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础力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_第1页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础力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_第2页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础力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_第3页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础力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础力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摘要:为探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础力学移动学习模式开展的可行性,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 现状和影响、现代远程教育和移动学习模式的现状,结合基础力学课程特点和资源建设现状,对学生持有手机等智能设备和移动学习 现状展开调查,认为:利用基础力学课程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与移动学习相结合,同时考虑在学生当中展开的问卷调查结果,开发或利 用现有的符合学生要求的移动学习系统,进一步加强学生平时的自学自测自练,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发了基于无线互联网 和智能手机的课程自测系统,并在教学中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学习;远程

2、教育;基础力学;智能终端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obile learning mode of basic mechanics in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 the following points are studied,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influence of smart terminal devi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

3、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mobile learning mode, 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mechanics cours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e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about smart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and mobile learning situation fo

4、r students. It is believed that it is feasible and practical to combine the rich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of basic mechanics course and mobile learning, and consider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develop or utilize the existing mobile learning system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5、 and further strengthen students self-study and self-test in daily. The course self-test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Internet and smart phon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teaching,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Keywords: mobile internet; mobile learning; distance education; basic mechanics; inte

6、lligent terminal-、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现状 和影响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 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开放、分享、互动的优势,是一个 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 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 电信基础网络,由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 各种成熟的应用。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 个领域,微信、支付宝、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 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近几 年,更是实现了 3G经4G到5G的跨越式发展。全球覆盖 的网络信号,使得身处大洋

7、和沙漠中的用户,仍可随时随 地保持与世界的联系-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最普及的终端设备,手机,二十年 前还是身份的象征,如今,已成为普通人生活的必需品,尤 其,近几年流行的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已成为多数用户 接入互联网的首选设备。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工业和信息 化部统计:截至2014年5月底,中国手机用户达到12.56 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57亿户,其中用手机上网 的用户8.2亿户。而华经情报网统计:2015年至2017年 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从28.71亿增长到36.66亿,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0%。其中,中国境内的智能手机用 户从8.08亿人增至9.24亿人。如此高的手机保有率,

8、使得手机用户遍及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等的所有人群,不可避免的,也在大学 生群体中大量存在。据有关研究人员调查显示37,2013年, 华东师范大学98.2%的学生拥有手机;2008年,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98.9%的学生拥有手机。而据课题组多年的 观察及与同行的交流,也发现近年我校大学生手机持有率 接近100%,使用手机上网95%以上(不含 MP3MP4MP5PAD笔记本等可联网设备),且呈逐年上升 态势。大多数学生上网不分场合、不分时段、不分地点,影 响了自身健康,也影响了学习效率-一些研究者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进行过总结, 认为:手机的听筒和屏幕对学生的耳朵和眼睛有损害;学

9、生使用手机会受到不良内容的毒害;学生使用手机会成为 谈情说爱的工具;学生使用手机会浪费钱财等;另一些研 究者认为:手机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冲击;手机 正逐渐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手机对大学生 个性与心理发展有影响;手机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消费, 助长了虚荣心理,加重家庭负担等。申请人也在之前发表 相关文章,认为:智能化手机进入校园后,对现代大学的教 学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带来积极作 用的同时,也因为学生的使用不当,带来消极影响,对教师 备课和学生预习,对教师上课和学生(课,对教师成绩考 评和学生掌握应用带来挑战,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尤 其近两年,由于运营商套

10、餐资费的优惠力度加大,以及各 种互联网应用的大量涌现,学生滥用手机成为国内高校普 遍现象,手机的普及给各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更为现 实和严峻的挑战。在无法禁止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的情况 下,如何合理引导学生,以学习知识为导向,扬长避短,( 显得非常有必要。二、现代远程教育与移动学习模式现状上世纪末,传统的互联网刚流行时,教育界遭遇过挑 战,甚至视其为洪水猛兽,但在体验到互联网的开放、共享 与互动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是机遇。借助互联网,第三代 的现代远程教育取代了第一代的函授教育和第二代的广 播电视教育模随着国外开放大学的兴起,国内的许多广播 电视大学都转型为开放大学,如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开放

11、大学、江苏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等,甚至教育部也推出 了国家精品课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各高校都纷纷建立 精品课程网站,将全国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向全社会免费开 放共享-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优势在于突破了时空界 限,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活动-一些教育教学研究者,在综合 比较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后,提出了 “移动学习“的概念。 著名国际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博士在2000年上 海电视大学40年校庆时,用电子学习(E-learning)、远程学 习(D-learning)、移动学习(M -learning)三个概念,回顾和 展望了远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04年,基更博士进 一步系统地介绍了移动

12、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他指出:移动 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上更加自由,下一代的远 程学习将是移动学习-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第三代远程教 育最能体现移动学习的内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随时随地 学习,但是,当新一代的移动互联网出现,体会到移动设备 终端普及带来的便利后,人们才认识到之前的移动学习还 是要受到硬件设备的限制,只能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地 点。刘豫钧和鬲淑芳的在综合研究了移动学习的国内外研 究现状后提出要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三个方 面来把握: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其次, 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

13、特征之外,还有它独 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 由)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 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 的-最后,从他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 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技术;实现的 小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综合多位研究者观点,可以将移动学习理解为:利用 移动设备、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设备(如掌上电脑、 手机、MP3、MP4、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 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是现代远 程教育发展的新阶段,特点是实现* Anyone、Anytime、Any

