关防病和保健的政策和措施。教学步骤卫生

4、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5分钟卫生学的发展史25分钟我国卫生工作成就、战略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25分钟卫生学的主要内容13分钟学习卫生学的目的10分钟小结2分钟思考题或作业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有那些?什么是三级预防策略?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卫生学章节(课题)第一章第一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2授课地点14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熟悉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概念。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的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卫生学的定义、生物圈、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的概念;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难点:生物富集作用;

5、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督导式教学教具电脑幻灯片第一节人类的环境一、人类环境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包括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由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存的环境构成,包括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板书提纲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一)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构成(一)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

6、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二)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彼此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该作用的强弱可用生物富集系数Cb/Ce表示。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级增咼

7、,使咼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明显咼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环境污染物发生生物放大作用的条件: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生物放大通过食物链进行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三)相互作用教学步骤人类环境15分钟构成环境的四大因素15分钟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构成15分钟生态平衡10分钟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25分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8分钟小结2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如何?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有那些?什么是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发生生物放大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8、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卫生学章节(课题)第一章第二、三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2授课地点14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环境污染、公害、公害病、环境污染物的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掌握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掌握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掌握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病。了解掌握环境污染物的分布、迁移与自净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污染、公害、公害病、环境污染物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病。难点: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幻灯片板书提纲第

9、一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概念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2.公害(publicnuisance)3.公害病(publicnuisancedisease)一、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称环境污染物(pollutant)。生产性污染*废气煤烟和粉尘;有毒粉尘;有害气体*废水化学毒物;有机溶剂;农药*废渣Hg;Cd;Pb;HCN;Cr;P等;有机废渣生活性污染生活“三废”污水、粪尿、垃圾。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其他污染*交通污染、噪声、噪光、放射元素等。二、环境污染物的分布、迁移与自净(一)分布与迁移物理作用(稀释、扩散、沉

10、降):浓度/化学反应(氧化、还原、水解、中和):分解、无害化生物体内一生物转化、生物蓄积、生物分解、生物放大、生物富集(二)环境污染物的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自净是运用环境自身能力消除污染物的重要途径物理净化:稀释、混合、扩散、沉降、挥发、逸散、凝聚化学净化:氧化、还原、水解及中和、光解生物净化:吸收、分解或降解、转化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一)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呼吸道:气体、蒸汽、气溶胶(粉尘、烟、雾)消化道: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皮肤:主要经表皮,少量经毛囊、汗腺、皮脂腺(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分布:

11、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贮存(storage)靶器官:多数情况下污染物贮存的部位就是毒物直接作用部位,称为靶部位(靶组织或靶器官)贮存库:化学物含量高,但不显示明显毒作用的部位蓄积: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biotransformation)(四)环

12、境污染物的排泄经肾随尿排出:主要途径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经呼吸道排出其他:毛发、唾液、乳汁、月经四、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指标(一)致死剂量呆绝对致死量(LD100):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如再降低剂量,即有存活者呆最小致死剂量(LD01):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呆最大耐受剂量(LD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高于此剂量即可出现死亡呆半数致死剂量(LD50):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阈剂量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

13、EL)*急性阈剂量(Limac):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慢性阈剂量(Limch):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EDO)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受试对象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Zac):LD50/Limac慢性毒作用带(Zch):Limac/Limch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环境致病因素:能使人体发生病理性改变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university)多样性(diversity)复杂性(complexity)长期性(long-term

14、)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特异性损害急性损害环境污染物在短期内突然增高时,引起机体急性中毒慢性作用慢性中毒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非特异性损害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公害病(publicnuisancedisease),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食源性疾病(foodbornedisease)六、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剂量或强度作用持续时间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1相加作用;2

15、协同作用;3加强作用;4拮抗作用。个体感受性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教学步骤概念5分钟环境污染物的来源10分钟环境污染物的分布、迁移与自净10分钟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0分钟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指标10分钟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8分钟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20分钟环境污染的防治5分钟小结2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什么叫环境污染?何为公害?什么是公害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什么是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物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毒作用带的卫生学意义是什么?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有那些?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有那些?环境因素的联合

16、作用有那些类型?环境污染的防护原则是什么?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卫生学章节(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2授课地点14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空气离子化;了解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效应;了解气象因素的卫生学意义。熟悉空气的物理化学形状及其卫生学意义。掌握紫外线各段的生物学作用。掌握大气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可吸入性颗粒、细粒子、光化学烟雾的概念。掌握大气污染及其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掌握大气中常见污染物,如S02、NOx、颗粒物和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及其对这些污染物的卫生学要求。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7、了解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紫外线各段的生物学作用;大气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可吸入性颗粒、细粒子、光化学烟雾概念;大气污染及其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大气中常见污染物,如SO2、NOx、颗粒物和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及其对这些污染物的卫生学要求。难点: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大气中常见污染物,如SO2、NOx、颗粒物和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及其对这些污染物的卫生学要求。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幻灯片板书提纲第二章生活环境和健康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

