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猝死病人家属的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对猝死病人的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取本院急诊科于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猝死病人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在急症收治病人抢救无效后,填写资料,通知家属。实验组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对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比较两组的亲人死亡接受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于亲人死亡的事实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实验组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结论:对于猝死患者的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
2、预,可以帮助他们接受亲人已死亡的事实,避免其产生不良心理,造成身心障碍,这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关键词:猝死 家属 心理干预Study on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family members of sudden death patients”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 of the families of the patient to sudden dea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s:Take our emergency depar
3、tment in June 2008 to June 2011 56 cases were sudden death of the families of the pati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patients in emergency rescue after invalid, fill in material, notification of family. The experimenta
4、l group in conventional mod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families of the patients to sudden death increa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of family death acceptance and care satisfaction.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relatives of the facts accept dea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
5、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comparison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00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comparison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0 0.05.Conclusio
6、n:For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th of family timely and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help them to accept the fact that family has died, avoid its adverse psychological, cause the disability, this kind of nursing way is worth in clinical widely.Keywords:Sudden death Family members Psycholo
7、gical intervention猝死是指排除人为因素,突发的死亡,其主要死亡原因一般为心脑血管疾病。猝死患者在急症入院后,患者家属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通知亲人死亡的消息,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时间,在医院目睹亲人的抢救过程但是无法阻止其死亡,其情绪往往会产生悲痛、绝望、愤怒、逃避等变化,其行为也会由一开始的茫然无措转向为激动失控。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猝死病人数量也增加1。患者的突然死亡不仅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的损失,对其亲属也带来了极大的身心打击。由于家属在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得知亲人死亡,无法立刻调整情绪,有的甚至造成心理障碍。部分家属在得知亲
8、人猝死后,有镇静转为恐惧、悲伤,有的甚至情绪激动产生过激行为,不仅伤害自己也阻碍了医院其他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猝死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不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能会导致家属情绪失控,行为偏激,严重的甚至轻生2。猝死患者的家属是一个承受心理创伤的病人,护理人员应当在完成死者遗体安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恰当的与家属沟通,了解其思想状况,缓解其紧张情绪,帮助家属早日恢复心理健康。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疾病健康宣教、相关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本文主要分析对于猝死家属的心理干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本院急诊科于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
9、的28例猝死病人的家属为干预组,随机取2008年之前未采取干预措施的28例猝死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干预组28例家属中,男性17人,占60.7%,女性11人,占39.3%,年龄21-67岁,平均42.5岁;对照组28例家属中,男性15人,占53.6%,女性13人,占46.4%,年龄19-62岁,平均39.4岁。表1 本院急诊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猝死病人的家属男(n,%)女(n,%)样本量(n)实验组17,60.711,39.328对照组15,53.613,46.428合计32,114.324,85.751所有死者家属均无重大心肺系统疾病,两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等X2值为0
10、.29小于临界值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在急症收治病人抢救无效后,填写资料,通知家属。对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析其对于亲人死亡的接受度,具体调查如下:调查问卷要求版面整齐、美观、便于阅读和作答;在调查问卷钱写封说明信 说明信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写的一封简短信,主要用于介绍调查的目的、意义、选择方法以及填答说明等 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可针对不同疾病猝死的病人家属不同对待,主要为对亲人死亡的接受度的调查。4)结束语 在问卷的最后要写一段结束语,用来简短地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感谢,对调查者痛失亲人表示关怀。1.2.2 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模式的基础
11、上,增加对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及时沟通 猝死患者的家属在得知患者死亡时往往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应当安排一名护士为家属讲解事发的过程,可能发生的后果,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不至于心理受到的冲击过大。通过积极的与死者家属沟通,释放其情绪,引导其诉说心里的痛苦不舍或者大哭等3,避免家属将所有情绪压抑,导致心理疾病或者不良事件的发生。2)使家属参与死者的临终护理 由于猝死患者的死亡太过突然,家属还没有做好分别的准备就要与死者永远分离,导致情绪崩溃,甚至做出攻击医护人员,自残自杀的行为。护理人员在进行临终护理时,允许家属一同参与,给家属与亲人告别的时间,缓
12、冲其心理落空感,使其对亲人的感情得以表达,减少心中留有的遗憾,对猝死患者的家属日后的心理康复有积极意义。3)做好安抚工作 面对亲人的突然离世,许多家属会产生心理创伤,抑郁,血压上升,失眠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在现场应及时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引导他们对日后的生活建立积极的态度,帮助其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在家属离院后,定期电话随访4,关注其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沟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死者家属应立即入院治疗。1.3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亲人死亡接受度28例实验组中,对于亲人死亡的事实接受的有
13、26人,占92.9%,不接受2人,占7.1%;28例对照组中,对于亲人死亡的事实接受的有12人,占42.9%,不接受16人,占5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见表1)2.2 护理满意度28例实验组中,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的有27人,占96.4%,不满意的有1人,占3.6%;28例对照组中,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的有10人,占35.7%,不满意的有18人,占6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见表2)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亲人死亡接受度比较n(%)组别人数接受不接受实验组2826(92.9%)2(7.1%)对照组2812(42.9%)16(57.
14、1%)X2 =16.047 P=0.0000.05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组别人数满意不满意实验组2827(96.4%)1(3.6%)对照组2810(35.7%)18(64.3%)X2=23.012P=0.0000.053.讨论3.1 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猝死是指患者毫无预兆的突然死亡,不仅带来社会损失,更给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患者家属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一般人都无法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其情绪往往会产生悲痛、绝望、愤怒、逃避等变化,其行为也会由一开始的茫然无措转向为激动失控。在这期间,如果不对猝死患者的家属实施恰当的干预措施,许多家属有可能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过激
15、行为,甚至可以引发家属的自残轻生。对于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是我国护理学科前进发展的标志,不仅关心死者,更关注活着的人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密切关注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增加与家属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引导其建立起正确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来帮助其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重塑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5。3.3对猝死患者家属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在对猝死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接受亲人已死的事实,对他们进行安慰后,患者家属心态有明显的好转,对亲人已死的事实也慢慢接受,可以更好的为以后的生活打算,尽快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通过干预后,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慢慢得意平复。 3.2对猝死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对于
16、猝死病人的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28例实验组中,对于亲人死亡的事实接受的有26人,占92.9%,不接受2人,占7.1%;28例对照组中,对于亲人死亡的事实接受的有12人,占42.9%,不接受16人,占5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28例实验组中,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的有27人,占96.4%,不满意的有1人,占3.6%;28例对照组中,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的有10人,占35.7%,不满意的有18人,占6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可见,对于猝死患者的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接受亲人已死亡的事实,避免其产生不良心理,造成身心障碍。对于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预示着我国的护理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网行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玉林师范学院《医学论文写作与学术诚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城管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西工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驾校考试试题大全及答案
- 电工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含解析
-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无答案
- 2025-2030海上风电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商业综合体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书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
- T-CACM 1212-2019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产后小便不通
- 林业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超市店长价格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脑芯片模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农产品跨境贸易合作协议方案书
- 掘进爆破、爆破安全知识
- 绿色工厂员工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