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一、神经反射 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解剖 神经反射 神经病理反射二、神经损伤反应 神经系统损害的障碍表现 中枢神经损伤重塑性2022/10/41内容一、神经反射2022/10/31一、神经反射一、神经反射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CNS 脊髓 NS 脑神经 PNS 脊神经 自主神经2022/10/43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神经系统的解剖2022/10/44神经系统的解剖2022/10/34神经系统的解剖1.脊神经:混合性的神经前根: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 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 交感或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T1-12和 L1-3或S2-4)后根:感觉性神经元纤维 前支:混合神经 后支:混合神经2022/10
2、/4神经系统的解剖1.脊神经:混合性的神经2022/10/3灰质、白质、神经核的概念 灰质:中枢神经内部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白质:由各种不同功能的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内聚集而成神经核:在灰质中形态和功能一致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的细胞体集团灰质、白质、神经核的概念 灰质:中枢神经内部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神经系统的解剖脊髓的内部结构:H形灰质: 后角:主要含感觉神经元胞体 侧角:自主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部位 前角: a.含有运动神经元b.运动神经元c. Renshaw细胞 2022/10/47神经系统的解剖脊髓的内部结构:2022/10/37神经系统的解剖31对脊神经5个部分2022/10/48神经系统的解
3、剖31对脊神经2022/10/38神经系统的解剖 脊髓 位置和外形:下端平L1下缘脊髓圆锥: (S35Co)马尾:L2以下颈膨大(C4T1) 腰膨大(L2S3)2022/10/49神经系统的解剖2022/10/39神经系统的解剖脑干脑干的组成延髓:下部为交叉部上部为橄榄部 脑桥:脑桥基底部脑桥臂中脑: 顶盖 大脑脚10神经系统的解剖脑干脑干的组成10神经系统的解剖2022/10/411神经系统的解剖2022/10/311神经系统的解剖 大脑 三个极:额极、颞极和枕极 三个沟: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 五个叶:额叶、顶叶、颞叶、 枕叶及岛叶2022/10/412神经系统的解剖 大脑2022/10/
4、312神经系统的解剖2022/10/413神经系统的解剖2022/10/313神经反射2022/10/414神经反射2022/10/314神经反射反射弧(reflex arc)分为感受器(receptor)、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effector)五个部分。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2022/10/415神经反射反射弧(reflex arc)分为感受器(recep神经反射2022/10/416神经反射2022/10/316神经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下来就具有的,即遗传下来的对外部生活条件特有的稳定的反应方式,在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反应方式提供最基本
5、的生存技能,也就是本能,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还有一些可能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曾经有一定生物适应意义的无条件反射,如: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惊跳反射(又叫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等,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非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等。2022/10/417神经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下来就具有的,即遗神经反射2022/10/418神经反射2022/10/318神经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条件反射具有三个要素:输入、传递、输出。其中的每一个要素既可以用单个神经元表示,也可以用一个神经群落来表示。当用少数几个神经元表示时,对应的是
6、生物个体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当扩展到神经群落时,对应的就可能就是对某一激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了。2022/10/419神经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条件反射具有三个要素:输2022/10/420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根据信号系统的性质来划分,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
7、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2022/10/320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反射一般可以分为2022/10/421下列反射活动,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谈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吃梅止渴 D闻梅止渴最好说理由举例2022/10/321下列反射活动,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举例2022/10/422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的类型,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由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具体信号引起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大脑越来越发达,在大脑皮层形成了语言中枢,于是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形成条件
8、反射,这是是人类所特有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例如谈梅止渴。 2022/10/322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的类型,条件反射2022/10/42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的基础上都能完成的,因此是条件反射。2022/10/32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神经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但在1岁以下的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
9、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系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逐渐完善起来形成髓鞘,使这些反射被锥体束所抑制。当锥体束受损,抑制作用解除,病理反射即出现。2022/10/424神经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但在1岁以下神经病理反射病理反射 是生理性浅、深反射的反常形式,其中多数属于原始的脑干和脊髓反射。主要是锥体束受损时的表现,故称病理反射。2022/10/425神经病理反射病理反射2022/10/325神经病理反射1.巴彬斯基征:患者仰卧位:用一钝尖刺激物刺划病人的足外侧缘,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引起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屈及扇形展开,称“开扇征”
