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1页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2页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3页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4页
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外汉语教学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摘 要在世界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跟影响力显著上升,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国家近年来相应派出许多汉语教师,包括孔子学院/汉办,或是其他途径出去的汉语志愿者。这些海外教学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关乎着汉语推广的进程和前景,也是本文的研究焦点。文章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着重分析研究在泰国的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主要探究教学、文化、生活等跨文化事例并给出解决方案,从外部因素以及志愿者自身等其他方面总结出如何塑造跨文化能力,给出合理建议,本论文以期对汉语国际推广专业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点帮助。关键字:汉语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研究一、绪论

2、(一)选题原因及意义汉语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全球范围兴起。每年我国派出大量汉语教师志愿者传播汉文化。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初次接触海外文化,从本土汉文化过渡到另一种文化,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因为语言交流障碍、价值观、生活习惯、气候饮食等细节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各种文化障碍的出现。也有许多没有教授外国学生的经验,在海外学校既要遵循校方内部规章制度,又要完成课堂汉语教学,无形中加大了志愿者的教学工作压力。初次走上教学岗位的志愿者需要面对的挑战除了如何管理课堂,还有调动课堂积极性,让学生们对汉语产生兴趣。在各方面压力与挑战下,海外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海外的教学生活中,如果不能很好地

3、适应所在地生活,将会严重影响海外志愿者的教学甚至自身精神状态,造成志愿者心理上排斥、精神上抑郁或更严重的情况。在前几年的海外志愿者交流中,有多例志愿者无法适应当地生活选择中途回国或者自杀的案例,因此应当加深适应能力研究,发现在海外教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做出应对策略,提高海外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给未来的海外教师更多有效培训与建议,减少跨文化交际问题引起的教学障碍。(二) 研究现状由于汉语教学事业起步较晚,重视度不够高,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很少,关于海外志愿者本身的研究就更少了。最早提出跨文化适应定义、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的是美国人类学家Redfiled,Linton和Herskovit

4、s1,之后西方学者在这片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结果。1955年,Lysgaard提出了名为U型曲线的假说2,他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是动态的,要经历刚开始的调整阶段,危机阶段和再次调整三个阶段,对文化的满意程度是不断变化的,就像U型曲线一样。相似的理论,Oberge提出“文化冲击”概念3,指的是一个人在进入不同文化环境后产生的心理上的冲击感受,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蜜月阶段,刚进入新环境,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新奇、充满激情,与自己国家所不同的一切都会让人心理上产生好奇感;接着就是挫折期,当你领略完新环境之后,时间长些就会因为异文化和本国文化之间大大小小的摩擦而感到不适,产生焦虑感、孤独感、无力感

5、甚至精神或心理出现疾病;一般志愿者在异国教学时间都在一年以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一直沮丧,所以会出现恢复期,渐渐了解异国文化,比较与我国的不同之处,并试着去包容、了解,求同存异才是好的相处模式;过了恢复期之后,海外志愿者会形成自己的生活与交往模式,逐渐适应在异国的生活状态4。还有学者指出,经历文化冲突之后会经历融合、分离、同化和边缘化四种状态,当然每个海外志愿者在文化适应后都会有对应的不同状态。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跨文化交际学,当时的“文化热”还有对于西方各种文化理论的引入和介绍促进了跨文化交际学学科在中国的兴起。最先在中国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诗胡文仲等学者。中国的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

6、会是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并以此成立了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我国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最初集中重点在外语教学、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是英语教学领域。早些时期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学者多为外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因为这群人最先接触到西方跨文化交际理论,其中也不乏在海外留学或者有访问经历者。我国跨文化交际领域较为有影响的著作包括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1995)、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1996)、贾玉新的 跨文化交际学(1997)、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5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本专业老师的学术调查研究。或许是因为地理距离较近,文化差异不太大的

7、缘故,赴韩国、泰国的志愿者比例较大,因此有很多专门研究赴韩、泰的志愿者跨文化适应文章。我国学者刘俊振在Mendenhall和Oddou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三维文化适应理论6:自我导向是在不同文化中保护自己、享受自己的状态以及心理健康的状态,能够较快顺应异文化并找出能够让自己快乐的方法,也可以轻松地处理遇到的文化障碍等境况;他人导向是指一个人所应有的关注所在国同事以及愿意花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的意愿和想法。如果志愿者有较好的适应性,会比较愿意与当地人交流,融进当地生活;知觉导向是指志愿者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这些能够帮助志愿者理解为什么当地人的行为与自己不同。如在来任教国之前对其进行过了解与研究,

