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课件(47张)_第1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课件(47张)_第2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课件(47张)_第3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课件(47张)_第4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课件(47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1温儒敏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人教版语文教材、部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国家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变化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3变化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

2、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为:1、语言构建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4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5语文的特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历史1、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 5、

3、家国情怀数学1、数学抽象2、逻辑推理3、数学建模 4、直观想像5、数学运算6、数据分析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育人价值的体现,个体在解决复杂的语言文字问题过程中调取学科知识与技能,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6对语文课程的深入理解语言建构与应用 :语文课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只有这一项是唯一或主要属于语文的。思维发展与品质 :任何学科都要培养思维能力与品格,但语言的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以,语文是实施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覆盖一切教育内容,也与任何学科结成联盟。审美鉴赏与创造: 如果我们把审美界定为正确的价值取向,任何学科都面对审美问题,语文与艺术是审美的专门化。语文审美是

4、针对言语作品的审美,在这一点上,语文与艺术具有分工关系。文化传承与理解 :任何学科都包含文化。尤其是历史和艺术,但语文学科是以口语和书面语来负载文化信息。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和文化生活构建的不可取代的基础工具。7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1、语言积累与构建2、语言表达与交流3、语言梳理与整合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5、发展逻辑思维6、提升思维品质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8、鉴赏文学作品9、美的表达与创造10、传承中华文化11、理解多样文

5、化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8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9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1、

6、整本书阅读与研讨2、当代文化参与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4、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5、文学阅读与写作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8、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11、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2、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14、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1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17、跨文化专题研讨18、学术专著专题研讨10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需解决的问题高中语文课程内容选择与建构语文不是一门与单一学科体系直接对应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系很难在知识本体系统的覆盖下来构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

7、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有没有体系?语文课程内容是否需要体系?能不能概括出语文内容体系?应当如何从载体(文本)为纲、知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为纲、行为训练(听说读写)为纲,转变为语文素养为纲?载体、知识、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确立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确获取它们的主体。11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需解决的问题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任务群”为主要承载形态,把语文学习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作为与素养直接结合的轴心与重要的学习内容,根据需要整合言语文本和应用性知识,落实课程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

8、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12必修(8分)选择性必修(6分)选修(任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学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当代文化参与(0.5学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中

9、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学分)跨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实用性阅读与表达(1学分)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学分)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学分)13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 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不安排学分。141.学习目标与内容(1)聚焦特定文化现象,由学生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 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

10、如何传播当 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 流研讨。(2)设立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 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通过社会 调查、观 看 演 出、参 与 文 化 公 益 活 动 等, 丰 富 学 习 语文 的 方 式, 积 极 参 与当代文化生活。(3)针对社会文化热点现象,开展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 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15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在必修课中安排 0.5 学分,9 课时。必修课可由教师根据教材 相关内容或学校实际情况,在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在选修、 选修中

11、不单设学分,可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组合,设计一些课内外相结合的 学习活动。(1)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 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 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 与传播建设相结合。(2)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 流、习作分享、辩论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162.教学提示(3)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研究社会生活 中的文化现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 影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及其他文化遗产等,通过

12、实地考察,深化对 某一文化现象的认识。(4)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对社区的 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5)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 研讨,解释文化现象,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7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其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

13、必修课程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新课标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18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

14、”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19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重点。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

15、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

16、革命人格”。20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第一次明确了语文学科所要达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由此长期以有关语文学科的性质、内涵的争论得以澄清,有了科学的清晰的定义。这是个理论贡献。21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放在最前头,突出其重要性。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本质意义的。新课标如此强调思维发展,还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加以明示,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必须部分,这对于改变目前语文教学缺少思维训练(尤其是缺少批判性思维和独创性思维)状况,会有一个大的冲击。22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已经久违了“情

17、趣”,很少顾及和尊重学生个人的“情趣”,新课标的提示应当给一线教学提个醒:“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语文教育题中应有之义。而“鉴赏品位”这个说法的提出,在这个过分物质化的浮躁且低俗的环境中,是有针对性的。23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这样明确的概括和提示,也是第一次。“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彼此融合,不能分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24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将会改变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高一是“必修”,要求完成7个

18、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应用性阅读与写作。这7个任务群的前4个,是贯穿整个高中课程的。25高二,是“选择性必修”,除了前面4个任务群,又还增加了5个“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26任务群的设置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中强调的不是以课文为纲,也不求知识的完备与系统,训练也不再是纯技巧的分解,而是任务群驱动下的多文本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教学的组织者,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7高中生语文学业质量水平

19、分为5个等级,做了比较具体的描述。有三个问题,要平衡兼顾一下,不走极端:一是任务驱动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二是防止任务驱动下的多文本学习造成浅阅读的弊端。三是任务驱动下的学习活动应当适当。28近年来,语文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太热闹,太浮躁了。我们缺少的是沉没式的学习,自由式的阅读。未来的教师要吸收新课标关于任务群的理念,在某些教学环节中可以多使用这些方法,但应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教学的内容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29建构主义与新课标的关系。建构主义这一理念有用但不可滥用。30关于新课标的体会“理想主义”的倾向在新课标中处处显现。譬如,冀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中思辨能力的训练,来对目前盲从跟风、

