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八版)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全书教学教程最全教学课件_第1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全书教学教程最全教学课件_第2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全书教学教程最全教学课件_第3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全书教学教程最全教学课件_第4页
刑事诉讼法(第八版)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全书教学教程最全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刑事诉讼法(第八版)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全书教学教程最全教学课件刑事诉讼法(第八版)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全书教学教程最全第一章概 述第一章概 述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一、诉讼与刑事诉讼的概念 诉讼是人类社会制止和解决社会冲突的主要手段。诉讼是国家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法律的一种活动。国家授权一定的机关,通过诉讼查明案件与纠纷的事实真相,应用法律,解决争端,以维护统治秩序及国家利益。在本质意义上,诉讼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司法权的重要活动,是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方式,具有鲜明的国家强制性。 根据诉讼所要解决的实体问题的不同和诉讼形式的差异,诉讼一般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这三

2、种诉讼既有共同点,也存在重要差别。上述三种诉讼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其一,诉讼要围绕某种事实即案件事实来进行。其二,诉讼必须有当事人的介入。其三,诉讼必须在国家司法机关的主持下进行,没有国家司法机关的参与也就没有诉讼。其四,诉讼一般还需要有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其五,诉讼应当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一、诉讼与刑事诉讼的概念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二、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刑事诉讼阶段,是指刑事诉讼过程中按顺序进行的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各个部分。刑事诉讼是一种程序性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的顺序、程序、步骤来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这一过程包含着若干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

3、系的环节,这些不同的诉讼环节即为刑事诉讼阶段。划分各个诉讼阶段的标准主要包括:参与诉讼活动的诉讼主体的范围;诉讼主体实施诉讼行为的方式;诉讼主体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特定诉讼活动的阶段性目标;标志某一诉讼环节终止的诉讼法律文书。现代刑事诉讼程序基本上可划分为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诉讼阶段,其中各个诉讼阶段又可包含若干子阶段。中国刑事诉讼法将公诉案件分为立案、侦查、调查、起诉、审判、执行五个阶段。此外,还有两个特殊阶段,即对判处死刑案件的复核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再审。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二、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标准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4、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的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制定和认可的有关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及判例的总称。其中,判例作为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往往存在于实行判例法的国家。在中国,刑事诉讼法是指公安机关(包含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具体规定了国家专门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以及处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调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具体诉讼程序与诉讼制度。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四、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5、一)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同属于程序法,都是进行诉讼活动应当遵守的法律规范,二者有许多共同适用的原则和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主要是指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时应当遵守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民事诉讼法是保证民法正确实施的法律,其所要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与争议的问题。(二)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也是程序法,具有程序法的一般特点,与刑事诉讼法有许多相同的原则、制度和程序。行政诉讼法是规定司法机关处理行政案件的法律,所要解决的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和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问题,具有很多不同于刑事诉讼法的特点。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四、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

6、讼法、行政诉讼法的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五、刑事诉讼法的性质(一)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二)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三)刑事诉讼法的社会共同性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五、刑事诉讼法的性质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一、宪法二、刑事诉讼法典三、其他有关法律四、国际条约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一、宪法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诉讼法律规范(二)刑事诉讼基本理论(三)刑事诉讼实务(四)古今中外的刑事诉讼制度及其实践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一)法律解释法和法律比较法(二)历史分析的方法(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

7、法(四)价值分析的方法(五)经济分析的方法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理念一、审判独立二、司法公正三、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四、控审分离五、控辩平等六、诉讼效率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理念一、审判独立思考题1什么是刑事诉讼?2什么是刑事诉讼法?3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有哪些?4为什么控制犯罪要与保障人权相结合?5试论审判独立原则与司法公正的关系。6试论控审分离原则。7试论控辩平等原则与程序正义的关系。8试论诉讼效率的重要性。思考题1什么是刑事诉讼?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奴隶制

8、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奴隶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刑事诉讼法。初期的奴隶制国家只有习惯法,后来才逐渐出现了成文法,当时的立法体例是诸法合体、实体与程序不分的。迄今发现的较早的奴隶制成文法典,如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等,都有关于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规定。二、封建制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自5世纪日耳曼人侵入西罗马起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封建制度持续了近一千二百年。欧洲封建时期的诉讼制度在西方最具代表意义。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奴隶制时期的刑事诉讼法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三、资本主义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资本主义时期的刑事诉讼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9、产物。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法学家对封建专横的司法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人权思想的诉讼原则和诉讼制度。 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提出的这些关于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对摧毁封建专横的司法制度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建立资产阶级的法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陆续将这些体现民主思想和人权观念的诉讼制度规定到了宪法和法律中。 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以欧洲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差别最为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0、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两大法系刑事诉讼制度也呈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状况。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各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三、资本主义时期的刑事诉讼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和近代刑事诉讼法(一)古代刑事诉讼法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制度文明。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不仅对亚洲的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法律文化的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最初的立法是诸法合体、实体与程序合一的。当时没有独立的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是和刑法混合在一起的。(二)清末和北洋军阀时

