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背诵诗文雁门太守行 李贺边塞诗解题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走近作者 李贺,字长吉,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福昌(今河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写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

2、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此诗写一位激昂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个十分具体而动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调浓丽而壮烈。“报君黄金台上意”作结,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抱负,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如乌云般来势汹汹,仿佛城墙也要被摧垮,铠甲迎着太阳光,如金色鳞片闪闪发光。比喻夸张比喻赏析11.从修辞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把将士们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

3、“城欲催”用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我军严阵以待的气势。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听觉视觉赏析22.从描写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满”字从听觉角度,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了边防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凝”字从视觉角度,描绘了边防将士血流满地的场景,反映了将士伤亡惨重的残酷事实,烘托出战斗的激烈。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着红旗的援军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侧面烘托 “半卷红旗”写援军避免发出声响,以便趁敌不备发起袭击。“易水”不仅点明了交战地点,还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侧面表现了战争形势严峻、将士们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识和信任,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用典赏析33.从表现手法上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典】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凸显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誓死报国的忠诚、慷慨赴难的大无畏精神。主旨(非常非常重要哦!) 这首边塞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