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塞尔对逻辑学的三重分层及其意义_第1页
论胡塞尔对逻辑学的三重分层及其意义_第2页
论胡塞尔对逻辑学的三重分层及其意义_第3页
论胡塞尔对逻辑学的三重分层及其意义_第4页
论胡塞尔对逻辑学的三重分层及其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胡塞尔对逻辑学的三重分层及其意义摘要:胡塞尔认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判断的纯粹形式学、一致性逻辑(无矛盾逻辑)和真理逻辑。这三个层次并不是互相并列的,而是具有一个等级构造。判断的纯粹形式学是最低层次的,而真理逻辑那么是最高层次的。胡塞尔划分逻辑学的三个层次目的是为了指明,形式逻辑只是确立了可能真理的形式规律,而未涉及认识的内容或判断的材料,因此无法排除内容上无意义的判断或质料的悖谬问题。在他看来,一门真正的真理逻辑必须对意识的意向性问题展开研究,因为逻辑的构成物实际上是范畴作用的结果,是先验主观性的产物。分开了认识的主观条件,仅凭逻辑的形式条件,我们无法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关键

2、词:判断的纯粹形式学;一致性逻辑;真理逻辑;形式逻辑;判断;明见性中图分类号:B51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22)05-0021-11一般来说,我们把以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所讨论的诸逻辑问题为根底的、经过各个时期的逻辑学家不断修改、完善而流传至今的逻辑体系称之为传统逻辑。详细地说,传统逻辑是相对于现代逻辑而言的,它是指19世纪中叶数理逻辑产生以前所通行的演绎逻辑理论。就传统逻辑的内容与范围而言,大致包括概念、命题、推理、证明特别是三段论,它主要是关于非模态的直言命题与演绎推理的理论。胡塞尔把逻辑学分为客观逻辑(bjektiveLgik)和主观逻辑(subje

3、ktiveLgik)。客观逻辑主要指传统的形式逻辑,而主观逻辑主要指他的现象学逻辑,即建立在先验主观性根底之上的先验逻辑。在他看来,客观逻辑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纯粹判断形式学、一致性逻辑(无矛盾逻辑)和真理逻辑。逻辑学的这三个层次并不是互相并列的,而是具有一个等级构造。纯粹判断形式学是最低层次的,而真理逻辑那么是最高层次的。一、形式逻辑的第一个层次:判断的纯粹形式学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把单纯研究判断的纯粹形式及其组合和变形规律的学科称作意义的纯粹形式学(dierelneFrenlehrederBedeutungen)或纯粹逻辑语法(rEinlgisheGraatik),有时甚至称作纯粹逻辑

4、语法的形式论(reinlgishe-graatisheFrenlehre)。他认为,意义的纯粹形式学在本质上是形式逻辑的第一个学科,它最早以命题分析学的形式出如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当中。在?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中,胡塞尔把意义的纯粹形式学或纯粹逻辑语法又称作判断的纯粹形式学(dierelneFrenlehrederUrteile),在他看来,判断的纯粹形式学与判断的单纯可能性有关,它并不研究这些判断的对象可能性,也不研究这些判断是真的还是假的,甚至也不研究它们是兼容的还是矛盾的。胡塞尔在第四逻辑研究中主要讨论了无意义(Unsinn)和悖谬(idersinn)的问题。而无意义和悖谬那么涉及到了意

5、义的纯粹形式学和纯粹逻辑学(狭义的)。在胡塞尔看来,纯粹逻辑学的任务是要确定具有客观有效性的意义,研究意义复合、意义联结和意义变化的先天规律。这些规律说明哪些意义的组合是无意义的,哪些是有意义的。比方,当我们用一个圆的四方形这个词时,由此产生的意义复合体显然是有意义的,尽管没有一个现实的、经历的对象可以与之相对应,即是说,一个圆的四方形是有意义的,但却是无对象的。而当我们说一个圆的或者、一个人与是这样的名称时,由此产生的意义复合体那么是无意义的,因为这个意义复合体中的两个根本意义明见地不相容,或者说,先天地不相容。一个圆的四方形的联结确实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意义,这个意义在观念意义的世界中具有其存

