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总知识点概括_第1页
高二语文总知识点概括_第2页
高二语文总知识点概括_第3页
高二语文总知识点概括_第4页
高二语文总知识点概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二语文总知识点概括高二语文总学问点概括1 【原文观赏】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周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有泉焉。 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深不逾尺,而澄彻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

2、,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嵴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翻译: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数木大多是枫树、松树。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外形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颜色,喜爱鸣叫。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周环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

3、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寺的后面叫做薄崖石,石上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有泉水。泉水开头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暖和,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枯。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彻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常常来游玩,成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 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地窖里,水鼠常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鸲鹆差不多大,黑毛红嘴,常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鹡鸰,常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

4、上洗浴,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都隐蔽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消失。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外形似乎半莲子,成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他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喜爱这里泉水的清亮,又喜爱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浇灌好几十亩田地。”那么它的好处又能泽及万物,更应当得到白野公的深切宠爱了。 简介: 活水源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四周的山川形势,泉水的源流变化,水里的草木虫鱼,以及游人的观赏沉迷,传达出

5、对大自然的无限憧憬与亲近之情。(文章)清爽流畅,读之如临其境。结尾以君子之德为喻,联想自然,寓意深刻,文章虽短小,结构精致。 背景: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夏,尚被羁管于绍兴的刘基,曾与友人一同巡游会稽山水,写下一组游记散文,这篇游记为其次篇。 字词: 活水源: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会稽山上。 灵峰之山:在绍兴东南会稽山上。山中有灵峰寺,下文“寺居山中”即是。 曰:说。 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槠(zh):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球形。 竹鸡:一种形似鹧鸪而小的鸟,多呈橄榄褐色,生活于竹林中。 寺:指灵峰寺。 陶山:一名陶晏岭,在绍兴东南四十馀里,以南北朝时齐陶弘景曾隐居

6、于此,故名陶山。 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为齐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以佐萧衍夺齐帝位,建立梁朝,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主见儒、释、道三教合一。外史,古人常用为别名。 日铸(zh)之峰:即日铸岭,在陶山以北,相传为春秋时工匠欧冶子铸剑之所。 欧冶子:春秋时期的工匠,曾应越王聘,为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钓五剑,后又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薄(b):迫近,靠近。 松风阁:今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四周。 奎(ku)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石罅(xi):石缝。 高二语文总学问点概括2 【原文观

7、赏】原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行。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8、。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静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唿!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

9、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

10、,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翻译: 人类社会开头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害作为祸害,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害。那个人的勤苦辛苦,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苦,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定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情愿的。所以古时的君主,考虑后而不愿就

11、位的,是许由、务光等人;就位而又离位的,是尧、舜等人;起先不愿就位而最终却未能离位的,是大禹了。莫非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状况一样啊。 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害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行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头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阔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毕竟谁多呢?”他的追赶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 这没有其他缘由,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

12、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静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凄惨,还说:“我原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时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莫非设立君主的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

13、,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日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原来就是他应当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莫非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靠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莫非不是来源于小儒吗? 虽是这样,假如后代

14、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久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才智和力气,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对公主所讲的话,也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懊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白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

15、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白,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伤,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 简介: 原君是清代史学家黄宗羲所写的一篇文章。“原”是推究本原之意,“原君”就是推究怎样做君主的道理。 背景: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当时黄宗羲五十四岁。向远处看,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商人地主、市民阶级日趋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也就渐积渐多。表现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也就消失了具有近代解放因素的民主思潮。包括原君在内的明夷待访录,就是这种社会大思潮的一个产物。向近处看,社会刚刚经受了一场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相

16、交织的历史大动荡:明王朝的覆灭,农夫大起义的失败,以及清政权的建立。作为亡国遗臣的黄宗羲,力图追究这场社会大悲剧的缘由,原君以及明夷待访录中其他文章,便是这种探求的结果。 字词: 1、许由、务光:(传奇)中的高士。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是对自己的污辱,就隐居箕山中。商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负石投水而死。 2、“汉高”句: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曾对其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伯夷、叔齐无稽之事:史记伯夷列传载他俩反对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4、废孟子不立: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

17、君为轻”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见而下诏废除祭祀孟子。 5、“昔人”句:南史王敬则传载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出宫,曾发愿:“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6、“而毅宗”三句:毅宗,明崇祯帝,南明初谥思宗,后改毅宗,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他叹息公主不该生在帝王家,以剑砍长平公主,断左臂,然后自缢。 高二语文总学问点概括3 重点难点: 1、了解白居易 2、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本文学问点精析: 1、白居易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非常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至今还有他诞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

18、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七十一卷。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逝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乐观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

19、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许多,以讽喻诗最为出名,语言通俗易懂,坊间流传“白居易诗,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出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邓肖达曾说:“正是由于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就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到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南宋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他是日本人最喜爱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

20、经常可以见到他的诗文被引用,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坛的风云人物。 晚年与“诗豪”刘禹锡交谊深厚,并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的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2、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歌行体”为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体”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等。 3、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快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由于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仆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