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蔡泽列传阅读答案【篇一: 2016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末 )语文试题】p 试题(满分: 150 分; 时间: iso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共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3 分)莫把 “汉学 ”当 “国学 ”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 ?汉学 ? 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 ? 国学 ? 。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 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 ?中国学 ?等几大阶段,至今
2、已有600 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 ? 启蒙运动 ?就深受 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 ? ,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 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 ? ,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 借助汉学对自己
3、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 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 ?西学 ? ,是西方人 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 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碓内化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 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 通常
4、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 ?夫国学者,国 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 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 ?西学心态 ?互为表 里的 ?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 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 获得外国
5、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 的 ?汉学化 ?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 在中国的汉学 ? ,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 ?在中国的国学 ?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 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 界汉学的中心。(选自 2014 年 4 月 1 日学习时报,有删改)1 下列对 “汉学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 汉学已有600 多年历史
6、,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 “中国学 ”等几大 阶段。c 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大力弘扬汉学,在改写世界文明进程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 的方位和价值。2 关于 “汉学与国学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
7、华文化的责任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 “汉学热 ” ,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b 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 失了精神。c. 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 “汉学化 ” 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 “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 “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 应当快速的复兴。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8、7题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 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 ?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 ?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 ?蔡泽曰: ?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 其卒然亦可愿与? ?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 ?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君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吟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
9、 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 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 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日: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 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
10、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释: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b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c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d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下列对文中
11、加点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拜 ” 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拜”可指 授给官职, “拜官 ”为旧时常用语。b 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 篇,分为 “八书 ”“十表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 七十列传“ ” 。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
12、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 分)a. 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b.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c 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3、汉语。( 10 分)、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5 分)(2)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题。卜算子张元斡(宋)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 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 分)、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荀子认为人性本 “恶” ,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
14、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 ” ,文中 “,圣心备焉 ” 可见。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_ ,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一题作答,将答案写在答卷对应的题号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酒酿王凌鼎年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 ?酒酿黄 ? ,但听起来总像 ?酒酿王 ? ,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黄 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
15、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 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 ?来了。别人喊?酒酿 一酒酿来 _ , 他喊 ?酒 酿 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 。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 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 的一种文化风景,或者说是一种民俗。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 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 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
16、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 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 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 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 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黄阿二说:皮包水、水包皮乃人生的两大享受,神仙也不过如此。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聊
17、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 ?你的酒酿,牌子已做 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 ? 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只要指点指点,指派指派,人又省力,钱又多赚,这等好事别人想觅也觅不来。 ?黄阿二沉默半晌后说: ?我这人命贱,自己 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总比别家的 甜,比别家的香,比别家的酒酿汤多,问他有啥诀窍,他搔搔头说: ? 能有啥诀窍,凭良心做,凭经验做。 ?其他,他就实在说不出啥了。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
18、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 ?有时碰到孤老太孤老头, 只要买一点点的,黄阿二就取出一耙毛竹片刀来,把小钵头里的酒酿一划二或一划四,你这次拿 回家称是这分量,下回买,准仍是这些分量。从无短斤缺两。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 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 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黄阿二说: ?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
19、行。公司 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 ?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 ?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 ?酒酿 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的吆喝声就传来了。最近,连着好几日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 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荼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 ?酒酿 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来说: ?你们这一声吆 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
20、获奖作品,有删改)(1)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人们开始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由于 酒酿黄”听起来总像酒酿王” ,加上黄阿二的酒 酿在古庙镇最好、最受欢迎,因而人们干脆叫他 “酒酿王 ” 。b .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黄阿二以 “自己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 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 ”为理由拒绝了这个要求。c. 黄阿二卖酒酿打出了牌子,不允许顾客挑拣,只能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挑拣,他就不卖。这是出于黄阿二个人的习惯,也说明他对自己酒酿的品质和重量十分自信。d.从情节方面看,这则小小说缺少故事情节,主人公黄阿二的性格主要不是通过故
21、事情节,而是通过黄阿二的语占来展现的。e 上午卖洒酿,下午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与茶友、浴友们谈天说地。黄阿二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十分的满足,认为自己过的就是神仙般的日子。(2)与其他人的酒酿相比;黄阿二的酒酿有哪些不同特点?( 6 分)(3)请结合小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黄阿二这一人物形象。( 6分)(4)黄阿二坚持不扩大经营规模,每天只卖三十钵酒酿,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做法?请结合小说 内容作简要分析。( 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1930 年 12 月 30 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
22、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为她取名。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 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 理想。带着这个理想, 1951 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 年 5 月 23 日,我国 紧急启动 ?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 ?523? ,屠呦呦被任命为 523? 项目中医研究 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 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
23、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 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 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 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 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在查 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 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
24、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 1971 年 10 月 4 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篇二: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16 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txt 语文试题2016.05一、积累与运用(共25 分)、根据课文默写( 10 分)、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查处淫秽网站,抵制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b
