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一、以旧引新,激发爱好 1、 老师引入: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呀!谁能背给同学们听听?(学习复习以前的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古朗月行竹里馆望洞庭宿建德江等,主要是让同学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引起同学学习这首诗的爱好。 2、 唐代的宏大诗人李白特别喜爱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很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家乡最出名的大山,也是四川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3、 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同学读题。
2、二、初读古诗,初步感悟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生:自读(老师巡察) 师:请同座同学互读古诗,相互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读错字音相互订正。 生:相互检查。 师:这几个字大家都会读吗?谁来读:指名 1、 检查字 2、 检查诗 三、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大家结合起来插图、解释再读古诗,老师提问:想想你了解到了什么? 2、同学读完后,说说从诗中了解到了什么。 同学们很会学习,知道利用插图和课后解释来关心自己理解诗意,这就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古诗)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月亮倒映在江水之中,船在行,月亮也跟着行。他连夜从清溪动身向三
3、峡驶去。第一次远离故土,难免恋恋不舍,可他心怀宏大事业大理想,毅然决然地顺江驶向渝州。 三、读中悟情境之美 1、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我们再来逐字逐句体会诗的意境。大家一边自由读第一句,一边脑海里出现出画面。 你们脑海中消失的是这样的一幅画吗? 2、和半轮 江水流 3、半轮秋月挂在空中,陪伴顺流而下,这是多么美丽的意境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月亮走,我也走,我顺流而下,才看到了影入江水流的妙景啊!多美的月色啊!四周一片安静,只能听到江水的哗哗声。 4、齐读,过渡语?诗人顺江而下,他从哪儿动身,又到哪儿去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名读第三名著重沟通:思君不见老师可问同学:诗人在
4、这里思念谁呢? 预设:如有同学说李白在思念亲朋好友,老师可追问:这跟月亮有什么关系呢?(假如同学仍不能理解,老师可举一些李白把月亮当作好伴侣的诗句引导同学理解,李白曾经写过这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月亮诗人就把他当作了家乡的亲人、朋支。透过这月亮,诗人看到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切一切。这怎么不让他依依不舍呢? 多么有意境的秋夜远行图啊!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景色之美,还表达了对家乡难舍之情啊! A. 指导同学朗读这句诗。 B. 指名朗读这句诗,同学评读。 C. 同学自由诵读这句诗,留意体会李白开心的心情。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1、同学自由读整首诗。 2、配乐再来指名读。 3
5、、播放音乐,同学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殊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经常做伴呀,他要把这些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立刻就要离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了,他的内心豪情万丈!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心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4、播放音乐,同学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5、读着读着,诗的语言活了吧,来,抓紧把它背下来吧! 五、小结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唐代诗歌制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美丽诗歌,流传至今,我们为能够生在这样诗的国度而骄傲。古代诗人很喜爱把月亮写入诗中,他们把月亮当作伴侣亲人来
6、歌颂,你们课后可多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多少写月亮的诗歌,读一读吧。 峨眉山月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
7、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准字音,读通诗句。 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同学依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状况。 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淌,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淌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动身。向:驶向。思:思念。 君: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导想象诗
8、的意境。 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熟悉3个生字,把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
9、诗歌。 2、范读,让同学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洁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进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美丽,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精确通顺,再沟通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比,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绽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美丽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悟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争论沟通。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进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留意君其次笔
10、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沟通诗歌意境及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熟悉3个生字,把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殊喜爱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假如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擅长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
11、人反复歌咏成为漂亮皎洁动人的形象,给予了它特殊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抱负,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
12、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围着留恋的心情。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解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其次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绽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同学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洁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进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美丽,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精确通顺,
13、再沟通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比,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绽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美丽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悟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争论沟通。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进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留意“君”其次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沟通诗歌意境及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熟悉“峨、羌、渝”3个字。
14、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解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日,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殊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脚印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日,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会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
15、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宏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外形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美丽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
16、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漂亮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兴奋、已被美景深深地沉醉了)他特殊期盼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淌,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淌,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好像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
17、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看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沉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觉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宏伟的峨眉山也慢慢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惦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连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惦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惦念亲人的
18、什么呢?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伴侣)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意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爱和伴侣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伴侣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慢慢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消失,诗人好像为我们绽开了
19、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观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头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经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自由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经常寄予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峨眉山月歌教案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0、。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日,我们观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许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受。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头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
21、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家乡)时的作品。 理解诗句 1、沟通自学状况。 、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不理解的地方? 、指导性沟通 重点:流流淌,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淌之意。(留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动身。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老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
22、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品尝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慢慢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家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好像特殊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诵读师生评读 1、依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
23、: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长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或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宠爱,更是对家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案7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爽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闻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培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
24、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制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怪、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给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最终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特别浓郁的中国人盼团聚、庆团聚的岁季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
25、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美丽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阅历告知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
26、,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究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奇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缘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宽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
27、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有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详细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肤浅。明月可分而不行近,可望而不行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沉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
28、:“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加同学对我国诗词的领悟力量,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家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爽,语言自然流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29、、力量目标:凭借图文对比,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阅历来理解颔联。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呈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宝,大家都很熟识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情愿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日,我们再观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
30、峨眉山月歌。 其次板块:激发爱好,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漂亮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郁,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简洁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同学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同学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 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同学齐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 青山吐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影映清江 随水流
31、去 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叶轻舟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随行明月 被遮不见 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 第三板块:图文对比,理解词义: 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影指月影。 流流淌,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淌之意。夜发连夜动身。 向驶向。思思念。君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第四板块:品尝想象,观赏意境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让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谈一谈。 2.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 3. 最终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
32、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 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 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样作业布置: 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举。 2、 做一做: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峨眉山月歌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育提高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学校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同
33、学活动, 师采纳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媒体展现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育提高同学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同学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尝,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现: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头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
34、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盼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内心的向往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同学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同学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现师生评价 (平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同学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教导。 同学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教导,以鼓舞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35、 在悄悄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伴侣!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教导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美丽意境。同学活动:自主合作沟通,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教导,合适处确定鼓舞,不足处适时教导。 “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
36、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动身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家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家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漂亮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沉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教导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同学举一反三
37、。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现: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同学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教导(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其次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洁检测同
38、学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留意同学背诵的精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制造了大量美丽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制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沉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教导: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舞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沟通。 峨眉山月歌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
39、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预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爱好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
40、义颜色。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沟通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订正字音。 三、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动身。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殊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沟通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动身,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沟通。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看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观察了什么,低头又观察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爽,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作业:理解带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学院发展党员资料袋
- 河南省漯河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专题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数字告示数字标牌行业应用前景及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朱自清背影阅读教学设计
- 观潮教案八年级上
- 一级建筑实务模拟习题(附答案)
-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模拟练习题+答案
- 保健按摩师初级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长治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培育提炼与申报
- 海南师范大学《高等数学》2020-2021期末试卷B
- 2023年09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引进90名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直播佣金直播合同带货
- 点凸焊操作工艺规程
- 跳频通信系统课件
- 兼职驾驶员审批表
- 科学知识点(知识清单)五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 2023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人工智能》
- 初中英语译林版单词表全册词汇表打印背诵版(全6册)
- 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