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体位转移技术(护理)课件_第1页
医学课件-体位转移技术(护理)课件_第2页
医学课件-体位转移技术(护理)课件_第3页
医学课件-体位转移技术(护理)课件_第4页
医学课件-体位转移技术(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体位转移技术1 体位转移技术1 一、概念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及坐站转移。2一、概念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二、方式独立帮助借助器械3二、方式独立3三、 转移的生物力学1. 支撑面(基面):是指支撑一件物体的底部面积,支撑面越大,物体就越稳定。4三、 转移的生物力学1. 支撑面(基面):是指支撑一件物体2. 重心:是指物体重力的中心,即重力的平衡点 。3. 重心线:垂直经过重心点的直线。52. 重心:是指物体重力的中心,即重力的平衡点 。5基面、重心点与重心线三者的关系6基面、重心点与重心线三者的关系6搬移与重心线的关系7搬移与重心线的

2、关系7四、 正确应用躯体力学的原理A 双脚分开、屈膝、维持重心线于基面范围内。B 被搬移者和搬移者一起移动,利用股四头肌力量而非单纯腰背肌力量站起。C 保持腰背挺直屈膝蹲下。8四、 正确应用躯体力学的原理A 双脚分开、屈膝、维持重心线于主动转移技术与方法1、 床上转移:翻身、坐起、坐卧转移 A 偏瘫病人仰卧侧卧翻身法 a 伸肘摆动翻身法(健患) b 健腿翻身法(患健) B 截瘫病人仰卧俯卧翻身法 C 偏瘫病人床上移动9主动转移技术与方法1、 床上转移:翻身、坐起、坐卧转移92 、床边坐起与躺下 A 偏瘫病人床边独立坐起 B 截瘫病人床上独立坐起 C 截瘫病人借助绳梯、吊绳、扶栏等坐起102 、

3、床边坐起与躺下102.绳梯:可安在床头便于瘫痪病人起床使用。 112.绳梯:113床边扶手装置: 可安在床上,瘫痪病人起床抓握使用。 123床边扶手装置:12两椅间坐位转移技术13两椅间坐位转移技术13成角转移 两椅前缘之间夹角3045度,若是轮椅,两椅间的扶手最好拆除。 (1)病人向椅前移动,并使两足放好; (2)靠近第二把椅子的扶手后握着第二把椅子最远侧或者扶手,另一只手握着第一把 椅子; 若不能使用两腿站立,在转移前,把两腿搬到第二把椅子前则是有帮助的;14成角转移 两椅前缘之间夹角3045度,若是轮椅,两椅(3)病人用两手撑着(腿可以辅助),将臀部摆到第二把椅子上面;(4)两手握着第二

4、把椅子扶手,两脚进行适当调整以便维持平衡;(5)慢慢坐到第二把椅子上。 15(3)病人用两手撑着(腿可以辅助),将臀部摆到第二把椅子上面1616侧方转移 两椅并排放着,如果使用轮椅,两椅间的扶手最好能去掉。(1) 病人身体向第二把椅子侧斜,握着该座位的远侧扶手或座位边缘,另一只手握着第一把椅子扶手;(2)病人将臀部从第一把椅子横过到第二把椅子上; (3)调整两脚姿势慢慢坐下。17侧方转移 两椅并排放着,如果使用轮椅,两椅间的扶手1818滑板转移 此方法适用于两椅高度不同,或两椅间有一定距离 (1)两椅并排放着,如果使用轮椅,两椅间扶手应去掉; (2)滑板放在两椅间,病人坐在其中一端; (3)将

5、板和椅子固定住,病人横过滑板; (4)移到第二把椅子后,调整两腿,然后去掉滑板。19滑板转移 此方法适用于两椅高度不同,或两椅间有一定距离12020错车式转移 两椅面相对,第一把椅子略偏左(或右)侧,如果使用轮椅,应将脚踏板拉向旁边或去掉;(2)病人向椅子左(或右)迈双腿,使两椅尽可能靠在一起;(3)病人向椅前移,他将左(或右)手放在第一把椅子扶手上,右(或左)手放在第二把 椅子座位后面; (4)两手向下用力抬起臀部,然后摆过来坐到第二把椅子上; 第一把椅子搬走,(如果是轮椅,可将其推开)调整两脚及臀部,使其处于舒服位置。 21错车式转移 两椅面2222床-椅转移技术及方法 23床-椅转移技术

