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拔罐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拔罐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拔罐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拔罐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拔罐法医学知识拔罐法医学知识概 念: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 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 体表腧穴或患处,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古代:称角法、吸筒法。 现代:养生保健,排毒美容2拔罐法医学知识概 念:2拔罐法医学知识一 常用罐具 传统罐具 1 竹罐 2 陶罐 优点:轻巧价廉,不易摔碎 吸附力强 缺点:易爆裂漏气 质重易碎 3拔罐法医学知识一 常用罐具3拔罐法医学知识3 玻璃罐 优点:可直接观察罐内情况缺点:易破碎4拔罐法医学知识4拔罐法医学知识5拔罐法医学知识5拔罐法医学知识 新型罐1 挤压排气罐优点:便于携带缺点:老化、固定罐2 抽气排气罐优点:吸附力可随意调节缺点:没

2、有温热刺激,易漏气 6拔罐法医学知识 新型罐1 挤压排气罐2 抽气排气罐6拔罐法医学知识 多功能罐 1 刺血罐 2 灸罐 3 电热罐7拔罐法医学知识 多功能罐7拔罐法医学知识二 吸拔方法(排气方法) 火罐法 借燃烧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 (化学反应,消耗罐内空气)常用罐:玻璃罐,便于观察,以免烫伤8拔罐法医学知识二 吸拔方法(排气方法)8拔罐法医学知识1 闪火法 操作要点:快进、稍停、快出、快放操作注意:蘸酒精宜少,稍拧干,不沾罐口 不宜久在罐口部位烧灼(烫伤病人皮肤) 放置时不用按压(靠负压自动吸附)9拔罐法医学知识1 闪火法 9拔罐法医学知识2 投火法操作:动作熟练迅速、勿久烧致罐烫优点:吸

3、力强缺点:易烫伤皮肤适用:侧向拔罐10拔罐法医学知识2 投火法10拔罐法医学知识3 贴棉法操作:用直径约为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适中,浸少量75%95%的乙醇,贴在罐内壁的中段,以火柴点燃,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作用特点:同投火法11拔罐法医学知识3 贴棉法11拔罐法医学知识4 架火法 操作:皮肤上隔物(不导热物体或中药饮片) 作用特点:同投火法,且不易烫伤皮肤。12拔罐法医学知识4 架火法12拔罐法医学知识 水罐法 利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 (物理作用)常用罐:竹罐,吸药、冷却慢,便于操作。13拔罐法医学知识 水罐法13拔罐法医学知识1 水煮法操作:药液中煮沸23分钟,镊子倒夹,

4、干毛巾捂罐口片刻,趁热(可耐受)放置,轻按罐半分钟。14拔罐法医学知识1 水煮法14拔罐法医学知识优点:罐药结合温热力强操作注意: 出水后拔罐不宜过快(烫伤) 出水后拔罐不宜过慢(吸力不足) 15拔罐法医学知识优点:15拔罐法医学知识2 蒸气法 操作:罐内充满热药蒸汽(23分钟),速扣于 拔罐部位,轻按半分钟。作用特点:同水煮法,但较之简单,易操作。16拔罐法医学知识2 蒸气法 16拔罐法医学知识 抽气法 利用抽气装置抽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物理)。特点:易于患者自行操作,无烫伤之忧 缺点:无温热刺激,易漏气17拔罐法医学知识 抽气法17拔罐法医学知识注射器排气法橡胶罐排气法抽气罐排气法18拔罐

5、法医学知识注射器排气法橡胶罐排气法抽气罐排气法18拔罐法医学知识三 拔罐法的临床应用以罐数分:单罐、多罐以留罐形式分:留罐、闪罐、走罐复合罐法:针罐、药罐19拔罐法医学知识三 拔罐法的临床应用19拔罐法医学知识1 单罐法 仅拔一罐 病位局限者20拔罐法医学知识1 单罐法20拔罐法医学知识2 多罐法: 多罐并用 病变范围广或选穴较多病证21拔罐法医学知识2 多罐法:21拔罐法医学知识3 留罐法:操作:拔罐后留置515分钟。应用:临床最常用。 注意: 夏季、肌肉浅薄处、吸附力强的大罐、老幼患者 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头面等暴露部位,不宜留罐,或先向病人解释。 为加强刺激,可在留罐过程中轻轻提按罐体。

6、22拔罐法医学知识3 留罐法:22拔罐法医学知识4 闪罐法:操作:火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反复拔取多次,至皮 肤潮红为度。 作用特点:刺激强烈。适用于: 顽固难愈的病证: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皮肤麻木、功能减退的虚证。肌肉松驰、吸拔不紧,或留罐困难的部位。23拔罐法医学知识4 闪罐法:23拔罐法医学知识5 走罐法(推罐法):操作:将施罐部位皮肤涂润滑油,用闪火法吸拔后,手握罐底,后边着力,前方稍提起,沿肌肉、经脉线推动,来回推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度。24拔罐法医学知识5 走罐法(推罐法):24拔罐法医学知识操作注意:动作轻柔、均匀、平稳、缓慢, 罐松紧适度,负压以推拉顺利为度。作用特点:刮痧效应

