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张冬梅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张冬梅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张冬梅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张冬梅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张冬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华区网络学习资源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学段:初中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下册章节:第一单元第4课设计教师:石室初中张冬梅教学目标朗读,读准读顺读清,把握故事大意;寻读,积累文言词汇,读出文章韵味;细读,品味劝学之妙,赏析课文美点;4. 比读,培养好学精神,提升文化素养。教学重难点:1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2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方法: 文献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整体理解课文;寻读,自主积累字词;一、导入感知同学们,现在上课,我想听大家读书的声音。“孙权劝学”,读起来。开课三读:读标题,读预

2、习提示语、读注释背景材料。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勾划重点。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二、学习活动活动一:朗读课文,字正腔圆,把握文意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读顺课文语句,读清课文的层次,读出人物的语气。1.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字音:孰(sh) 涉猎(sh) 为博士(wi) 遂(su) 更( gng) 邪(y)2.读清课文和层次大声朗读,要掌握技巧,读出叙事的语气,分清逻辑层次:孙权和吕蒙的故事,鲁肃和吕

3、蒙的故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读出人物的语气 文中有几处对话,也出现了很多语气词,大家标注出来,朗读时认真揣摩。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活动二:译读课文,字斟句酌,积累字词活动

4、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对比辨析的方法理解课文字词,积累文言语言材料。自主合作,翻译全文(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2.运用分类归纳法,积累本课文言知识。(1)一组单音节实词治经为博士:治:研究。今天用法如:治学。乃始就学:乃:于是,就。乃始就学:就:从事,开始进入。今天用法如:就业。即更刮目相待:即:就, 更:另外。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倒装:“何见事”即“见何事”(2)一组双音节短语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哪个比得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今者:今天。)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

5、复:不再是。)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 (3)一组四字短语:大有所益:有很大的益处。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士别三日:与有志之人分别几日。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4)一组称谓词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古代朋友之间的爱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5)一组多义词:事、

6、以、见 “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往事”之“事”,即“事件,事情”。“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组成“认为”。“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知道”与“认清,识别”的意思。(6)一组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 “治”,研究,今为“治理”义;“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一级;“但”,只,今为转折连词。(7)一组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 “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作“老兄你看起事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何见事”即

7、“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置,是个倒装句。“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拜”后省略介词“于”,是个省略句。(8)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怎样的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情不自禁,说话用了“赞叹”口吻。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里不乏“责备”口吻。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多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有异。(9)三个层次:劝、学、赞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

8、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劝”,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第二层写吕蒙“就学”,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个词“大惊”字,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10) 三个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对话描写、神情描写(“大惊”)、动作描写(“拜蒙母”)均能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富于情味。孙权的议论(论点:“不可不学”;论据:“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及鲁肃与吕蒙的“论议”融汇于记叙间,顺应了展开情节和突出主题的需要。三、课时作业1.将课下

9、的注释,用挖坑法的方式来巩固一遍!(何为挖坑法?简单点就是需要你将注释里的原词抄下来,后面打一个括号。待全部抄录后,再关着书,自己填上。最后再翻书核对一遍,便于你掌握。)2. 请你尝试用你的方言来演绎一遍孙权劝学这个故事,说不定别有味道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细读,品味劝学之妙,赏析课文美点;2.比读,培养好学精神,提升文化素养。一、细读,品味劝学之妙,赏析课文美点。1.细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孙权 :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3)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10、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引导学生从对三个人物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孙权:关爱部下 好学 善劝联系“结友”一句,鲁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鲁肃:敬才 爱才 吕蒙:听劝 好学2.请改写或者补写人物对话蒙辞以军中多务。蒙曰: 蒙乃始就学。蒙曰: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肃曰: 蒙母曰:蒙曰:3. 总结: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 -赞学,“结友而别”。4.这篇课文有很多美点,请大家从画面、对话、叙

11、事、手法等多角度思考写作。师生交流小结。美点赏析师生交流小结:(1)结构之美:开门结尾之美、 简练生动之美 两个故事之美、层次清晰之美(2)手法之美:铺垫过渡之美、对比烘托之美、 联想想象之美、详略有致之美、 镜头剪辑之美、对话描写之美、 仪式庄重之美、侧面烘托之美(3)哲理之美:情趣理趣之美二、展读比读,培养好学精神,提升文化素养。1.请谈谈孙权劝学的阅读启示。启示:(可作参考)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

12、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2.拓展阅读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13、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3.补充相关人物史料,资料助读。(1)吕蒙年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孙策的部将)。约十五六岁,曾偷随姐夫邓当外出作战。邓当发现,吕母生气处罚他,吕蒙说:“现在这样贫贱的日子,实在是难以生活下去。外出作战,说不定可以获得功劳,就能取得富贵。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欲攻灭胡人时,曾说此语)”吕母怜惜而饶恕了他。(2)选取吕蒙故事,在小组内交流。吴下阿蒙、容忍甘宁、不计前嫌、梦中学习、屡建战功、见状明判、后发制人、计取三郡、濡须会

14、战、首倡灭羽、白衣渡江、臣死君忧等(3)关于吕蒙的历代评价鲁肃: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孙权: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陈寿: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陆机: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 罗贯中:养子当如孙仲

15、谋,吕蒙谈笑便封侯。 白衣摇撸真奇计,一举荆襄取次休。 一笠覆官铠,犹然遭重刑。荆州万民心,从此俱安宁。势去人离奈若何?休言百万甲兵多。吕蒙预定招降计,绝胜张良散楚歌。 曾国藩:吕蒙诛取铠之人,魏绛戮乱行之仆。古人处此,岂以为名,非是无以警众耳。毛泽东: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4.对比阅读伤仲永本文作者司马光与王安石生活在北宋同一个时代,感觉是一对不可调和的政敌,政治上不过是一个激进开拓,一个是保守收成而已。但是在本质上都是为国为民,纯粹是君子之争,不存一己私利。王安石虽然痛恨司马光阻止了他实施变法,但依旧称赞他为

16、“司马君实,君子人也。”而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也为“介甫无它,唯执拗耳”。关于学习,二人却不谋而合。(1)读伤仲永,概说大意。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从内容和手法,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归纳:相同之处:两篇文章都是讲身边的人对主人公学习的影响。 不同之处: 一是内容不同 孙权劝学中孙权鼓励吕蒙学习,对主人公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吕蒙进步很大,令人刮目相待。 而伤仲永中是方仲永的父亲对他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