10、,是典型的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第二种方法为刺激足底外侧缘时只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不牙合屈也不扇开。第三种方法是刺激足底外侧时,拇趾及其它四趾皆背屈,伴有四趾的扇形分开。临床上有足趾“开扇征”而无拇趾背屈,只能认为有锥体束损伤的可能性,不能肯定为巴彬斯基征阳性。 2022/10/426神经病理反射1.巴彬斯基征:患者仰卧位:用一钝尖刺激物刺划病神经病理反射病理反射主要是巴彬斯基征及其有关的一组体征。巴彬斯基征的出现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示锥体束有器质性病变。然而个别情况下,如低血糖昏迷或全身麻醉时,可有一过性病理反射阳性。此时如经静脉注射高渗糖或麻醉解除则此病理征迅速消失,这种情况似乎还不能表明锥
11、体束已发生组织损伤。病理反射阳性出现的反应要由刺激下肢不同部位而产生、方法及名称较多、但巴彬斯基征常见,以有时巴彬斯基生虽为阴性,刺激其他部位引出阳性反应仍有临床价值。临床上主要的病理反射有以下几种: 巴彬斯基征高尔登征卡道克征欧笨海姆征 霍夫曼征 2022/10/427神经病理反射病理反射主要是巴彬斯基征及其有关的一组体征。巴彬2022/10/4281. 跖反射与Babinski征 检查部位2.3. Babinski征4. Oppenheim征5. Gordon征6. Chaddock征2022/10/3281. 跖反射与Babinski征神经病理反射2.高尔登征:患者平卧,检查者用于挤捏腓
12、肠肌,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其临床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3.卡道克征:患者平卧位,双下肢伸直,用一钝尖物由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侧部皮肤出现足拇趾背屈,即为阳性。其敏感性与临床意义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4.欧笨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沿病人胫骨前自上而下加压推移,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2022/10/429神经病理反射2.高尔登征:患者平卧,检查者用于挤捏腓肠肌,出2022/10/4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302022/10/3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302022/10/4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312022/10/3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31二、中枢神经损伤反应
13、2022/10/432二、中枢神经损伤反应2022/10/332神经系统损害的障碍表现中枢神经损伤后重塑性内容神经系统损害的障碍表现内容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感觉系统损害运动系统损害大脑半脑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感觉系统损害感觉系统-分类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一般感觉: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定位觉、重量觉等。感觉系统-分类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痛温觉传导路径皮肤感受器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神经元中枢突脊髓后角细胞II级神经元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核III级神经元丘脑皮质束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痛温觉传导路径皮肤感受
14、器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触觉传导路径 皮肤感受器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神经元中枢突大部份纤维经后根交叉入脊髓后索上升脑干核团II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丘脑核团 III级神经元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触觉传导路径 皮肤感受器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深感觉传导路径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神经元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组成后索内侧丘系交叉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神经元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肌肉、肌腱、关节感受器薄束核、楔束核 II级神经元深感觉传导路径周围突经脊神经脊神经节中枢突经后根入脊共同特点均经3个神经元传导2级神经元纤维交叉到对侧一、三级神经元和中枢相同均通过内囊后
15、肢共同特点均经3个神经元传导不同点感受器浅感觉:皮肤、粘膜深感觉:肌肉、关节、肌腱第二级神经元浅感觉:脊髓后角深感觉:薄束核、楔束核交叉部位浅感觉:脊髓前联合深感觉:丘系交叉传导路径不同是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分离、触觉保留)的基础不同点感受器浅感觉:皮肤、粘膜深感觉:肌肉、关节、肌腱第二级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抑制性症状: 感觉路径受损或功能受抑制,出现感觉减退或缺失; 完全性感觉缺失: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 分离性感觉缺失: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缺失而其它感觉保存。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抑制性症状: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刺激性症状: 感觉路径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多时出现:感觉过敏(hyperesthes
16、ia ):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感觉倒错(dysesthesia):对某种刺激产生的错误感觉。感觉过度(hyperpathia):感觉刺激阈值增高且反应时间延长。 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刺激性症状: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无外界刺激而发生的异常感觉。疼痛(pain):痛觉传导通路受到伤害性刺激或对痛觉其抑制作用的正常神经结构受损引起。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刺激性症状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末梢型 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常伴运动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病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末梢型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2.后根相应支配区节段性感觉障碍
17、根性疼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2.后根节段性感觉障碍枕部-C2颈部-C3肩部及锁骨上-C4上肢桡侧-C5-7前臂及手的尺侧-C8、T1上臂内侧-T2乳头平面-T4节段性感觉障碍枕部-C2节段性感觉障碍肋弓下缘-T7脐平面-T10腹股沟平面-T12、L1下肢前面-L2-L5下肢后面-S1-S3内侧面肛门、会阴-S4-S5节段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3.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 Sydrome)传导束型 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3.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4.横贯性脊髓病变(传导束型) 病变平