7、调节吸力; 刺激最强烈,作用范围大。临床应用: 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体质壮实者。 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痛等25拔罐法医学知识操作注意:动作轻柔、均匀、平稳、缓慢,25拔罐法医学知识6 针罐法 针刺与拔罐结合的方法操作分类: 留针拔罐法: 方法:留针拔罐 适用:风湿痹痛, 禁忌:不宜胸背部26拔罐法医学知识6 针罐法26拔罐法医学知识 刺络拔罐法方法:刺血(皮肤针、三棱针、注射针等)拔罐操作注意:刺血快速、注意出血量27拔罐法医学知识 刺络拔罐法27拔罐法医学知识拔罐法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出针拔罐法:方法:出针后拔罐 吸出少许血液或组织液作用:加强泻邪作用29拔罐法医学知识 出针拔罐法

8、:29拔罐法医学知识7 药罐法 拔罐药物 药煮罐法 药蒸汽罐法30拔罐法医学知识7 药罐法30拔罐法医学知识 贮药罐法 将药液(乳、油、膏、糊)涂于拔罐部位或罐内壁,再拔罐。31拔罐法医学知识 贮药罐法31拔罐法医学知识四 施罐与启罐 拔罐注意事项1 施术部位:选用肌肉丰满,毛发较少,无骨胳凸凹的部位。2 拔罐动作要领:稳、准、轻、快。3 体位舒适,患者合作,拔罐后不要移动体位。32拔罐法医学知识四 施罐与启罐32拔罐法医学知识4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正常反应:局部皮肤感觉紧束、酸胀、温暖舒适、或凉气外出;罐内肌肤凸起,红紫;下部空虚、不适减轻或消失。5 避免吸力过大或过小。

9、6 多罐间距离不宜太近,针罐时避免火罐碰压针柄。7 注意晕罐(表现处理同晕针)。33拔罐法医学知识33拔罐法医学知识 启(起)罐方法操作:1 一手拿住火罐,另一手将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空气进入罐内后,火罐自然落下。2 抽气罐则将进气阀拉起,空气进入后,罐即脱落。注意:忌用力猛拔,以防引起疼痛或损伤皮肤。34拔罐法医学知识 启(起)罐方法34拔罐法医学知识 效应观察1 正常反应:紫红色瘀点、瘀块、微热、微痛 (12日自行消失)2 病理反应:水气、水泡:湿盛斑色:深紫 瘀 淡或皮色无变化 虚寒 痒 风注意与操作不当引起的水泡、皮色无变化区别 35拔罐法医学知识 效应观察35拔罐法医学知识 拔罐

10、后的处理1 消毒棉球擦去水珠2 罐斑微痒不可搔抓,以免感染3 小水泡无需处理4 大水泡,消毒针刺破放液,涂龙胆紫。5 刺络拔罐,消毒棉球擦尽血液,注意消毒,避免感染6 同一部位,隔13日治疗1次。36拔罐法医学知识 拔罐后的处理36拔罐法医学知识影响起泡的因素:疾病与部位、时间、季节(夏季)泡液的颜色:清水样(未见细胞) 浅黄(少量红细胞) 橙黄(5-10个红细胞) 浅红(20-35个红细胞) 暗红(红细胞满视野)泡液为单纯组织液或组织液+含量不等的血液软组织劳损一般出现软组织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变化、吸取组织液可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的状态水湿、痰浊之邪、瘀血 中国针灸 1998-11-663附:

11、关于水泡的几个问题37拔罐法医学知识影响起泡的因素:疾病与部位、时间、季节(夏季)附:关于水泡的五 拔罐的作用原理中医认识: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清热泄浊、吸毒排脓。作用特点:无痛创、疗效迅速明显、简便易行38拔罐法医学知识五 拔罐的作用原理38拔罐法医学知识现代研究与认识: 作用原理: 刺激皮部与络脉1 负压作用 A)气体交换 B)自家溶血 a.刺激神经末稍 大脑调节作用 b.类组织胺物质 刺激机体器官 2 温热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39拔罐法医学知识现代研究与认识:39拔罐法医学知识 体内生物学效应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能力 缓解机体疼痛 调节大脑功能 调节肌肉功能 双向调节效应 40拔罐法医学知识 体内生物学效应40拔罐法医学知识六 适应范围: 1 风寒湿侵袭(温经散寒祛湿) 2 痛证、软组织损伤(活血化瘀) 3 瘫痪(促进血液循环 肌肉与神经营养) 4 脏腑病证(调整与增强脏腑功能) 5 外科皮肤病证(排毒、排瘀、排脓) 6 美容养生保健(排毒、提高免疫力) 41拔罐法医学知识41拔罐法医学知识42拔罐法医学知识42拔罐法医学知识七 禁忌症:1 部位禁忌:皮肤高度过敏、有溃疡、感染、肿瘤、疤痕、静脉曲张;五官部位、大血管处、心尖搏动处;孕妇腰骶与腹部。2 病症禁忌:出血倾向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