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_第1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_第2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_第3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_第4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园林植物害虫园林植物害虫一、叶部害虫二、杆部害虫三、枝梢害虫及螨类四、根部害虫第一节 叶部害虫为害针、阔叶树的重要害虫类群之一。鳞翅目:枯叶蛾、毒蛾、尺蛾、舟蛾、刺蛾、蓑蛾、潜叶蛾、斑蛾、鞘蛾、卷蛾鞘翅目:叶甲膜翅目:叶蜂双翅目:潜叶蝇直翅目:蝗虫第一节 叶部害虫一、卷叶蛾类(一)苹褐卷蛾Pandemis hoparana Sohiffermiller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1.分布: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华中。2.寄主:桃、梅、海棠、绣线菊、大理花、蔷薇、月季、杨、柳、桑等。欣赏第一节 叶部害虫一、卷叶蛾类3.为害状初孵幼虫:群栖,食害叶肉呈筛孔状。

2、2龄后:吐丝分散,叶片卷曲。第一节 叶部害虫一、卷叶蛾类4.形态识别成虫:前翅黄褐色,前缘稍呈弧形拱起;前翅中带深褐色,前窄后宽;近顶角处有一半球形深褐色斑纹,后翅灰褐色。蛹:纺锤形,暗褐色。第一节 叶部害虫一、卷叶蛾类4.形态识别幼虫:体深绿稍带白色,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黑斑。卵:扁椭圆形,淡黄绿色,近孵化时褐色。第一节 叶部害虫一、卷叶蛾类5.发生规律一年2-3代,以幼龄幼虫结白色薄茧越冬。越冬代4-5月活动,食害幼嫩的芽、花蕾、嫩叶,遇惊吐丝下垂。5月中、下旬在被害卷叶内化蛹。6-7月羽化。卵块产,140余粒,覆有透明胶质物。成虫具趋化性和趋光性。第一节 叶部害虫一、卷叶蛾类6.防治方

3、法(1)诱杀幼虫(2)冬、春季做好园圃清洁(3)灯诱成虫(4)化学防治50%杀螟松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1000倍液第一节 叶部害虫二、舟蛾类(一)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鳞翅目Lepidoptera舟蛾科Notodontidae1.分布:全国各地。2.寄主:杨、柳。第一节 叶部害虫二、舟蛾类3.为害状:初孵幼虫夜间结苞,啃食叶肉成网状。3龄后分散吐丝缀叶为害,卷叶成苞。第一节 叶部害虫二、舟蛾类4.形态识别成虫:灰褐色;前翅有4条灰白色波浪状横纹,顶角有1褐色扇形大斑,下有一黑点;后翅灰褐色。蛹:褐色,臀棘分叉;茧椭圆形,丝质,灰白色。第一节

4、叶部害虫二、舟蛾类4.形态识别幼虫:头部黑褐色,腹部灰白色,体侧灰绿色;体两侧具灰褐色横宽带,第18腹节背部各具一橙红色瘤。卵:半圆形,深红色,近孵化时暗灰色。第一节 叶部害虫二、舟蛾类5.发生规律辽宁、甘肃一年2-3代,华北地区3-4代,华东地区和四川5-6代,以蛹越冬;海南8-9代,全年为害。越冬代4月中旬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卵块单层,产于叶背。第一节 叶部害虫二、舟蛾类5.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2)灯光诱杀(4)生物防治青虫菌、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3)药剂防治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第一节 叶部害虫三、刺蛾类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

5、er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1.分布:除宁、疆、黔、藏外其他各省区。2.寄主:悬铃木、柳、腊梅、月季、枫杨、石榴、樱花、榆、紫薇、紫荆、油桐、红叶李。第一节 叶部害虫三、刺蛾类3.为害状低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枯黄半透膜。中龄后咬食叶片成缺刻,常从叶尖向叶基锯食,截口平直,严重时仅剩叶柄和枝条。第一节 叶部害虫三、刺蛾类4.形态识别成虫:橙黄色;前翅黄褐色,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会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后翅灰黄色。蛹:黄褐色;茧椭圆形,石灰质,具黄褐色纵纹。第一节 叶部害虫三、刺蛾类4.形态识别幼虫:黄绿色;具4列毒枝刺;体背具一紫

6、褐色哑铃状大斑,两端宽,中间细。卵:扁平,淡黄色,椭圆形。第一节 叶部害虫三、刺蛾类5.发生规律东北1年1代,陕、冀一年12代,长江以南1年2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越冬代56月间化蛹。成虫夜出性,趋光性强。卵产于叶背端部。第一节 叶部害虫三、刺蛾类6.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2)诱杀成虫(3)生物防治寄生蜂、寄生蝇青虫菌可湿性粉剂100亿个/克5001000倍(4)药剂防治灭蛾灵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第一节 叶部害虫四、毒蛾类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dae1.分布:东北、华北、

