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 一词多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惑、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目标与内容(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
2、评论。(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课程标准虽然近年来全国卷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不单独设题,但是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等的理解。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包含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的考查,翻译题更是注重考查实词、虚词、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因此,它们是阅读解答文言文的基础。在讲解考点前,先让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系统知识是十分必 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要点(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
3、:“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一、真题引领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
4、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
5、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
6、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从内容来看,划线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对话,两个“曰”是标志,“武王曰”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断开,排除C;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者,也”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短语作“者”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居其宅”和“田其田”都是动宾结构,且结构一致,中间断开,排除B。故选D。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放之
7、”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
8、,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答案】D【解析】D“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
9、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答案】(1)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见姜太公询问道:“要怎么处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 (2)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克”,攻破;“召”,召见;“奈何”,把怎么办。(2)“鳏寡”,丧妻丧夫;“论”,评定具体情况;“供秩”,供给生活物品,供给财物;“焉”,代词,他们。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
10、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
11、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
12、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
13、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 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 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高考 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入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基础 地位。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打牢。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14、,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 言文的前提。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其中“词 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合起来作为一个突破点,在后面我们将讲到。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等。以“引”为例:【字形解说】 左边是一张大弓,右边一手握弦,箭在弦上,表示引弓与开弓。开弓使弦满,相距益长,故解释为“拉开”,后引申 出“延长”之意。拉满弓,不发箭,引申“引导、带领”之义。拉弓需“举起”。 一、多
15、义实词溯源辨流,紧扣语境 1.本义 拉开弓 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 2.引申义 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宋史欧阳修传)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掉转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
16、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 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次要的,如“从犯”;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cn),如“从弟”。 虽然每个词语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 才能正确地解释词语。【积累】 类义词 表示“庄稼收成不好、荒年”的有:凶、俭、歉、饥、馑。 表示“责备”的有:让、过、望、谴、非、尤、咎、责、诛、折。 表示“
17、赞许”的有:多、称、誉、许、道、与、嘉、褒。 表示“私下、暗暗地”的有:阴、潜、间、私、窃、微、暗、密、偷。 表示“掌管”的有:典、当、知、守、掌、职、执、序、司。 表示“去、到、往”的有:之、适、如、造、诣、徂、至、趋。 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有:小、易、轻、少、鄙。 表示“代理”的有:假、行、权、摄、署。 表示“等到”的有:及、至、逮、迨、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败刺史府门 败:冲毁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用 C旦则复出营职 营:谋生 D落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 解析:营:经营。【即时小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建官,
18、厥可稽已 稽:反省 B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不肖:不才的人 D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 治:安定太平 解析:稽:考查。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公平画 画:谋划 B恐天下之议我也 议:非议 C何古之法 法:法度 D不循古而兴 循:遵循 解析:法:效法。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 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
19、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节选自周书独孤信传,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州咸敬服之 咸:全都 B服章有殊于众 殊:不同 C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 带:兼任D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 迁:搬迁 解析:“迁”的义项有“迁移、搬迁”“离散”“晋升或调动官职”等,在这个语句中最恰当的解释应为“晋升”。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 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孤,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 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
20、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建明初年, 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任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武帝永明十一年,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阁,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
21、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三、模拟训练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之人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
22、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帝大怒曰: “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桢进曰:“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阳,此苍生之幸也。”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卷二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B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
23、/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C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D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答案】C【解析】“诚”的意思是“确实”,副词,修饰“不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B;“朔土”是“兴”的地点,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故选C。句子翻译:现在的举动,确实不容易。只是魏国从北方地区崛起后,迁徙到平城,这是有利于武力征伐的地方,而不利于文教治国。如今我将改变风俗习惯,这个想法真的太难实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4、 )A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之所,凡朝会、祭祀、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和谷物是农业社会的根基,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C卦,易经中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画卦的线条叫“爻”,“”为阴爻,“- -”为阳爻。D儒生,指通晓儒家经书的人,后用来泛称读书人。此处“儒生”含有对李冲等人的鄙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为阴爻,- -为阳爻”错误,横线“”为阳爻,横线中断“- -”为阴爻。故选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帝想迁都洛阳,担心群臣不服从,于是想以大举伐齐为名,趁机胁迫众人迁徙;让太常卿占卦,魏文帝认为卦象很吉利。B魏文帝因任城王对卦象的理解而感到愤怒,认为他有意打击士气,后来意识到任城王只是表达作为臣子的真实想法,方才释怀。C魏文帝退朝回宫,召见任城王,解释明堂之忿的原因,不过是为震慑百官罢了,后来文帝说出真实意图,得到任城王的支持。D魏文帝从平城出发,此时仍有大臣反对迁都,他向群臣讲道理,并给出南伐和迁都两种选择,众人权衡利弊,不敢再说反对意见。【答案】D【解析】D.“魏文帝从平城出发,此时仍有大臣反对迁都”错误,从后文“当迁都于此”来看,应该是到了洛阳,而不是从平城出发时;由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羊的饲养羊只行为习性研究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的防风与抗冲击性能考核试卷
- 临时教育咨询师合同
- 电机轴承选用与维护考核试卷
- 圣诞节小学生教学课件
- 涂料消费者偏好调研考核试卷
- 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预测与风险管理策略考核试卷
- 玻璃智能家居传感器考核试卷
- 笔的野外生存工具笔考核试卷
- 组织战略制定与实施策略考核试卷
- 啤酒采购合同协议书模板
- 中医把脉入门培训课件
- 高血糖症的急救与护理
- 成人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 技术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小学2025年国防教育课程开发计划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 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换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罚款通知单
- 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课件
- 住宅项目开盘前工作倒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