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古诗词诵读-_第1页
2021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古诗词诵读-_第2页
2021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古诗词诵读-_第3页
2021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古诗词诵读-_第4页
2021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古诗词诵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古诗词诵读-2021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课件:古诗词诵读-刷名篇名句默写(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写孤月一轮,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_?_?”(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绘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_,_”。(9)李白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 (10)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

2、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1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_,_”。古诗词诵读刷名篇名句默写(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刷名篇名句默写(1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藐视富贵利禄只愿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 (1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开头三句“_。_,_”,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14)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_,_”两句,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词人和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1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写词人由于十年来的奔波劳碌

3、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就算是彼此重逢,恐怕妻子也难以认出的句子是“_,_,_”。(16)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怀念的句子“_,_,_”与“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古诗词诵读刷名篇名句默写(1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藐视富贵利禄刷名篇名句默写古诗词诵读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裳;(2)戈,矛;(3)偕;(4)文;(7)纤,皎;(8)汀;(10)还;(11)惟;(12)馔;(15)鬓;(16)冈。解析答案(1)岂曰无衣与子同裳(2)王于兴师修我戈矛(3)修我甲兵与子偕行(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

4、似 (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7)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8)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1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1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14)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5)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16)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刷名篇名句默写古诗词诵读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夜入瞿塘峡白居易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逆风惊浪起,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古诗词诵读刷古

5、代诗歌阅读【注】此诗是诗人自江州司马调任忠州刺史路上过瞿塘峡时所作。(nin):纤夫拉船用的竹纤。滟滪堆: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夜入瞿塘峡古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阅读【注】此诗是诗人自江州刷古代诗歌阅读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上信难哉!”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瞿塘峡的艰险,奠定了全诗基调。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两岸山峰比作“双屏”,将天空比作“匹帛”。C颔联一个“合”字凸显两岸崖壁的险狭,一个“开”字凸显天空的宽阔。D颈联“逆风”“惊浪”描写了瞿塘峡行船时风大浪急的危险场景。古诗词诵读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天如匹帛开”意思是仰头看天,天就像一匹细长的白绸那样展开

6、着,写天空仿佛被夹在两山之间,强调其细、长的形态,因此“开字凸显天空的宽阔”说法错误。解析C 刷古代诗歌阅读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刷古代诗歌阅读3本诗尾联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_古诗词诵读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对瞿塘峡的奇险和惊险的描写基础上,尾联“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写出了诗人心灵的震颤和沦落的哀愁。诗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说自己的愁绪比峡口的巨石还要高,写出了愁之深重。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比喻的手法,自问自答,把自己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写出了愁之绵长。“欲识愁多少,高于滟

7、滪堆”一语双关,它不只是诗人因瞿塘峡的艰险而发出的叹息,也是诗人自己因仕途蹭蹬、命运坎坷而发出的人生叹喟,表现的是仕途失意、前途难料的忧愁。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的是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忧愁。解析答案“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重,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愁之绵长。“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表现的是仕途失意、前途难料的忧愁,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的是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忧愁。刷古代诗歌阅读3本诗尾联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

8、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古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阅读【注】陈琳:“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所器重,其墓在今江苏省邳州市。霸才:称雄之才,诗人自指。石麟:石麒麟,陵墓前石雕的神兽。铜雀:即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过陈琳墓古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阅读【注】陈琳:“建安七子”刷古代诗歌阅读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寓含诗人对陈琳的仰慕尊崇之情,也暗示诗人与陈琳的际遇一致,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B颔联的“应”字写出了一个杰出人才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饱含世无知音

9、的伤感与郁闷。C铜雀台是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来彰显其平定四海功劳的建筑,“铜雀荒凉”象征着一个重才重贤时代的消逝。D本诗为凭吊陈琳有感而作,文采斐然,寄托遥深,表面上是凭吊陈琳,实则自伤身世,抒写霸才无主之感。古诗词诵读A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也暗示诗人与陈琳的际遇一致”说法有误。首联中“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人漂泊的生活和不被重用的际遇。结合注释可知,诗人的际遇和陈琳正好相反。解析刷古代诗歌阅读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刷古代诗歌阅读5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结合本诗的某一联简要分析。_古

10、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阅读5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刷古代诗歌阅读古诗词诵读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中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的是颈联。颈联承三、四句,从题目的“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麒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是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作者由缅怀陈琳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

11、。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解析答案颈联实写陈琳墓前的石麒麟已被荒草掩埋,虚写昔日曹操所建的铜雀台已经残破不堪,只有暮云笼罩;诗人借陈琳与曹操的不再,感慨那个英雄辈出且明主识才的时代的一去不复返;抒发了自己对贤君的渴望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慨。刷古代诗歌阅读古诗词诵读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古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

12、阅读【注】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史,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木末:树梢。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古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阅读【注】吴潜,南宋刷古代诗歌阅读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上阕“万里”两句将作者登临滕王阁与王勃登临滕王阁的典故联结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高阁时的兴致。B此词上阕“正槛外”两句表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C此词下阕“秋渐紧”中的“紧”字呼应上阕中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日凄

13、凉之感,而城头的号角声,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D结尾两句,“黄昏”与上阕“暮雨”呼应,并以号角声来渲染悲凉萧瑟的气氛,将作者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以情结景,使人回味无穷。古诗词诵读D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以情结景”错误,结尾两句是对景色的描写,应该是以景结情。解析刷古代诗歌阅读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刷古代诗歌阅读7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_古诗词诵读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词真实地抒写了一个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慨和忧愤,因此词人的悲愤具体体现在诗词中,形成了自己的形象特征。“天正远,伤飘泊”“断送客魂消”,道途茫茫,

14、任所遥远,是羁旅之人;“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往事不堪回首,仕途不顺,是失意之人;“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流年似水,社稷颠危,词人有志难伸。解析答案遭受他人攻击,仕途失意,沉痛悲郁;年华已逝,国难深重,壮志难伸;漂泊未定,前途渺茫,羁旅愁思。刷古代诗歌阅读7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古诗词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古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阅读【注】选自诗经魏风

15、,为先秦时代魏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硕鼠古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阅读【注】选自诗经魏风,刷古代诗歌阅读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黍”“麦”“苗”分别指黄米、麦子和未成熟的庄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特点。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表明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再已忍无可忍。C“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表现出奴隶们在理想实现后悲痛全消的狂喜之情。D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奴隶时代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们的反抗精神。古诗词诵读C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表现出奴隶们在理想实现后悲痛全消的狂喜之情”错误。“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意思是“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

16、长呼号”,应是表现奴隶们觉醒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此时理想还没有实现。解析刷古代诗歌阅读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刷古代诗歌阅读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在结构上采用什么形式? 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_古诗词诵读刷古代诗歌阅读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在结构上采刷古代诗歌阅读古诗词诵读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硕鼠三段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喻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诗中以“汝”“我”对照,揭示了“汝”“我”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五到八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