7、西北、华中、西南、东南沿海。2.寄主:杨、柳、栎、楸、油松、柿等。第一节 叶部害虫四、毒蛾类3.为害状幼虫具群集性,初孵幼虫群聚在卵块附近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呈现嫩黄色半透明膜(干枯变为灰白色)。3龄后即分群向中、上部茶丛为害,咬食嫩梢芽叶成缺刻、光杆,为害中心明显。第一节 叶部害虫四、毒蛾类4.形态识别成虫:前翅灰褐色,幼虫4条黑褐色锯齿状横线,中室端部横脉上有1个开口向外的“V”形黑纹。蛹: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第一节 叶部害虫四、毒蛾类4.形态识别幼虫:老熟幼虫头部黄褐色,背线灰黄色,背侧线两侧毛瘤前5对为蓝色,后7对为红色。卵:圆形,两侧稍扁,卵块覆有黄褐色茸毛。第一节 叶部害虫四、

8、毒蛾类5.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代4-5月孵化,1-2龄幼虫群集,夜间为害。幼虫可吐丝下垂,借风传播习性。雄虫有白昼活动的习性。成虫具趋光性。第一节 叶部害虫四、毒蛾类6.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2)人工防治(3)诱杀幼虫(4)药剂防治菊酯类药物于树干基部涂毒环;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15%杜邦安达悬浮剂4000倍液第一节 叶部害虫五、尺蛾类国槐尺蛾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1.分布:京、豫、冀、陕、甘、鲁、苏、浙、赣等。2.寄主:国槐、龙爪槐等。第一节 叶部害虫五、尺蛾类

9、3.为害状初孵幼虫啃食叶肉,被害叶片网状。3龄后取食叶肉仅留中脉,严重时叶片食尽。第一节 叶部害虫第一节 叶部害虫五、尺蛾类4.形态识别成虫:灰黄褐色,触角丝状,前翅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顶角处有一灰褐色三角形斑。蛹:初为绿色,渐变为紫褐色。第一节 叶部害虫五、尺蛾类4.形态识别幼虫:初孵幼虫黄褐色,取食后绿色,老熟幼虫紫红色。卵:椭圆形,初产绿色,后变为暗红至灰黑色,表面有网纹。第一节 叶部害虫五、尺蛾类5.发生规律1年3-4代,以蛹松土中越冬。越冬代4-5月羽化。卵散产与叶片及叶柄和小枝上,树冠南面多。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扩散。成虫具趋光性,世代重叠严重,1-2代发生较重,3-4代较轻。

10、第一节 叶部害虫五、尺蛾类6.防治方法(1)人工挖蛹(2)灯光诱杀(3)生物防治Bt乳剂600倍液(4)化学防治20%菊杀乳油2000倍液第一节 叶部害虫六、夜蛾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1.分布:广布。2.寄主:荷花、睡莲、山茶、木槿、菊花、康乃馨、牡丹、香石竹、月季、木芙蓉、扶桑、绣球等。第一节 叶部害虫六、夜蛾类3.为害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大龄幼虫可将嫩叶全部吃光,老叶被害形成平直缺刻。第一节 叶部害虫六、夜蛾类4.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前翅黄褐色,具灰白色波浪线纹,肾形纹和环状纹黑

11、褐色;后翅白色,具紫红色闪光。第一节 叶部害虫六、夜蛾类4.形态特征幼虫:淡灰绿色、黑褐色或暗褐色;背线、亚背线黄色;亚背线上缘各有1半月形黑斑,第1腹节的最大,近菱形;气门线暗褐色,气门黑色。卵:半球形,卵块上覆有白色茸毛。第一节 叶部害虫六、夜蛾类5.发生规律1年49代,世代重叠。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蛹越冬,广东地区全年发生。卵产于叶片背面。幼虫共6龄,有成群迁移习性,幼虫具假死性。成虫具趋光性,需补充营养。第一节 叶部害虫六、夜蛾类6.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2)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虫敌醇溶液500倍液或5%保富乳油4000倍液。第一节 叶部害虫七、螟蛾类棉卷叶野螟Sylepta de

12、rogata Fabricius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1.分布:广布。2.寄主:大红花、蜀葵、悬铃木、木棉、梧桐、海棠、吊灯花、木芙蓉、木槿、女贞、栀子花、杨树等。第一节 叶部害虫七、螟蛾类3.为害状初孵幼虫群集于孵化叶片上取食叶肉。2龄后分散吐丝,叶卷成喇叭状。第一节 叶部害虫七、螟蛾类4.形态特征成虫:黄白色,具闪光;胸部背面有4排12个黑褐色小点;外缘线、亚外缘线、内横线褐色波状;前翅近前缘中央具“O”“R”形褐色斑纹。蛹:竹笋状,红棕色。第一节 叶部害虫七、螟蛾类4.形态特征幼虫:青绿色,近化蛹时桃红色。卵: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为淡绿色。第一节 叶