6、及方法 23前向转移方法 截瘫病人从轮椅到治疗床或病床上,多用前向转移技术。此种技术包含三个动作成分: 1)臀部在轮椅上向前挪动; 2)将下肢抬到治疗床上; 3)躯干的移动。 详述如下: 24前向转移方法 截瘫病人从轮椅到治疗床或病床上,多用1)轮椅放置于床边,膝能接触到床边时,锁住车闸。2)病人头、躯干前屈,为防止跌倒,用一手钩住扶手,另一手放在同侧下肢膝下, 将该下肢抬起放在床上,用同样方法,更换另一侧,将另侧下肢抬起放到床上。 3)将脚踏板搬开或卸掉,打开车闸与床边对接,两手握住扶手,头、躯干后倾,撑起 将身体移至床上。 4)两手移至床上,整理坐姿或慢慢躺至床上。251)轮椅放置于床边,

7、膝能接触到床边时,锁住车闸。252626后向转移方法 先决条件: 轮椅靠背装有拉链,必须象拉开衬衣一样能够打开靠背,让出一个道来。 辅助工具: 滑板、手撑器27后向转移方法 先决条件: 轮椅靠背装有拉链,必须象拉开衬衣具体方法: 1)轮椅后倒,使两后轮与床边接触; 2) 拉开后背拉连后, 两手握住扶手并撑起,躯干前倾,提臀后移; 3)从滑板上滑到床上,再借助手撑器,继续后移; 4)把双脚全部移到床上后,将滑板拿开。 28具体方法: 1)轮椅后倒,使两后轮与床边接触;282929其他方法浴板侧移入浴独立侧移入浴30其他方法30 被动转移技术与方法 功能障碍比较重,不能进行主动活动的病人,通常需要

8、他人扶抱才能完成转移活动,因此将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转移称为被动转移或扶抱转移。31 被动转移技术与方法 功能障碍比较重,不能进行主动活动的1. 扶抱的基本原则(1)扶抱者应分腿站稳。(2)利用下肢肌肉承担重量,切勿用腰背力。(3)身体循着扶抱方向移动。(4)保持伤残者身体两边对称。321. 扶抱的基本原则(1)扶抱者应分腿站稳。322. 扶抱前应注意事项(1)计划转移方法和方向。(2)预备充裕的空间,使扶抱过程得以安全地进行。(3)若要由床移往椅或由椅移往轮椅,要先将椅或轮椅放在适当的位置,以缩短距离及减小转换方向。332. 扶抱前应注意事项(1)计划转移方法和方向。33(4)锁上轮椅或活动床

9、,拆去阻碍移位的扶手及脚踏。(5)为了两者的安全,扶抱者及伤残者均需穿着适合的鞋子或赤脚进行扶抱, 赤脚会更为安全,但切不可只穿袜子,这是非常危险的。(6)倘若扶抱过程需要两位或多个扶抱者,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了解整个程序方可。开始时,由其中一位负责发口号,如(一、二、三、起!)然后同时把伤残者扶起。34(4)锁上轮椅或活动床,拆去阻碍移位的扶手及脚踏。343. 选择扶抱方法要考虑的事项 (1)伤残者的身形及体重。(2)伤残者的伤残程度。(3)扶抱者本身的能力,并能认识到在某种情况下需要其他助手。 (4) 在进行扶抱前,应作自我介绍及清楚解释目的和扶抱程序。 (5) 留意突然或不正常行动如中风病

10、人的不随意动作。 353. 选择扶抱方法要考虑的事项 (1)伤残者的身形及体重4.常用的扶抱技术与方法364.常用的扶抱技术与方法36骨盆扶抱法(1)病人做好准备,坐在椅子前边,身体稍前倾,把一脚(健侧脚较合适)稍后放置, 两足分开。(2)治疗者面对病人,把一膝顶着病人前面的膝使之不会倾倒,另一足适当分开放置 以保持稳定。37骨盆扶抱法(1)病人做好准备,坐在椅子前边,身体稍前倾,把(3)治疗者屈曲双膝,下蹲,腰背挺直,双臂置于病人双臀下,双手置于病人双髋下, 如果她的双手不够长,可把一手置于髋下,而另一手抓住病人腰部的衣裤和腰带,为了使病人舒适站起,治疗者不能仅仅抓住病人其他地方的衣裤让病人

11、站起转移。(4)为了成功站起,治疗者必须让病人在口令下同时站起,然后治疗者帮助病人把双髋部摆向另一个位置。38(3)治疗者屈曲双膝,下蹲,腰背挺直,双臂置于病人双臀下,双39394040前臂扶抱法(1)如前所述转移病人作好站立的准备。(2)治疗者站在病人前面,如前述,顶住病人一腿,让病人双膝屈曲,背伸直同时抬起双臂,双手置于治疗者肘上,而治疗者把双前臂置于病人前臂下,双手置于病人肘下扶住病人。(3)嘱病人屈肘并听从治疗者口令一起站起,同样地如果要从一个坐位转移至另一个坐位,治疗者帮助病人在坐下前摆动双髋到另一个坐位。41前臂扶抱法(1)如前所述转移病人作好站立的准备。414242臂链扶抱法(1

