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三亚海棠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数学模型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B动植物细胞模式图C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D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C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A项为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
2、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B、D项为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故选C。 2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B.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C.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通过引起植物激素的合成等多种变化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A解析: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A项错误。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B项正确。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
3、命活动,如利用乙烯催熟等,C项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植物激素的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项正确。 3一分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A.加水稀释B.适当升温C.增加酶量D.去除生成的葡萄糖 答案:A解析:知识点:酶促反应。影响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加水稀释会降低底物浓度,从而降低反应速率,A项正确。B项:麦芽糖酶是蛋白质,适当升温可增强蛋白质活性,从而升高反应速率。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在底物
4、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增加酶量会升高反应速率。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降低底物浓度,可增大酶促反应速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4教师在完成“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教学之后,邀请当地防疫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做了“预防艾滋,从我做起”的专题讲座。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属于( )。 A.学校课程资源B.社区课程资源C.家庭课程资源D.生成性课程资源 答案:B解析:社区资源包括博物馆、少年宫、医院、卫生防疫站、社区中的生产实践人员、生物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等。当地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属于社区课程资源,故本题选B。 5以下是关于初中生物STS教学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步骤,不恰当的是( )。
5、 A.选择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具有同质性B.实验班的甲老师进行STS教学,对照班的乙老师进行传统方式的教学C.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和后测,比较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变化有无显著差异D.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最好多选择几个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重复实验 答案:B解析:实验研究应遵循唯一变量原则,因此研究的对象应具有同质性,即学习起点、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应相当。另外,实施者应是同一人,以避免个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实验班和对照班应由同一位老师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故A项正确、B项错误。要比较STS教学效果与传统方式教学效果的优劣,应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和后测,C项正确。实验
6、研究应遵循重复性原则,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以避免偶然性,D项正确。 6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术是()。 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 答案:C解析: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可能的原因是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技术。胚胎分割的特点是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7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C.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
7、D.缺氧状态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速率答案:D解析:植物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造成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速度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而生长速度慢,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项错误。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调节作用而无催化作用,起催化作用的是酶,B项错误。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所以,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C项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故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项正确。 8在学习“尿的形成与排出”这一内容时,为确保教学进度,教师只选择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回答
8、问题。这种做法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答案:A解析: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公平性原则等。教师为确保教学进度,只选择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9教师尝试运用科学史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施一学期后,为了了解学生对此教学策略的看法,宜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实验研究法B行动研究法C问卷调查法D文献研究法 答案:B解析:行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教学实际情况作深入细致的剖析,再经过归纳、概括、提升后
9、得出有关结论的研究方法。一般要经过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差异性检验与结果分析几个阶段。故本题选择B选项。 10重组DNA技术可能不需要()。 A载体B噬菌体C供体DNA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可概括为得、接、转、增、检。该过程中需要载体运载目的基因,需要供体DNA(即目的基因片段),需要限制性内切酶获取目的片段及制造酶切位点进行连接,因此以上三者为必须的,噬菌体可以不用。故本题选择B选项。 1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所构成的统一整体B生活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所构成的统一
10、整体C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一种生物与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D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一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故答案选B。 12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可以造成新生儿小头症和脑发育不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只能靠细胞免疫将其消灭B.伊蚊属于多足纲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传染源的角色C.寨卡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寄生在动物细胞中D.如果人类制造出寨卡病毒疫苗,则可以切断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答案:C解
11、析: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要先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病毒暴露在体液当中,再通过体液免疫(抗体)和吞噬细胞将其消灭清除,A项错误;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就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等,寨卡病毒为病原体,伊蚊为传染源,但伊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B项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项正确;预防传染病的三大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
12、感人群,接种疫苗增强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项错误。 13研究者试图对一名新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下列研究方法最合适的是( )。A.短期的量化研究 B.短期的质性研究C.长期的量化研究D.长期的质性研究 答案:D解析:量化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题干要求研究某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采用质性研究并且要探究形成过程,应该是长期的。所以应采用长期的质性研究方法。 14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
13、述正确的是( )。A.“北雁南飞”体现了生物能改变环境B.“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C.“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千里之堤,遗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D解析: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千里之堤,遗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可以改变环境,D项正确。A项:“北雁南飞”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鱼儿离不开水” 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与题干不符,排除。 15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生成一分子水,该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14、()。 A羧基B羧基和氨基C氨基DR基 答案:B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指的一个氨基酸的仅一氨基脱去一个氢,另一氨基酸的d一羧基脱去一个羟基生成一分子水的过程,故选B。 16图3表示温棚内光照强度(X)与农作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的关系(棚内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处于适宜的条件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和Q点相比,P点时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较Q点低B.当XQ时,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C.在N和Q点时,分别取农作物上部成熟叶片酒精脱色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显蓝色D.当x=P时,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15、答案:A解析:与Q点相比,P点时光照强度高,光反应强度高,但净光合速率为O2总光合强度低,是因为二氧化碳供应减少,C5化合物的消耗减少,因此P点时叶肉细胞内C,化合物的含量较Q点高,A项错误。XQ时,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B项正确。N和Q点时,分别取农作物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由于净光合作用强度大于O2植物积累了有机物,所取的叶片显蓝色,C项正确。当x=P时,实际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D项正确。 17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尿液的形成和排