11、期的刑事诉讼法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船坚炮利”的帝国列强轰开了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1900年以后,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清政府迫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企图用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来延续其反动统治。1902年,清政府设立了法律修订馆,在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有关司法组织与诉讼程序的法典为模式,开始编订单独的法院组织与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和近代刑事诉讼法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蒋介石为首

12、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政权,一方面继续沿袭清末、北洋政府时期的诉讼程序和司法体制;另一方面基于维护其反动统治的需要,陆续制定了一些成文法典。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讼程序和司法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标榜形式意义上的司法独立。 (2)检察官、行政官吏均享有侦查权。 (3)实行三级三审制,审判组织为独任制或合议制。 (4)奉行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庭审结构。 (5)国民党直接参与刑事诉讼活动。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 新民主主

13、义革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又可划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刑事诉讼法。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和农民革命运动就呈现出人民司法机关的雏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于1931年12月发布了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的暂行程序(第六号),次年又发布了裁判部暂行组织及裁判条例,这是我党历史上最早制定的两个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的萌芽。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都根据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本边区的实际情况,颁布了不少有关司法组织和诉讼程序的法律、法令。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基本上沿用抗日战争时

14、期行之有效的诉讼制度,同时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制定了一些新的刑事诉讼法。这些文件的颁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们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司法工作和刑事诉讼的经验作了基本的总结和概括,在废除伪法统的基础上,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确立了基本的指导原则。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刑事诉讼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制定

15、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这些条例和法规确立了法院和检察署的职权,规定了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实行公开审判、回避和辩护等诉讼制度。 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同年12月还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

16、制定可谓艰难曲折,其中经历了“三起两停”的复杂过程。早在1954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即着手进行刑事诉讼法的起草工作,并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条例(草案)。党的八大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最高人民法院主持,组成了起草刑事诉讼法的专门机构,后因“反右”斗争的开始,起草修订工作也随即停止进行。此后,中央政法小组于1963年4月主持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草案)。后因“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起草修订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制定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又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其在抓紧刑

17、法和其他几个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的同时,以1963年的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为基础,先后拟定了修正一稿和修正二稿,呈交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于1979年7月1日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同年7月7日正式公布。至此,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正式诞生了。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三次修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必须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刑事诉讼法修改补充后,由原来的164条增加到225条,除附带民事诉讼、期

18、间和送达、死刑复核程序未作改动以外,其他的篇章都作了重大的补充修改。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幅度较大,修改的内容涉及110条之多,还增加了新的编、章、节。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于2018年10月26日起实施。刑事诉讼法的第三次修改,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总体而言,刑事诉讼法的第三次修改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呼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19、主义诉讼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一、弹劾式诉讼 弹劾式诉讼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诉讼模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及英国的封建时期,基本上都实行这种诉讼模式。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实行私人告诉制度,国家不设立专门的起诉机关。 (2)原告人与被告人的法律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 (3)法官在诉讼中相对消极,庭审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争辩。 (4)司法与行政合一。 (5)采用神示证据制度。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一、弹劾式诉讼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二、纠问式诉讼 纠问式诉讼产

20、生于罗马帝制时期,盛行于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大陆各国。典型反映这种诉讼模式的诉讼法典是德国1532年的加洛林纳刑法典和法国1539年的法兰索瓦一世令。另外,英国在君主专制时期的星座法院也实行纠问主义。纠问式诉讼的主要特点如下。 (1)法官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 (2)被告人只是被刑讯的客体,无任何诉讼权利。 (3)侦查和审判都秘密进行,实行间接的书面审理方式。 (4)实行法定证据制度,口供是证据之王。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二、纠问式诉讼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三、混合辩论式诉讼 1.混合辩论式诉讼的特征。(1)司法独立。(2)控审职能分离,实行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3)赋予被告人包括辩