13、部害虫七、螟蛾类5.发生规律1年3-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代4-5月化蛹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幼虫6龄,活跃,有转移为害习性。第一节 叶部害虫七、螟蛾类6.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2)灯光诱杀(3)生物防治姬蜂、蠼螋、螳螂、草蛉、小花蝽、蜘蛛等(4)化学防治5%农梦特乳油,多来宝胶悬剂2000倍液第一节 叶部害虫八、叶甲类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1.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2.寄主:垂柳、旱柳、夹竹桃、泡桐、杨树、乌桕等。第一节 叶部害虫八、叶甲类3.为害状幼虫多群集为害

14、,啃食叶肉,叶片呈半透明网状,灰白色。第一节 叶部害虫八、叶甲类4.形态特征成虫:椭圆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头部横宽,触角褐色,有细毛;前胸背板光滑,前缘弧形凹入。蛹:椭圆形,腹部背面具4列黑斑。第一节 叶部害虫八、叶甲类4.形态特征幼虫:体扁平,灰黄色,中后胸背部有6个黑色瘤状突起,腹部每腹节具4个瘤突。卵:椭圆形,橙黄色。柳瓢金花虫第一节 叶部害虫八、叶甲类5.发生规律1年3-4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上树取食、产卵。成虫具假死性。卵数十粒竖立成堆。幼虫具群集性。第一节 叶部害虫八、叶甲类6.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2)选育抗性品种(3)化学防治80%敌敌畏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1

15、000倍液或2.5%保富乳油2000倍液第一节 叶部害虫九、叶蜂类蔷薇三节叶蜂Arge geei Rohwer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1.分布:豫、苏、浙、 川、粤等。2.寄主:月季、黄刺梅、玫瑰、蔷薇、十姊妹、月月红等。第一节 叶部害虫九、叶蜂类3.为害状幼虫取食叶片,常群集为害。第一节 叶部害虫九、叶蜂类4.形态特征成虫:黑褐色,具金属蓝光泽;触角鞭状,生有茸毛;中胸盾片中叶倒钟形,盾侧纵沟深,中叶中部有一纵沟。蛹:乳白色,羽化前褐色;茧椭圆形,灰黄色。黄翅菜叶蜂蛹第一节 叶部害虫九、叶蜂类4.形态特征幼虫:老熟幼虫黄绿色,头、臀板黄褐色,第2胸节至第

16、8腹节,每节各有3横列黑褐色疣状突起。卵:椭圆形,初产淡橙黄色,孵化前为绿色。第一节 叶部害虫九、叶蜂类5.发生规律1年以蛹越冬。为害期3-11月。卵产于寄主木质部。第一节 叶部害虫九、叶蜂类6.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2)生物防治(3)药剂防治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25%速灭威粉剂撒施第二节 杆部害虫鞘翅目:天牛、小蠹鳞翅目:木蠹蛾、透翅蛾第二节 杆部害虫一、天牛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1.分布:辽、冀、鲁、豫、苏、浙、闽、皖、陕、晋、甘、川、桂

17、等。2.寄主:杨、柳、元宝枫、樱花、榆、苦楝、桑树等。第二节 杆部害虫一、天牛类3.为害状幼虫蛀食树干韧皮部和边材,木质部呈不规则坑道。第二节 杆部害虫一、天牛类4.形态特征成虫:黑色略带紫铜色;鞘翅基部光滑;具不规则排列白色茸毛斑20个左右。蛹:乳白色至黄白色,触角前段卷曲成环。第二节 杆部害虫一、天牛类4.形态特征幼虫:初孵乳白色,老熟时乳黄色,前胸背板具深色区域。卵:乳白色,两端稍弯。第二节 杆部害虫一、天牛类5.发生规律1-3年1代,多以幼虫越冬。越冬代3月下旬开始活动。幼虫5龄,3-11月为其为害期。成虫取食嫩枝条的皮。第二节 杆部害虫一、天牛类6.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2)适地适

18、树(3)人工防治(4)饵木诱杀第二节 杆部害虫一、天牛类6.防治方法(5)生物防治花绒坚甲、肿腿蜂、啄木鸟、白僵菌、绿僵菌(6)化学防治磷化铝片剂、磷化锌毒签、注射80%DDV、羽化前喷2.5%溴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第二节 杆部害虫二、木蠹蛾类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 Gaede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1.分布:黑、吉、辽、蒙、冀、京、津、鲁、豫、晋、陕、宁、甘等。2.寄主:杨、柳、榆、槭、丁香、桦树、白蜡、国槐、刺槐等。第二节 杆部害虫二、木蠹蛾类3.为害状幼虫群集蛀干为害,蛀道相通,坑道不规则。树势衰弱、枯梢风折,树皮环剥、整株死亡。桉蛀干木蠹蛾为害第

