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题破山寺后禅院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感受古诗幽雅寂静的环境,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学习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五言律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常建一起去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寂静的环境。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五言律资料链接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
2、物保护单位。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唐懿宗咸通九年,敕赐大钟及“兴福寺”额,因名“兴福寺”。 资料链接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作者简介常建(708年?),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期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有常建集,代表作品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 作
3、者简介常建(708年?),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学习目标听读诗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学习目标听读诗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自读诗歌:注意读音停顿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chn li qng 自读诗歌:注意读音停顿题/破山寺/后禅院 chn li 翻译清晨,我漫步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树林深处,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 翻译清晨,我漫步走进这座
4、古寺,精读文本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时间;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 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精读文本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首句“清晨”二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径通幽” 这个成语出自本诗,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颈联进一步渲染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
5、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写山光使飞鸟欢悦,实际上,也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抒发了寄情山水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这两句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颈联进一步渲染幽深清寂。“山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俱寂” 这个成语出自本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
6、寂、自然高远的境界。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感情。学习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主要作品有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听读诗
7、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听读诗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自读诗歌:注意读音停顿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自读诗歌:注意读音停顿送/友人翻译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廓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廓的东方。在此地我们相互分别,你就像孤蓬随风飘荡,踏上远行之路了。就像天上的浮云,游子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廓的北面,精读文本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首联交代告别地点。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即
8、写成工丽的对偶句;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传神。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山的静默,水的远去,暗示离别的情景,未见“送别”二字,笔端已包含依依惜别之情。精读文本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首联交代告别地点。这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颔联写情。“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意。“孤蓬万里征”一句,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颔联写情。“此地一为别”语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
9、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巧妙以“浮云”“落日”作比,表明心意:友人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 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廓背景,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心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两句“浮云”对“落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写分别时的动作。“萧萧马鸣”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写分别时的动作。“萧课堂小结 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而又情意深长的送
10、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课堂小结 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而又情意深长的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词。 2.体会全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领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词。 学习目标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11、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作品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幸免一死。被贬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思。这首小令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作品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幸免一死。被贬黄州后听读诗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听读诗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自读诗词:注意停顿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自读诗词:注意
12、停顿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翻译一弯残月挂在树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渺身影。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有幽恨却无人知晓。它拣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翻译一弯残月挂在树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精读文本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片选择缺月、疏桐、漏断这类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精读文本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片选择缺月 2.“谁见幽人独往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什么意思? 我这个幽居
13、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了一个“独”字。 2.“谁见幽人独往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什么意思? 3.“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有何相似之处? “孤鸿”是作者自喻,一独一孤,同病相怜。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3.“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有何相似之处? 4.有人认为下片中的“恨”很关键,为什么? “恨”在作者身上的具体表现是: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及无人理解的忧愤。 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4.有人认为下片中的“恨”很关键,为什么? 5
14、.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共同的心境、心理、志趣?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无良木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5.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共同的心境、心理、志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 6.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运用了比兴、象征等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幽约怨悱不能
15、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6.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运用了比兴 A.寒枝:隐喻朝廷高位。 B.沙洲:犹如作者被贬的荒黄州。 C.幽人:本为幽居者或隐居之士的简称,便就整首词意来看,实指幽禁的居士,是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比拟。 A.寒枝:隐喻朝廷高位。课堂小结此词上片写寓居禅院的环境,下片写寓居的心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表达了被贬黄州时孤独的心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志趣。课堂小结此词上片写寓居禅院的环境,下片写寓居的心情,借月夜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人
16、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看了以上图片,请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梅花正是因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看了以上图片,请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词。 2.鉴赏本词意境之美,理解词中所表达的词人高洁品格。 3.体会托物言志、融情入景的抒情方式。学习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词。 学习目标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词人。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
17、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学习目标听读诗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点击图片播放学习目标听读诗歌感受诗情整体感知点击图片播放自读诗词:注意停顿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自读诗词:注意停顿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翻译驿站外的断桥旁边,梅花孤寂地开着,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独自愁苦,却又遭受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本无意苦苦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嫉妒。即使凋零飘落化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雅的幽香仍像从前一样。翻译驿站外的断桥旁边,梅花孤寂地开着,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精读文本 1.找出描写梅生存状况的句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寂寞风雨黄昏愁苦 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烘托精读文本 1.找出描写梅生存状况的句子,作者这样写有什2.下片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格精神?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孤傲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矢志不渝梅人托物言志2.下片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格精神? 无意苦争春,孤傲高洁零落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议书和合同怎么查找
- 租地协议书合同
- 求兼职主播合同协议书
- 租房协议书没有合同
- 双人餐饮合同协议书
- 合同违约协议书范本
- 运费协议书合同
- 种植基地终止合同协议书
- 男女合同协议书
- 网络员考试题及答案
- DINEN1706铝和铝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中文版)
- 朝韩语二级笔译实务样题
-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 科大讯飞:2022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减负增效
- 大学生器乐训练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丽水学院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国外研究现状共3篇
- T-GDWCA 0033-2018 耳机线材标准规范
- NB/T 10533-2021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规范
- 无形资产转让协议书(2篇)
- GB/T 37356-2019色漆和清漆涂层目视评定的光照条件和方法
- GB/T 262-2010石油产品和烃类溶剂苯胺点和混合苯胺点测定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