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学习指南_第1页
人体解剖学 学习指南_第2页
人体解剖学 学习指南_第3页
人体解剖学 学习指南_第4页
人体解剖学 学习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指南 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一、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学习观点 (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三)进化发展的观点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

2、,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以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为学习医学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因此,学习时必须重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必须注意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结构特点,必须掌握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以便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五)静止与动态统一的观点随着生长和发育,人体各器官结构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学习用的标本都是经固定处理过的

3、标本,器官结构只是某一阶段或瞬间的静态图像,必须把静态结构与活体动态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掌握其结构和功能。 二、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思路及学习方法(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骨有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钮,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和肌学总论分别对骨学、关节学和肌学各论有指导意义,掌握其规律性的东西,如骨表面形态是受肌牵位、血管神经的经过和贯通及邻接器官压迫所致,解剖学上给予不同特定名词。如骨面突起(突、棘、隆起、粗隆、结节、嵴),骨面凹陷(窝、凹、小凹、压迹)、骨的空腔(腔、窦、房、小房、管、道)和骨端膨大(

4、头、小头、髁、上髁)等。骨与骨连接构成人体支架,起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支持保护要求稳固,运动要求灵活。骨骼的结构体现了这对矛盾的统一。例如在上、下肢,上肢功能的主要方面是灵活,下肢则为稳固,这就决定了上、下肢骨骼结构的特征。同学们应沿着此思路,通过分析对比,去理解记忆各部位骨骼的结构特点,进而理解对不同部位骨骼病损的整复应有所侧重的理由。并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来考虑,侧重于达到灵活运动还是稳固支持。骨骼标志名称繁多,教材中有不少是为便于说明肌肉附着点或神经、血管的行程、位置,标志本身并无临床意义,无需记忆。学习中并非教材中所列每一块骨、每个连接、每一块肌都要求去摸认记忆,学习重点在于

5、:全身骨块的名称;用来确定诊疗部位的体表可摸标志;某些常造成皮肤或神经血管压迫等病变的标志或局部;脊柱、胸廓、骨盆的结构和功能。六大关节(肩、肘、腕、髋、膝和踝关节)的名称、基本构造及稳定性和灵活性,与关节构造之间的必然关系以及其运动名称必须搞清楚。肌学一节知识的主体是各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和功能。全身骨骼肌约600多块,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支配,所以每块肌均可视为一个器官。肌按位置、形状、大小、作用和起止等命名,有时是综合命名,如冈上肌(位置)、三角肌(形状)、大收肌(作用)、胸锁乳头肌(起止)、肱二头肌(形态加位置

6、),了解肌命名规律有助于学习和记忆。 (二)内脏学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有共同的功能,即直接参加新陈代谢活动(生殖属种族代谢),因而内脏器官在形态结构、位置、功能和发生上,都存在密切联系和许多共同的结构特征:(1)在形态结构上,每个系统都由一套连续的管道(中空性器官)和一个或数个实质性器官与腺体组成。(2)均有与外环境发生联系、摄取或排出某些物质的作用,内脏各系统均借孔道与外环境相通,腺体开口于管道。(3)中空性器官的管壁由数层组织构成,消化道由四层构成,呼吸道、泌尿道主生殖道均由三层构成;实质性器官无空腔,且多属于腺组织,有分泌功能;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膜或浆膜,并且向器官实

7、质内伸入形成间隔,将器官实质分成若干小叶。(4)内脏器官的位置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器官位于体内,故需明确其体表投影位置。特别要注意大部分内脏器官会随体位、功能状态、邻近器官的功能状态和年龄等的变化而变化。(5)分布于实质性器官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以及该器官的某种排泄导管等出入器官之处,常呈一较大或较深的凹陷或裂隙,称此处为器官的“门”。与门相连接的结构常常被筋膜或浆膜包裹成束状,称蒂、根、束等。需要指出的是“门” 的概念,出入实质性器官的结构集中的部位称为“门”,而出入中空性器官的结构则较分散,所以不给予“门”的名称。(6)在位置上,内脏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在功能