21、护权在内的广泛的诉讼权利。(4)实行公开审判制度,确立直接言词原则。(5)奉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 2.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又称对抗制诉讼、辩论式诉讼。这种诉讼模式强调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诉讼中对抗争辩,法官只起居中裁断的作用。 3.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又称非对抗式诉讼或审问式诉讼。这种诉讼模式比较注重发挥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作用,特别强调法官在庭审中的主导地位。 4.日本的混合辩论式诉讼。(1)在侦查程序中,日本刑事诉讼法虽然强调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但又与当事人主义不完全相同。(2)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赋予检察官一定限度的起诉裁量权。(3)在审判程序上,

22、基本上实行对抗制方式。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三、混合辩论式诉讼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四、当代中国的刑事诉讼模式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刑事诉讼制度在法律性质上和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国当代的刑事诉讼的立法背景和立法方式,也与西方国家的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有着明显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自1979年刑事诉讼法开始,通过1996年、2012年和2018年的三次修改,逐步完成了从“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到以职权主义模式为主、适当借鉴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的诉讼模式的转变。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四、当代中国的刑事诉讼模式1外国奴隶制

23、、封建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及特征是什么?2资本主义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两大法系在诉讼模式上有哪些区别?3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特征是什么?4制定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52018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在哪些方面作了较大修改?6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我国刑事司法理念的影响有哪些?思考题1外国奴隶制、封建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及特征是什么?思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第一节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一、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目的(一)保障刑法正确实施的工具性价值(二)实现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二、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据 依据我国刑事

24、诉讼法第1条的有关规定,宪法是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其他法律只是它的“具体化”。因此,宪法关于刑事诉讼的原则性规定,是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依据。刑事诉讼法从制定目的、任务、基本原则到诉讼制度、诉讼程序、刑事诉讼体制机制等所有规定,都是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刑事诉讼法也保证了宪法有关规定的具体实施。第一节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一、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是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 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

25、治,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惩1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2什么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的独立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制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根据是什么?4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5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写入刑事诉讼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思考题1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思考题第四章刑事诉讼主体第四章刑事诉讼主体第一节 刑事诉讼主体概述一、刑事诉讼主体的概念与分类(一)刑事诉讼主体的概念 刑事诉讼主体是指参与刑事诉讼活动,行使一定诉讼职能,为某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诉讼行为,并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国家专门机

26、关和诉讼参与人。也就是说,所有参与刑事诉讼的国家专门机关和个人都是刑事诉讼主体。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刑事诉讼主体是其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刑事诉讼主体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就无法展开,刑事诉讼的任务更是无法完成。也正是各类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积累起来,才形成了刑事诉讼活动。(二)刑事诉讼主体的分类 根据刑事诉讼主体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及职能,刑事诉讼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代表国家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以及执行的专门机关;二是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并且能够直接影响诉讼进程的诉讼参与人;三是其他诉讼参与人。总体上来看,刑事诉讼主体又可以分为主要诉讼主体与一般诉讼主体。第一节 刑事诉讼主体概

27、述一、刑事诉讼主体的概念与分类第一节 刑事诉讼主体概述二、刑事诉讼主体的特点 1.独立性 2.专属性 3.平等性三、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研究的意义 刑事诉讼主体问题最初是作为一种理论被提出的,而这一理论的产生服务于改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的需要。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机关与被追诉人之间诉讼地位此消彼长的历史。 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研究已经跳出了理论产生的最初背景,在范围上有了较大拓展。而研究范围的拓展,也使得刑事诉讼的所有参与人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第一节 刑事诉讼主体概述二、刑事诉讼主体的特点第二节 专门机关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是指依照法定职权进行刑

28、事诉讼活动的国家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另外,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中国海警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对海上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部门进行侦查。因此,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中国海警局以及监狱在办理特定的刑事案件时,属于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此外,自1998年开始,国家在各级海关均设有走私犯罪侦查部门,专门负责对走私案件的侦查工作。在这种情形下,海关所属的走私犯罪侦查部门也属于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在刑事诉讼中

29、,上述专门机关分别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等国家权力,对刑事诉讼的进行起着主导作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这些专门机关之间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同时,为保障这些机关能够正确有效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法律规定了这些专门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并规定了相应的权力和义务。第二节 专门机关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是指依照法定第三节 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除司法人员以外的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负有一定的诉讼义务的人。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上述诉讼参与人通过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对刑事诉讼

30、的进程和结局发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保证诉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根据诉讼参与人与案件结局的利害关系及对刑事诉讼进程的影响,诉讼参与人可以被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其中,凡是与案件结局有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参与人,就是当事人。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包括:自诉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刑事诉讼开始后,当事人的自由权、财产权甚至生命权处于待定状态,这与刑事诉讼的结果有密切的联系。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拥有较广泛的诉讼权利,所以当事人本人的行为也会影响诉讼的进行,即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对刑事诉讼的启动、发