6、在(Existenz)、在(Sein)的方式;但绝然明见的是,没有一个对象可以与这个存在的意义相符合。相反,假如我们说一个圆的或者;一个人与是;以及如此等等,那么就根本不会存在作为其表达的意义而与这种联结相符合的意义。这些聚合在一起的语词尽管会引起我们对某个通过它而被表达的统一意义的间接表象;但我们同时具有绝然的明见性:这样一个意义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样一种联结的意义局部在一个统一的意义中是不相容的。胡塞尔对意义的纯粹形式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指明,诸意义如何可以被放到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意义?在不考虑这些意义的对象有效性的情况下,人们如何可以把诸命题表述(命题和命题的元素)放到一起以获得一个更为复

7、杂的、具有一种统一性意义的表述?是什么东西决定了不同意义范畴的联结形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意义而不是一个意义的混沌?在胡塞尔看来,这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形式意义规律。从标准的观点来看,这些规律阻止无意义的意义集合也就是胡塞尔所谓的无意义的杂乱堆积。形式的意义规律仅只具有划分意义与无意义的功能。他说:无意义这个词在这里应当得到真正的和严格的理解;一堆语词,如国王但是或者类似并且,是无法受到统一理解的;每一个语词自身都具有一个意义,但并非每一个复合词都具有一个意义。意义的这些规律,标准地说,须防止的无意义的这些规律将一般可能的意义形式归诸于逻辑学,只有逻辑学才能首先规定它们的客观价值。而逻辑学是以这样一种

8、方式来进展规定,即:它提出完全不同类的规律,这些规律将形式一致的意义与形式不一致的意义、形式的悖谬划分开来。胡塞尔在第四逻辑研究中对意义的形式论和纯粹逻辑语法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进展明确的界定,甚至常常把这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使用。下面这两段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没有什么比对逻辑学和语法学这两个逻辑领域的混淆给关于逻辑学与语法学之间的正确关系的问题所带来的混乱更大;我们将逻辑学领域和语法学领域明确地区分为较低层和较高层的领域,并且通过它们的否认性对立面无意义领域和形式悖谬的领域而描绘了这两个领域。在纯粹逻辑学之内存在看一个不考虑所有对象性的规律的领域,这些规律不同于在通常的和确切的意义上的逻辑规律,

9、它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被称之为纯粹逻辑语法的规律。从以上这两段话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胡塞尔确实在一样的意义上使用了意义的形式论和纯粹逻辑语法这两个概念。胡塞尔在?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中也有这样的表述:因此,并不是没有理由说,意义的形式论在我的?逻辑研究?中被称为纯粹逻辑语法。苏姗巴什拉的一个说法也可以佐证这个观点。她在?胡塞尔的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研究?一书中指出:确实,在第四研究中胡塞尔自动地用纯粹语法这个表述来指称意义形态学。虽然胡塞尔把纯粹意义学和纯粹语法学视为两门并列的、在某种意义上与纯粹逻辑学相对立的学科,但是在这个意义上的并列并不意味着互不相干、各行其道,而只能是指它们都与逻辑学相对而立

10、。至于在纯粹意义学与纯粹语法学彼此之间,从胡塞尔的各种看法来看,仍然存在着一种奠基关系,即使他在这里并没有明确地谈及。事实上,胡塞尔也认为,我们绝不能主张,纯粹意义形式论包容了整个普遍语法学的先天,在纯粹逻辑学内,意义形式论作为一个自在地第一性的和根底性的领域而划定了自身的范围。从语法学的立场来看,它仅只搭起了一个观念的构架(Gerust),每一个事实性的语言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用经历的质料来充塞和覆盖这个构架。无论历史语言有多少事实内容以这种方式在经历上受到规定,任何一种历史语言都束缚在这个观念的构架上;因此,对这个构架的理论研究必然构成对所有语言之最终澄清的根底之一。也就是说,作为表述的语言从

