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课件_第1页
耳穴压豆课件_第2页
耳穴压豆课件_第3页
耳穴压豆课件_第4页
耳穴压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耳穴压豆 目录壹概念及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贰耳廓的解剖结构及耳穴分布叁适应症和禁忌症肆耳穴选穴原则、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耳穴压豆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是用王不留行等药籽或菜籽置于胶布上准确地贴于耳穴处,用手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穴埋豆法。一、概念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1.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是有机整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联系,通过气血灌注相互影响。2.手太阳、手足少阳、手明阳等经脉、脉络、经别均入耳中,足明阳、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也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

2、而与而联系。3.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奇经八脉中阴蹻、阳蹻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4. 灵枢.口问 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二、耳廓的表面解剖 一舟一垂一结节 二轮二屏三切迹 三脚三窝十六部备注:一舟:耳舟;一垂:耳垂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屏:耳屏,对耳屏; 三切迹:屏上、屏间、轮屏切迹 三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三窝 :三角窝、耳甲艇、 耳甲腔 二、耳穴分布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结节、水泡、变色、丘疹、凹陷等,这些反应点就是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什么是耳穴?孙思邈:“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1.以耳

3、廓固有的解剖名称命名,以部位命名:耳屏、艇中、耳尖等,以形状命名:耳甲艇、耳甲腔、耳舟等。2.以相应的脏器或躯干四肢的解剖名称命名:如以耳轮为躯干的投影部位,命名的耳穴有颈、胸、腹等。耳穴的命名3.具有中西医双重意义的名称:以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等为其命名又兼具中西医学的内容,如肝炎点、高血压点等。4.纯中医学名词:如三焦、神门。5.大概念的耳穴,如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等。耳穴的命名耳穴形象示意图与头面对应的穴位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下脚与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与胸腔脏器对应的穴位耳甲腔与腹腔脏器对应的穴位耳甲艇与盆腔脏器对应的穴位三角窝消化道耳轮脚周

4、围环形排列与头面部对应的穴位在耳垂目1、目2、眼(屏间切迹前下方、后下方、五区正中):青光眼、假性近视、麦粒肿。颌(三区的正中、上方);牙痛、颞下颌关节炎。面颊区(五六区交界线周围):面瘫。耳垂分布共十穴,屏间切迹下后前。目一目二分别在,屏间软骨垂下缘。由前向后上下行,耳垂共分九区点。牙一舌二四垂前,颌三眼五防走偏。内耳穴在排数六,取准穴位贵精严。五六交界线周面,扁桃体穴八区间。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指、腕、肘、肩、肩关节、锁骨:相应部位疼痛。凤溪穴(过敏穴、指腕之间)有三抗一提功能(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风湿、炎症、过敏症等。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下脚跟、趾、膝、髋、

5、踝、坐骨、臀:相应部位的疼痛。交感(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內缘相交处):胃肠痉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与腹腔脏器对应的穴位耳甲艇膀胱(大肠穴直上,对耳轮下脚下缘):遗尿、尿潴留。肾(小肠穴直上、对耳轮下脚下缘):腰痛、耳鸣、失眠、听力减退、泌尿系统疾病等。肝(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肝气郁结、月经不调、眼病、痛经等。胰胆(肝肾之间):消化不良、胆道疾患。与胸腔脏器对应的穴位耳甲腔口(紧靠外耳道开口的后壁):面瘫、口腔溃疡。心(正中凹陷处):癔病、心悸、中暑。肺(心的上下方):咳嗽、皮肤病。气管()脾三焦(外耳道口、屏间、脑、肺穴之间):便秘、浮肿。内分泌(屏间切迹内耳甲腔

6、底部):生殖器功能失调、皮肤病、更年期综合征。脾(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消化不良、腹胀、胃痛、慢性腹泻等。三、耳穴压豆的优点1.见效快。例如:对于结膜炎(俗称红眼病)、麦粒肿、血管神经性头痛等效果显著。2.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通过全息效应,调节人体脏腑,来达到各部位功能的协调运行。因此,被称为“绿色疗法“。例如:耳穴治疗失眠,患者可自然入睡,晨起精神清爽,没有使用镇静类药物后的昏睡感和依赖性。3.适应症广,一穴多用,尤其适用于慢性病、痛症、老人、儿童、惧痛者。4.不受条件限制,便于持续刺激,患者可不定时的按压贴敷处以加强刺激,促进疗效。5操作简便、易学易懂、便于推广。三、适应症1.