18、面以下全部感觉丧失,同时有运动、大小便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4.横贯性脊髓病变(传导束型)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5.脑干 延髓(交叉型) 同侧面部、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伴有其它结构损害征象。中脑脑桥(偏身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出现受损平面同侧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5.脑干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6.丘脑(偏身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深感觉和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可有自发性疼痛及感觉过度。 远端重于近端。 感觉重于运动。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6.丘脑(偏身型)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7.内囊(偏身型) 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障碍。常伴有偏瘫和偏盲。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7.内囊
19、(偏身型)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8.皮质(单肢型) 对侧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分布的感觉障碍 皮质复合感觉障碍(对侧)为其特点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8.皮质(单肢型) 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神经运动系统组成: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小脑系统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神经运动系统组成: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下运动神经元 1.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元轴突。 2.接受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通路。 3.受损产生周围性(弛缓性)瘫痪。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下运动神经元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上运动神经元 1.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下行轴突形
20、成的锥体束。 2.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 3.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交叉)、皮质脊髓前束(不交叉)。 4 .受损产生中枢性(痉挛性)瘫痪。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上运动神经元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锥体束传导要点: 1.锥体束主要支配对侧肢体,但一部分供给同侧。 2.躯干受同侧支配多,肢体受同侧支配少,故一侧锥体束中断往往只引起对侧肢体瘫痪,且远端重于近端。 3.十二对颅神经中,除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外,其他脑神经核均受双侧皮质支配,故一侧皮质脑干束中断只引起对侧舌瘫和面肌下部瘫。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锥体束传导要点: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锥体外系统:1. 主要指纹状
21、体系统,包括纹状体、红核、黑质、丘脑底核。2.大脑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红核网状结构脊髓 3.损伤后主要表现:肌张变化,不自主运动(帕金森病,舞蹈病等)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锥体外系统:2.大脑皮质新纹状体苍白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小脑系统 1.不发出运动冲动,主要通过传入(出)神经纤维与脊髓、前庭、脑干、基底节及大脑皮质等联系,达到对运动神经元的调节作用。 2.损伤后主要表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小脑系统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改变肌营养改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弛缓性
22、瘫痪(flaccid paralysis)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或周围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痉挛性瘫痪(spastic paralysis)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或中枢性瘫痪,因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而得名。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弛缓性瘫痪(flaccid paralys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临床特点痉挛性瘫痪弛缓性瘫痪分布范围偏瘫,单瘫,截瘫,四肢瘫多局限(肌群为主), 四肢瘫肌张力增高减低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肌萎缩无,可见轻度废用性萎缩显著肌束震颤无可有皮肤营养障碍多数无常有肌电图 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肌肉活检正常, 后期废用性萎缩失神经性改变运动障碍
23、的临床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临床特点痉挛性瘫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肌萎缩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和肌肉病变。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多为废用性萎缩。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肌萎缩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肌张力改变肌张力是指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肌张力减低: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肌张力增高:多见于锥体系、锥体外系损害。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肌张力改变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不受主观意志支配、无目的的异常运动。多见于锥体外系病变。主要表现为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等。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额叶性共济失调。运动障碍的临床
24、表现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定位诊断皮质(cortex)运动区破坏性病变 病灶对侧单肢瘫刺激性病变 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限性抽搐(如Jackson癫痫)运动障碍定位诊断皮质(cortex)运动区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内囊(internal capsule) “三偏”征: 偏瘫(痉挛性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内囊(internal capsule)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脑干(brain stem) 交叉性瘫痪: 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脑干(brain stem)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 s
25、yndrome )病变同侧损伤水平以下痉挛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损伤水平以下痛、温觉障碍。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脊髓横贯性损害 受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瘫,完全性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1.颈膨大以上-四肢痉挛性瘫痪; 2.颈膨大-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 3.胸髓-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4.腰膨大-双下肢弛缓性截瘫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脊髓横贯性损害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灰质、白质、基底节、侧脑室。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叶大脑半球(himiglobe