11、语法学的角度来看是以观念意义范畴为根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纯粹逻辑语法最终还是奠基于纯粹意义学之上的。对此问题,倪梁康先生有一个比拟到位的评述,他说:关于纯粹意义学和纯粹语法学的关系问题,在我看来最简单的答复就是前者是后者的根底,后者包容了前者,是在前者根底上的展开,这相当于语词与语句的关系问题。与语言中的语词相对应的是意识行为中的表象,以及在赋义过程中形成的意义,与语句相对应的是判断,以及在评判过程中形成的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络。表象和判断构成客体化行为的大类。胡塞尔认为所有判断都可以复原为表象。例如天是蓝的可以复原为蓝天,铁是木质的可以复原为木质的铁,我明天去广州可以复原为明天要去广州的我等等

12、。在这个意义上,语句的根底是语词。语词可以分开语句,反之那么不可。而纯粹逻辑学在我看来就既包含纯粹意义学,也包括纯粹语法学。假如有人把纯粹意义学等同于纯粹语法学,那么这人很可能处在弗雷格的影响或分析哲学的影响下,即主张意义只有在语句中才是有意义的。从他们的角度看,意义与句法只是一体两面。在?逻辑研究?时期,胡塞尔还没有提出对逻辑学进展分层的思想,尽管他在第四逻辑研究中所讨论的意义形式论和纯粹逻辑语法其实就是在这里所议论的形式逻辑的第一个层次。在第四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把意义形式论和纯粹逻辑语法与逻辑学看作是相对立的学科。这些规律(意义复合体的规律)在意义复合体的领域中起着支配作用并且具有将它们的

13、意义与无意义别分开来的功能,但这些规律还不是确切意义上的所谓逻辑规律;它们赋予纯粹逻辑学以可能的意义形式,即复合的、具有统一意义的意义的先天形式,这些形式的形式真理或对象性才是由确切意义上的逻辑规律来制约的。前一种规律所抵御的是无意义(Un-sinn),而后一种规律所抵御的那么是形式的或分析的悖谬(idersinn)、形式的荒唐性。假如后一种纯粹逻辑规律所陈述的是对象的可能统一根据纯粹的形式所先天要求的东西,那么前一种意义复合体规律所规定的那么是意义的单纯统一所要求的东西,即:根据哪些先天形式而将不同意义范畴的意义结合为一个意义,而不是制作出一个杂乱的无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意义形式论和纯粹

14、逻辑语法与逻辑学之间具有以下几点区别:(1)意义形式论和纯粹逻辑语法的规律所抵御的是语词序列的无意义,它们具有划分意义与无意义的功能,而逻辑学的规律所抵御的那么是形式的悖谬。(2)意义形式论和纯粹逻辑语法都不考虑对象性规律的领域,而逻辑学那么考虑对象性的规律的领域。(3)意义形式论和纯粹逻辑语法所涉及的先天不相容性是一种对象的不相容性,而逻辑学所涉及的先天不相容性那么是表象的不相容性。实际上,胡塞尔在这里所说的逻辑学并不代表本真意义上的逻辑学,而只是逻辑学的一个层次,即?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之中明确划分出来的逻辑学的第二个层次:一致性逻辑或无矛盾逻辑。逻辑学的这个层次抵御的恰恰就是形式的或分析

15、的悖谬、形式上的自相矛盾。二、形式逻辑的第二个层次:一致性逻辑或无矛盾逻辑在正式进入这一局部内容的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莫汉蒂根据?逻辑研究?的第四研究所绘制的一个构造图:在胡塞尔看来,形式逻辑的第二个层次是一致性逻辑(Knsequenzlgik)或无矛盾逻辑(LgikderiderspruhsIsigkEit)。这个层次位于判断形态学的层次之上。形式的三段论和形式的数学分析都属于无矛盾逻辑的区域,而这个区域的完美开展最终就导向了莱布尼茨所说的普遍数学(athesisuniversalis)的观念。莫汉蒂认为,纯粹形式的无矛盾逻辑可以看作是由诸形式命题根据分析的必然(analytineess

