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研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研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研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研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研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爬山虎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

2、、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爬山虎便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擅长攀爬的神奇植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多音字“曲”,鼻音“嫩”,平舌音“操”,翘舌音“占”,后鼻音“茎、柄”。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隙”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识记;“柄、蜗、萎、茎”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识记;“操、占、均、瞧” 这些生字可以通过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字谜示例:两小隔日望,姿态不一样,共用一只耳,裂开洞狭长。(谜底:隙)(

3、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操”右下的“木”横画宜长,托住上面三个口。“占”上下对正,“口”上大下小。“嫩”中部狭长,三部分要注意穿插迎让。“茎”上部横要长,下部横撇、点不可过于伸展。易错提示:“叠”中间是“冖”,不要多加一点写成“宀”。“瞧”左部是“目”,里面不要少写一横写成“日”。(3)多音字。 曲eq blcrc (avs4alco1(q:弯曲委曲求全,q:歌曲异曲同工) (4)归类识字。形近字归类示例:操(操场)噪(噪音)燥(干燥)躁(急躁)澡(洗澡)占(占用)粘(粘贴)沾(沾水)站(站立)钻(钻研)均(均匀)钧(千钧一发)韵(押韵)钓(钓鱼)瞧(瞧见)礁(礁石)樵(樵

4、夫)焦(焦急)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明确: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爬山虎有脚。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 明确: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知识拓展:打比方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有: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

5、动性。如:蚕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2)拿出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指导学生从爬山虎脚的样子、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去观察。然后让学生思考:书上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能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明确: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4阅读第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圈出它向上爬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明

6、确: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向上爬的词语:触、巴、拉、贴。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来,所以作者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5.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明确: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说明爬山虎的脚具有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五、课堂小结 2.总结。 作者叶圣陶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