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课外阅读讲评课_第1页
说明文课外阅读讲评课_第2页
说明文课外阅读讲评课_第3页
说明文课外阅读讲评课_第4页
说明文课外阅读讲评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页说明文课外阅读讲评课 说明文课外阅读讲评课 一、错题分析: 1、说明对象及特征找的不够精确。 2、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的不全面。 3、说明文语言分析不精确。 二、回顾旧知 1、说明对象及特征: 导学提示:请回忆课文中国石拱桥思索:本文说明对象及特征是什么? 你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时间3分钟 2、说明方法的作用: 导学提示:请联系课文分析以下说明方法的作用。时间4分钟 “桥洞不是一般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中国石拱桥 文中列举了赵州桥、卢沟桥的例子,起到什么作用?中国石拱桥 3、说明文的语言: 导学提示:请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涌现得比较早。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处

2、处都有。 三、方法小结: 1、如何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 2、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3、如何分析说明文语言? 四、反馈提高: 请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人工造林有学问 (1)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汲取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汲取灰尘 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 吸,是最好的自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 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2)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 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

3、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 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假如植树 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 (3)首先,需要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 能够生长,最好的方法是观测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 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 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背道而驰”,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 费。 (4)第二,造林

4、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 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着在那里造 林,相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南辕北辙。因此,“年年造林年 年不见林”。 (5)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 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 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6)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协作,而不能只进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 简单蒙受病虫害攻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7)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 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复原是最彻底的。 (8)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珍贵 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 种。随着各国对自然林的爱护,珍贵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焦灼,提前设计并 种植慢生珍贵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9)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 色意识。去细心地爱惜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1、请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 答:_ 2、选文第(2)段中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