8、就能很容易懂得当地人的行为,并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总之,我国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起步晚、历史短、研究范围窄。由于各国间交往频繁,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学者也加入到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中来,我们正在构建属于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框架和改善策略,不再照搬西方理论。随着海外志愿者不断被派出,关于海外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多,这将会给我们的汉语教育事业带来更多便利。(三) 研究方法本文将着重采用案例分析法,并结合个案、文献分析法、观察法等,对笔者在泰国任教时所遇到的教学及生活上的问题作重点分析,透过这些案例反映出广泛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其中包括对不同文献中问题的分析,文化交际时对各种现象、行为的观察

9、,与其他文化交际者的交流访谈。通过到不同地区任教志愿者的真实案例、遇到的障碍,心理变化等反应海外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笔者将遇到的跨文化案例发生的内容过程及处理方法写下来,形成“案例过程”,并围绕这些案例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然后总结出所对应的跨文化现象,提出解决策略,最后总结出适应策略。二、跨文化适应的理论基础(一) 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是一系列学术成立后衍生的一种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与跨文化适应关系最密切的则是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学 7。对跨文化交际影响比较大的是心理学,而奉献最大的心理学分支是跨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文化对人的行动影响,包括主流文化和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这对

10、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志愿者海外跨文化交流则要用到跨文化心理学。在语言学中,与跨文化交际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因为它们研究语言的使用问题,对跨文化语言交际的研究有很多启发。这一部分在教学与生活中都会有涉及。与跨文化交际关系密切的学科还有社会学,它的社会身份、社会交往规则都对跨文化交际学有些许影响。社会学与跨文化交际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所探讨的社会团体的感知、刻板印象、偏见等都是跨文化交际学着重关注的问题。志愿者对赴任国的刻板印象、偏见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交际,海外学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也会造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二)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内

11、容和方法的观点和冯特的看法很接近,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历,是意识形式,方法是条件控制下的一种自省。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强调组织、结构的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做刺激反应器的被动面。同样,认知心理学也是与临近学科交互渗透产生的物体,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还有语言学。乔姆斯基的心理语言学就是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创立的,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语言教学是一个受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板块,对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语言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理论支柱。随着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心理学理论的

12、发展,随着对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对语言习得规律的不断揭示,心理学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者和研究者所认识。认知心理学出现在本世纪初,是由于行为心理学弱点的暴露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Neosser)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认知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词语,包括感知、表象、思维、记忆在内,是所有认识过程的总称。在海外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出现文化认知。文化认知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与信念”,“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

13、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于信仰的总和,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8为了进行有效友好的沟通,交际双方必须对对方所处的文化有一定认知,所以文化认知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志愿者在海外进行教学生活时,会提前对赴任国的文化进行一定了解,并在自己脑中进行认知加工,当到达赴任国时会再次从脑海中提取对这个国家的固有印象,人文、环境、交往礼节、注意事项等,交际也会是早有准备,不会唐突应对。这就为志愿者的海外生活开了好头,不会在异国他乡遭遇意外打击。由于固有认知难以改变,在来之前往往会对目的国有许多好的或者不好的幻想,若是到达后实际情况与所想一致还比较乐观,若是相差甚远也许

14、会对志愿者造成心理落差,进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人文、礼节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一味与自己国家相比较,而应从客观角度审视异国文化,试着包容、接纳,探索其表象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所有的文化都是有趣的,都有它的形成原因,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不应当戴有色眼镜来看它。(三) 第二语言教育常说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与第一语言所对应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习得第一语言后,在学校、学习机构等正规场所接受的语言教授活动。第二语言教育包括在目的语国家进行学习或异国学生在自己国家学习第二语言。海外志愿者就是对第二种情况学生进行教学的活动。第二语言教学与一般知识性、理论性的教学性质不同,包括对外汉语教学

15、在内。第二语言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注重技能性、工具性的特点。也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知识,而且这部分教学内容要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而加强。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适用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另外,对外汉语教学也可借鉴其他教学过程可学习的地方。本学科就是取各家之长,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三、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中的案例与分析(一)教学方面案例一:如一次在高二一班学生的课上,班级人数本就少,每次认真上课的也不过几个女生。不知是学校活动将近、学生们无心上课,还是课堂本身没有吸引力,连平时积极响应的几个女生也失去兴趣,嚼口香糖、画眉毛、写其他科作业这就使教师很受打击,

