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了解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理解认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归纳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分析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分析理解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制度:宋朝时_一年两熟_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经济作物_

2、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始于_宋朝_,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概念阐释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的经济形式,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狭小、各个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等为特点。(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_五大名窑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_丝绸_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_东京_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

3、料。(3)印刷业:有力地推动了_文化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特别说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人口、政治、军事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的发展(1)特点:面对大众的_基层_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概念阐释榷场指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境的作用。(2)表现商品流通规模扩大,_纸币_出现。海外贸易非常繁荣,_外贸税收_成为宋元

4、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城市的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_临安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_大都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经济重心南移1过程(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_南多北少_的格局也已定型。(3)南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_太湖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_税收_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微点拓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当地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

5、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自南宋起,_江浙_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特别提醒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社会的变化1社会流动的加快(1)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_士人_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婚姻择偶观: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2租佃关系的发展: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契约_,租种

6、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概念阐释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3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放松(1)商品经济关系:宋朝政府对_土地买卖_、典当基本不加干预。(2)人身依附关系: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_职业_,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1用以下两则史料进行互证,可以说明北宋开封城()A城市经济繁荣 B海外贸易发达 C纸币广泛流通 D水陆交通便利解析:A。东京梦华录反映的是宋代城市的发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也是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A项正确。2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

7、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B项正确。3宋代行业组织一度空前发展,在“行”的数目上,曾发展到440行,如北宋后期的开封城内,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属160种行业。这些行业组织的发展()A反映商业环境的变动 B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D扭转了北方经济颓势解析:A。材料中“宋代行业组织一度空前发展”和一系列数据反映了此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A项正确。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终完

8、成于()A唐朝 B两宋 C元朝 D明朝解析:B。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项正确。5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解析:C。从材料中富民对佃户的“抚存”“无所不至”,并且“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宋元商业和城市的进步史料会

9、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宋史食货志交子【思考】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纸币发明的原因。纸币的出现有什么影响?提示原因:当时商业繁荣,需要改良货币以使商品的交换更加方便。影响:它比金属货币轻便,可在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宋元商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国家空前统一。(2)特点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

10、早的纸币“交子”。城市兴盛,商品经济繁荣。民族间榷场贸易发达,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对外贸易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1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解析:D。由材料中的“北宋设立交子务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可知,交子被官方所承认,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D项正确。2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下列情形你认为有可能出现在画中的是()A商店沿街分布并突破

11、时间和空间限制 B出现地域性的商帮C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十分严格 D出现机户与机工解析: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商店沿街分布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会出现在画中,因为北宋时,开始打破“坊”、“市”和昼夜的界限,故A项正确;地域性商帮出现在明朝,故B项错误;北宋时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放松,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出现机户与机工,故D项错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一(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季恭等传史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北宋时南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

12、方,有“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史料二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提示(1)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2)影响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

13、,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文化重心: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南迁人民带去的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分裂和战乱之际更加突出南方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随文化重心的迁移而迁移A B C D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有南迁人民带去的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分裂和战乱之际更加突出、南方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故正确;经济重心的转移带来文化重心的转移,故错误。故选A项。4宋人有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