8、上,具有进行物质代谢和繁殖后代的功能,部分内脏器官还可产生激素,具有内分泌功能。(7)在发生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最早出现的内脏器官是结构简单的消化管,其头端分化成呼吸器,咽为呼吸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泌尿和生殖系统关系更为密切,存在共用部分,且突入消化管的末端,后来才分隔开,故两系统常合称为泌尿生殖系统。因此,学习应善于抓共性,然后分析特性,促进理解记忆。内脏器官也有其个性,学习时应重点关注每一个器官的外形、位置、毗邻和投影。 (三)脉管系统脉管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血液和淋巴分别在这两个密闭的管道内流动。脉管系的功能是运输,运送的是血液,运输方式是闭合循环。运送要解决动

9、力和定向流动问题,传输要解决血量的分配调节和管壁的通透性问题。这是理解脉管系结构的思路。完整的循环指的是以心脏为起点,又以心脏为终点的血液流动,包括体循环、肺循环和心脏本身的冠状循环。至于微循环、侧支循环、门脉循环均为体循环中有特殊功能的部分。心脏是整个脉管学的中心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学好心脏解剖知识一定要结合功能来理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如心内有保证血液定向流动的乳头肌、瓣膜和腱索;提供血液循环动力的心肌,心房肌与心室肌附着于心纤维骨骼,被分开而不连续,故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的心传导系统,可产生和传导冲动,终生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冠状循环流量大,可提供心收缩时所需的能

10、量;心包具有机械屏障和润滑作用,为心收缩提供了一个完全科学的环境。 动脉是指与心室相连、运送血液离开心脏并具有连续、多级分支特征的管道。全身动脉可分为体循环动脉和肺循环动脉。动脉主干常据其所在部位命名,动脉分支常从人体各大局部的动脉主干上发出,分布至附近器官,这些分支多以分布的区域命名;学好这些分支需要明确三点:起点、走行标志和分支分布。动脉主干的分支离开主干进入器官前的一段称器官外动脉,入器官后称器官内动脉。动脉是从心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由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各级分支运送动脉血;而由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则输送静脉血。 器官内动脉分布与器官的结构形式有关,结构相似的器官其动脉分

11、布状况也大致相同。在实质性器官可能有放射型、纵走型和集中型分布。如有分叶状结构的器官,如肝、肾、肺等,动脉自门进入器官,分支呈放射型分布,各分支的分布区与脏器的分叶相当,常作为器官分叶或分段的基础。肌内动脉常沿肌纤维束走行,其间以横支构成吻合。中空性或管状器官,其动脉呈纵行型、横行型或放射状分布。动脉的起点和行径有时发生变异,但其分布区域是不变的。 静脉为起于毛细血管、与心房相连、运送血液回到心脏并具有连续、多级属支特征的管道。全身静脉可分为体循环静脉和肺循环静脉。静脉的数量比动脉多,管腔粗大,标本上的静脉壁塌陷,含有淤血。学好静脉也应明确三点: 属支收集范围、走行标志和归宿。静脉结构和配布有

12、下列特点:静脉瓣成对,呈半月形,游离缘朝向心。静脉瓣有保证血液向心流动和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受重力影响较大的四肢静脉其内瓣膜多,而躯干较大的静脉则少或无瓣膜;体循环静脉分浅、深两类。浅静脉位于皮下浅筋膜内,又称皮下静脉。浅静脉不与动脉伴行,最后注入深静脉。临床上常经浅静脉注射、输液、输血、取血和插入导管等。深静脉位于深筋膜深面,与动脉伴行,又称伴行静脉。深静脉的名称和行程与伴行动脉相同,引流范围与伴行动脉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静脉的吻合比较丰富。浅静脉在手和足等部位吻合成静脉网,深静脉环绕容积经常变动的脏器(如膀胱、子宫和直肠等)形成静脉丛。在器官扩张或受压的情况下,静脉丛仍能保证血流通畅。浅静