16、不能很好地组织课堂、学生视老师为空气,作为教师的我一度想落泪。案例二:而在另一堂课上,教师运用小卡片、互动小游戏成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争先恐后作答,举手参加游戏,整个班的氛围的都很好,老师与学生配合恰到好处,学生们也学到了东西。那是最成功的一堂课。分析:在泰国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纪律散乱、经常旷课迟到,即使在教室中也会有听歌、吃东西、化妆、随便走动的现象。这些是泰国学生的常态,不像中国学生有严明的课堂纪律。且泰国学校活动较多,学生动手能力强、爱玩乐,他们像西方学生一样重手工,所以单纯讲课可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应当设计更多游戏丰富课堂,用适合泰国学生的教学方式。老师要意识到学生和自己文

17、化背景不同,不能一味用自己的认知价值来要求学生。应根据泰国人时间观念差的文化,不严格要求他们准时上课,稍微迟几分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具体不同国别不同文化的学生,老师也要灵活地变通教学方式方法,用最适合教学对象的策略。如欧美学生惯于互动,老师要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东方学生习惯听讲,课堂更像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老师应让学生反馈课堂要求与内容,得到建议,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面对场独立型的西方学生,学习方法比较独立也不需要具体目标,学习场合、老师、同学和周围环境对自己影响不大,但他们喜欢体验式教育,如做活动、表演、游戏、竞争等,具有视觉性、听觉性和体验性,老师要多准备类似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

18、趣。面对场依存型的东方学生,则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他们对场合、老师、同学更敏感些,偏向小组项目,重视同学间协作。(二)认知方面案例三:一次我的泰国学生来住处找我玩,正在地上坐着又坐到了我的床上,使我很难受,感觉他们把地上的脏东西带到床上很不干净。他们还特意给我看YouTube上关于中国地沟油的视频,他们表现的很骄傲,好像在说“你们国家怎么经常有这种东西,你看我们泰国食品就很安全。”分析:在各个国家的新闻上都会较多有其他国家不好的一面,这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在他们眼中,中国也许就是那样一个食品造假、有害物质被掺进食品中的形象,这会形成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并成为代名词。其实“地沟油”那件事在国内已经

19、过去许久,如果有良好的认知就应当知道,只有某些不良商家那样做,且这一行为已经得到制止。我向他们解释那是之前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那样,现在已经很少了。在解释时尽量不要表现的太在意,如果反应过大说明事情的影响也越大。(三)文化方面案例四:某个星期天,两名学生提前约好我去府上买东西,时间定在早上九点,我很早起来收拾怕他们来早,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见来,Message也联系不上,索性还是洗衣服,等洗完衣服都十一点多了他们才来,说是摩托车路上坏了,没带手机所以联系不到。案例五:冬天中国最冷的时候,寒流也对泰国有一定影响,气温比往年都要低,学生们来学校都裹着自家毯子。但因为泰国要求女老师必须穿裙子,即使腿很冷

20、还是穿着裙子,不过在办公室的时候我会穿上打底裤。案例六:由于泰国人每天洗澡,并且都是用凉水,特别冷的那两天我没有洗澡,负责老师问这么冷我是怎么洗澡的,我很诚实地说我没有洗澡,其他几个老师做出闻到汗味的动作,说我“脏”,其实她们也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我当时觉得很难堪。分析:中国人大多数还是比较守时的,办事效率也比较高。但泰国人时间观念不强,办事拖拉没效率。两位学生因为摩托车半路坏掉或其他原因而来迟,这在他们也不是什么很大的错误,两个小时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太长的时间。好在来之前参加学院组织的赴泰经验交流会,听说过泰国人的时间观念差,请某实习老师吃饭却让她饿着肚子等了好几个小时,也就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在

21、等的同时做完自己的事,并没有因为他们浪费我的时间而感到生气。泰国规定女教师必须穿裙子,非常冷的那几天想穿裤子可是要遵守规定,所以就自己想办法在裙子下穿打底裤。因为泰国是亚热带国家,气候潮湿,所以有每天洗澡的习惯,即使天气很冷也洗,应当入乡随俗,如果实在因为冷或其他原因不能洗澡,也应做到卫生。泰国老师问时应当说虽然冷但会烧热水洗,这个善意的谎言既不会造成尴尬,也不会让泰国老师觉得不尊重他们的文化。四、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塑造在以往被派出的海外志愿者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足够的,并没有出现较大文化冲突,这得益于在学校的课程引导和派出前的培训项目,还有志愿者本身的心