19、二节 杆部害虫二、木蠹蛾类4.形态特征成虫:粗壮、灰褐色;触角单栉齿状,中胸前半部深褐色,后半部白、黑、黄相间,后胸具1黑色横带;前翅前缘具8条短黑纹,中室内3/4处及稍外具两条短横线,后翅中室白色,其余暗褐色。蛹:暗褐色,略弯;茧土褐色,略弯。第二节 杆部害虫二、木蠹蛾类4.形态特征幼虫:体粗壮、扁圆筒形,背面紫红色,腹面桃红色,前胸背板具“凸”形黑斑。卵: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具纵行隆脊,脊间具刻纹。第二节 杆部害虫二、木蠹蛾类5.发生规律两年1代,第1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第2年幼虫入土作茧越冬。成虫弱趋光性。卵单产或聚产。第二节 杆部害虫二、木蠹蛾类6.防治方法(1)园林技术措施

20、(2)诱杀成虫(3)人工防治第二节 杆部害虫二、木蠹蛾类6.防治方法(4)生物防治姬蜂、寄生蝇、蜥蜴、燕子、啄木鸟、白僵菌、病原线虫等(5)化学防治5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虫孔注射50%DDV乳油20-30倍液;磷化铝片剂1/20-1/30片第二节 杆部害虫三、小蠹类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柏肤小蠹Phloeosinus aubei Perris四、透翅蛾类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

21、ttenberg第三节 枝梢害虫一、蚜虫类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1.分布:广布。2.寄主:木槿、一串红、芙蓉、扶桑、蜀葵、鸡冠花、木瓜、石楠、杨梅、紫荆、牡丹、菊花、兰花。第三节 枝梢害虫一、蚜虫类3.为害状生长不良,芽叶萎缩、伸展停滞。煤污病。第三节 枝梢害虫一、蚜虫类4.形态特征成虫:无翅孤雌蚜夏季黄绿色,春秋季棕色至黑色;腹管长圆筒形,尾片圆锥形,近中部收缩;有翅孤雌蚜春秋季深绿,夏季多黄色。若蚜:初生淡黄色,后变黄绿色,春秋季蓝灰色。卵:初产橙黄色,近孵化时黑色。第三节 枝梢害虫一、蚜虫类5.发生规律1年20余代,多

22、以卵在杂草或木槿、石榴等芽腋处越冬。3-4月间越冬卵孵化为无翅孤雌蚜,4月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转移至菊花、扶桑等寄主为害,营孤雌生殖,越冬前产生有翅蚜飞回木槿产生有性生殖雌蚜,以受精卵越冬。具强趋黄性,对银色具负趋性。第三节 枝梢害虫一、蚜虫类6.防治方法(1)园林技术措施(2)保护和利用天敌(3)预测预报(4)物理防治(5)化学防治10%吡虫啉WP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40%硫酸烟精800-1200倍液,鱼藤精1000-2000倍液,50%辟蚜雾乳油30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4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倍液第三节 枝梢害虫二、蚧虫类草履蚧Dr

23、osicha corpulenta (Kuwana)第三节 枝梢害虫三、粉虱类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第三节 枝梢害虫四、木虱类梧桐木虱Thysanogyna limbata Endderlein第三节 枝梢害虫五、叶蝉类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第三节 枝梢害虫六、蓟马类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第三节 枝梢害虫七、蝽类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ekeya第三节 枝梢害虫八、叶螨类榆全爪螨Panonychus ulmi Koch第四

24、节 根部害虫直翅目:蝼蛄鳞翅目:小地老虎鞘翅目:金龟甲(蛴螬)、叩甲(金针虫)等翅目:白蚁第四节 根部害虫一、蝼蛄类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直翅目Orthoptera蝼蛄科Gryllotalpidae1.分布:广布,长江以北发生较多2.寄主:榆、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等第四节 根部害虫一、蝼蛄类3.为害状咬食幼苗根茎、地下茎,根土脱离、缺苗断垄。第四节 根部害虫一、蝼蛄类4.发生规律3年1代,以成虫、若虫越冬。3-4月开始活动。5-6月为害期。6-7月产卵。8、9 月再次为害。10、11月9龄若虫越冬。第四节 根部害虫一、蝼蛄类5.防治方法(1)园林技术措施(2)诱杀(3)生物防治红脚隼、戴胜、喜鹊、黑枕黄鹂、红尾伯劳等(4)化学防治40%乐果乳油、90%敌百虫原药拌饵第四节 根部害虫二、金龟甲类铜绿丽金龟Anomala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