26、)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大脑半球包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额叶(frontal lobe) 解剖及生理功能1.解剖结构:2.主要功能: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运动前区(锥体外系、额桥小脑束)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额叶下回后部) 额叶前部.额极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额叶(fr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精神症状额叶性共济失调:病灶对侧下肢笨拙,步态不稳。强握与摸索反射侧视麻痹: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刺激性病变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瘫痪:破坏
27、性病变单瘫 刺激性病变癫痫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1/3)失写症(额中回后部)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额叶(fr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及生理功能1.解剖结构:2.主要功能:皮质感觉区(中央后回、顶上小叶)运用中枢视觉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顶叶(pa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顶叶(parietal lobe)病损表现感觉障碍:破坏性病变皮质型感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癫痫 Gerstmann综合征(角回):失算、失写、手指失认和左右失认体象障
28、碍(非优势半球):自体失认/病觉缺失等失用症(缘上叶)失读症(角回)视野改变:对侧同向下象限盲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顶叶(pa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及生理功能1.解剖结构:2.主要功能:感觉性语言中枢听觉中枢(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嗅觉中枢(钩回、海马回前部)颞叶前部海马(边缘系统一部分)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颞叶(te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颞叶(temporal lobe)病损表现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精神和记忆障碍视野改变:对
29、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颞叶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多见海马受损钩回发作:幻嗅、幻味或咀嚼动作等 听觉改变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颞叶(te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枕叶(occipital lobe) 解剖及生理功能1.解剖结构:2.主要功能:视中枢(距状裂周围的皮质),亦称纹状区楔回、舌回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枕叶(oc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枕叶(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视野改变:同向偏盲,皮质盲象限盲(舌回: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楔回: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视幻觉:视中枢刺激性
30、病变视觉失认:纹状区、角回视觉变形:视觉中枢及顶、颞、枕交界区病变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枕叶(oc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岛叶(insular lobe ) 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岛叶(in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边缘叶(limbic lobe)由扣带回、海马回、钩回组成主要功能与精神和内脏活动有关。损害时出现精神障碍和内脏活动障碍。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边缘叶(l中枢神经损伤后重塑性2022/10/483中枢神经损伤后重塑性2022/10
31、/3832022/10/484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重组 2022/10/384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重组 2022/10/485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在细胞、猴和人的一系列实验已改变了这种观点,发现,在成人脑内不仅存在惊人数量的残存重塑性。而且一种感觉的传入可以完全代替另一种感觉。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重组 2022/10/385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在细胞、猴和人的脑可塑性(功能重组)的概念广义:即脑可以通过训练完成原来不能完成的功能狭义:即脑必须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形态学基础现代观点:是两者的综合即认为脑可朔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复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脑可塑性(功能重组)的概念广
32、义:即脑可以通过训练完成原来不能脑可塑性的形态学依据神经元的再生轴突、树突及突触连结上的改变轴突长芽并导致功能恢复很容易在海马中证实动物皮层中证明脑神经细胞体只占皮层容积的3%,而树突、轴突和神经胶质却占97%脑支配部分神经死亡时,存活细胞的丰富轴突可以通过侧支长芽等来取代丧失的轴突 脑可塑性的形态学依据神经元的再生脑可塑的生理学依据部分神经元损伤可以通过邻近完好神经元的功能重组通过较低级的CNS部分来代偿局部的损伤还可以通过失去神经的超敏感和潜伏通路及突触的启用等机制来代偿 脑可塑的生理学依据部分神经元损伤可以通过邻近完好神经元的功能脑可塑性的人体证明本世纪30年代,就有作者报告大脑半球切除520mg后,病人仍能恢复包括步行能力在内的运动控制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灌云教育城域网培训教材
- 女性健康怀孕医学科普
- 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模版
- 小儿斜视全麻术后护理
- 2024二年级上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4曹冲称象 课件
- 医学研究生文献阅读汇报
- 三年级下册《体验下排键》教学设计
- 面试技巧培训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 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讲解(参考)
- DB11T 1933-2021 人乳库建立与运行规范
- 1.3.1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13张PPT)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授权委托书(用电)
- 白黑白装饰画欣赏黑白装饰画的特点黑白装饰画的表现形式黑白装饰 bb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全文解读ppt课件
- 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 常暗之厢(7规则-简体修正)
- 终端塔基础预偏值(抬高值)计算表格
- 海外医疗服务委托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