31、展和终结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而是基于其他原因参加刑事诉讼的人,就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第三节 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除司法第三节 诉讼参与人一、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人。被害人可能因为参与刑事诉讼的方式不同而在刑事诉讼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如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担任自诉人的角色;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是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本章所指的被害人仅限于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二、自诉人 自诉人,就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案件的当事人。被害

32、人是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对于法律允许提起自诉的案件,被害人当然有权向审判机关提出指控。为了保证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被害人的合法权利能够得到适当的维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4条规定,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定代理人,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被害人的近亲属有权提起控诉的情形有两种:一是被害人死亡的;二是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第三节 诉讼参与人一、公诉案件中的被

33、害人第三节 诉讼参与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究的人。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公诉案件中,受刑事追诉者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前,被称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被称为“被告人”。四、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这一法律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

34、指司法机关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为解决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由于这种属于民事追偿性质的活动是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提起的,因而称之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第三节 诉讼参与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第三节 诉讼参与人五、其他诉讼参与人(一)法定代理人(二)诉讼代理人(三)辩护人(四)证人(五)鉴定人(六)翻译人员六、单位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在一般情况下是自然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单位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的身份参加刑事诉讼的机会越来越多。第三节 诉讼参与人五、其他诉讼参与人思考题1试述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2简述我国

35、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的范围。3简述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权利和义务。4简述我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思考题1试述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第五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五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进行刑事诉讼、处理刑事案件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对刑事诉讼的进行有普遍指导意义。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诉讼主体进行刑事诉讼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它对于指导公

36、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有重要意义。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宪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规定的。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本身是由多项原则组合而成的规范体系。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一章第3条至第18条规定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长期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的社会主义性质,反映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特点,对于保证刑事案件质量,实现刑事诉讼任务,

37、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诉讼各项基本原则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统一的整体,其中任何一项原则遭到忽视,必然影响对其他有关原则的贯彻;违背其中任何一项原则,都是对刑事诉讼法治的严重破坏,都是对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严重违反。因此,对于刑事诉讼的各项基本原则,我们都必须准确理解,认真贯彻执行。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第二节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现行宪法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作为该条的第3款。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

38、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入刑事诉讼法第2条。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表明了我国对人权的基本态度,它要求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当然也包括刑事诉讼领域。根据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其一,国家专门机关进行刑事诉讼,要把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之一,防止因刑事诉讼而使公民的人权受到侵犯。其二,充分尊重并保障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内的诉讼参与人的公民权利与诉讼权利,除非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予以限制或剥夺。其三,切实做到“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公安、司法机关在认

39、定某人(法人)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应当慎重,不能草率行事,不能把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确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第二节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第二节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二、本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责的有无和大小,并对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处以应得刑罚的活动。刑事诉讼是一柄双刃剑,它是保护权利最有力的工具,也常常是侵犯人权最厉害的手段。为使这柄“双刃剑”有利而无害,必须对它加以严格的约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甄别有罪与无罪、有罪人与无辜者,是最重要的内容。

40、因此,作为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刑事诉讼法,既应当有打击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也应当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功能;既应当有保证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功能,也应当有避免因国家司法权的滥用而使当事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功能。因而,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功能之一。第二节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二、本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第三节 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及主要内容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

41、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这条规定,是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法律依据。 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公、检、法三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的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第二,公、检、法三机关以外的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第三,公、检、法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也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第三节 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一、第三节 侦查权、检察权

42、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二、刑事诉讼中实行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确立并认真实行这一原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是我国建立现代司法体制的要求。 第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能够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证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 第三,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能够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及其他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犯。第三节 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二、第四节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及意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这是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43、原则的法律依据。 严格规范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行为,将刑事诉讼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办案人员有法不依、滥用职权、恣意妄为;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维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确立并强调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实现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对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刑事诉讼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基本内容。首先,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结构完整、设置科学的刑事诉讼程序。其次,在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以保证及时、正确处理刑事案件。最后,严格遵守法律程

44、序,不仅应当遵守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而且要严格遵守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各个诉讼阶段的具体程序规定。第四节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及意义第五节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及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131条及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宪法第136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

45、体和个人的干涉。上述规定,是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的法律依据。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地对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我国法律规定的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而不是法官、检察官。 (3)我国法律规定的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与西方国家法律规定的司法独立是有原则区别的。第五节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第五节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原则二、在刑事诉讼中确立并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依法独立行使审