22、理素质和文化素养。因此还需加强塑造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一)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在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或者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时,志愿者就应当接受系统理论的跨文化课程学习。各个高校都应重视这门课程,不能只把它当作简单的跨文化交际科目,而要渗透到教学中,让老师在讲解其他理论知识时结合起来,这样更有渗透力,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具象。(二)注重师资队伍培养毕继万教授说:“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9”。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搭建起沟通中外交际的桥梁是必备的基本素质。有些老师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基础知识很扎实,对外国的文化了解也比较深,但在课堂上不能够灌输给学生更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最

23、大的问题是老师们不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感知、习得的事情。而且之前的大多数第二语言教师并没有系统的掌握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与概念,他们大多忽视文化交际、身份危机、文化休克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在职汉语国际教师会被派往国外任教的原因,老师有了一定的跨文化经历与体验,才能在课堂上讲到相关问题时告诉学生,更真实、立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三)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当确定能够进行海外教学、明确要赴任的国家时,应当得到更加专业具体的培训,从语言、文化、心理等其他方面加强志愿者自身的素质培养。1、 语言是跨文化交往中的一大要素,如果能流利使用赴任国语言,跨文化障碍会相应

24、减少许多。志愿者应当至少了解英语,当对赴任国语言不通时可用英语简单交流。但也有必要对赴任国语言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志愿者自身在他国的生活,也能在教学上有所帮助。2、 文化方面的培养更不用说,关于衣着、饮食、住宿 、禁忌、礼节习俗等,都要知晓。如泰国对教师着装有要求,女教师必须穿过膝裙,上身不能太暴露,鞋不能露脚趾,每天都要换衣服。这些就需要志愿者提前准备好,以免去之后因衣服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教学。住宿方面也要了解泰国是亚热带国家,蚊虫较多,应做好心理准备。还有泰国人对王室非常尊敬,不能说王室的不好等礼仪禁忌问题。3、心理方面的培训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对志愿者进行压力测试、心理测验等来了解志愿

25、者的心理状况,对心理承受力不佳的及时制止或进行开导。并通过相应活动锻炼志愿者的心理素质,在出国前就让每个志愿者练就坚强易适应的内心。4、 志愿者应接受集中统一的培训。这些培训应当包含以上三点,加之课堂管理能力、课程趣味设计、中国特色文化、才艺方面、赴任国风俗习惯等,让志愿者有系统的了解。并通过实际案例、模拟演练等让志愿者多效接触。笔者认为,之所以能够进行较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因为在交际前有较多的细致的了解,因此做好了物质与心理上的准备,才能接受突发状况并妥善处理。(四) 提升志愿者自身素质即使有再多的知识理论和对目的国的了解,志愿者自身心理素质不高,不能接受文化冲突,很难适应在他国的生活,可

26、能会出现文化休克等一系列心理或精神问题,因此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用不正确的刻板印象来看待异国文化,明白文化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以双维度模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既要保持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包容对待他国文化。作为一名汉语教师,代表的不只是自身形象,还有国家形象和中国文化,是向外人展示中国的一扇窗,因此既不能完全守住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崇洋媚外摒弃中国文化去追求外国潮流,要兼容并济,和而不同,处理好与主流社会成员的关系。如果志愿者采取同化态度,完全融入异国文化,丢弃中国文化,那样是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的。而如果志愿者采取分离化态度,只想保持中国的文化身份

27、和特征,则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会对志愿者的异国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还有边缘化态度,既不保持中国文化也不吸收异国文化,让自己处在边缘化,是更不利的情况,所以志愿者应努力避免这三种情况而尽量做到融合。志愿者应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这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交际策略”指在遇到跨文化冲突时,交际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采取交际措施。这里的策略主要指回避、协调和宽容三个方面。(1)回避是说闭而不语、隐晦或暗换话题。当志愿者与异国朋友或学生进行交际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敏感的话题,这时志愿者可以装作听不懂的样子避而不谈,或是用玩笑岔开话题,但如果违反文化禁忌,或是不正确的伤害志愿者民族自尊心的,就应当以恰当

28、的方式告诉他们,以纠正错误看法。(2)协调是指在交际中双方采用各种协调策略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话语。作为海外志愿者,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掌握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因此应通过协调使学生被自己独特的言行所感染。在汉语教学中,必然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在师生间产生交际障碍,为了避免障碍的发生,教师就要运用协调策略。(3)宽容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可以说没有宽容很难进行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当处于异文化时,经常因为不同的言谈规约,说话方式而产生交际冲突。这就需要海外志愿者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与包容力,宽容学生,教师的容忍度越高产生地跨文化障碍就会越小。如在一家中介公司面试时,问答方面考官会问你的耐心怎么样,如果是缺少耐心的志愿者可能经常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