14、- where、Anystyle”(4A)下进行自由的学习,能够给学习者提 供真正的“随时、随地、随身”(三随)个性化学习,在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教师和 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个人终端智能设备的普及, 移动学习的实践已经非常广泛-一些移动学习网站已经建 立,一些博物馆和纪念馆进行移动解说,一些企事业单位 进行移动职业培训,一些高校建立移动图书馆,而微课、慕 课、开放课程、翻转课堂等更是颠覆和创新了传统的教、学 方式-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学习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 下高效、便捷的学习模式。然而,我们不必担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被移动学

15、习 模式所取代-因为所有的便携式个人智能终端设备,如手 机,都有类似的限制:屏幕的限制、CPU的限制、存储容量 限制、网络流量限制等-而且,不是所有学习资源都适合移 动学习-因此,提倡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将原有的学习模 式全盘否定或者推翻,而是,有选择地进行,并且尽量避免 重复建设-如能有效地减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设 备(如手机、PAD等)滥用,并能充分施展其便捷性引导学 习者进行移动学习,将是移动互联网对教育界的最大贡 献。三、基础力学课程特点和资源建设基础力学课程主要面向理工科学生开展,代表性课程 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目 前的教学模式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结合-

16、特点如下:课程理论性强-基础力学的课程定位为技术基础 课,一般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偏理科性质,各门课程间较 为独立,教学内容中公式多、定理、推论多,对学习者的数 学功底要求较高;多理想化模型,专业针对性不强,对学习 者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学班管理难-受师资力量限制,基础力学课程普 遍教学班级规模为2-4班,学生数众多,且部分教学班生 源差异大,人为合班,在学习进度上难以同步,少数同学的 不良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滥用手机)会影响其他同学,任 课教师难以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强调纪律,有效管理回-作业习题量大-与课程性质相符,由于其基础性和 知识点的分散性,基础力学的各门课程都需要一

17、定的作业 和习题来保证,及时的完成作业,才能有效地吸收所学知 识点-每章都有练习题,题量保持在中等学生2-4小时完 成,只听不练,不动手实践,或只进行少量的练习,都难以 通过成绩考核-教学资源多。多数学校基础力学课程为精品课程或 优质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成果较多,教学资源涵盖了: 教材、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课程简 介、习题解答、课程网站、答疑系统等-具备了互联网环境 下远程教育的条件,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考试不及格多-每次期末考试,不及格率在30%左 右,部分班级甚至大于50%;经过学期(补考,依然有10% -20%的学生重修-不及格率低于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但 明显

18、高于其他机械专业课程-对于教学资源多,教学模式多样,主讲教师经验丰富 的基础力学课程,长期维持学生高不及格率的原因,除与 试题难度和批改尺度有关外,我们认为:直接原因是学生 平时练习少,而根本原因是课程理论性太强,学习积极性 不高,受手机的影响,听课效率不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 正确使用手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习题练习,成为保证 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课题组在深刻分析基础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和移动互 联网时代特点后,认为可以在对学生持有智能设备和学习 意愿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从学生作业练习入手,开发迎合 学生口味并适合手机应用的)测系统,实现随时、随地、随 身的个性化学习,刺激学生主动投入,

19、并结合课程原有教 学资源,形成全方位的课程移动学习模式-成果的实现,不 但可以改善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管理,减少学生对手机滥 用,而且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 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引领学习模式 创新,可行性大,应用价值/-四、学生持有手机等智能设备和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学生持有手机等智能设备和移 动学习现状进行摸底-以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类专 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机械等) 基础力学教学班级的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整体为 调查样本,问卷设计为单选、多选和简答三

20、种题型,调查内 容包含:持有智能设备种类、电池数量、智能程度、使用功 能、使用时长、话费情况、移动学习经历、学习内容、学习场 所、学习动机以及建议和意见等-实际发放调查问卷415 份,收回有效问卷376份,有效回收率为91%,并对调查问 卷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研究其规律性,论 证在教学班级内推广移动学习的可行性-调查细节在其他 文章中已经列出,参看文献7-综合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如下:1.大学生中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具备开展移动学习的 物质条件-2.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频率高,但用在学习方 面偏少,有待改善-3.对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需要适当的 管理,正确引导-4.大学生对移动学习呈积极、

21、开放态度, 可以因势利导-5.自测系统可作为课堂教学补充,但在题 型等方面要科学设计-以上调查显示,该校机械类专业大学生手机的普及率 已经相当高,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同样较高拥有 率的智能手机是进行移动学习的前提,且现阶段绝大部分 手机均已具备移动上网的功能,这些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 供了平台和物质条件-五、基于无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课程自测系统移动学习平台研发首要的是试题库,对于基础力学课 程而言,理论性强是主要特点,若试题库中试题全部为文 字表),则很难将相关知识点涵盖和讲透,如受力图,没有 图片,仅靠文字描述,无法正确表达,类似的“公式部分”也 存在相同的问题-课题组利用Java语言编程,开发了可安 装于手机的课程)测系统App,空间占用小,安装轻松,操中国移动4G 兮 63% K) 20:04模拟考试系统静力学基本公理正确(2)错误/共(48)题1.28.如下图中E点的受力分析是否正确O A、对Ob、错O C、未解明束 D、力的数量有误答案借误,正确答案是:A解释:E点为光滑圆柱校链约束,用一对正交分力来踱示。前一题 提交 后一题图1手机上安装后的课程)测系统 作简单。在电脑上将试题库导入后,生成的数据库文件,发 送到手机,即可更新题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