13、脉之间、深静脉之间以及浅、深静脉之间,都存在丰富的交通支,这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结构特殊的静脉包括硬脑膜窦和板障静脉。静脉的行径和归宿也有变异,但其收集范围也是不变的。静脉血回流的因素:静脉瓣顺血流开放,逆血流关闭,是保证静脉血回流的重要装置;心舒张时心室吸引心房和大静脉的血液。如果心收缩力显著减弱,心室排空不完全,静脉血回流减少;吸气时,胸膜腔负压加大,胸腔内大静脉内压降低,从而促进静脉血回流;脏器运动和动脉搏动有助于静脉血回流。体位改变也对静脉血回流产生影响。淋巴系统有两大功能:首先是免疫防御;第二是与静脉分工共同完成体液回流,维持内环境稳定。淋巴管和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

14、以膨大的盲端起始,由细向粗逐级汇合,最终归入静脉,是协助静脉回流的管道,也是炎症和癌细胞扩散的主要途径;后者可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和进行免疫应答。(四)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以外的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由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固有内分泌系统组成。其功能是将体液性信息物质传递到全身各细胞,发挥对靶细胞的生物作用,调节(通过激活或抑制)和协调机体其他系统(包括神经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平衡。因此,它和神经系统是人体两大生物信息传递系统。不同的是,神经系统通过电脉冲传递信息,内分泌系统则通过化学物质即激素的化学反应传递信息。(五)感觉器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是机体

15、感受刺激和接受信息的装置。学好感觉器先要明确其组成、位置及功能,如视器包括眼球和眼副器,前庭蜗器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另外,不能将感受器与感觉器混为一谈,感觉器的结构复杂,是由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共同构成的器官,如视器、前庭蜗器(耳)、味器和皮肤等,也称特殊感觉器或感觉器官。学习视器时,视器的核心部件是眼球。眼球通常被解释为照相机, 即把眼球比作外由三层膜构成,内含三种屈光物质的照相机,如眼球壁的脉络膜相当于暗房,视网膜是感光底片,虹膜相当于光圈,瞳孔是快门,角膜与晶状体相当于镜头,巩膜相当于外壳等,其辅助部件便是眼副器。眼球正常活动完全离不开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眶筋膜等,对

16、眼球起保护、运动和支持作用。前庭蜗器的功能是感受声音和感受头部的位置。神经冲动传入到脑之后产生听觉和位觉,故又名位听器。尽管前庭蜗器结构较为复杂,但只要与功能结合起来学习,就不难掌握。首先应明确前庭蜗器包括声波收集、声波传导和声波感受三个部分的结构(即外耳、中耳、内耳),声波从外界传到内耳的神经末梢,经过空气、骨(听小骨)和液体(外、内淋巴)三种介质。内耳应当受到关注,因为听觉感受器(听器)和位觉感受器(平衡器)均在内耳,中耳和外耳只是声波的传导装置,是前庭蜗器的辅助装置, 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是通过头动引起内淋巴液动,内淋巴液冲击位觉感受器而获得的。中耳也是一个知识重点, 中耳炎是常见病,中

17、耳6个壁所接邻的结构,可成为中耳炎蔓延的受害者,特别其上壁邻隔脑,波及时后果严重。外耳道的年龄性特征在外耳检查时有应用意义。 三、神经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人类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连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组成。在人体,神经系统是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由相互联系的神经细胞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它们分别与脑和脊髓相连。学好周围神经,必须掌握每一条神经的成分、起始、行径标志、分支分布和损伤症状,同时应注意与脉管知识的联系,因为大多数神经与血管是伴行的。学习自主神经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即自主神经与躯体神经比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比较,这样可找出异同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被膜、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