16、出: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体外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答案:C解析:A项,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不符合题意。 B项当血液流经肾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暂时储存起来;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即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不符合题意。 C项消化道包括
17、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顺序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符合题意。 D项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发育成一株幼苗,通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植株不断长大,直到开花,一朵花开放之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即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在自然界中,生物变异处处发生,下面是几个变异的例子: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不死性”的癌细胞;某杂合的红花植株(RrYy),产生了基因型为rryy的白花植株后代;R型活细菌在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某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长期
18、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上述四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环境改变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 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 【答案】A。【解析】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不死性”的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某杂合的红花植株(RrYy),产生了基因型为rryv的白花植株后代,是基因重组的结果;R型活细菌在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属于基因重组: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相同但性状的不同
19、是由于环境不同。故A正确。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狗的黑毛和猫的白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D.遗传密码在DNA上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相对性状、遗传物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遗传密码相关概念。 【答案】C。【解析】一对相对性状是对同一物种而言,故A项错误;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还可以是RNA等,故B项错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故C正确;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分子上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故D项错误。故选C。 20人体内完成受精的场所是()。 A.子宫B.卵巢C.输卵
20、管D.阴道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生殖的相关知识。 【答案】C。【解析】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然后移植到子宫内膜。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内进行,并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胎儿发育成熟即从阴道产出。因此人类的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故选C。 2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21、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03-、HP0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答案】A。【解析】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03-、HP042-等离子有关,C正确;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D正确。故选A。 22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
22、负电荷B.膜内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膜外电流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B。 【解析】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23图3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是双向传递,在突触
23、之间是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图中只能由乙传递到甲,故刺激A,甲发生一次偏转,而乙因为有突触的存在不会发生偏转,故选D。 24图1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图中),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 A1和3B2和6C2和5D2和4 答案:C解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分析家庭A可知,该家庭的父亲正常,其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病,其儿子一定患色盲。但2是患色盲的女儿,说明2不是A家庭中的孩子。B家庭中与2发生调换的可能是3或5,根据选项故选C。 25图4所示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 )。 A.只有甲B.只有乙、
24、丙C.只有丁、戊、己D.只有乙、丙、己 答案:D解析:捕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依次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从图中可看出丁、戊、己为初级消费者,同时己又以戊为食且被丙所食,故乙、丙、己为次级消费者。 26下面题目所考查的知识属性和认知水平分别是( )。 A概念性知识,识记 B程序性知识,识记 C概念性知识,理解 D程序性知识,理解 答案:B解析:概念性知识即抽象知识,指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 知识是如何加以组织的,如何发生内在联系的,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的方式,包括抽象的概念、原理、法则、规律 等,如细胞呼吸作用的原理、遗传的中心法则等。程序
25、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 做”的问题。认知的识记水平指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 架的回忆。认知的理解水平指以一种语言或一种交流形式被译述或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或另一种交流形式时的严谨性 和准确性为依据,对材料进行初步重新整理与排列,指出材料包含的意义和趋势。题中所示题目考查的知识为实验 操作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该题目只要求回忆起叶片横切的方法,认知水平属于识记,故本题选 B。 27图1为某人右腿的一条反射弧。若和完整,而受损,那么该右腿会( )。 A.针刺有感觉,能运动B.针刺无感觉,但能运动C.针刺有感觉,但不能运动D
26、.针刺无感觉,也不能运动 答案:C解析:知识点:反射弧的知识,图中为传入神经,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受损后,针刺有感觉,但不能运动,C项正确。A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28突触问信号传导途径可以分成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和图b都是电突触B.图a和图b都是化学突触C.图a是电突触,图b是化学突触D.图a是化学突触,图b是电突触 答案:C解析: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膜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化学突触的突触前膜有突触小泡,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29某
27、教学班有45名学生,教师在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的实验教学时,不符合演示法规范的做法是( )。A.课前录制临时装片制作的视频在课上播放B.教师站在讲台上口头讲解I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C.教师边用实物展示台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边进行讲解D.教师在课前培训小组长由他们在小组内演示并辅导其他成员 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等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B选项中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口头讲解实验过程。属于讲授法(讲解法),而不是演示法。 二、问答题30材料: 某校教师进行“环境污染对生物
28、的影响”课题研究。需要学生根据经验、观察、调查或资料收集来寻找子课题。 课题名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和科研意识: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自身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与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过程: (1)教师就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概述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2)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同学走进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专业人员采集水样,测定水样,调查学校周围环境的空气、水质和绿化现状等。 (3)学生经过对周围环境的各类污染因素与常见生物的关系的调查和分析后,组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每组35人),
29、各自选定实验研究项目。 (4)各小组相互评议实验研究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确定实验研究项目。 (5)各小组设计具体的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中包括以下内容:研究题目;研究目的;实验原理;所需材料(应具有可行性);具体实验步骤;预期结果。 (6)师生分别做实验准备。 (7)在课堂内,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1狗在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有利于消炎,是因为唾液中含有()。 A.抗体B.抗原C.溶菌酶D.消化酶 解析:唾液属于口腔黏膜分泌物,其内含有溶菌酶,有利于消炎杀菌。 三、材料分析题32材料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盛有黄瓜条的盘里加盐发现水增多了,再过一段时间黄瓜条变软了,集市卖菜的人洒水能保鲜蔬菜;萎蔫的黄瓜泡在清水里会变得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借储罐协议书
- 财产分清协议书
- 教学工作室合同协议书
- 聘用养花协议书
- 用电合伙协议书
- 管理导购协议书
- 正规劳务工合同协议书
- 收购二手房合伙协议书
- 职工死亡协议书
- 调解病房协议书
-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成信校史课程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GB/T 27024-2014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
- 钢箱梁焊接作业指导书
- GB 34660-2017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 BB/T 0034-2017铝防盗瓶盖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模拟测试题附答案
- 12-1限度样品管理办法
- UI界面设计交互设计教学
- 主要股东或出资人信息及投标人基本情况表模板
- 钢箱梁计算分析与案例详解
- 绞肉机的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