18、生学意义(一)化学组成(二)物理性状1.太阳辐射(1)紫外线A抗佝偻病作用B色素沉着作用C杀菌作用D红斑作用E紫外线的其它有利作用红外线可见光2.空气离子化(Airionization)负离子的生物学作用3气象因素室内微小气候二、大气污染与疾病大气污染及其来源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炎症变态反应致癌作用非特异性疾病多发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气候改变形成酸雨产生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臭氧层空洞(ozonedepletion)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

19、人体健康的影响SO2:眼、上呼吸道刺激;吸附SO2颗粒物T变应原T哮喘;促进B(a)P致癌性NOx:呆呼吸系统:对深呼吸道、细支气管、肺泡刺激呆血液:亚硝酸根与Hb结合TMeHbT组织缺氧呆NO2促癌作用呆形成光化学烟雾颗粒物:呆局部组织的堵塞作用:慢性炎症、COPD呆载体作用:SO2、NOx、石棉、BaP、重金属、病原体呆催化作用:SO2生成SO3的过程呆远期潜在危害:致突变、遗传毒性、诱发局部肿瘤4光化学烟雾:呆眼刺激作用:红肿、流泪呆鼻、咽、喉、气管、肺刺激T炎症T肺水肿多环芳烃(PAH):致癌作用6二噁英类:呆内分泌干扰物:呆皮肤损害:角化过度、色素沉着、氯座疮呆免疫抑制:细胞与体液免

20、疫功能降低致癌:第I类致癌物,多器官癌症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燃料燃烧人类活动建筑和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二)主要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四、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教学步骤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20分钟大气污染及其来源8分钟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15分钟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10分钟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5分钟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10分钟主要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5分钟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5分钟小结2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空气物理性状包括哪些?各段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是什么?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作用是什么?什么是一次污染物?什

21、么是二次污染物?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有那些?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有那些?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什么叫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是什么?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卫生学章节(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2授课地点14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水源的种类极其卫生学特征;了解水源的选择及防护。熟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熟悉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熟悉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熟悉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掌握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了解水源选择的卫生要求。熟悉生活饮用水的净化。掌握水的氯化消毒原理、常用的氯化消毒方法及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活饮

22、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游离性余氯;介水传染病;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的氯化消毒原理、常用的氯化消毒方法及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难点: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幻灯片板书提纲第一节水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降水(fallwater)地表水(surfacewater)地下水(undergroundwater)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

23、标放射性指标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三、水污染与疾病(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生物性污染:工业废水、医院污水和生活污水化学性污染: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物理性污染(二)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介水传染病流行特点:水源被污染后可呈爆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用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三)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汞:水俣病铬(chromium)六价铬毒性最大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肾毒性致癌氰化物(cyanide)酚类化合物(phenol)多氯联苯四、改

24、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一)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1.水源选择及卫生要求1)水质良好2)水量充足3)便于防护4)技术和经济上合理(二)水的净化(waterpurification)混凝沉淀(coagulativeprecipitation)在天然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使难以自然沉淀的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颗粒等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降1)混凝剂:金属盐类硫酸铝和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2)混凝沉淀的原理:压缩双电层作用电荷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3)影响因素:水中微粒的性质、粒度和含量;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的成分及含量;水温;水的PH值和酸度;混凝剂的种类、质量和用量等。过

25、滤(filtration)(三)水的消毒(waterdisinfection)1.氯化消毒(chlorination)原理消毒剂:漂白粉(Ca(OCl)Cl)、漂白精(Ca(OCl)2)杀菌机制:穿过微生物细胞壁强氧化作用对病毒的作用:对核酸的破坏常用的氯化消毒方法呆普通氯化消毒法、过量加氯消毒法、持续加氯消毒法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呆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呆水的pH值呆水温呆水的浑浊度呆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其他消毒方法教学步骤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10分钟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15分钟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5分钟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0分钟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8分钟6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26、5分钟水的净化15分钟水的消毒30分钟小结2分钟思考题或作业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是什么?什么是细菌总数?有何卫生学意义?什么叫游离性余氯?其卫生学标准是多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介水传染病?其流行特点是什么?造成水俣病的污染物质是什么?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那些?水源选择有那些卫生要求?饮水的净化包括几个过程?其目的是什么?什么叫混凝沉淀?常用的混凝剂有几种?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是什么?常用的消毒方法是什么?氯化消毒的原理是什么?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那些?课后记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卫生学章节(课题)第二章第二、三节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学时2授课地点14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碘缺之病的发病

27、原因、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防治措施。熟悉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和机制、氟斑牙和氟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防治措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的发病原因及明显的表现形式;碘缺之病的病区地理分布特点;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难点:碘缺乏病的发病机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式教学教具电脑幻灯片板书提纲第二节地质环境和土壤一、地质环境与疾病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冗表面兀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导致兀素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可如果这种区域性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动物、植物及人群发生特有的疾病,称化学性地方病,又

28、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化学性地方病的特点: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一)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是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碘在人体内的代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病区地理分布特点:山区平原;内陆沿海;农村城市人群分布特点:发生于任何年龄;青春期多发;女性高于男性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goiter)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