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模式课件_第1页
生物医学模式课件_第2页
生物医学模式课件_第3页
生物医学模式课件_第4页
生物医学模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讲重点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观的健康医学观及消极健康观。熟悉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 。了解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克隆我们要克隆,不要克隆人。第一节 概 述 一、医学模式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在医学实践基础上逐渐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特点和本质的高度概括;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一、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二、医学模式的演变历程第二节 生物医学模式

2、的贡献与局限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建立在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之司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该模式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在机体内找到特定的生理或病理的变化,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对病人进行诊断。再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给予适当治疗。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优点:注重实验和技术;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缺点: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 。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二)健康需求的普遍

3、提高,需求变的多样化、多元化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全面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康需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三)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是微观深人与宏观扩展并进,形成了以分子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分子医学学科群,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成为研究热点。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三)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 第二是从群体、环境、社会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研究,使环境医学、社会医学、

4、职业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日益受到关注。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三)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 第三是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明显,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和渗透,催生与发展了心理学、行为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等新型学科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三)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四)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发展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本,人类发展以提高健康素质为本”。 二、现代医学模式(一)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 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

5、平衡。 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家恩格尔(Engel)首先提出新医学模式的概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二、现代医学模式(二)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现代医学模式以系统论为指导,强调整体的医学观 二、现代医学模式(二)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现代医学模式以系统论为指导,强调整体的医学观 二、现代医学模式(二)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2.现代医学模式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 。3. 现代医学模式肯定了生物医学的价值。 4.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了医学的社会、人文价值。5. 现代医学模式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 三、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一)对传统医学的影响(1)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

6、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照料和治疗,对不治之症的照料。(4)避免早死,追求安享死亡。三、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二)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1.从治疗服努扩大到预防服务 2.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3.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4.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三、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1.面向21世纪的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进行改革。2.医生必须是“五星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信息传播者、社区领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3.医学教育本身必须进行改革。医学教育的评价标准必须是社会效益。 三、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

7、四)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高危”的概念,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建立三级预防策略。 三、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五)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应当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临床思维和医疗卫生实践,促进医学现代化和临床医学摆脱困境向更高层次发展。医疗服务发生转变:医疗 预防病 人个体 群体 第四节 健 康 观 一、消极的健康观 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健康是“没有疾病”,这种以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为依据的健康观是单因单果的表现形式的健康观,即是消极健康观。 二、积极的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的组织法中提出

8、,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且是包括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即积极健康观。它从人类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来解释健康。 二、积极的健康观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是指情绪、道德、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是指人们进行社会参与时的完好状态。 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1.健康与疾病是共存的 所有生物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健康和疾病是相对的,患病本身也包含有健康的成分,而健康也同时含有疾病的因素,因此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是相对的 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指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疾病症状,但可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

9、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由于人的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代谢功能减退所致。这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有人称之为“第三状态”或“灰状态”。 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身体成长亚健康心理素质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行为亚健康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症状1“将军肚”早现。2脱发、斑秃、早秃。3频频去洗手间。4性能力下降。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10想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脑子里想东想西,精神难

10、以集中。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症状11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动辄发火。12处于敏感紧张状态,惧怕并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13为自己的生命常规被扰乱而不高兴,总想恢复原状。对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问题,反复思考和检查,而自己又为这种反复而苦恼。14身上有某种不适或疼痛,但医生查不出问题,而仍不放心,总想着这件事。15很恼烦,但不一定知道为何烦恼;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对烦恼的注意,也就是说烦恼好像摆脱不了。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症状16情绪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乐,工作、学习、娱乐、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17易于疲乏,或无明显原因感到精力不足,体力

11、不支。18怕与人交往,厌恶人多,在他人面前无自信心,感到紧张或不自在。19心情不好时就晕倒,控制不住情绪和行为,甚至突然说不出话、看不见东西、憋气、肌肉抽搐等。20觉得别人都不好,别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或和你作对。事过之后能有所察觉,似乎自己太多事了,钻了牛角尖。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十大原因1、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办公室桌子靠桌子,使人们生活工作的物理空间过份窄小,独立的空间往往成为奢望。2、气、垃圾、工业、噪音及射线等等污染,严重损害人们的生存环境,宁静祥和的环境往往被喧嚣和污浊所代替。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收入逼迫人们过份地劳作,出现身心情 “ 透支 ” 现

12、象;金钱往往逼迫人们成为它的奴隶。 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十大原因4、竞争的年代、改革的年代,人们面临着被 “ 炒鱿鱼 ” 和下岗的威胁,为了保持岗位,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陷人越来越多的矛盾。 5、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变化加速,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的要求,因此,学习新知识,创造新思维,成为人们越来越重的压力和负担。 6、由于种种利益交织冲突,社会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使得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 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十大原因7、机械化、形式化的生活和工作、学习,占去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空

13、乏,孤独成为人们生存的显著特征。 8、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变性,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薄弱,情感受挫的机会增多,从而降低了人们对感生活的信心,影响了人们情感生活的质量。 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十大原因9、我们自身的某些不足和遗憾,往往成为自我折磨的理由。 10、躯体生命的偶然性和暂时性,在深层次上淡弱人们奋斗进取的激情,荒诞、无谓,往往成为人们对生命真谛的体验。三、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2. 亚健康状态 预防 1.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2.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