7、各种疼痛性疾病:耳穴治疗的最大特点就是止痛,对疼痛疾病疗效显著。可用于扭伤、切割伤、骨折、烫伤等外伤性疼痛,日常用于减少或代替止痛药;五官、胸、腹、四肢等各种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麻痹后的疼痛;乳腺炎、脉管炎、静脉炎、膀胱炎、咽炎等炎症性的疼痛;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神经性的疼痛。三、适应症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腮腺炎、气管炎、胃炎、阑尾炎、子宫颈炎等。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荨麻疹、药物疹等。4.内分泌代谢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甲状腺炎、尿崩症、尿潴留等。5.功

8、能性疾病:如耳眩晕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产后缺乳(肝气郁结症)等。三、适应症6.预防保健作用:可用于感冒的预防;预防晕车、晕船;此外,还具有美容、减肥、催乳、戒烟、解酒等功效。1.失眠: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交感、心。三、适应症典型案例2.腰疼:选择耳穴腰、肾、肝、神门。三、适应症3.高血压:选择耳穴肾上腺、耳尖、交感、神门、心、降压沟。三、适应症4.眩晕:选择耳穴肾上腺、皮质下、交感、神门、额。三、适应症5.水肿:选择耳穴肾、输尿管、膀胱。三、适应症6.自汗:选择耳穴肺、交感、肾、内分泌、肾上腺、三焦。三、适应症7.尿潴留:选择耳穴肾、膀胱。三、适应

9、症三、禁忌症1.严重的心脏病不宜使用。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重度贫血、血友病。3.孕妇慎用或禁用。4.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使用。耳穴选穴原则一、按特定穴取穴如降压点-降压升压点-升压凤溪穴(过敏学)有三抗一提功能(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风湿、炎症、过敏症等。二、经验取穴 可根据临床成功经验取穴:如失眠,即取神门、心、皮质下、交感等穴。三、相应部位取穴:如痛症,肩关节痛即取肩关节、腕痛即取腕穴。耳穴选学原则四、按藏象辨证取穴:根据祖国医学中藏象学说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 例如: 1. 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治疗失眠、神经

10、官能症、癔病等。 2. “肾其华在发” 故肾穴可以治疗脱发。 3.“肺主皮毛 ”,故肺穴可以治疗各种皮肤病。 4.“心与小肠相表里”,故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肠穴往往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耳穴选学原则五、按经络学说取穴:分为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1.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的循行部位,即取穴耳穴“三焦”。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是动病”是经络病候的一类,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 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

11、,齿痛、颈肿”,故治牙齿疼痛和颈肿可取耳穴“大肠”穴。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澎湃而喘咳”。耳穴选学原则“所生病”是经络病候的另一类,也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 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少阴肺心经。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故耳穴“心”可治疗目黄、胁痛、上肢的内侧面、尺侧和掌中热痛。 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循行路径的病症,其病一般是由本脏腑所生,并非经脉传来,故名“所生”。提高耳穴压豆疗效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取穴对、穴位准、手法对。一、取穴对 是提高疗效的第一个缓环节。它要求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的

12、、灵活地运用上述知识取穴。取穴要对症,才能得到预期疗效。二、穴位准 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另一个因素。穴位准不是机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位贴压准就算穴位准了,而是在耳穴的这个区域内贴压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然不大,但它有一定的区域。当人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点。穴位准指的是贴压准这个敏感点。这就需要在操作前仔细地用压痛法寻找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其阳性反应点。三、手法对 适度的捏、揉、按、压使局部有酸麻胀或发热感。四、操作流程-操作前衣帽整洁,仪表得当双人核对医嘱与执行单(明确症型、病名及穴位)评估 :患者的病情、当前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局部皮肤有无异常、对疼痛的敏感和耐受程度、心

13、理身体状况等向患者讲解此项治疗的操作目的、方法、禁忌症及注意事项,讲解在治疗过程中局部会有疼痛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操作前向患者交代清楚,询问是否去洗手间,排空大小便。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镊子(或血管钳)、探针、菱形胶布、王不留行籽、75%酒精、棉签、中医特色记录单、执行单、手消毒剂、。检查用物是否合格环境准备:室内温度适宜,光线充足操作中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床号、姓名、腕带)及医嘱再次解释操作目的说明此项操作需要的体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坐位)根据病症选取相应的耳穴,用探针在相应的穴位上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用75%酒

14、精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制作好的王不留行籽菱形胶布,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稍加压力使病人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贴后病人可每日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隔1-3天换1次,两耳交替或同时贴压。操作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询问患者治疗后的感觉,评估治疗效果交待患者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禁忌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易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使用。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6.严格消毒,预防感染。若局部红肿,可用皮肤消毒液消毒,每日2-3次,外用消炎药,防止引起软骨膜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