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完美课件1_第1页
《与朱元思书》完美课件1_第2页
《与朱元思书》完美课件1_第3页
《与朱元思书》完美课件1_第4页
《与朱元思书》完美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朱元思书完美课件1与朱元思书完美课件1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感知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与朱元思书吴 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与朱元思书吴 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

2、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一折青山一扇屏,(清刘嗣绾)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读准字音缥( )碧 急湍( ) 窥( )谷 轩( )邈( ) 泠泠( )作响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上蔽 嘤( )嘤成韵 千转( )不穷pioxunmiolngyng kjng ln yunlku tun zhun读准字音缥( )碧 急湍( ) pi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

3、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江面上)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船)随着江流漂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市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俱:净:共色:东西:许:全,都。消散尽净。一样的颜色。向东向西。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从:顺、随。重点词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重点词语缥碧:比箭还快。寒树:形容树密而绿。指:向,向上。 轩:甚箭:奔:青白色。 飞奔的马。凭借。 负:向高处伸展。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译文江水呈青绿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细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到底,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让人看了有寒意的树,(这些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奋力直上,(仿佛)互相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发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这样就)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译文江水呈青绿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激:互相和鸣。戾:至。柯:树木的枝

5、干。反:相鸣:转:冲击,拍打。通“啭”,鸟叫声。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通“返”,返回。重点词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译文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和啼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长久地不停地啼叫。那些像鸢(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追逐名利的心;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住阳光,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见到阳光。译文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和啼鸣, 1、第一段先写什么?

6、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1、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异水奇山水色山势山声山色水态缥碧静(清)动(急)高山寒树轩邈成峰水激 鸟鸣 蝉转 猿叫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夸张、侧面描写比喻、夸张比拟(秀丽、高峻)(幽静)以声衬静以动写静(林茂荫浓)对偶意境美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

7、的?异水奇山水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4.“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4.“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

8、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志趣美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情感的抒发与景物的描写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作对比,反衬出富春江景色惊人之美和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流连山 用“山水之美,美在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用“山水之美,美在 ”的句式, 说说

9、你 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情挥洒,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美景配美文 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情挥洒,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风烟俱尽 , 天山共色。风烟俱尽 , 天山共色。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文言积累卡片窥谷忘反千转不穷“反”通“返”,返回“转”通“啭”,鸟

10、叫声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一百许里(左右/允许)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通假字:文言积累卡片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风烟俱净(消 测一测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1)任意东西(2)水皆缥碧(3)经纶世务者(4)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6)皆生寒树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青白色筹划、治理看到; 通“返”,返回树木的枝干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 测一测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

11、的字。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2、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2、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没有一丝风,烟雾都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文章(注解及翻译)5分钟,然后接收以下训练:1、解释下列划线词:(1)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 (3)猛浪若奔 (4)互相轩邈 (5)好鸟相鸣 (6)鸢飞

12、戾天者 (7)望峰息心 (8)经纶世务者 (9)有时见日 绝妙青白色飞奔的马高远互相和鸣至平息筹划看见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文章(注解及翻译)5分钟,然后接收以下训练2、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着船)随着江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2、翻译:(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一声接一声不停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断地啼。(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热衷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 那些办理政务的

13、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疑难点拨:1、通假字:(1)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2)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疑难点拨:1、通假字:2、一词多义: (1)绝: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止) 哀转久绝 (断、停止、消失) 天下独绝 (绝妙) 2、一词多义:(2)直:直视无碍 (一直) 争高直指 (笔直)(3)上:负势竞上 (向上) 横柯上蔽 (上面)(2)直:直视无碍 (一直)问题探究: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追

14、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40张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40张问题探究: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课堂提升:阅读下面选文,分析与课文在内容与情感上的异同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40张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40张

15、课堂提升:阅读下面选文,分析与课文在内容与情感上的异同点明确:相同点:1、都写出了山水之美 2、都有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不同点:课文从情感上说,除了有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外,还有一种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情怀。而选文没有。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40张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 40张明确: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

16、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5.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6.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7.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