16、i-ty)关系所构成的一个兼容系统。正是在分析的兼容性的这种严格意义上,无矛盾逻辑也是一个逻辑系统。按照苏珊斯蒂宾(SusanSteb-bing)的说法,这个系统是一个特殊的演绎系统,系统的元素是命题,而元素之间的关系那么是逻辑关系。假如说纯粹逻辑语法要对无意义(nnsensi-al)和有意义(eaningful)的语词序列进展区分,并确立实行这种区分的规律的话,那么形式的无矛盾逻辑就要对一致的和不一致的判断或命题,或者说对分析的一致性和分析的矛盾进展区分,并确立实行这种区分的规律。在胡塞尔看来,关于判断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的问题完全可以根据判断形式来考察,而不涉及判断的真与假的问题,因此就毋需

17、把真与假的概念及其派生物引入这个层次之中。在这项研究中,问题并未涉及到判断的真(ahrheit),而是仅仅涉及到是否被包含在一个完好的、要么简单要么复杂的判断的统一体之中的判断成分彼此兼容还是彼此矛盾,因此是否相关的判断本身变成了一个矛盾的判断、一个本真地不能被实行的判断。与此相应,在形式的根底上支配判断的单纯无矛盾性的逻辑规律必须在相应的意义上被理解。这是一个重要的洞见,即关于一致和不一致(KnsequenzundInknsequenz)的问题可以根据(an)判断而从形式上提出来,丝毫不研究真和假,因此也从不把真与假的概念及其派生物引入主题之中。因此,我们把形式逻辑的这个层次也称之为一致性逻

18、辑或者无矛盾逻辑。在胡塞尔看来,无矛盾逻辑的任务是要排除形式的悖谬,比方所有的A都是B,但有一些A不是B。为此,胡塞尔把形式逻辑的第二个层次称之为纯粹命题分析学,这门分析学的根本概念只包括分析的一致和分析的矛盾:当他(胡塞尔)谈到纯粹分析学的时候,他打算强调分析学的形式的纯粹性,而不管这门分析学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逻辑研究?并没有把这门狭义上的分析学看作是一门唯独涉及无矛盾问题而完全远离了真理问题的学科。在比纯粹逻辑语法的层次更高的层次上,可能真理是一个与意义的兼容性问题一样重要的问题。?逻辑研究?的任务是要证明构造的描绘是一个自在的学科,它与一致性要求和可能真理无关。而?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

19、?的任务那么是要把一门无矛盾逻辑与任何可能真理的问题完全区分开来。我们在文章的第一局部已经指出,一致性逻辑或无矛盾逻辑的问题在?逻辑研究?第二卷的第四研究中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只是因为那时的胡塞尔还没有提出对形式逻辑进展分层的思想,所以他用逻辑学这个概念代替了一致性逻辑或无矛盾逻辑。在第四研究中,胡塞尔区分了形式的悖谬和质料的悖谬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划分质料的(综合的)悖谬与形式的(分析的)悖谬;为前一种悖谬担负责任的是含有实事的概念(含有实事的最终意义核心),这种情况表如今例如一个四方形是圆的这样的命题中以及表如今任何一个错误的纯粹几何学命题中;在后一种悖谬中所包含的恰恰是所有那些单纯形式

20、的,即建基于意义范畴的纯粹本质之中的客观不相容性,但不包含所有含有实事的认识质料。标准地说,像矛盾律、双重否认律或肯定前件假言推理(duspnens)这样的规律都是防止形式悖谬的规律。它们向我们说明,哪些对象之物可以借助于纯粹的思维形式而有效,即是说,根据那个意义在其中被考虑的纯粹意义形式,对于意义的客观有效性来说,哪些东西可以先于这个被意指的对象性的所有质料而被陈述出来。这段话已经清楚地说明,逻辑学的第二个层次,即一致性逻辑或无矛盾逻辑所关心的仅仅是形式的悖谬、分析的悖谬问题,而质料的悖谬、综合的悖谬那么不在考虑之列。胡塞尔在第四研究中所给出的关于悖谬的例子都是质料的(或综合的)悖谬的例子,

