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2张)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2张)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2张)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2张)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32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简介:大家好!我叫郑和,小名三保。 11岁时, 明军征云南时不幸入狱,遭宫刑迫害。19岁时,被燕王朱棣(d )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33岁时,因战功显赫,获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我出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远航到过阿拉伯半岛的圣

2、城麦加。 从小从父亲那里学会很多航海知识,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家庭的熏陶,使我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气概!多年来我研究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在担任内宫太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造船经验。角色扮演西洋,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东南亚印度洋2.“西洋”概念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3.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2、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主要目的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4.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多航行大小船只200多

3、艘。最大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约一个足球场大)最多出海约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中国西洋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等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榜葛剌进麒麟图 郑和下西洋时的外来物品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5.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刘家港(1405-1433)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想一想郑和在航海的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4、。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材料三: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6.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他当时应具备了哪些条件?议一议统治者的支持根本原因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材料四:郑和的祖父和父亲,曾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

5、组织能力。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人物 郑 和 哥伦布比较结果时间1492-1504年次数4次船数200多艘17艘人数27000多人 1000多人船只大小长151.8米宽61.8米长24.5米宽6米到达范围到达美洲时间早规模大1405-1433年 七次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最远到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次数多 范围广 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7.郑和下西洋的意义:7.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友好书信和礼物,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榜葛剌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庞大的代表

6、团访问中国。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刘家港(1405-1433)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7.郑和下西洋的意义:8.郑和下西洋的遗憾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思考:郑和之后,航海为什么戛然而止,没有再出现8次、9次、10次呢? 熟悉海洋的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郑和下西洋危机来自何方?危机背景: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部和

7、东南部,烧杀抢掠,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 “倭寇”是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身将门,自幼刻苦好学,深明大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yu )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戚继光(15281588)二、戚继光抗倭2.概况(1)戚继光整顿军队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举措: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

8、格训练,操练新阵法结果: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东浙江平倭:台州九战九捷进入福建、广东剿倭(与俞大猷合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戚继光抗倭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结合诗句,你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动脑筋戚继光抗倭 议一议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1)反侵略正义战争,

9、得到人民的支持;(性质)(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军队作风)(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领袖人物) (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团结协作) 提示:从性质、领袖人物、军队作风、团结协作(民族向心力)等方面分析。一一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 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仅略活动。2.结果: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妈祖阁本课总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中后期国势衰落暴力冲突和平交往戚继光抗倭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反映?郑和七下西洋随堂训练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

10、港口城市叫“三宝 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 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B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 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C3.“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 统的是( ) 鉴真东渡 葡萄牙侵入澳门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A. B. C. D. A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