25、 、读书决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c 、不少学问渊博的人,不知融会贯通,终身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 “智慧 ” 。 d 、清明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常州段发生了危言耸听的连环车祸,场面惊人。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a 、瞑:睡觉b 、暴:突然c 、洞:打洞d 、股:大腿、名著阅读考查( 6 分) ( 1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26、a 、杨志精心安排,扮作普通商人,悄悄连夜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但在黄泥冈还是被吴用等人用混有蒙汗药的酒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b 、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来历不凡的石猴,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率先发现了在瀑布的后面别有洞天,于是大家推举他作为领袖,并尊之为 “千岁大王 ” 。c 、孙悟空第三次去借芭蕉扇与牛魔王打斗时,在哪吒和灵吉菩萨的帮助下,使牛魔王现出真身,最终牛魔王自己主动交出芭蕉扇。d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潜逃到了代州雁门县,恰巧遇上救助的金家父女,现与当地财主赵员外联姻。因官府行文通缉,鲁达只好暂避赵员外庄园,最后出家到五台山。( 2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3 分)当时
27、a 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a ,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a 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 a 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 “a 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a 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a ,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a大怒道: 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 主!”a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1 / 7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主! ”a骂了顿,去心窝里只一刀,察地搠倒在亭 上。文中的
28、a 是水浒传中的 (人名)。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阅读与赏析(共39 分)(一)( 12 分)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 “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 “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 ”蔡泽曰: “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 ”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 “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
29、,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蔡泽曰: “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注】釜鬲:行厨炊具
30、。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 都是功成被杀。6 、下列句中的 “以 ” 与 “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 中的 “以 ”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以塞忠谏之路也b 、祭以尉首c 、策之不以其道d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a 、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就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b 、范雎见到蔡泽后,虽然蔡泽行长揖之礼又下拜,但蔡泽心里不快,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c 、蔡泽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d 、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了
31、人质。、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4 分)范雎让之曰 让: 乃谢病归相印谢: 遂拜为秦相 拜: 卒事始皇帝 卒: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乃延入坐,为上客。(二)( 4 分)2 / 7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历乱 ” :花开极茂盛。10、( 1 )前两句写出了春景的什么特点?联系全诗来看有什么作用?(2 分)(2)三、四句中的 “惹”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好在哪里。( 2 分)(三)( 9 分)君子知 “怕”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
32、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 “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 “人要知畏惧 ”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 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
33、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 “怕 ”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 “无所畏惧 ”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 ”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 “怕 ” ,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 “怕 ”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 1845 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
34、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 1852 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 至 25% 。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 “怕 ”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中国人一向讳言“怕” ,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 “怕 ” ,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
35、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 “怕 ” ,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 “怕 ” ,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11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分)13、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7(四)( 14 分)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 “梅 ”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36、 ”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 “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 plum ,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 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37、。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 “是玫瑰花 ”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 “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
38、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 “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
39、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 “真的吗? ”“真的。 ”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欧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 “梅花四弄 ”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
40、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 7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
41、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11)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14 、作者连续写三位西方人对我名字的好奇,是否显得重复多余?( 4 分)三、表达与交流(共66 分)(一)( 6 分)18、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6 分)日前,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的同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3000 余名市民一次性纸巾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超过一千人一顿饭要用掉5 张纸巾,甚至 376 人一顿饭用了 6 张以上的纸巾。对于选择纸巾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纸巾使用更方便,可以节省时间
42、。为了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他们走上街头,以散发倡议书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少用纸巾,重拾手绢 ” 的理念。但不少市民认为,重新使用手绢是一种文明的倒退,既不卫生,也不时尚。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感想。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要作简要的论证;字数在(二)( 60 分)19、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爱是一团火,点燃你奋斗的激情;爱是一盆水,浇灭你骄傲时的火焰;爱是一个警钟,无时无刻不在提示我们在你的成长中一定有那么一份爱留在了你的记忆深处。请以 “触及我心灵的爱 ”为题,完成作文。要求:5 / 7【篇三:贵州省遵义市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末)语文试题】s=txt 语文(满分: 1
43、50 分; 时间: iso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共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3 分)莫把 “汉学 ”当 “国学 ”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 。但笔者以为, ?汉学 ?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 ? 国学 ?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 ? 中国学 ?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
44、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 ?启蒙运动 ?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 ? ,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 ? ,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
45、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 ?西学 ? ,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碓内化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
46、对国学有一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 ?西学心态 ?互为表里的 ?汉学心态 ? 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 ? 汉学化 ?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 在中国的汉学 ?
47、 ,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 在中国的国学 ?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 2014 年 4 月 1 日学习时报,有删改)1 下列对 “汉学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 汉学已有600 多年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 “中国学 ”等几大阶段。c 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大力弘扬汉学,在改写世界文明进程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48、。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2 关于 “汉学与国学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 “汉学热 ” ,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
49、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b 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 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 “汉学化 ” 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 “在中国的汉学” ,汉学也变成了 “在中国的国学 ”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 ?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50、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 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 ? 蔡泽曰: ? 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 ? 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 ?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蔡泽曰: 吟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 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 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 ?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
51、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太史公日: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 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释: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b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