21、比方,一个圆的四方形、木质的铁、所有的正方形都有五个角等等。圆、四方形、木、铁、正方形、角这些概念在胡塞尔看来都是质料性概念,所以严格地来讲,像这样一些质料的(或综合的)悖谬的表述不能成为一致性逻辑或无矛盾逻辑所讨论的主题。而形式的悖谬那么是一种纯粹形式的不兼容性,是从所有的认识质料中得出的抽象,比方所有的A都是B,但有一些A不是B或者所有的A都属于B,当且仅当A不属于B。只有像这样的形式的(或分析的)的悖谬才是一致性逻辑或无矛盾逻辑所讨论的主题。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胡塞尔为什么要把一致性逻辑和无矛盾逻辑等同起来呢?在?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的附录3中,胡塞尔解释了这种双重的称谓。他明确地界定了一

22、致性(Knsequenz)这个概念:Knsequenz这个概念也是一个非常一般的概念,这个概念不仅包括逻辑的一致性,即在分析的必然的结论(Flge)确实切意义上的一致性,而且也包括这样的一致性,即在偶尔的时间序列(Flge)中的统一性的意义上的一致性。也就是在相继地但却仍然统一地被意指的判断,即(在我们对其形式所进展的准确考察中所看到的)互相兼容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模态化影响的)判断的意义上的一致性。由于语言的歧义性,我们可以在双重意义上来使用一致性这个概念,即逻辑的一致性和时间的一致性。由于判断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意识行为,所以要想做出一个正确的、无矛盾的判断,我们就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一致性的条

23、件。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根本原那么就是一致性和有效性,即判断形式和推理关系上的无矛盾,所以无矛盾的形式规律同时也就包含了一致性的形式规律,一致性概念先天地就隶属于最普遍的无矛盾概念。对一种形式上必然的一致性的所有否认都是一个矛盾:因此,整个形式的一致性逻辑,即分析的必然性的一致性逻辑,可以从无矛盾的视角来对待。无矛盾的普遍的形式规律性因此也包含了推理的一致性的形式规律性,形式的无矛盾逻辑同时也是形式的一致性逻辑,正如一致性的概念先天地隶属于最一般的无矛盾概念那样。假如人们以这样一种广泛的方式来理解一致性概念和无矛盾概念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无矛盾逻辑看作一致性逻辑的同义词了。三、形式逻辑的第三个层

24、次:真理逻辑在胡塞尔看来,当我们把真理即判断与事物或事态的全适(Adaquatin)变成主题时,逻辑的第三个层次即真理逻辑(ahrhEitlgik)就产生了。真理逻辑研究可能真理及其模态的形式规律。纯粹分析学即无矛盾逻辑或一致性逻辑只是排除了形式的、分析的悖谬,但是并没有排除质料的、综合的悖谬。也就是说,纯粹分析学虽然排除了所有的A都是B,但有一些A不是B或者所有的A都属于B,当且仅当A不属于B这样的形式的悖谬,但是并没有排除像一个圆的四方形、木质的铁、所有的正方形都有五个角等等这样的质料的悖谬。假如我们提出了真理问题,更确切地说,对于首先仅仅作为明白的判断而被把握的对象而言,提出了其与实事本

25、身的全适的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因此也就把真理概念一同引入了主题之中。真理这个谓词虽然与判断有关并且只与判断有关,而不管我们是否把上面指明的狭义的判断概念(命题(Satz)或者广义的判断概念看作我们的根底,但是只要我们把自己限制在单纯明白的明见性和在判断这个标题下在它之中可认同的东西之上,虽然所有的矛盾(所有分析的悖谬)都被排除了,但是为此,所有实事的悖谬和所有其它的非真理(Unahrheit)又产生了。在胡塞尔看来,一个无矛盾的判断并不一定就是一个真实的判断。无矛盾并不是一个真实判断的充要条件而是一个必要条件,一个形式条件。要想就判断的实际的真说明态度,还必须考虑这个判断的材料。传统的形式逻辑已

