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传统美德成就爱的教育_第1页
秉承传统美德成就爱的教育_第2页
秉承传统美德成就爱的教育_第3页
秉承传统美德成就爱的教育_第4页
秉承传统美德成就爱的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秉承传统美德成就爱的教育“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无锡市仓下中学以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立足乡土文化,全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逐渐形成了富有仓中特色的“爱的教育”模式。底蕴深厚,立足校本资源彰显传统美德文化魅力无锡市仓下中学坐落在唐朝诗人李绅、元末明初大画家倪瓒的故里一云林街道。学校创办于1949年,是在仓下小学开设的初中补习班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了, 1952 年在当时的无锡县县长张卓如的建议下, 将学校迁至 ?o 陀寺, 并命名为无锡县私立仓下初中,后几经变迁于 2001 更

2、名为无锡市仓下中学。 因为学校是在原江南十大古刹之一的 ?o 陀寺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因此,目前还保留有一些文物古迹,有两座桥宋代的飞虹桥、 明末清初的香花桥, 有两颗古树银杏、黄杨,还有“文昌阁” ,据传倪云林的清 ?s 阁就在学校的边上。仓中人遵循着“天道酬勤、学无止境、厚德载物、玉汝于成”的古训,浸润着书卷的气息和水墨的芳香,以“爱”为校训, 坚持 “以爱心育人, 育有爱心之人, 让校园充满爱”的办学理念, 努力实现师生齐心、 家长称心、 社会放心的 “三心”办学宗旨,努力把学校办成“书园、乐园、花园”式的学校,让学校成为教师享受生活、追求卓越的天地,学生发展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古韵悠

3、存,依托文化建设营造传统美德育人氛围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已对学校的五栋主体建筑命名,行政综合楼命名为“仁爱楼” ,教学楼命名为“笃爱楼” ,实验楼命名为“博爱楼” ,食堂命名为“珍爱楼” ,宿舍楼命名为“友爱楼” (未来,学校可以容纳 15 轨 45 个教学班) 。我校还在飞虹桥北建一石牌坊,两面刻上楹联,一面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横批是“爱满天下” ,另一面为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横批为“志存高远” 。为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文化古迹,我们在学校东面建造了华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一德馨苑(取

4、自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即要求教师要品德高尚,要求学生要品行端正) ,其中主要建筑有二贤堂、听秋轩和厚德亭,命名“二贤堂”主要是为了纪念两位历史名人李绅和倪云林,这里是学生研习古文、诵读古诗、传承经典的主要场所,题写了楹联“高士挥毫留逸笔,名臣落墨悯农夫” “地曾偏僻凸显双峰可让同侪骄傲,天自阳和奔腾万马方为今日荣光” 。 听秋轩源于倪云林的清 ?s阁,题写了楹联“风雨过耳云霞入目心潮早已飞天外,诗书在手仁义存怀责任原来在眼前” “半亩方塘来活水,满园嘉树笑春风” 。厚德亭撰联“仰思俯读赖君治学,蓄德求仁看我树人” 。目前,校园内古树参天,花木繁多,四季飘香,春有花, 夏有

5、荫, 秋有果, 冬有景, 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漫步校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处充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高大醒目的“爱”字巨石,彰显了仓中教师持之以恒的教育追求;颇有云林遗风的文昌阁,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虬枝旁逸,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银杏,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进步。仓下中学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树德修身,践行传统美德实现民族精神星火相传德为立身之本,注重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已经成为全体仓中人的共识。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特色建设是增强学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道路,确立了以“爱”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常态化、系列

6、化的德育活动,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的特色。金秋艺术节活动我们已连续举办了 25 届,它已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能的舞台;一事一议活动,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弟子规学习与践行活动,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活动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午间读报、校园广播和有爱电视台播放,成为宣传文明新风、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 2010 年秋学期, 我校决定自编校刊银杏 ,每期的刊名由不同的学生题写,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更激发了学

7、生的自豪感, 校刊 银杏成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一系列的活动将爱自然、爱环境、爱科学、爱学习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使“爱”的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华。活动一:诵读校本教材一走进经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与知行统一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与实践的宗旨。这种自省是熟悉并运用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观察他人、警觉自己、检点行为的过程。因此,学校从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众多经典中选择优秀篇目,编纂成校本教材走进经典 。全

8、书分 3 册,收录了为学、义利、修身、仁爱等方面具有教育启迪意义的文章。同时,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特辟一间用于诵读经典的教室,要求每班每周开 设不少于 1 课时的经典诵读课。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每周通 过诵读, 饱览传统经典, 理解涵义, 从孔融让梨、 黄香温席,到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再到精忠报国,不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最终完成美德的内化。活动二: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学校多年来以“敬长辈、行孝道、献爱心”为主题,坚持在师生中开展“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期在全体师生中实现孝的传承、爱的传递。在以弘扬“孝”道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中,全体与会者首先富含深情地齐声诵读了弟子规

9、入则孝篇。而后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相继发言,从老师的关爱、父母的期望角度向学生们诉说最真挚的情感。 带着一份感动,怀着一片孝心,来自各年级的学生代表随后登上讲坛,与同学们分享了践行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并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学校还为荣获“践行弟子规小使者”荣誉称号的学生颁发了奖状,并组织学生在“践行弟子规从我做起”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引导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中华美德。活动三:凭吊“许巷惨案”遇难同胞每年清明时节,学校都会组织初一年级学生步行四十余分钟前往云林街道许巷村,向“许巷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敬献花圈,深切缅怀在“许巷惨案”中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

10、223 位家乡同胞。伫立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学生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手持白花,以红旗引路,为遇难同胞敬献 花圈、默哀、宣誓、敬礼。当“许巷惨案”的幸存者再次为学生讲述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大家不由得为日军的残忍而愤怒,为民族的衰亡而叹息,强烈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哀乐声中,学生们用手中的鲜花向遇难同胞表达了最诚挚的哀思。一系列的活动从 “学而知” 入手, 逐步达到 “知而行” ,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过程。爱国、爱家、爱亲人、爱师长、爱学习这些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让爱成为唱响和谐校园的主旋律,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基石。以爱育人,坚持“三全三情”提升仓中学子人文情怀多年来, 仓下中学坚持把 “

11、用爱心育人, 育有爱心之人”作为育人的目标和手段。因此,学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是以“爱”的教育为突破口的。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弘扬传统美德与学科教学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中华文化中的宽容、理解、尊重、谦让等美德高度整合为“爱”的教育,并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2007 年以来,学校立足丰厚人文底蕴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倡导构建人文课堂, 开始探索以 “全体参与、 全程关注、全面提升,情境创设、情愫交流、情感升华”为内容的“三全三情”人文课堂教学模式,营建一个宽松的氛围,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宽容和爱心关注每位学生,不断创设情境,豉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 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 创新。仓下中学的课堂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是包容共进的课 堂,是闪烁着人文光芒的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