46、判权、检察权原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确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有利于保障公正司法。 第二,确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是贯彻刑事诉讼法其他原则所必需的。第五节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原则二、在刑事诉讼中确第六节 依靠群众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这是依靠群众原则的法律依据。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注意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采取向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等工作方法,完成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任务。二、正确

47、理解和贯彻执行依靠群众原则 (一)要具有相信群众的观念,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二)严格依法办事,在刑事诉讼中妥善处理依靠群众与进行专门工作的关系第六节 依靠群众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第七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 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法律依据。在刑事诉讼中,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不论作出什么样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也不论是解决实体问题,还是解决程序问题,都必须以查证属实的证据和凭借这些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为基础;

48、必须以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为定罪量刑和处理案件的标准,而不能以领导人的态度、某个人的言论或者其他东西为标准,也不能由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随心所欲地处理刑事诉讼中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二、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在刑事诉讼中贯彻这一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正确适用法律,是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的两个基本任务,也是对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枉”或“纵”的原因不外有两个:或是没有查明案情,或是没有正确适用法律。第七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第八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

49、平等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了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因素的影响,对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应依法给予保护,对一切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有任何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二、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符合我国法律的社会主义性质,

50、它对于正确进行刑事诉讼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实行这项原则,有利于反对和防止特权。其次,实行这项原则,有利于广泛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积极性,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尊严,而且,可以密切党群关系,使党内、政府内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大大减少。第八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第九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基本含义 我国宪法第14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刑事诉讼法第7条也作了同样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51、的法律依据。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根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严格按照分工进行刑事诉讼活动,不允许互相代替,也不允许超越各自的职责权限。依据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1款的规定,三机关的职责分别是: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检察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提起公诉;法院负责审判。二、实践中贯彻执行这一原则的意义 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是公、检、法三机关处理相互关系的准绳。这个原则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推进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次,贯彻执行这项原则,可以保证正确适用法律,顺利完成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也可以减少和防止错案

52、,防止任何一个司法机关滥用司法权。第九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第十节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以及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1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除在第2条有与宪法第134条相同的规定外,还在第20条关于各级检察院职权的规定中列举了三种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权,这些职权是:其一,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监督;其二,对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实行监督;其三,对监狱、看守所的执法活动实行监督。这些规定是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

53、督原则的法律依据。二、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意义 (一)保障各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刑事诉讼 (二)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 (三)维护国家法治的尊严第十节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第十一节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内容 我国宪法第139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我国

54、刑事诉讼法第9条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些条文是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法律依据。二、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是各民族公民政治、法律地位平等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贯彻实行这个原则,对于巩固民族团结,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第十一节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第十二节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内容 我国宪法第130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刑事诉讼法为了贯彻实行这一

55、宪法性的原则,不仅在第11条明确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而且在第14条第1款中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这些规定,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法律依据。 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中确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公民,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国家宪法、法律赋予他们辩护权,以保障其反驳不实指控的权利,使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二、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贯彻实行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可以防止审判

56、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的主观片面性,可以保障客观、全面地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准确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第十二节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一、本原则的第十三节 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是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法律依据。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这条规定,本书认为,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包括以下两点基本含义:(一)只有法院才有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二)在法院确定被告人有罪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前,不能把犯罪嫌疑人、被告

57、人当作罪犯看待。二、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充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第二,有助于加强诉讼中的民主建设,保证刑事诉讼公平、公正地进行,防止出现冤、假、错案。第三,有助于防止司法机关滥用职权,保障司法机关依法办案。这对于加强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第十三节 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第十四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

58、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这条规定是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的法律依据。二、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的原则,有以下几点内容。(1)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所有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各种诉讼权利,都应给予保障,不允许侵犯或者剥夺。(2)赋予诉讼参与人控告权。三、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贯彻实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的意义在于:为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保障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有助于司法机关正确、文明地进行刑事诉讼。第十四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

59、讼权利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第十五节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 2018年10月26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条规定:“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这是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的法律依据。二、本原则的内容 认罪认罚从宽,是指司法机关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于司法实践中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认罪认罚的程度及其蕴含的诉讼价值,给予不同程度的实体处理上从宽、程序处理上从简、强制措施适用上从缓的处理。实体处理上从宽包括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三、贯彻实

60、行本原则的意义 (1)鼓励事实上犯了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降低诉讼中控辩双方的对抗程度,使正义早些到来。(2)降低刑事诉讼成本,提高刑事诉讼效益。(3)有利于教育犯罪人,最大化实现刑事诉讼的法治教育功能。第十五节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第十六节 依法不追诉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