26、经假定,每一个遵循句法规那么(也就是第四逻辑研究中所谓的意义复合体规律)和不矛盾规那么的判断都可以获得明见性,因此可以断定它们的真或假。比方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出如下的判断:甲:2022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乙:2022年奥运会不在北京举行。按照形式逻辑的排中律,这两个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其中必有一真。每一个对奥运会、对中国的国情有所理解的人都可以轻易地断定这两个判断的真假。在传统逻辑中,排中律被认为是对所有判断都普遍有效的逻辑规律。但是,胡塞尔说明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假如判断质料不能满足某个意义的条件,即:既不能被句法规那么所规定,也不能被不矛盾律所规定,那么排中律将不适用于它。比

27、方像国王是多云的、这种颜色+1=3等等这样的判断。句法规那么将会排除国王和或者秃头的这样的判断,因为这个所谓的判断根本就是一些语词的杂乱堆积,而不是一个有意义的表述;但是它却不能排除上面的那两个句子,因为它们在句法上是合理的,是有意义的(形式上有意义的)。这两个判断也无法被不矛盾律所排除,因为它们都是质料的悖谬,而不是形式的悖谬,所以它们不是纯粹分析学即无矛盾逻辑或一致性逻辑的主题。不矛盾律对于这些内容上无意义的句子是无效的。这两个判断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其真假是不可断定的,排中律对这些判断是无效的,因为中项并未被排除。作为形式逻辑的一条重要规律,假如排中律失效了,我们将如何获得真正的知识?

28、排中律真的会失效吗?胡塞尔的分析说明事实并非如此。在胡塞尔看来,诸如国王是多云的、这种颜色+1=3这样的判断只是单纯地满足了判断的形式条件、语法条件,但是并没有满足判断内容的意义条件。真正的意义观念建立在判断内容的可能的统一性的根底之上。他说:明白的判断的概念,在句法上本真地可实行的判断的概念,在一致性逻辑中并且因此在形式的真理原理(ahrhEitsprinzipien)之中被预设的概念,需要一种补充的本质规定和一种相应的更深入的澄清。判断内容的统一的可实行性先于判断本身的可实行性,并且是后者的条件。或者,判断内容的观念的存在(Existenz)是判断的观念的存在的前提(在一种被意指的范畴对象

29、性的最广泛的意义上)并且进入到了这种存在本身之中。胡塞尔指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判断,即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意义的判断,不仅要遵循句法的形式规那么,而且也要保证句法材料的协调一致。由于传统形式逻辑只是片面地关注句法的形式规那么,并且把核心材料代数化(Algebraisierung)为了与理论无关的东西,代数化为了仅仅需要保持同一性的空乏的某物(Etas),所以才会导致内容上无意义的判断的出现。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说明,判断内容的意义条件与句法材料有关。为了使判断内容有意义,在一个判断的统一性之中出现的句法材料或核心必须在质料上彼此相关。原因在于,发生学上最原始的判断方式是明见性判断,更深入

30、地说,是建立在经历根底上的判断。他指出:先于所有的判断活动,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经历基矗这个经历根底始终被预设为可能经历的一个协调一致的统一体。在这种协调一致之中,所有东西在实事上都与其它东西有关。因此,就其内容而言,所有原始的判断活动、所有互相关联地进展的判断活动,在经历的综合统一中,通过实事的互相关联而具有互相关联,判断活动就建立在经历的根底之上。经历是所有可能的判断活动的普遍根底,它产生了所有可能的判断的核心的质料的同质性(Hgenitat)。通过发生学分析,我们提醒了传统逻辑的一个被隐藏的预设,这个预设与判断的核心相关,即:形成所有判断的材料的核心不能以完全自由的方式进展变更,因为它们在质

