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编码:CG3L1P5F10Y7——HD5H6A4W2A6——ZL2L5F3U7V2教学预备1.教学目标 1、学问与才能

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主要的训练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训练以及对世界特殊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懂得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进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训练思想探讨学习方法;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查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争辩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应当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孔子的许多训练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懂得“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训练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训练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懂得及评判;3.教学用具幻灯片;图片;4.标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同学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日孔子的思想照旧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讲授新课):一、 追求礼乐的一生1、产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3、试图复原礼乐,传承礼乐文化:(1)(1)从政失败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理想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复原 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冲突激化而下野;(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孔子周游列国路线▲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查找出路,开头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预备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终仍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3)献身文教:整理典籍、献身训练事业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开创儒家思想

(问题探究):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布满着新与旧的冲突;违反周礼行为司空见惯2、目的:

通过复原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主要内容:

(1)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位置;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见“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就;主见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3)中庸思想:和谐“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旧能形成完美的事物;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4)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仁、礼、

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当和谐各方面的冲突,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提倡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留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固与进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冲突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行低估的作用;[阅读以下材料]: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论语.子路》和?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见;(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见的缘由和目的

[答案](1)重视礼,强调仁,主见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 思想和谐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善;(2)缘由: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礼崩乐坏”,新旧势力冲突激化,人际关系紧急;目的:复原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三、古代大训练家(问题探究):

1、孔子在办学形式、训练目标、教学方式有哪些成就?2、孔子在整理和储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同学分组回答,老师总结〕

1、训练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训练的局面;2、训练目标:不仅把同学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留意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四、对后世的影响

A对中国: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训练家:转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训练的推广制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进展下来;(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儒学在日本

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进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和谐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韩国尊儒最甚

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争辩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高校里仍设有特地争辩儒教的学科;韩国 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学校的训练科目;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三教同源在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儒学进展到陈朝取得主导位置,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势;在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位置;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颜色比中国深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C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示课堂小结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训练进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见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训练普及的先河;孔子主见“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见以道德去感化训练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训练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分;课后习题[课后作业]:追寻身边的孔子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