12、)如前所述病人做好站立的准备工作。(2)治疗者站立在病人一侧(这里以站在患侧为例)。如前所述,用膝顶着病人的膝和足,让病人把双手置于扶手上(可能的话),然后如图所示一手穿过病人较近侧的腋窝下,手置于病人肩胛上。另一只手 (a)稳定病人的骨盆 (b)推椅背或扶手或 (c)置于髋下帮助病人准备站起。(3)听治疗者的口令一起站立。43臂链扶抱法(1)如前所述病人做好站立的准备工作。434444 肩胛后扶抱法(1)病人双膝放置如前所述,坐在椅子的前沿,双肘前伸,双手合在一起放在双膝之间,受累侧拇指置于最上边。(2)治疗者面对病人,如前所述,用膝顶住病人一腿,双手置于病人肩后,双手掌置于病人肩胛骨上。(

13、3)听治疗者的口令一齐站立,使用这种方法,治疗者牵拉患侧肩胛骨,可以达到减轻痉挛的作用。45 肩胛后扶抱法(1)病人双膝放置如前所述,坐在椅子的前沿,4646抬起技术与方法 当一个病人的瘫痪程度使他在转移过程中不能对抗重力在帮助下转移时,治疗者必须把整个病人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47抬起技术与方法 当一个病人的瘫痪程度使他在转移过程中不能抬起前治疗者及病人的准备 治疗者: 需要二个或以上人员帮助转移时,必须指定一个人做指挥,发口令,良好的协调是各个治疗者之间产生同步活动的基础。病人准备: 1) 放松:对治疗者或抬起者有信心,不要在抬起时对他们产生怀疑,对抗情绪; 2) 向前看,不要看

14、地板或抬起者; 3) 全力,如果病情允许,在抬起时全力保持自已身体的位置。48抬起前治疗者及病人的准备 治疗者:48扶抱中的握腕方法:1)单腕握,2)双腕握,3)指握,4)双手握持等方法。 具体扶抱时由参与扶抱的两人商定用何种腕握方法。 49扶抱中的握腕方法:1)单腕握,49 标准式或椅式抬起法 扶抱者:两位扶抱者面对面站立,尽量靠近病人,双脚前后分开,前脚向着预定移动方向,屈膝半蹲下,保持腰背挺直及抬起头部。一手扶着病人背部下端,另一手腕握,承托着大腿靠近臀部部分。 病人:交叉双臂于胸前或绕着扶抱者的肩膊保持下腭后缩,被抱起时用脚跟向床面推,伸直双腿,帮助移动。 这种扶抱法的优点是:在整个过

15、程中可观察到病人的表情和反应;对胸部和上肢疼痛的病人特别适用。50 标准式或椅式抬起法 扶抱者:两位扶抱者 方法:扶抱者用腿力站起将病人抬离床面,循着预定的方向把病人的重量由后脚移至前脚,到达目的地后,然后将他缓缓放下。51 方法:扶抱者用腿力站起将病人抬离床面,循着预定的方向把5252穿臂抱法 适应症:这种方法要求病人的双臂或至少一只手臂或手掌较为强壮,因此偏瘫、截瘫、 脑瘫病人均可适用。 使用此方法,可由一人完成病人的床上转移,两人可完成病人床 =椅、厕所等两地间的转移53穿臂抱法 适应症:这种方法要求病人的双臂技术要领: 病人在胸前两手交叉握着自己的手腕(同上述几种握法)治疗者或抬起者站

16、在病人后面。两手穿过病人腕下,握着病人前臂,身体贴近他的背部。若需要两位,则令一位两手放在病人膝下或小腿处。54技术要领: 病人在胸前两手交叉握着自己的手腕(同上述5555肩膊/澳洲式抬起法 扶抱者: 两位。扶抱者肩对肩站立在病人的后侧,尽量靠近床边,双脚前后分开,前脚向着预定移动方向,面背着病人。屈膝半蹲下,挺直腰背及抬起头。肩膊承托着病人腋下,让他的手臂垂于扶抱者背部。一手(腕握)承托着病人大腿靠近臀部部份,另一手可拉着扶手,或扶着床或病人背部。 病人:坐直 方法:扶抱者利用腿力站起,循着预定方向把重量由后脚移往前脚将病人抬起。56肩膊/澳洲式抬起法 扶抱者: 两位。扶抱者肩对肩站立575