31、料上彼此相关。为此,胡塞尔说道:根据已经被指出的判断的存在发生和意义发生(Seins-undSinnesgenesis)的原因,非直观的判断的句法材料不可以被完全自由地变更,似乎人们可以完全随意地采集(Zusaenlesen)这些材料,并且从中构造出可能的判断。每一个可能判断的句法材料和每一个符合判断地被联结的判断复合体(Urteilskplexes)的句法材料都先天地具有一种与可能经历的意向性关系,更确切地说,具有一种与统一地可经历的实事性的意向性关系。形式的一逻辑的考察和理论在其客观的态度中,对此没什么可说的(即:可能判断的材料的实事的互相共属性),但是它们的每一个逻辑形式通过(it)S和

32、P,通过所有在一种形式的互相关联的统一中出现的字母符号(Buhstabensyblen),在被遮蔽的的东西(Verbrgenen)中预设:在这种互相关联中,S、P等等在实事上彼此相关。在胡塞尔看来,面对国王是多云的、这种颜色+1=3这样的判断,排中律似乎失效了,但是这种失效仅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暂时的。由于满足统一的有意义性的条件的判断预设了一个在实事上互相共属地被统一的世界,因此排中律仍然必须对逻辑有效,只不过不是直接有效的,而是间接地、潜在地有效的。逻辑需要排中律,因为,毕竟,正如波普尔(Pp-per)所说明的那样,一个包含那些既不真也不假的判断或者同时可以既真又假的判断的系统是这样一个系

33、统:任何东西都能从这个系统之中派生出来。总之,这样一个系统是一个违背了科学理想的系统,因此也违背了支配这个系统的原理。传统形式逻辑自认为是形式的,只研究句法形式,但是实际上却建立在了一个它所没有意识到的预设之上,即逻辑预设了一个统一的经历根底,一个经历世界。因此传统形式逻辑并不是一门纯粹形式的科学,而是一门经历的科学。胡塞尔虽然认为,所有在内容上有意义的判断都必须建立在判断的核心或句法材料在实事上互相共属的根底之上,都必须以实际的生活经历为根底,但他并未因此而陷入素朴的经历主义。因为在他看来,我们之所以可以做出一个S是P的判断,可以把S和P通过系词是联结起来,并不是因为它们在世界之中就已经被联

34、络在了一起,好似判断仅仅反映了一种本质的、经历的关系,仅仅复制了世界之中的一种联络而已。现象学恰恰是反对这种素朴的经历主义观点的。因为在现象学看来,并不存在所谓的自在真理和对自在真理的绝然的认识,真理也并不仅仅是判断意义上的真理,即主观的判断行为同客观世界的相符。随着先验复原的进展,我们还会在前述谓的经历领域中发现比述谓真理更为原始的真理。四、与形式逻辑的三重分层相对应的明见性问题在胡塞尔看来,为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对逻辑分层的必要性和意义,一种现象学的意义研究就必须解释与逻辑的这三个层次相对应的不同的明见性。这也就意谓着,假如人们把客观的逻辑理论看作主观的认识活动的相关项的话,那么客观的逻辑理

35、论就只能被主观性所奠基。胡塞尔指出,明见性有两种,一种是明白的明见性(dieEvidenzderDeutlihkeit),一种是清楚的明见性(dieEvidenzderKlarheit)。在明白的明见性中,判断本身作为判断获得了自身被给予性(Selbstgegebenheit),这种判断也被称之为明白的判断,被称作从现实的和真正的判断实行(Urteilsvllzug)中产生的判断。在清楚的明见性中,判断获得了自身被给予性,而自身被给予的判断就是一个真实的判断,是一个与对象具有全适关系的判断:假如我们从全适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么判断的一种新的被给予性方式就出现了,胡塞尔把这种方式称之为清楚性的款式(deflarity)。当被判断的东西通过一个判断而被亲自给予了时,当一个判断由于其与事物(或事态)本身的联络而被看作一个真实的判断时,那么这个判断就不仅是明白的而且是清楚的。明晰地(explizit)判断并不是在清楚性(KlarhEit)中来判断;在清楚性中判断,立即就在判断步骤的实行中具有了实事的清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