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1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2、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

3、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5.交流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4、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

5、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

6、,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2 教学过程: 一读好课题,认读词串,整体把握文本。 1.读题,介绍作者

7、。(萧红,三十年代文坛上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 2.认读词串。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韭菜谷穗倭瓜黄瓜(谎花)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读,正音。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1)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 第三组:农活 (2)第一、二组:园子里有什么。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3.整体把握课文。 哪几自然段写园子?哪几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给文章分分段。 小结:读读词串,你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我和祖父;抓住直接写园子的两段,你们就理清了课文的段落。这就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精读

8、课文2、13自然段,想象园子的生机,品味作者语言的独特。 1.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2.出示:第2自然段。大家一起读: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为什么想到这个词? 大园子。(不是我们家的院子,北方的后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 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 色彩斑斓(白、黄、大红、金、绿。) 有趣极了(引读:瞧,蜂子) 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 板书:好大、好多、好看、好玩 再读读,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进园子

9、了吗?没进的同学再读,一定要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3.出示:13自然段“太阳在这个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自由读。 这一段也是写园子一共11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句? “一切都活了”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 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倭瓜怎么活?黄瓜怎么活?玉米怎么活? 植物在祖父的伺弄下长得多好啊!这个“活”还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蝴蝶(引读)自由啊!随性啊! 只有天空蓝悠悠的(悠闲惬意) 板书:一切都活了 4.谁来读读,读出那个活劲!(选择句段读) 4.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啊?就在课题旁,写几个词。比比谁写得快写得多。

10、 (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5.萧红写得多好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上个世纪初的这个园子。让我们心生羡慕。 出示两段话,比较阅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是有翅膀、有腿的的活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的颜色,即便写蜂子飞,最后也让它落到花上不动了,胖乎乎的。 倭瓜黄瓜玉米都是静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疯长,写它们上架、上房、上天。 萧红的描写非常独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咱们再来读读13自然段,比较: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 是?(老师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们分享:强调太阳大,强调告诉读者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是真

11、的,园子里真的就是这样,而且太阳让人有一种快乐、温暖的感觉。你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想想,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她写这段话的时候是一番怎样的姿态?) 小结:萧红快乐着温暖着,想到这个园子笔尖下流淌的文字如飞舞的蝴蝶。因为她快乐温暖,园子也快乐自由。这真是 板书:景乎情乎,境由心生。 萧红的快乐与温暖从何而来呢? 三.速读312自然段,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及祖父对我的宽容与疼爱。 1.速读312自然段。 你们读出快乐吗? 2.引读:祖父我 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是一种率情的流露。 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祖父教我时我不听,摘黄瓜,追蜻蜓,由着自己的性子。这是一种率性的表现。 累

12、了,我就睡大觉。这是童年的率真。 在园子里,在祖父面前,我流露的是我的真性情啊!我当然快乐! 3.你们读出温暖吗? 为了上好这堂课,老师读了些资料,想告诉你们: 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摩着,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 4.萧红的内心情感不是我们这堂课能读懂的,下节课我们学着萧红的语言,写写园子里的趣事,争取把自己写进园子里去,写进祖父的怀抱里。你们就会有更多的感受了! 四从读者走向作者,揣摩作者境由心生、借景抒怀的情感,感

13、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文学语言,也触摸到了萧红自由、跳荡的心,再读课题,园子还是个普通的园子吗? 1.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里究竟是个怎样的园子?(用笔思考) 2.童年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小结: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是那段拥有真性情的岁月。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四以诗结课,引发想象和对文本的再思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14、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感悟小姑娘的机智勇敢,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抓住关键语句感悟,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女孩的机智勇敢,给我们以教益。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女孩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准备:搜集表现儿童机智勇敢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你对张嘎有什么样的印象呢?都来说说吧。 2、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位机智勇敢的外国小女孩的故事。 3、板书课题:虎口藏宝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

15、 2、班内由各小组推荐的代表汇报。 (1)关于字、词 多音字 差ch chi ch c 卷jun jun 理解词语: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极其珍贵。 洋洋得意:形容称心如意而高兴、兴奋的样子。 扫视: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2)关于文章内容。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小女孩机智勇敢地与两个间谍周旋,用自己的胶卷替换了老虎口中的胶卷,保存了两个间谍犯罪的证据的故事,赞扬了小女孩机智勇敢的品质。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塔利收到了叔叔从国外寄来的陶瓷虎,并根据叔叔信里的线索,找到了藏在陶瓷虎里的胶卷。 第二部分(第525自然段):塔利与两个间谍周旋,用自己的胶卷替换老虎口中的胶卷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2632自然段):塔利告诉叔叔,胶卷没有被那两个家伙夺走,叔叔惊呆了。 (3)关于文章主旨。 赞扬小女孩机智勇敢的品质。 “她用手指摸摸那对眼睛里面藏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