17、7这种扶抱法的优点:(1) 适用于多种情况及扶抱比较重的病人(2) 扶抱者只需用一只手臂进行移动,空出的手可用来稳定轮椅或开门或控制病人的头部及上身。(3)扶抱者可面向移动方向,所以可走较长的距离及上落楼梯、巴士或坐厕等。(4) 扶抱者与病人距离极接近,从力学上分析,这是最省力的方法。58这种扶抱法的优点:(1) 适用于多种情况及扶抱比较重的病人脑瘫婴儿的扶抱方法 基本原则1. 鼓励孩子保持良好的姿势(1)头部要端正;(2)双手伸直向前;(3)双腿分开;2.抱起躺着的孩子,要先协助他转身并同时教他转身的动作59脑瘫婴儿的扶抱方法 基本原则59 3. 扶坐起来时,要避免头部突然后仰。 4. 将孩

18、子靠着扶抱者的身体抱起,以便控制他的躯干,手臂和臀部。60 3. 扶坐起来时,要避免头部突然后仰。605. 保持扶抱者腰背挺直,用腿力站起来 6. 抱起后按孩子的个别情形抱他在适当的位置,使孩子觉得安全和舒服。如果孩子自已能够做得到上述由一至五的动作或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应让他自已做并加以鼓励。615. 保持扶抱者腰背挺直,用腿力站起来如果孩子自已能够做得到1、 扶抱屈曲型患儿 特点 屈曲型孩子的身体过于卷曲,往往不能自动抬起头部或挺直腰背 扶抱要点: 鼓励孩子控制头部位置及伸直腰背和臀部。请 注意图中扶抱者手的位置。621、 扶抱屈曲型患儿 特点 屈曲型孩子的身体过于卷2、扶抱僵硬型患儿 特点

19、僵直型孩子的身躯笔直,非常僵硬,不能前后弯曲。 扶抱要点: 防止他猛力将身体向后弯及鼓励他控制头部位置。 扶抱者的手可以抱着或托着孩子的膝部。632、扶抱僵硬型患儿 特点僵直型孩子的身躯笔直,3、 扶抱偏瘫或髋臀僵硬患儿(1)僵直型及偏瘫的孩子 1) 将孩子较差的一只手微屈放在扶抱者的肩膊上,并要保持孩子的手向上及向外伸。 2) 将孩子的双腿分开骑跨在扶抱者的腰间(2)僵直型及两腿之间胯臀僵硬的孩子。643、 扶抱偏瘫或髋臀僵硬患儿64扶抱者的注意事项1.不可单握着孩子的手或手臂便抱起他,因为孩子缺乏正常的肌肉控制来保护关节,只握着孩子的手便抱起他,不但危险,而且会加深他的痉挛程度。2. 不要

20、把孩子当作婴儿般抱着,尽量让孩子学习控制自已的身体。3. 不要把不能控制头部的 孩子背在背后,这样会使他 的头部后仰或倾倒。对这类 孩子,应使用特别背带把他 抱在前面(如图)。65扶抱者的注意事项1.不可单握着孩子的手或手臂便抱起他,因为孩借助升降机等机械性的转移技术 是指一种用于转移和/或吊起病人的机械装置,除动力装置外,还有合适的吊带及固定的坐套,它可以将病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如从床上到坐厕椅或到浴池等。66借助升降机等机械性的转移技术 是指一种用于转移和/移动式升降机特点及用途1.此种升降机用圆形或方形钢管制成,一般的提升重量为127-220kg;2.由他人帮助操作,升降杠由两

21、种类型的控制装置可供选择:液压控制式;手握螺杆式。3.底盘上装有脚轮,底盘大小,脚轮尺寸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一般地由床边、 浴池边或汽车门边的空间大小来决定。4.可以拆,便于运输。有些采用质轻材料做成,易于搬动。注意严重残疾或僵硬的病人不适合使用此类升降机。67移动式升降机特点及用途1.此种升降机用圆形或方形钢管制成,一固定式升降机特点及用途1. 类型:二种类型,一种为永久性固定于地面,另一种为底盘固定于地面适当位置,升降杠可从底盘拔除。2. 适应范围:主要供洗浴时用,将病人从浴池边吊起放进池中,本装置主要适用于地方不够大或不适合使用活动式升降机的地方。如浴池。 3.特点:这种升降机由病人自已操作或由别人帮助操作均可。68固定式升降机特点及用途1. 类型:二种类型,一种为永久性固定天花板固定式升降机特点及用途 1. 类型:这种升降机或是永久型固定于一个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