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弑其君》名师教案1_第1页
《崔杼弑其君》名师教案1_第2页
《崔杼弑其君》名师教案1_第3页
《崔杼弑其君》名师教案1_第4页
《崔杼弑其君》名师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8崔杼弑其君【教学目的】:一、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二、初步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体会本文叙事有条不紊的特点。三、初步了解文中晏子的表现,对晏子这个历史人物有初步认识。四、对文中涉及“大史书曰”这一细节进行品析,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晏子不死君难”和“大史书曰”两节;了解“晏子”这个人物及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教具、教法】:一、实物投影仪。二、小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抓住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晏子不死君难”一节和“太史直书”,了解晏子为人和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教学准备】:印发“

2、晏子使楚”文白对读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齐读课文。自然导入。二、解题。标题“崔杼弑其君”为什么用“弑”字可以换成“杀”字吗明确:弑,古代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说文和现汉都这么解释。在君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弑君”是怎样的一种行为(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为。)那么崔杼为什么要“弑君”他又是如何“弑君”三、理清人物关系,复述“崔杼弑君”的故事情节。(请学生自读1-3段,理清人物关系,复述“崔杼弑君”情节。)四、分析齐庄公、崔杼形象。崔杼为什么会“弑君”明确:齐庄公作为一国的国君,却好色,昏庸,与崔杼之妻通奸,并且公开羞辱大臣。这让崔杼萌生“弑”心。崔杼:崔杼是齐国的大臣,他权倾朝

3、野,有着极大权力。他夺人寡妻,又受人羞辱。庄公羞辱他,他蒙羞忍辱,渐生“弑”心。以“称疾不视事”引诱,暗中布局。一旦时机成熟,心狠手毒。他心机深重,又权重气盛,不可一世。庄公是他立的,却又“弑”君,君主他也不放在眼里。但当随从提议杀了晏子时,他却“舍之”。表现出崔杼个性的另一面:知人善用,深谋远虑。他留用晏子,是因为晏子是“民之望也”,可以“得民”,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虽然,崔杼弑君有理,但是从宗法上说,他始终处于臣服的位置。这样,他只能以臣民的方式去行事。文章始终把他放在臣民的位置来对待和叙述。他的“弑君”便是犯上作乱,是乱臣贼子。心机深重的乱臣贼子“崔杼弑君”可谓震惊朝野,这件事也牵出了齐国

4、另一个重要的人物。那便是晏子。你印象中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学生回顾“晏子使楚”的故事并归纳。)那么,晏子与“崔杼弑君”这事又有什么关系(请学生齐读课文第4段。)明确:崔杼弑君,因为死的是齐国的君主。而晏子作为齐国的士大夫,君主死了,臣子理应前往。其他的臣子也许忌惮崔杼的权势,不敢挺身而出。但晏子敢。他不但敢去,而且要去。不但去了,而且还要哭尸!这是晏子对国君的态度,也是他对齐庄公的尊重。那么,既然晏子对君主如此忠诚,是不是就遵照春秋时期的礼仪,为君王殉死了明确:晏子明确回答说“不死”、“不亡”。他的一番话既让自己免于殉死,还谴责了“被弑”的庄公和“弑君”的崔杼。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晏子

5、不死君难”,对于晏子的这种举动,我们该如何看待(课前布置学生讨论,ppt展示学生的几种看法。)按照常理讲,君王任务是主持社稷的,不是君临老百姓的。如果君王为社稷而死,老百姓当然可以和君主同死。因为作为君王的臣民,其责任是供养社稷的,不是单单为自己而生存的。如果臣民为国而亡,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为自己的私利而死了,我们大家都要为此而同死、同亡,那就是不义的事情。除非是其同党,正直的人是没有人敢担当这个不义之名的。何况现在君王是被人立而又被其杀的,怎能为这样的人而死呢?晏子忠君却不唯君,那他“唯”什么他所信守的原则又是什么呢?晏子信守的原则是为国家谋利,为百姓造福。这些都表明晏子是一个

6、视国家利益高于一代的贤臣。六、分析太史的“秉笔直书”。在这篇文章中有好色、昏庸的君王,有以下犯上弑君的乱臣贼子,也有“不死君难”的一代贤臣。那么,文章中是否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关注和挖掘的人物(明确:太史官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6段,齐读这一段。)太史官们在记录这段历史时,为什么非得用“弑”字非得用“弑”字,可见在史官们眼中,即便庄公无道,但崔杼杀庄公本身就是以下犯上的忤逆之行。崔杼连君王都敢“弑”,更何况区区几个史官!但太史官们却不顾个人生死,前仆后继地要将“崔杼弑其君”这五个字写入史书。这是为什么呢?明确:崔杼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杀君的罪名,因而杀死太史。但他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故“舍之”。这一小段文字将我国古代史官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操守写了出来。中国史官向来重视唯真求实,秉笔直书。为了做到这一点,史家们往往不避讳,不避嫌,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持历史的真实。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史家的传统,足见我国古代史官的伟大与崇高。七、对比阅读。(机动环节。课前印发材料,时间不够的情况让学生课外阅读。)历史已经远去。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遗臭万年,也有人流芳百世。历史记下了“被弑”的无道昏君,也记下了“弑君”的乱臣贼子。而真正熠熠生辉的是那些为国谋利的贤臣和智者,甚至于是那些没有真实姓名的史官们。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4-6段,向那些流芳百世的人们致敬!八、课后小结: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