20、缺少理性的社会风气有力反拔;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中高雅情趣的培养,来对眼下庸俗浮浅、缺少品位的快餐文化适当引导;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中先进文化的研习,来对当今混乱无序、背弃传统的错误思想开出良方,等等。31温先生给予新课标以很大的肯定,但是,他也强调了:不要迷信。其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所谓的“建构”,并没有那么神秘,更不是什么万能灵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重视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最初是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那么,到了高中阶段,还要不要像小学那样,先构建具体情境再组织

21、学生来自主探究呢?那就不一定了。高中课堂还应该追求效率,不必什么课都让学生慢慢来探究,因为按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完全有能力直接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学习的。有些课堂,比如文言文,该讲读就讲读,如果连文章也没有读懂,又谈什么自主探究?32其二,“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传统文化”,不能理解为“国学”,更不能错误认为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值得继承的。首先,“国学”这个说法是在西学东渐、国势没落之时为了与“西学”对抗、振兴国粹才提出来的,从其产生的背景来看,“国学”当时就是“国将不国之学”。再者,“国学”的范围太大了,武术,中医、算命、风水之类也都是“国学”,当中有精华也有糟迫。今天让小孩读一读“三百千”是

22、可以的,但也不要把它们当作“经”来读,那只是古代开蒙的读物,当中有好的,也有糟粕。传统文化中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是精华部分,可以继承和转化、吸收;而愚忠、愚孝、封闭、自私、奴性、麻木,等等,则是糟粕,应当批判和抛弃。另外,除了传统文化,也要关注当代的先进文化,比如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城市,其发展过程中便吸纳了众多先进的文化,值得总结、反思。33其三,任务驱动式的群文阅读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有着其优势,比如,改变以前以课文为纲要、以知识系统为目标的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这有利于扩大课堂的容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这一方式也有着其

23、短板,比如,容易造成阅读的浅表化,容易使学生过分关注任务本身而无瑕顾及或不愿顾及其他,学习的目的有可能变得更加功利化。特别是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为其设置过多的任务限制,学生会失去自由阅读、沉浸式阅读的乐趣,读书就变成了苦差。这就跟小学生有时很怕春游、逛公园之类的活动,因为他知道回来要写感想。所以不妨重点关注结果而不要过分注重过程,真正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心性。34其四,近些年来各样各样的教学改革让人眼花缭乱,但许多理论最后都成了昙花一现。新课标虽然评价很高,老师们也不必完全照搬,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有所取舍,量力而行。35读书为要部编教材做出了很大的调整。核心思想就是“读书为要”,想方设法

24、让学生多读书。一是增加大量的阅读篇目。教师可以采取“1加x”(精讲一篇,泛读若干篇)群文阅读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二是每个学期都设置整本书阅读的任务。教师不要设限过多,要让学生自由阅读,沉浸式阅读,真正静下心来读,从而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36新教材问题“统编本”语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用一家媒体的报道标题来说,就是“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读书、熏染、积累是语文不变的法宝。读书的习惯是语文最重要的宗旨。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是教语文的最重要的办法。举一反三(精读课)运用精读学来的方法来读其它书(略读课)37备课备课要重视课型,聚焦文体,突出重点老师要做两件事

25、一是自己要读课文,赤手空拳地去读,获取真实的感觉和认知,这是很要紧的。自己有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二是想一想你班上的那些学生读这篇课文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有哪些难点,有可能有哪些兴趣等等。38结合学生的实际。1(精读)x(泛读)2采用“1加x”方法拓展阅读。3授之以渔,要教读书方法。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读书方法就是“干货”。跳、猜、默、速、(教泛读略读速读的方法)4语文的干货读一类书的基本方法。5关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我看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6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糟粕,只属于它过去那个时代,

26、不可能转化,也不可能支持当代文化生活。如传统文化仁爱共济、立已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都是精华的部分,可以继承和转化、吸收;而愚忠、愚孝、封闭、自私、奴性、麻木,等等,都是糟粕,应当批判和抛弃。39新高考问题一、命题将更加注重考阅读速度,题量会增大。一目十行,快慢结合读题读文,考试必须这样,否则做不完题。选拔性考试,做不完75的人,题量文字量加大。教学要教精、略、泛、速读等方法。如:中轴线法,嘴唇不动法等。40二、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我们一线教学就要调整思路,

27、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扣着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如今题型偏检索对照,都要加大阅读。科幻也进入,读新华文摘才适合教学,现已突破文学视野。广、快、关注社会。41三、更加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这些年高考语文在强化检索能力的考察,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上升思维能力,检索能力训练考察。注重检索能力训练。排除概念干扰,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下文注入的“概念干扰”,就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在短时间筛选信息。42【题例】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肤释放出来43四、越来越重视考逻辑思辨能力。新课标注入逻辑内容。针对碎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